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项梁兵败身死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 本就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舞台,秦末,多少英雄来去匆匆?这其中就包括名噪一时的名将之后、抗秦首领项梁。项梁这个人很有 历史 价值,他承上启下地衔接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相争”这两段 历史 ,更是秦末两大主线人物项羽和刘邦的共

历史 本就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舞台,秦末,多少英雄来去匆匆?这其中就包括名噪一时的名将之后、抗秦首领项梁。项梁这个人很有 历史 价值,他承上启下地衔接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相争”这两段 历史 ,更是秦末两大主线人物项羽和刘邦的共同领导,他们争霸天下的基础也都是脱胎于他的队伍,在这个角度来说,他相当于“楚汉争霸”的铺路人。

理清这样的基本逻辑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 历史 脉络,然后顺着 历史 潮流去领略 历史 中壮丽灿烂的风光。项梁在 历史 舞台上的存在时间比较短,存在感也不是很强烈,但是,如果要研读楚汉争霸那段波澜壮阔的 历史 ,项梁却是一个谁也回避不了的人物。他不是主角,但很关键;他不是核心,但很有分量。从起兵反秦到兵败身亡,项梁只在 历史 上出现了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为 历史 填充了怎样的厚重的底色呢?他骤起骤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在他的失败中我们又能有什么感悟呢?这就是本文的内容和意义。

秦末天下大乱,陈胜首举义旗,苦秦久矣的六国人民纷纷响应,于是,大泽乡的那一星点星星之火,很快就成了燎原之势。陈胜、吴广因为首义之功,也很快成了那个时代的焦点,但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注定只能如流星般在那段 历史 留下霎那芳华, 历史 的舞台需要重新换角。

陈胜被他的车夫刺杀后,大秦乱,反秦也乱。群雄并起、山头林立,每一个趟浑水的人,都希望自己能真正摸到鱼。陈胜原来的手下大将秦嘉立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景驹来当楚王,但是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江湖之间,要么凭资历,要么讲实力,一个配角立另一个配角来当主角,这样的逻辑是行不通的。项梁便首先表示不答应。

“楚王”也不是项梁家的特产,项梁作为天下义军的一个分支,他凭什么就不答应人家立王呢?这种理论主义情怀在政治现实中是没有用的,项梁他是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资本说不的。

1、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当初陈胜首义就是打着项燕的旗号,项家才是楚国的象征,称别的王姑且不说,但就说称楚王来说,项梁确实更加根正苗红一些。

2、谁的胳膊粗,谁有话语权。当时的项梁已经不是那个四处逃窜的落魄贵族了,他借风生火,早已在那个乱世积累了原始资本,虽然公司没有上市,但是实力上相对于残兵败将的秦嘉来说,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所以胳膊粗的项梁对胳膊细的秦嘉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悍然出兵将其给剿了,秦嘉战死,景驹逃跑(后死在梁地),楚王的正统名分被项梁纳入囊中,秦嘉的部队也成了项梁的营养补充。项梁借此一战,一跃成为天下反秦的第一大势力,开始了他短暂的主角光环。

为了生活,我们很多人一生都在打造自己的人设,但是有一种人,他的人设是与生俱来的,比如项梁“名将之后”的人设。这是老祖宗给他留下的丰厚遗产。

史书中说,项梁是因为杀了人,所以带着侄儿项羽逃到了吴中一带。名气,很多时候都是社交的敲门砖。因为自带名门光环,项梁的社交圈算得上“往来无白丁”,结交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总是事半功倍。

吴中,这块地区在中国 历史 上鼎鼎有名,也是项梁的发迹之地。说吴中,可能很多朋友还有些模糊,但它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呼——江东。在地图上来看,长江自九江之后突然北走,所以九江之后的长江两岸分为了东西两块,东边地区就被称为江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吴越之地。这块地区,也被风水大师称为中华三条龙脉之一水龙的龙头,金陵城便被很多朝代视为有帝王之气的建都首选,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江东子弟多才俊,项梁虽然自带光芒,但他注定成不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那个男人,因为他身边就一直带着一个更加璀璨夺目的英雄项羽。

