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315曝光汽车(315曝光汽车厂家会不会有所)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再次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消费维权上。而对于汽车消费者来说,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的增加,由此产生的用车体验,已成为他们关心的话题。事实上,这些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前发生在燃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再次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消费维权上。而对于汽车消费者来说,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的增加,由此产生的用车体验,已成为他们关心的话题。

事实上,这些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前发生在燃油车辆上的质量问题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则是新能源汽车,为消费者带来的一些“坑”,影响了他们对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好感。

智能科技引发的用车烦恼

不得不说,汽车新四化趋势,让以前科幻大片里看到的智能汽车成为现实车辆的标准。不过,智能科技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车辆问题,比如中控大屏黑屏、卡顿等。不过就严重性,比较典型就特斯拉的“刹车门事件”。

2021年2月21日,河南张女士在驾驶特斯拉准备减速时,突然发现刹车失灵,导致连撞两车。在经过与厂家多次协商无果后,张女士在2021上海国际车展维权,从而轰动一时。

张女士的维权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时候,关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故多次出现在国内外报道中,其中最近的一起就是今年2月份,浙江温州发生一起特斯拉追尾车祸,该事故造成一死一伤三车受损。而从网络上流传的当天视频来看,该车在事故发生前全程没有刹车迹象。因此,有网友怀疑事故可能与特斯拉车辆刹车失灵有关。

尽管特斯拉刹车失灵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但厂家却一直没有承认车辆问题,而将事故原因归于车主错误操作。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智能技术在车辆上的广泛运用,引发用车的新思考。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发生质量问题,在鉴定上相对简单明朗,那么对于智能汽车来说,却是一个新挑战。

比如针对特斯拉刹车失灵的质疑,尽管已发生了多起人员伤亡事故,但厂家与消费者却各执一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事故发生原因不好鉴别。事故车辆的运行数据只能在厂家后台中才能看到,并且以机密为由不对外公开。难不成用户自己在刹车踏板旁边安装一个摄像头,以便随时保存证据?

由此可见,智能汽车安全及评测鉴定,既需要厂家在技术上进一步完善,也需要相关部门尽早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以助于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能够获得公平客观的结果。

宣传续航参数虚标依然存在

前两年纯电动车的续航虚标曾遭到消费者质疑,而这种现象依然存在,造成消费者对整体电动车市场失望。

去年12月份,家住章丘的彭女士花4万多元钱购买了一辆雷丁芒果电动汽车,电池续航为185公里。提车当天,电量显示还能行驶150公里,谁知在半路上,电量下降非常快,距离彭女士家不到10公里的地方,车辆彻底趴窝了。

从销售店到彭女士家中仅60公里,按照出发时续航计算,续航绰绰有余,而实际的续航却大打折扣。更令人不解的是车辆已经不能启动了,但车辆续航显示还能行驶27公里。

对于消费者来说,厂家宣传的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存在一定范围的差别,大家尚可以理解,但是像雷丁芒果电动汽车这样如此之大的续航差异,那就说不过去了。

另外,购买电动车的用户,在不同季节用车时也会体验到续航的水分 。比如气温气温较低时,电池电量下降太快,续航往往不及续航参数的一半。

当然,电动车在冬季行驶过程中,因为温度原因续航下降过快,消费者也能接受。但凡事总要有个度,像这种实际续航远远低于宣传数据,那就是虚假宣传了。

在这方面,除了厂家要拿出诚意,除了在产品技术上进行升级,以提高纯电动车的综合续航外,同时在宣传上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为了卖车就在产品参数上糊弄消费者,让他们的用车体验也随着续航打折扣。

终身质保的承诺能相信吗?

近几年,随着厂家在产品质量上的提升后,车辆质保期也逐年延长,不过像奇瑞、红旗、领克等品牌推出终身质保的车企还是不多见,可见厂家对产品的放心。

表面上看,终身质保汽车消费服务升级的一个趋势,对终端销量以及品牌口碑有了一定助力提升。不过,消费者在购车时还是要多加思考一个问题:厂家如何兑现终身质保。

首先,终身质保受一些条款约束。从厂家官方解释来看“全系车型发动机终身质保”并非指发动机的全部,而是针对发动机本体所有零部件,不包括易损件/特殊件,也不包括增压器、空调压缩机、发动机起动机、助力油泵、油轨等附件以及支架。

