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西施的死亡之谜:才灭夫差又被勾践看中

关于西施的死,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史学家中都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西施是跟范蠡私奔了;也有的人认为,西施是失足落入水中而死;还有的人认为,西施是被勾践的夫人所杀;更有甚者认为,西施是被范蠡所杀。那么,究竟西施是怎么死的呢? 西施是中国历

关于西施的死,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史学家中都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西施是跟范蠡私奔了;也有的人认为,西施是失足落入水中而死;还有的人认为,西施是被勾践的夫人所杀;更有甚者认为,西施是被范蠡所杀。那么,究竟西施是怎么死的呢?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美貌的女人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女人之一。她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浙江诸暨苎萝村,本名并不叫西施,但是由于她长得天生丽质,美貌绝伦,又出生在西村,所以左邻右舍便称她为“西施”,也就是非常漂亮的女人之意。这位倾国倾城的女人,从她一生下来之时起,便注定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她刚满十五岁那年,吴国的君王夫差便以报杀父之仇为名灭了越国,将越王勾践虏到了吴国做奴隶。

经过越王勾践的竭力周旋,三年之后,夫差终于同意放勾践回归故里。回国之后,勾践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越国选出一批美人送给吴国,以此来麻痹夫差。在这种情况下,西施以绝美的身材被范蠡相中,在范蠡的提议下,勾践便将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被献给夫差之后,西施并没有令勾践失望,她凭借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和高超的琴棋歌舞,迅速成为吴王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她的迷惑下,夫差一次又一次地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从而为越国的东山再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年后,在她的内应之下,越国举兵灭吴,夫差最后被迫拔剑自杀。西施也得以荣归故里。按照常理来说,她这样一位为国家付出过如此巨大牺牲、做出过如此巨大贡献之人归国后,理应受到君王的尊重。但是,她的结局却与她的付出没有成正比。

对于西施最后的结局,无论史学界还是民间传说中都存在有不同的说法。有种观点认为,西施在归国后与范蠡归隐于五湖。早在勾践派范蠡在全国境内选美之时,范蠡与西施便已然相识并发展成为恋人,只不过国难当头,他们暂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灭吴国之后,范蠡早已有退隐之心,因为他看透勾践是一个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君王,西施归国后,便与她一起成功出逃,归隐江湖,不知所终。

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据史料记载,勾践确实是一位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的君王,凭借着范蠡的聪明,与勾践共事十几年,不可能看不到勾践这种阴暗面,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毅然与自己的恋人选择归隐是情有可原的,民间传说范蠡泛舟于五湖的说法,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施是被夫差的夫人推入水中而溺水身亡的。据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和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记载,西施归国的当晚,越王勾践便叫她侍寝,在他看来,西施可以与吴王同床共枕,当然也可以和他共度良宵。但是夫差的这种举动极大地 *** 了与他曾经共患难的夫人,于是她趁夫差不备,将西施投入了水底,一代美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葬身于湖底。

这种说法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要知道,当时西施是被勾践当成工具来加以利用的,待达到目的之后,西施已经没有了政治上的利用价值。但是其倾国倾城的容颜依然令勾践怦然心动,在这种情况下叫西施侍寝也并非没有可能。为了不使勾践重蹈吴王覆辙,其夫人将西施沉入水底也是情有可原的。

还有些人认为,西施沉入水底确有其事,但是并非是勾践原配夫人所为,而是她的恋人范蠡,但是这种观点的可信度较低。范蠡并非无情无义之人,既然他已决意离开越国,他对于自己的恋人还不至于下此毒手。

还有一些人认为,西施并非是被人推入水底,而是不慎落水身亡。这种观点是根据唐初诗人宋之问的一首诗歌“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和李商隐的诗歌“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改编而来,其可信度究竟有几何还难以断定。但是诗歌原本是经过了诗人一番加工的,只不过是一种文学体裁,很难作为历史证据。由此看来,西施不慎落水之说很有可能只不过是当时诗人一种合理的想象,后世人便根据这些诗人的想象,误以为真有其事罢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一个被历史无数次证明了的事实。农村出生的西施,凭借着倾国倾城的容貌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完成使命之后,又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至于她究竟是随范蠡一道退隐江湖还是被沉入水底,还有待史学家更进一步的考究。

我想知道关于西施的一些事情!