项羽是他的侄儿,自小就跟着他,也一直不让他省心。要是项羽以后没有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他小时候的表现简直是世人眼中的笑话,典型的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学啥啥不行,做啥啥不爱。项梁教他学文识字,他觉得学文识字不过是记记姓名,意兴阑珊;教习武练剑,他觉得习武练剑只能呈匹夫之勇,索然无味。项梁对其束手无策,问其志向,项羽说他要学只学万人敌。这种挑战高难度的态度自然是值得鼓舞的,所以项梁便决定教他“万人敌”的兵法。不过好景不长,也不知是项羽觉得叔叔项梁水平不行,还是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学了个大概后,又撂挑子不学了。

项梁感觉项羽这只丑小鸭是变不了白天鹅了,但奈何项羽天生就是一只白天鹅。成年后的项羽,身高八尺,仪表堂堂,走到哪里都是鹤立鸡群的感觉。而且天生神武、力大无穷,霸王举鼎,千古流传。(题外话:但是 历史 上力能扛鼎的人好像都没什么好下场,不知这是史学家的潜笔还是真的天妒英才)项羽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样,硬件好了,软件怎么用都好用,也慢慢升级成了干练之才。

实力衍生出气势,他说一句话,虽音声不大却万人拜服!他领兵于阵前,虽弱兵新卒,自虎虎生威。此时的项羽就像金庸小说里的乔峰一样,不管什么武功都能信手拈来,并发挥出常人难以超越的威力。

所以,天赋这个东西是解释不清楚的,有些人就是自带角色、自带剧本来投胎的。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常人的逻辑只能适应于常人的生活。而真正令项梁觉得他这侄子并非池中之物的一件事,是他们在会稽郡巧遇巡游的秦始皇时项羽的反应。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出巡的排场和气场是毋庸置疑的,寻常人见到他自然是大气不敢出,而项羽却张口即来:“彼可取而代也”,确实把项梁惊得一愣一愣的。

在我们如今看来,这样的“豪言壮语”也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我们确实不能忽视权力给人心带来的窒息感,且不说古人对于皇权有多么的膜拜和迷信,就单单以我们今人来说,又有多少人能面对自己的大领导时能收起忐忑的心情?这是人类对权力天生的敬畏,也只有超常的人才能挣脱这种天性的束缚而无惧无畏。比如说当初一块跟荆轲去刺杀祖龙嬴政的秦舞阳,十二岁开始杀人的他也是一身杀气,但是一见秦始皇居然当场被吓尿。“气吞万里如虎”,气势同样是个玄之又玄的东西。

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阅人无数的项梁深知,气概不是寻常之物,身具大气概的侄儿注定会成就大事业。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项梁相信属于他和侄儿项羽的时代迟早会来临。他渴望和侄儿联袂成就一番伟业。机会有时候也就是这么巧,无需等待,说来就来,而项梁早已准备好了。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中原大地,遍地烽火,好戏终于上演了。

风口之下,人人想飞。看着全国如火如荼的反秦风暴,吴地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此乃天要亡秦。我也打算顺势而为,起兵反秦,请你和桓楚(另一个当地名流)统领军队。”

殷通对时势的判断和时机的把握都没有问题,但是看人和战略眼光确实有问题。他以为自己有想法、有资本就可以想做投资人就做投资人!把自己包装成项梁的伯乐和老板是对市场定位判断的严重失误,项梁身上有他需要的品牌效应,但是他根本没有把握到项梁的心思和计划,项梁想要创业的想法由来已久,又岂会心甘情愿地把“项家”这块金字招牌让给你?

项梁的创业之路一直在等待一笔启动资金,殷通这番话让嗅觉到机会。殷通要对他“投资”,项梁表面上不置可否,暗地里却打定了主意:“投资可以,占股却不行,项家这块招牌只能是我独家使用。”项梁先是在和殷通谈事时让项羽突然发难,一剑砍下了殷通的头,随后手提头颅,身挂官印,大摇大摆地走出郡守府,大声宣布:“创业公司归我了!”

殷通的手下愤怒不已,局面混乱。但是,项梁身边有一个千古杀神项羽在,再混乱的局面也是枉然,项羽一人一剑,一步溅一血,一气杀百人。那些生乱的人,心里原本愤怒的情绪迅速被恐惧取而代之。他们没有预知能力,不能像今天的我们对项羽的勇猛有心理预设,他们只会认为项羽是天神下凡。于是,局面重归平静。