其次,享受质保要满足五个条件,比如仅限首任车主;按照车辆使用说明书的相关规定,车辆必须每隔6个月或5000公里里程数保养,并有完整的记录;车辆仅限非营运车辆如私家车、公务车,如车辆性质变更后不再享受权益;用不当或出现重大事故导致发动机损坏的车辆不再享受权益;私自改装发动机如油改气、油改电,也将不再享受权益。

从前面条款来看,终身质保要满足厂家规定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按“规则”行事,终身质保不一定能享受到。除此之外,作为消费者还会遇到一个尴尬问题,那就是车辆还没行驶几年,却发现找不到厂家了。

日前,作为威马车主王女士就遭遇了类似问题,自己购买的威马汽车还不到三年时间,维修保养时却被告知配件无货。同时,更让她担心的是目前威马汽车工厂已经处于停工状态,如果企业不能恢复正常生产,日后又如何兑现厂家终身质保的服务呢?

其实,与王女士有同样疑虑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这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表现不佳的品牌车企遭遇停产、重组,由此一来厂家曾经的承诺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消费者在购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要综合衡量对比,从而选择有实力有发展的品牌,而不是一昧听销售人员忽悠,到时真是会遇到修车时找不到人了。

在《车壹圈》看来: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加速车企品牌在产品、服务等方面升级,因此相比前些年,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感得到不小的提高。

不过,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家还是三思而行。除了会遭遇一些新技术上的售后难题,还有要综合考虑车企在产品一致性与服务保障方面,是否能做到言行一致。

另外,对于车企来说,服务做得好不好,不仅仅靠口头承诺,而要拿出实打实的诚意和可行的措施。在造车新势力领域,蔚来汽车做得比较靠谱,比如在全国巨资建立换电站,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用车体验,这才是良心厂家该做的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谁的问题最大?这些汽车问题应该上315晚会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维权又成关注焦点,而与汽车消费相关的维权事件自然也是热搜常客。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提到,2022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

话说回来,新能源带来了不仅是新的动力形式,新的出行体验,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运营模式。但是随着新能源车销量不断飙涨,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虽然常常有用户控诉,但在新能源品牌野蛮生长的背景之下,却从来没有被主机厂正面对待过。今天我们就来数一数这些年新能源车的六大罪状。

夸大宣传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最能体现新能源车科技感的功能,也是新能源车曾经一直着力宣传的卖点。

然而大家应该还会对两年前蔚来ES8在沈海高速上的车祸有印象,当时车主因为开启了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导致车辆在高速上发生交通事故,最终车毁人亡。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引发的舆论风波,让当时蔚小理这批造车新势力们匆忙将“自动驾驶”改成“辅助驾驶”。一场因为轻信厂家对自动驾驶的宣传而引发的事故,最终以所有厂家更改宣传话术草草收场。

此后的这两年里,主机厂虽然一方面在宣传话术上规避“自动驾驶”,同时加入各种免责条款和注意事项,但是另一方面还是在通过智能辅助、激光雷达、视觉感知这类体现着尖端科技,充满诱惑力的词汇,和官方的各种无人驾驶视频在占领用户的心智,让用户对这类辅助驾驶系统充满信任感。

事实上,无论是顶流的特斯拉,还是装配越来越多激光雷达的国产新能源车,在国内现阶段的自动驾驶能力仍然是停留在L2级别辅助驾驶上,哪怕是这些车型在软硬件层面上已经具备了L3级别甚至更高的能力。

但正是由于这种对硬件过度宣传给用户的暗示,让很多人还是会相信车辆的辅助驾驶功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即使车企不提“自动驾驶”,但因为辅助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是有增无减。

续航里程严重缩水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缩水和虚标,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行业的潜规则。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报告》中就有显示,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不满意因素排行中,续航不足占比达30.3%,位列第一。

最近几年,威马、埃安、小鹏、飞凡等新能源车企都曾经因为续航里程虚标和严重缩水的问题,被车主集体投诉维权。但车企面对续航里程这个问题,却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

理由很简单,因为“裁判”和“球员”都是厂家。只要车企测试认为电池没问题,电控系统没问题,那么就必定是车主自己的问题。更何况,续航里程也的确会受到季节、环境、驾驶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哪怕是国标从当初的NEDC变成了如今的CLTC,依然没能真正客观的反映出一辆新能源车的真实续航能力。

