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邓艾偷渡阴平历史上真有这回事吗

是有的。偷渡阴平,是三国末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根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

是有的。

偷渡阴平,是三国末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根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

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说:“如果从阴平偷越,直向涪城,剑阁守敌必定回救涪城,大军即可乘势前进;如果剑阁守敌不撤,涪城空虚,定能攻下。”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

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扩展资料:

影响

邓艾此次奇谋的成功不但使蜀汉如期灭亡,还对晋日后灭吴打下了坚实基础。占据蜀则可以顺江直下,威胁长江下游。

如果中国出现南北对峙,那么北方在四川的成功便是南方覆亡的开始。这就是顾炎武所说的“昔之立国于南者,必先失蜀,而后危仆从之。”

邓艾灭蜀也曾上言准备伐吴:“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

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三国志·邓艾传》

后世兵家吸取邓艾的经验和蜀亡教训,守蜀者必然加强阴平一线的防御。五代时,石敬瑭攻两川,西川帅孟知祥一面遣军争剑阁,一面派军趋龙州,扼守要害,以备阴平故道。

石敬瑭果然遣军欲从阴平道进兵,因西川兵有备,败还。明初傅友德伐蜀,扬言出金牛道,而潜引大军循邓艾阴平故道而趋成都。

百度百科--偷渡阴平

细说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场逆天军事行动——邓艾偷渡阴平

细说堪称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场非常逆天的军事行动——邓艾偷渡阴平。那么这场军事行动有何逆天之处呢?

邓艾偷渡阴平发生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这一年,魏国实际掌权者司马昭基于蜀国国力已衰的实际情况,决定发动灭蜀之战。

魏军最初的兵力部署

当时魏军兵分三路南下,其中,西路军由邓艾统率,出狄道攻蜀之沓中,而沓中当时是姜维屯田之地,邓艾与姜维都是当世名将,从司马昭以邓艾对姜维也能看出,邓艾的军事能力是非常高的。中路军由诸葛绪统率,出祁山攻阴平桥头,司马昭此举的目的是希望诸葛绪能攻下阴平桥头,在邓艾与姜维缠斗之际切断姜维的后路,两面夹击,一举达到歼灭姜维的战略目的。

而魏军的主力军即东路军十万人马则在钟会的统率下,分别从斜谷、骆谷出秦岭,意图占领汉中地区。

以上便是当时魏军兵力的具体部署,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司马昭的进军意图就是,邓艾与诸葛绪夹击歼灭姜维,钟会则占领汉中,而后三军挥师成都,灭蜀指日可待。

姜维的应对

然而姜维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在面对汉中已失,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利用了诸葛绪的畏战情绪,率军绕道诸葛绪大军的身后并做进攻的态势,成功吓跑了诸葛绪。就这样姜维趁机撤军到剑阁,剑阁是当时从汉中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姜维亲自镇守剑阁,钟会的十万大军便被成功地阻挡在了关外。

姜维能安然回师镇守剑阁是魏军上下万万没有想到的,然而灭蜀势在必行,多耽误一日便多一分危险,在两军陷入对峙焦灼状态之际,邓艾提出了“偷渡阴平”的计策。

邓艾的反击

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邓艾的意思是:利用魏军主力与姜维对峙剑阁的机会,自己可以从阴平绕小路攻打江油和涪城,这时候如果姜维不来支援蜀军,那么自己便可一路南下围攻成都,如果姜维赶来支援,那剑阁必然被破,蜀军一样没有回旋的余地,必败无疑。

所以伐蜀的成败之关键所在就集中在了“邓艾偷渡阴平能否成功”这一点上。虽然邓艾提出的计策看上去非常完美,然而他们具体实施的过程却非常艰难,甚至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就是那条所谓的“阴平小道”,这条小道邓艾称其为“邪径”,那么这条道究竟有多“邪”呢?为此,《三国志》给了我们一个非常详细的答案。

偷渡阴平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总结来说,这条道根本就不是道,邓艾率军从阴平出发,穿过七百余里的无人区,一路上遇山凿山,遇水架桥,周围都是高山密林,悬崖峭壁,人迹罕至。很多时候更是无路可走,将士们只能徒手爬山,加上这条路凶险万分,粮草也无法得到有效提供,以致于很多人都死在了路上。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条“邪径”,倒不如说这是一条“死路”,这一路上邓艾并没有遇到哪怕一个蜀军的抵抗,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里是不需要防守的,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从这里出现。

因此,当邓艾率领几千衣衫褴褛,甚至手中兵器都残破不堪的疲惫之师出现在江油城下时,守将马邈竟不战而降。在马邈看来,他难以理解邓艾等人为何会出现城下,魏军此时不应该与姜维对峙与剑阁吗?所以这群兵不是魏军,根本就是天兵天将下凡,因此,马邈投降了。

马邈投降后,邓艾军在江油获得极大补充,稍作休整后便继续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于绵竹大败诸葛瞻,兵围成都,刘禅见魏军至便开城投降,蜀国灭亡。

所以,我们最后来看魏国灭蜀的整个过程,邓艾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他以一支偏师从阴平一路翻山越岭直插敌方心脏,且一击必中,如此奇袭之经典战例古今罕有,堪为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