项梁随即召集原先就都混熟了的豪强与官吏开会,自立为会稽郡首,并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随后,项梁从招来的兵丁中精挑细选出来八千精锐,着手打造自己的嫡系部队。而项梁更加高明的是,他并没有立即过江主动卷入反秦的漩涡中,而是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在江东打造自己的根据地,命令项羽带着那八千精锐扫平周边不服区县。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项梁这就是见识,相比于陈胜吴广那种冲动、冒进的行为方式,双方的境界和见识高下立判、云泥之别。

等待了大半辈子的项梁就这样带着二十四岁的项羽,正式开始了他的 历史 征程。

就在他起兵不久,北方就传来了陈胜兵败的消息。这就好比项梁刚进入一个行业创业,就听到了行业巨头跨了一样,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好的一面在于他可以更加顺利地去成为新的巨头,坏的一方面就是这给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是好是坏?边看边说,且行且珍惜吧!

但是不管一个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壮大自己都是进化真理。就在这时,项梁听到了不远处的东阳县有一股力量可以利用,领头的人叫做陈婴。陈婴实际上是被架上造反的贼船的,这是一个可以争取合并的机会。

革命形势下,革命青年无处不在,东阳县激进的革命青年为了走上革命道路,手起刀落,杀了县令,向革命纳了投名状。大好的革命形势下,他们迅速聚集了上千人,准备扩大规模。但这些革命青年空有一腔热血,奈何腹内空空,他们中间居然选不出一个像样的革命带头人,但蛇无头不行,于是他们像陈胜找周文一样,他们选中了读过书、性憨厚的陈婴来做他们的老大。

命运的选择下,谁都身不由己,形势逼得陈婴不干都不行,于是被赶鸭子上架,成了这支义军的首领。陈婴是一个命好的人,而且一直命好,这与他有一个好母亲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先来看看他母亲对他的教育吧!

在陈婴成为义军首领之后,她对陈婴说:\"自从我嫁到了你们家,就从未听说过你家祖上出过贵人。现在你突然得到这么大声望,不是吉祥事。你应该找一个有能力的大人物,作他的属下,造反成功能封侯,造反失败能逃亡。”劝孩子在天上掉馅饼时能够刹住车,按自己的能力,命格去做事,实属不多见。陈母的水平就是高得这么淳朴,她属于虽没文化但有见识的那类人。别当出头鸟,顺着大势力走,成功有好处,失败能跳车。多么朴素而又真诚的生活哲理呀!

智慧的话,总能给人醍醐灌顶的启发,一向听妈妈的话的陈婴心中始终牢记着母亲的谆谆教诲。他一方面低调行事、稳打稳扎,一方面观察形势,寻求时机,他要把他手里这支“股票”在一个合适的高点出手。

项梁来了,陈婴人生的第一个高点也来了。当时陈婴的部队已达两万人,数字上几乎与项梁持平,但是陈婴知道项梁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所以和项梁进行简单的洽谈之后,就毫不犹豫地并入了项梁的队伍,把军权交给了项梁。陈婴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上柱国(相当于丞相),项羽败后,他又归顺了刘邦,最后开国封赏时还得到了列侯的爵位,并善终。听妈妈的话,很多时候没有错。

项梁在得到第一轮融资后,开始向老家去开拓市场,一张符镇一方妖,项氏招牌在他们老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项家的老家就是今天某电商老板东哥的老家——江苏宿迁。此地远离关中,山高皇帝远,一直是隐性反秦的地下根据地。在这个自带革命属性的老家,项梁又迎来自己实力上的第二次飞跃,不仅得到了项庄、项伯等自家兄弟的助力,还在此地收获了他的核心注血,他得到了英布等人。

英布是六县人(安徽六安),当年被打做罪犯去骊山修坟。但是不安份的英布,结交了一帮“狱友”之后,就成功越狱了,逃到了长江上,做起了江洋大盗。日子虽然过得快活,但是就像**《无间道》的经典台词一样:“以前我没得选,而现在我只想做一个好人”,陈胜起义后,英布觉得他做好人的机会来了。群魔乱舞的 社会 ,做强盗没意思,造反才有格局。

于是英布找到了江湖上风闻很反动的鄱阳县令吴芮(后来的长沙王)。吴芮果然反动的名副其实,而且看到了大盗英布非常喜欢,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并派英布率着手下的几千人北上攻打秦军,在清波打败了他们,还短暂的收复了张楚国的大本营陈邑。后来英布听说项梁平定了江东会稽,还得到了陈婴的归顺,已经成为了东南第一大势力,于是也带领着自己的军队投奔归了项梁。