于是,新能源车市场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默契的规则:车企卖力宣传标称续航,消费者买车从不相信标称续航,最终默默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其实,给一组客观的可供参考的续航数据很难吗?并不难,只是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车企不愿而已。

电池自燃事故频发

先看几组数据:

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640起火灾,相比2021年上升了32%,90天自燃640辆汽车,平均每天有7台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请注意这还只是2022年的一季度,要知道整个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仍在飙涨。

有媒体统计过,2022年1-11月,仅仅是在各媒体网站上有过明确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就有74起,理想、小鹏、宝马、埃安、保时捷、北汽等等,几乎你数的出来的新能源车都曾“榜上有名”。

无论是三元锂电还是磷酸铁锂,无论是刀片电池还是弹匣电池,不管厂家事前宣传通过什么针刺火烧试验,多么多么安全,在市场上仍然难逃自燃和爆炸的现象。即使“新能源汽车自燃概率更低”常常被马斯克、李斌这些新能源车企大佬们拿来作为宣称电动车更安全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燃油车起火,新能源汽车起火往往更难以控制和预防的,且常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可控的火情。

以次充好,货不对板

2022年,售价直追保时捷的高合汽车又闹出了“音响门”事件,导致大量车主集体投诉,由此揭开了又一行业内幕:所谓的各种高端车型上配备的国际名牌音响,大多都是授权贴牌的国产产品而已,不仅音响效果存在差异,而且价格相差悬殊。

这类事件在燃油车时代并不多见,但在新能源时代,随着造车方式发生了改变,厂家的宣传一味强调高端,实际上在一辆新能源车上,那些厂家宣称的硬件配置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或许我们都要打个问号。

用户数据隐私无保障

还记得在2021年底,先是有小鹏因为6个月违规采集43万张客户人脸数据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之后又有蔚来的用户数据遭窃,被黑客勒索1500万元。

用户隐私数据是否被违规采集,以及如何确保安全,本来就是相关部门高速重视的一个问题。2021年10月开始实施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对汽车数据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数据采用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数据要进行脱敏处理,尽可能进行匿名化、去标识化等。

但事实上,无论是出于产品的开发研究,还是对驾驶行为安全的研究,车企必然会对车辆和用户数据进行采集。来自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哪些属于合规采集,哪些属于违规采集,又该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用户不关心,车企也不会主动透露。

某位互联网大佬曾表示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这也导致了车企在隐私数据这块有太多不透明的操作。随着新能源车用户基数越来越大,这个问题迟早要爆雷。

厂家漠视合同权益纠纷

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采用了直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厂家更好管控价格,以销定产,消费者购车也能够享受全国统一的价格和权益。然而这也意味着,一旦合同出现纠纷,消费者将要直面比经销商更加强势的厂家。

在新能源车领域,消费者支付定金后,排产期限达不到预期时间,承诺提车期限一再延迟、下订后对应车型的价格、配置或权益发生变化等引起的纠纷依旧可以说是相当常见。强势的厂家基本上都是“我说了算”的态度,稍许友好一点的厂家或许会做出一些补偿方案,但说到底,吃亏的还是用户。

像此前特斯拉、小鹏、理想都曾经遭遇过类似的维权问题。比如小鹏和理想的新车定价罔顾老车主的权益遭到老车主集体投诉;特斯拉因为全系车型频繁降价也被车主集体维权。还有极氪、阿维塔、smart都因为订车之后出现权益纠纷,或是排产不断延期而遭致车主的投诉。

如果投诉群体规模大,厂家或许迫于舆论压力会给出解决方案。但那些散户型的用户,往往只会成为维权浪潮下沉默的大多数。

写在最后:

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投诉率为20%,在全球排名第一。这个数字在高达688.7万辆的销量数据衬托下,显得格外刺眼。而前面说到的新能源车六大“罪状”,在举国鼓励新能源车发展的大背景下,却从未在315期间被真正引起重视过。或许,这也是新能源车企多年来一直有恃无恐的原因吧。(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距离315晚会还有十多天的时间,大家应该比较关心会有哪些车企和汽车问题上榜。虽然2022年的315晚会没有涉及汽车产品问题,但汽车的质量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今天我整理了一下2022年期间发生过的重大汽车问题,你觉得它们有没机会登上今年的315晚会呢?