> 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著名的美女,她的名字成为中国绝色美女的代称。掘史料记载。当时的人要观瞻一次 西施的美容,必须先交一文钱的金钱。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 可以祀上帝。”这句活有两层意思:一是写出西施的确很美;另一方面是说虽长相丑陋只要爱洁净也是可祀上‘ 帝。这是继《墨子》一书后最早从则面记载西施是美人的例句。 西施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樵夫,以卖柴为生。作为一个贫苦的农家女子,她是如何爬上当时 社会上层,成为吴王夫差的爱妃呢?这得从当时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说起。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 国,越王勾践为吴国俘获。勾践向吴王求和,夫差接受了勾践的请求,将勾践放回越国。勾践是位颇有爱国心 的国王,他回国后卧薪尝胆,刻苦自励,不忘亡国之耻,以图雪耻复国。他有个谋臣叫范蠡,认为专门卧薪尝 胆达不到复国的目的,他向勾践献策,用美人计收买吴王差的心,他找到了美女西施。按照当时的审美观点有 三条:一是美貌绝伦,二是能歌善舞,三是身材苗条。西施当时只具备了第一条。为了达到三个条件,西施发 愤苦练了三年,终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最后才被勾践献给了吴王夫差。夫差自从得到西施后,整天沉湎 于女色之中,不理朝政,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攻打吴国,吴王夫差兵败自杀,导到吴国灭亡。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郭洗马入洛,听伎人歌,言佳。石季伦问其由,郭曰‘不知\'。季伦笑 曰:‘卿不识曲,那得言佳?’郭笑曰:‘比如见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后知美。’”郭洗马未必真知西施的真 姓大名,不说现代人,就是古代人不知西施的姓名也未曾没有,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苏轼有诗云 :“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渠侬旧姓西。”照此说,东施效颦里的东施岂不 是姓东名施?东、西二姓古今绝少听说。 对苏轼的诗句,古人早有非议。宋代叶大庆在其《考古质疑》一书中指出“‘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 姓西’,则误矣。”宋代袁文在其“《瓮牖闲评》一书中也指出:“苏东坡诗云:‘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渠侬旧 姓西,西,谓西子也。西子本姓施,而世称西施,盖东、西施之谓耳。东坡乃以为姓‘西’,误矣。” 苏轼是宋代的大诗人,博学多才,他怎么连西施姓什么都搞错了呢?不仅现代人不相信,就连古代人也不相 信这一点。宋代王茂在其《野客从书》一书中为苏轼申辨说:“坡介不应如是疏卤,恐言‘旧住西’传写之误, 遂以‘住’字为‘姓’字耳。既是姓西,何问新旧?此说甚不通。‘应记侬家旧住西’,正此一字,语意益精明 矣。”尽管王茂为苏轼辨解为“旧住西”,道理极通,但毕竟苏诗白纸黑字写的是“旧姓西”。《孟子注疏》一 书中说,西施有个名字叫夷光,这就可以断定西施的真姓大名叫施夷光。一个绝色美女,却起了一个像男儿的 名字。“夷”字有平坦的意思,可能是西施的父亲企望女儿一生走平坦光明的道路,请教书先生起的这个名字吧! 吴国被灭亡后,西施的归宿如何呢?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吴国灭亡后,西施复归范蠡,乘船游五湖 (今江苏太湖)去了,不知所终。另一种说法认为,吴亡后,越王沉西施于江,以报鸱夷之忠诚。以第一种说法 见著。唐代诗人诗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诗中鸱夷系指范蠡。范蠡本为越王勾践的谋臣,为越国灭 吴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吴被灭亡后,范蠡认为勾践是位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的国王,于是出海逃到 了齐国。为了安全起见,他隐姓埋名,自号鸱夷子皮。故杜、苏轼都认为吴亡后西施“一舸逐鸱夷”,一同去五 湖了。 其实不然,《吴越春秋逸篇》一书云:“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沉也,反言耳。”这里 所指鸱夷,并非范蠡,而是指伍子胥。伍子胥也称鸱夷呢?事情得从伍子胥弃楚投吴说起。楚国的名将伍子胥,因 父和兄被楚平王所杀,决定弃楚投吴,帮助吴国伐楚,以报杀父之仇。当吴军打进楚国都城时,楚平王已死,于是 伍子胥掘其墓,鞭尸三百。后来吴国又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向吴三夫差求和,伍子胥向夫差说明不能求和的道理。 夫差不但不听,反而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临行前要求行刑的人把他的眼睛挖下来,悬挂 在吴国的东门上,以便观看越国是怎样灭亡吴国的。夫差知道后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进鸱夷中,(一种形状像 猫头鹰的皮囊),沉入江中。果然伍子胥死后九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用美人计打败了吴国。 伍子胥的死、吴国的灭亡除了伯嚭的谗言外,西施也起了推波逐澜的作用。吴国的灭王,应该说西施立了大功;可 越王勾践不但不给西施因功受赏,反而立即将西施沉江而死,以报伍子胥一片忠心。这确实是个难解之谜。可能与 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的思想有关。也可能是勾践用美人计后总结出“女人是祸根”的谬论。难怪《墨 子·亲士篇》云:“西施之沉,其美也。”这是最早记载西施死因的书,离西施之死不过两百来年。杜牧和苏轼误 将伍子胥鸱夷为范蠡鸱夷,导致以讹传讹。

求采纳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她和吴王好了吗?还是最后和笱贱一起跑了!

越国当时真有一个越女剑吗?这是怎么回事啊

解析: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关于西施的死:

一,西施随范蠢隐居说。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蠢,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以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李白《西施》诗:“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也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只是《国语·越语》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退隐的事甚详,而没有提及西施。

二,被越王沉江说。《墨子·亲士》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吴越春秋·逸篇》也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意即西施在吴越争斗中,被越王利用,“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得意后,就把西施装在袋内沉入江底。

三,不慎落水而卒。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间《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此说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证据。

总之,围绕西施的故事很多,疑谜也不少,究竟哪一种说法既符合史实又合情理,可请读者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