英布的分量有多重,熟悉 历史 的人都知道,项家的成与败,和此人有着最直接的关联。除了英布之外,还有像范增、钟离昧、吕辰、蒲将军等后面项羽称霸天下的班底也全部在此形成。当然,还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也加入了进来,成为了项氏集团的最大遗珠。这个人叫韩信,这个人的故事不是一声叹息可以表达的,所以另文解说。

项梁在老家开始迅速壮大,人数达到了六七万,不断收复周边区县。之后,便是前文所说项梁灭秦嘉的故事了,此时的项梁已经起航成功、乘风破浪,名动天下、独占鳌头了。

在剿灭秦嘉后,项梁集团总算达到了曾经陈胜集团的高度,但他也一样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谁而战的问题。

继续打着为项燕报仇的名义,项燕是他的父亲,很显然他就是为自己而战了,这已经有了陈胜的前车之鉴,显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要走拥立之路,那么谁的旗号又会最管用呢?

就在项梁进退两难的时候,范增站出来给他指点迷津了。

姜还是老的辣,此时已经七十多了的范增真是人老近妖,一针见血地给项梁指明了政治方向。恍然大悟的项梁便找来了沉冤未雪的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把这个正在放羊的落魄王室后裔推上了王位,王号还是沿用他爷爷的王号——楚怀王,这个王号比较容易拉仇恨,最能勾起故国百姓痛苦的回忆。

这一系列的章法,都开始标志着,揭开秦末大幕的农民起义,此时已经变成贵族复国了。这也就意味着,章邯之前的高维度打低维度的战略高度已经不再具有明显优势了。这也正是项梁集团高明于陈胜集团的地方。

项梁在这边紧锣密鼓地谋划着,那个秦朝的救世名将章邯也不能闲着呀,他在干嘛?简而言之,就是一路割韭菜。清除“张楚”政权后,一路向北,复国的魏咎的首当其冲,在临济,章邯大败魏军。魏咎派宰相周市求救于齐楚,自身困守临济城。楚国派出了项它领兵北上,齐国则由老大田谵御驾亲征,和他弟弟田荣率兵前来救魏。失败过的六国贵族都变成了 历史 爱好者,都知道当年的家国是怎么亡的了,所以此时的六国,相对要团结多了。

但章邯终究是出身秦国的名将,他围点打援,乘着援军赶路远来没有休息之际,趁夜奇袭,大破齐楚援军,齐王田儋、魏相周市全部战死,田荣侥幸得逃。魏王魏咎看到救援破灭,跟章邯约定投降,勿伤百姓,随后自焚而死,其弟魏豹流亡楚国。魏国复国势力被第一个章邯剿灭。

齐军战败后,田荣聚敛败兵,逃至东阿,章邯灭魏后又一路奔齐而来,很快就围住了东阿城。齐国本土听说田儋战死,又拥立了末代齐王田建的弟弟田假,搭建新政府求自保。齐国告急。

项梁听说此时魏灭齐危,迅速率楚国队主力前来救齐,在东阿城下大战章邯。此时的章邯已是疲惫之师,被气势汹汹的项梁一举破敌。章邯向西败走,田荣得到救赎。

项梁的首战,就打败了连战连捷的秦国队,像他的父亲项燕一样,在秦军不可一世之时,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章邯败走后,项梁派出了后来楚汉二人转的主角项羽和刘邦进行追击,在城阳,这二位再度击破章邯的防守。章邯逃进了濮阳进行坚守,还引来了黄河水做护城河高挂停战牌。项羽刘邦见濮阳不可破,南下攻击定陶。不过定陶作为中原经济中心,城高粮足,易守难攻。两人也觉得没有必要和秦军打消耗战,于是调头向西,结果在雍丘又碰见了秦军,再度大破之,还杀掉了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大胜后的二人,转兵准备攻打外黄(河南杞县)。

楚军三战三捷,士气大涨,项梁意气风发,修书赵、齐,约二国联军同击章邯。得到的回应却是:不!