车门无法打开

2022年7月28日,一辆雷克萨斯LM在贵州高速公路与道路中间波形护栏、限高架水泥墩发生碰撞后,车门无法解锁,最终导致1人死亡2人受伤。据介绍,当时现场有多名热心群众施以救援,但怎么也撬不开车门,只能通过破窗救人。由于车辆开始起火,所以没时间救出后排乘客。

2022年9月5日,苏州一辆保时捷电动车Taycan撞上护栏后燃起了大火,起火后有路过的群众想营救,但由于车门打不开,最后车内人员无法脱困导致死亡。

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对碰撞后车门自动解锁功能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这应该是汽车行业内的基本造车理念。因为碰撞后可能会出现驾乘人员昏迷、车辆起火等情况,如果救援人员,不能及时从车外打开车门,就会耽误最佳救援时机。

特斯拉的失控问题

2022年4月22日,一名车主驾驶特斯拉Model 3在高速上发生追尾事故,车辆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自动加速到170km/h,踩刹车没有任何反应,连撞四辆车后才停下来。

2022年11月5日,广东潮州一辆特斯拉Model Y疑似失控高速行驶2公里多,最高时速一度飙到198km/h,最终造成2死3伤。日前,据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消息,特斯拉潮州事故有了新进展——事故鉴定报告已经给到潮州警方。对于鉴定结果,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也不会进行公布。

当然,特斯拉失控事故可不止这两起。2023年2月17日浙江温州特斯拉事故也是比较严重的。据悉,当时特斯拉Model 3疑似失控,在路上一路高速狂飙,最终与公交车猛烈追尾,造成车内乘员1死1伤。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特斯拉失控事故原因并未公开,究竟特斯拉的刹车到底有没问题,一直都是个谜。其实不管结果是人的操作问题还是车的问题,至少我们买车时应该对特斯拉这个品牌好好考虑一下。

车机弹窗广告

2022年9月23日,重庆一位一汽大众ID.6的女车主在驾驶车辆时,中控触摸屏突然出现弹窗广告,遮挡了行驶中的导航信息。

2022年9月28日,有车主曝光自己的奔驰车中控屏出现弹窗广告。该广告内容是推广奔驰EQE电动车,出现在中控屏的顶部,对导航界面也造成了一定的遮挡。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车机系统是越来越丰富,给用户带来便利。但如果给车机发送弹窗广告,容易使驾驶员分心,很可能影响用户的安全行驶。

例如当你在高速上行驶,弹窗广告挡住了导航界面,而你担心错过下高速路口,定会放慢车速查看,这时就有可能造成追尾事故。

所以,弹窗广告应该被禁止或者只能在车辆静止的时候才推送。

夸大宣传

2022年,李想一句“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让理想L9成功出圈。可是在正式交付前,理想L9就发生了多起“断轴”事故。

2022年7月17日,一辆理想L9在试驾过程中,空气悬挂断裂,车辆左前轮陷入车身当中,无法正常行驶。

2022年7月26日,试驾员为客户演示加速过程中,突遇三道变二道,因反应不及时撞到了护栏,理想L9又断轴。

此外,2022年9月19日,福建泉州一理想L9车主从交付中心提新车出来行驶不到3公里,车辆就出现故障抛锚在十字路口中央,最后得人工推车。

2022年9月中旬,一位“电车室长”汽车博主称自己购买的理想L9的方向盘出现向左跑偏,经过理想售后上门调整后恢复正常,但在后续用车时发现方向盘又向右跑偏了。

今年,理想L9还出现以下质量问题,1月21日有车主控诉理想L9在高速行驶时NOA失灵;1月29日,山东济南一辆理想L9在路边自燃起来;2月理想L9因为一泡童子尿把右第三排座椅下方后控制模块烧掉了。

原来“500万以内最好”的车质量就这样?虽然说吹牛不犯法,但这句话是出自于理想汽车的CEO,也就相当于官方的宣传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消费者具有误导性。

当然,夸大宣传不止理想一家,不少车企也有,例如恒驰新能源汽车集团总裁刘永灼称恒驰5是“30万以内最好的纯电SUV”;合众汽车CEO张勇称哪吒S为100万内最好的轿跑;小鹏G9也被何小鹏称之为50万以内最好的SUV。马斯克近日更是因为夸大了其电动汽车的自动辅助驾驶(Autopilot)和全自动驾驶(FSD)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股东起诉。所以315晚会应该点名一下各车企的夸大宣传情况。

最后想调查一下,除了上面的几个汽车问题,你觉得还有哪些汽车问题最应该上315晚会的呢?(文|鹿小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逻辑非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