此时的赵国已经发生过一次内部叛乱了,窝里斗作为农民起义的保留曲目没有让我们产生太多意外。武臣被大将李良杀掉,能人陈馀和张耳又平了李良,最终这两位践行了自己当初复兴王室的政治主张,拥立了赵国王族后裔,赵歇。赵国主力此时再加上燕国和齐国的部分力量在黄河以北扛着王离长城军的打击,基本上腾不出手来。

赵是腾不出手,齐是就不上手。齐国按理说应该得出兵,因为人家项梁帮你解了围,欠了人家的人情需要还,这是江湖上的规矩,你总占便宜自己不出血以后就没法混了。田荣在东阿解围后,迅速靠着打剩下的那点败兵回到齐地消灭了新成立的田假伪政府,立了自己的侄子,战死齐王田儋的儿子田福做新齐王。被赶下台的田假逃到了楚,丞相田角逃到了赵。跑位很艺术,避免了被一锅端。田荣对楚和赵分别表示,杀了这些反革命,我才出兵。

赵国那边,田间正在带着兵帮赵国扛着王离呢,田假和田间是亲戚,所以赵肯定不会动手。楚那边则更加不会理会你那无理要求,你小子连命都是我救的,还跟我谈条件!

田荣一怒之下,宣布:“爷就不出兵!”项梁则表示:“爱出不出!有你没你都过年!”

在三战三捷后,项梁认为自己就是大秦的克星,不然为什么谁也打不过的秦军会被我一再的打败呢!所以项梁并没有理会不厚道的齐国,独自领兵去攻打侄子项羽没有打下来的经济中心定陶。

此时的项梁,已经有了成功者偏见。项梁认为所有的功绩都是得益于自己超凡脱俗的个人能力,而那个被传的神乎其神的章邯和秦国军队其实不堪一击。

聪明的人已经看出来,此时的项梁已经走进了盲目自信的误区。很多时候,机缘巧合下,我们会做成一些别人没有做成的事情,这种成功本身是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毕竟还是成功了。但是可怕的是,成功者把这种偶然的成功归因自身的能力、努力,企图用必然的逻辑去取悦自己、说服别人。更可怕的是,有些人还会因此可以去贬低对方。项梁这两个错误都犯得很严重。

很多时候,巨大的成功往往和成功者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还是运气成分。比如说,胡亥沙丘政变取得了皇位,他能把这种“成功”归结于他自身的政治能力高吗? 历史 是由无数个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成功也是如此。而项梁这种把成功视为必然,首先在逻辑上就错得离谱。

为什么我们当下总说,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自知之明,这些都是老祖宗们通过无数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焉能没有道理?我们成功了,必然会有自己努力的成分,但我们更要感谢自己的幸运,因为不是每一次努力就必然能换回来成功。而且往往成功越大,运气的成分越高,自身水平的比例越低!这句看似有逻辑矛盾的话,也是我最想对读者朋友说的一句话。面对成功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和冷静。

第一、要感谢上苍,保持敬畏。

第二、要分析原因。尤其要学会重视从对方身上找原因,究竟是自己的实力打败了对方,还是对方的错误成就了自己,或者就是自己的运气比对方好?即便有些时候发现确实是自己做得好,也要分析这种成功的经验是否具备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用科学的说法就是要去证伪,因为有些时候成功就是一种伪成功。

此时的项梁,就像我那七岁的孩子一样,和我下了一盘象棋,赢了,从此在内心里坚定了一个信念:“爸爸下象棋不是我的对手”。当然我们可以允许一个成功者拥有一点心理优势,但项梁却走向极端,甚至把轻视敌人也推向了极端。这种情况就可怕了。

如果项梁只要保持一定的理智,就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第一战击败了章邯,主要原因是因为章邯部鏖战多时,疲惫不堪了,而且他是以有备攻无备。第二战和第三战都是项羽和刘邦打的,刘邦姑且不说,但那个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的侄儿有多猛,他不清楚吗?那是中华五千年硬战水平的最高峰呀!

得了成功者偏见的病的项梁,很难理性地分析问题了。纵横天下一百多年的大秦铁骑、关中劲旅也被他认为不过如此,若真是如此,岂不是小瞧了天下英雄?不管世人愿不愿意承认,秦国的军功制与秦军的战斗力,就是高于其他国家的存在。

当章邯龟缩在濮阳城里时,项梁一厢情愿地认为章邯已经被打怕了。所以毫无戒备,这在军事上实为大忌,项梁最终也为他这种低级错误送了性命。

项梁全心全意地盯着定陶这种财富之城的时候,部将宋义就劝过他:“不能看不起秦军,骄兵必败。”但意得志满后,听不进去话似乎是通病,项梁根本就没当回事。

月黑风高夜,丧钟敲响时。章邯这个秦末名将再一次将他的绝招发挥出最大威力,他的惯用组合拳就是:示弱、整军、集中优势兵力、突袭,最好夜战。确认项梁对他疏于防备之后,老虎再次露出嗜血獠牙,再次选择了一个夜里,集中三十万兵力,对围攻定陶的项梁进行了突袭。三十万精锐,还突袭,还夜战!——多么稳的战术呀!

一夜大战,项梁战死,楚军死伤大半,残兵四散。项梁的人生戛然而止,章邯的传奇也接近尾声!

项梁一世经营、一战身亡,他的死和陈胜的死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惋惜,更令人感慨。但同时也是这段 历史 最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之后,项羽和刘邦两个截然不同气质的英雄开始正式接管了 历史 的舞台,开始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 历史 大场面。

更为直接的是,项梁的死“逼”出了人们心目中千呼万唤的“杀神”和“战神”项羽,为随之而来的军事奇迹“巨鹿之战”做足了铺垫,营造了足够多气氛,也增加足够多的情绪。

当然,一码归一码,本文的重点还是回到项梁这短暂的一生上面来,关于他失败的原因,前文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高看自己,小看对手,没有自知之明,这是人性之中最致命的缺陷。很多时候,我们踏踏实实生活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买**中了1000万,但这并不代表你具备赚1000万的能力!我希望我的读者朋友永远要明白,我们永远不要带着成功者的偏见去追求成功,人,贵在自知之明。如此,这篇文章也就有了最大的意义。

项羽垓下兵败的事实论据!~~

项梁到底是谁

 在历史上,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他们项家在楚地很有威望,有一呼百应的声望。但是大家对这个人物没有太大的了解,那么项梁到底是谁呢?又有着怎么样的传奇故事呢?那就继续往下看看吧,希望大家喜欢!

项梁到底是谁1

 项梁是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他是楚国贵族项燕之子,也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

 大泽乡起义后,项梁为会稽郡守,项羽为副将,在此地召集精兵反秦。公元前208年,项梁接受范增的建议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自己则号为武信君。随后,项梁还让张良找来过去韩国的公子韩成,立他为韩王,帮助楚军拿下了不少城池。同年九月,项梁在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领兵西进准备在定陶继续攻打秦军。此时,刘邦与项羽在雍丘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并斩杀三川郡守李由。项梁知晓后,对秦军更加轻视,相信自己一定会胜了秦军。不料,秦二世调动大军协助章邯在定陶攻打楚军,结果楚军大败,项梁也战死。

 项梁在秦末起义战争中,消磨秦军主力,颇有功劳。遗憾的是,最后因骄兵轻敌而兵败身死。

项梁到底是谁2

 项燕很擅长用兵,在战国末年秦楚决战时担任楚国大将,曾创造过三天三夜追赶秦军不停脚步,最后破其壁垒,斩七都尉的伟大功绩。可惜楚国综合国力不如秦国,最后他仍旧战败自杀。楚国灭亡后,项氏家族大多聚居于老家下相。项梁有个侄子叫项羽,自小肌肉发达,成年后身长八尺,力能扛鼎。但学习没有恒心,读书击剑都只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项梁开始很气愤,项羽辩解道:“读那么多书干啥,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了。学击剑,不过是匹夫之勇,意思也不大。我想学万人敌的功夫。”项梁大喜,觉得这个侄子志向太高远了,于是教项羽兵法布阵。项羽起初也很兴奋,但照样只是三分钟热情,没有学完,但项羽打仗非常厉害,估计他看刃L页兵书,就知道兵法的精髓,其他只要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就行了。

 项羽是个军事天术,项梁在家乡屡次惹事,都靠关系摆平了。后来又杀了个人,怕对方上门报仇,于是带着项羽跑路,一溜烟逃到了吴中。由于他有些名气,吴中当地的贤士大夫也都对他很敬服。不久,陈涉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两个月后,会稽郡政府的一个使者来找项梁,说是会稽太守殷通派他来请项梁去商量大事。

 项梁立刻叫上项羽,赶到会稽郡政府。太守殷通也想趁机起义,要项梁叔侄帮他。但殷通低估了项梁的野心,项梁这时候根本不想带殷通玩二于是他和项羽在墙角一阵交头接耳:“侄儿,你把武器带好,站在这等,我到里面一叫唤,你就进来准备杀人。看我的眼色行事!\"很快,项羽凭借惊人的武力,快速闯人大厅,斩杀了殷通,又独自左冲右突,一口气干掉了殷通手下上百人,无人能挡:其他的吓得瘫倒在地,一动也不能动二项梁就这样自封为会稽太守,宣布起义反秦,发兵进攻附近尚为秦政府管辖的县邑,以扩大根据地。陈胜的几支军队和章邯决战之时,项氏叔侄一直在会稽周围活动,攻占了不少县邑,基本平定了江东,然后决定北上。

 这天,项梁迎来了一个来自江北的\'使者,该使者是一个叫召平的人派来的。使者宣称,他带来了陈胜的命令,宣布拜项梁为上柱国。召平,广陵人,很早就遵陈胜的命令进攻广陵,却战斗不利,久攻不下。一直拖到腊月,吴广、陈胜等人都相继兵败身亡,他的军队还在广陵徘徊。眼看章邯的大军就要到来,他感觉不妙,听说会稽的项梁也已经反秦,并且统一了江东,觉得可以引为同志,于是派人渡过长江和项梁接洽。他伪造了陈王的命令,给项梁加官进爵,目的是要他立刻率兵北渡长江,进攻秦军。

 项梁当即拍板,率领八千精兵渡江,西伐秦国。路上他听说附近的东阳也发生了起义,本着人多力量大的心理,他派人去联系起义军的首领陈婴,要求两军会师,一起西进。

 陈婴原先是秦朝东阳县政府的令史,为人忠厚,很得当地百姓爱戴。陈涉一起兵,东阳当地少年就杀掉县令,聚集了两万.人,要求拥立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很有见识,对儿子说:“自从我嫁到你们陈家以来,从来没听说陈家出过大人物,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找个主君投奔,事成犹得封侯,不成也可以逃亡,不当头领就没人认识。”陈婴听从母亲的劝告,对百姓们说:“我威望不够,江南的项氏世代都是楚国名将,倘要成大业,非尊奉项梁不可。”大家觉得有道理,就决定投靠项梁。

 项梁大喜,率领他们全部渡过淮河,一路上又碰到了不少游荡的起义军,项梁像磁铁似的一一吸纳,其中有两支军队比较重要,一支由原秦国刑徒英布率领,一支是不知所自的蒲将军集团。他们和陈婴一起,将成为日后项羽摩下的三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英布,极为骁勇善战,常常作为项羽军的先锋,斩将寨旗,为项氏立下了赫赫战功。

 总之,项梁的八千精兵,就此发展到了六七万人,他们浩浩荡荡行进到下邢,驻扎了下来。此刻在下邪北部的城邑彭城,驻扎着秦嘉的军队,他们是阻挡项梁北上的。按理说,两家都自称是楚国军队,应当戮力一心,共同抗秦才对。但秦嘉早先不听陈胜的命令,矫诏杀了武平君,又擅立景驹为王,把陈胜抛到一边。项梁也不高兴,他决定北上,干掉秦嘉,兼并他的军队,扩大自己的实力。他号召道:“陈王有首义之功,如今战败不利,死活不知,秦嘉就背叛陈王而立景驹,大逆不道”

 接下来项梁和秦嘉的军队在彭城大战,项梁一方由猛将英布充当先锋,势如疯虎,秦嘉不是对手,大败,率领残部沿泅水向上游逃窜。项梁马不停蹄在后追赶,一直追赶到胡陵,秦嘉不得已,回身再进行决战。双方血战了一整天,秦嘉战死,他的革命战友朱鸡石等率残军投降了项梁。景驹则独自逃往魏国,后来死在魏地。

 项梁击并了秦嘉军,兵力大盛,达到十多万人。他继续西进,意欲寻击秦军:这时章邯军驻扎在栗,项梁派朱鸡石和余樊君两人去打章邯,派项羽去攻打襄城。朱鸡石和余樊君哪是章邯的对手,一战之下,余樊君战死,朱鸡石仓皇逃回胡陵,项梁将军队开拔到薛,将朱鸡石捉来斩首二而项羽军却很顺利攻拔襄城,大概是因为襄城抵抗顽固,城破后项羽下令将城中人全部坑杀,第一次显露了他暴虐的本性。

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和刘邦被后世称为那个世代的绝世双雄。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说是名留千古了。但是,项羽虽然是一个英雄,但留给后人的大多是教训,而不是经验。从这一点来说,也是项羽一生的悲哀。项羽给人的感觉是有勇无谋。与刘邦相比,项羽是反其道而行之,和刘邦的做法恰好相反,刘邦的优点,项羽是一点也没有,而项羽的缺点刘邦却在刻意地远离,尽量从项羽那里得到教训。这也是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项羽是用武力经营天下的,五年而亡,身死江东,致死也没有明白其灭亡的道理。并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一、学书不成,武功高强。项羽的家庭条件是非常好的,“项氏世世为楚将,”也是一方豪门、名流。但项羽年青的时候就对读书不感兴趣,项籍并且对项梁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但项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二、方刚男儿,敢做敢为。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项羽年青时,见到秦始皇出游,就敢说我将来可以取代秦始皇。这需要多么多的勇气!

三、时代造英雄,时事造英雄。秦施暴*政,赋*税沉重,百姓不堪重负,各地起义不断。

四、以威服人,以武服人。项羽年青时,“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也可以说,从小就是众人王。天不怕,地不怕。“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从此往后更是目中无人。

五、见财则喜,见色则悦。项羽这个人,好色、贪财,这是一个领袖所不应该有的东西。你想一想,等你得了天下之后,什么东西不是你的。谁敢和你争?但是项羽就是看不到这一点。这一点非常不得人心,也是其失败的一个原因吧。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六、敬小人,远君子。凡是正确的意见项羽都不听,凡是错误的意见项羽反而全听。项梁、范增的话不听,小人项伯的话却听。

七、没有远见,以暴治军。项羽这个人没有远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没有仁义之心,不能宽以待人。其次是以暴治军,不知道爱戴士兵。再次是不分忠奸,好坏人分不清,这是一个政治家的大忌!

八、胸无大志,思欲东归。项羽到了咸阳之后,还没有得到天下,就认为自己可以了,是天下第一了,没有人会把我怎么样,根本没有彻底取得天下的想法,你说可笑不可笑?打下咸阳之后,就想回老家了,认为不回老家就没有人知道他有这么大的本事 。实际上是锦衣还乡,夸耀一下。你说他能有多大的出息啊!所以史记上记载说: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在攻克咸阳之后,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九、有统兵之术,用人无能,舆人无技,有勇无谋。项羽啊,有你别看他有那么多的兵,没有用,他不知道在和谁打,光有人是不行的,没有谋略能行吗?谋略从何而来?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可是,项羽身边没有人能出主意啊。而真正为他出主意的人他又不听,听的都是些坏人出的坏主意。你说他能不败吗?刘邦是什么人啊,胸怀在略,志在天下,是绝顶聪明的人啊。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势强力大,只进不退。但以前所那些人都是无谋之辈,打之容易。最后的决战中在和刘邦的交战中,却最终失败。而审事度事,能进能退的刘邦在这时候早已羽翼丰满,兵强马壮,在张良,陈平,韩信的帮助下,一战而定天下。

十、军纪不严,滥杀成性。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等等,这些都是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事情,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

十一、杀害怀王,丧失人心。在迁都发生变故后,项羽想独尊天下,和怀王发生了矛盾,便生杀念。项羽杀怀王,被视为不孝,丧失人心。而刘邦却利用了这件事,表达了对怀王的尊敬,团结了大多数人。

十二、心浮气躁,忧柔寡断。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项羽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十三、坐失良机,养虎为患。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这时如战,沛公必败,但项羽没有听范增之言。这是一个消灭刘邦的机会,但项羽没有这样做。还有一个令项羽终生遗憾的机会,那就是鸿门宴,鸿门宴是一个已经设计好的计划,但项羽当断不断,最终没有杀成刘邦,致使历史改写,方有汉朝。刘邦和项羽可不大一样,在鸿门宴上,刘邦知道是曹无伤向项羽泄密,回去之后,立杀曹无伤,毫不留情。两人是多么大的差别啊!

十四、最后,被围垓下,兵少粮绝,四面楚歌,自尽乌江,遗笑江东。

据史记: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当项羽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居然无心作战,就坐在自己的军账中,也不再考虑接下来的战争该如何进行,就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于是他在帐篷里点起火把,设下酒宴,又把虞姬请出来,自己拔剑起舞,咏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意思呢?说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项羽唱着唱着流下眼泪,随从们都不敢抬头看,不敢仰视。一个将军,一个统 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是宝马和美人,确实是太儿女情长了。项羽的这个性格博得了后世无限的同情,项羽这个人实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当时的女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会发出“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