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宋的刘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又称刘宋,中国南朝第一个政权。宋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开国皇帝刘裕,乃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出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

南朝宋(420年-479年):又称刘宋,中国南朝第一个政权。宋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开国皇帝刘裕,乃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出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平定孙恩、卢循,消灭西蜀、南燕、后秦等国,收复四川,岭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南朝宋建立,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林邑全境归附,后计划在422年出征北魏,彻底肃清北狄,结果422年五月刘裕病卒,北伐取消。 南朝宋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骇人听闻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南朝宋终被南齐所取代。

统治区域

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帝王世系简述

宋武帝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卓越的大军事家、统帅。

曾祖刘混东晋时渡江侨居京口,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刘裕少贫困,以樵渔及贩履为生,曾为北府兵将领孙无终冠军府司马。隆安三年(399)任前将军刘牢之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见孙恩、卢循起义),累官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桓玄依仗父祖世资,谋夺朝政,以讨司马道子、元显为名,入建康自立为楚王,并翦除北府兵旧将领刘牢之等,提拔刘裕使镇压东南沿海的孙恩余众。刘裕对桓玄外示恭顺,内则团结北府将士伺机反抗。

桓玄逼安帝退位篡晋后,刘裕于元兴三年(404)与刘毅、何无忌、檀凭之等二十七人自京口起兵,杀镇京口的桓修,次年击溃桓玄。桓玄挟安帝退往江陵(今属湖北),后为刘毅所统率的北府兵击垮,安帝回建康复位。刘裕以平乱功,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京口。义熙四年(408),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权。

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乘东晋衰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四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岘(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两州,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七年,镇压卢循起义军。八年,消灭“不能居下,终为异端”的刘毅,以及可能形成威胁的诸葛长民、晋朝宗室司马休之等,清除异己势力,巩固了后方。九年,西攻谯纵,收复巴蜀。十二年,后秦主姚兴病卒,子姚泓继立,兄弟相杀,关中扰乱,刘裕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翌年进克洛阳,至潼关,命大将王镇恶直趋长安,姚泓投降,后秦亡。晋军收复长安,在少数民族统治下达百年的汉族百姓纷纷响往。这时因留在朝廷坐镇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刘义真镇长安,王修、王镇恶等率兵万余辅佐,自己仓猝返回建康。长安留守军内讧,夏主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刘义真虽被迫撤出长安,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刘裕南返后,加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铺,封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他在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东晋朝纲弛紊的局面,抑制豪强,杀奴客纵横的京口刁逵,把刁氏成万顷土地和大量家财分给贫民;以后又杀隐匿人口的余姚大族虞亮,以图限制兼并。废除一部分屯田池塞以赈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继续依界土断,将定居在江南的北方侨人编户纳税服役,精简了侨州郡县。还减轻刑罚,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江南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为元嘉年间(424~453)“氓庶繁息,余粮栖亩”的状况奠定了基础。

宋少帝刘义符

宋少帝刘义符(公元406年-42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即位,年号“景平”(自公元423年始)。

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景平二年,辅政大臣徐羡之等假借皇太后命废其为营阳王,旋即被杀。

宋文帝刘义隆

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刘裕病死后,太子义符继位(即宋少帝),因他游戏无度,被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于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废黜(后被杀),迎立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同时由谢晦出任荆州刺史,掌握重兵。

刘义隆博涉经史,善隶书,深沉有谋略,但体弱多病,好猜忌。他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元嘉三年(426)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刘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领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专总朝权,势倾天下,曾擅杀名将檀道济。

元嘉十七年,刘义隆收杀拥戴刘义康的领军将军刘湛等人,罢斥刘义康,改授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废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大军南下,隔江威胁建康,刘义隆怕刘义康在后方趁机作乱,遂下令将其诛杀。南朝王室的自相残杀由此始。

元嘉八年,宋反攻滑台(今河南滑县)受挫。二十七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动六十万大军进攻江南,亲率大军克悬瓠(今河南汝南)、项城(今河南沈丘),渡过淮河直趋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后在宋朝军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军杀掠殆尽,宋朝国力削弱。三十年,刘义隆为太子刘劭所杀。“元嘉之治”从此结束。

宋孝武帝刘骏

宋孝武帝(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即刘骏,汉族。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第三子,庙号世祖。初立为武陵王,食邑二千户,后迁雍州刺史、元嘉末,为江州刺史,都督江州荆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四郡诸军事、南中郎将,刘劭弑宋文帝,与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举兵进讨,元嘉三十年4月,在新亭(今南京南)自即帝位。年号“孝建”、“大明”,重用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巢尚之、戴明宝,使掌朝政。又分吏部设二尚书,并推行圭断和课租荫户以抑制大族,加强君权。 大明八年甲辰(公元464年)闰五月庚申(二十三)日(7月12日)病死在建康宫玉烛殿。

宋前废帝刘子业

宋前废帝(449-465)即刘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大明八年(464)即位,年号“永光”、“景和”。孝武帝长子。刘子业行为过于荒*,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将军柳光世、寿寂之等合谋将刘子业杀死。但为了和后来的废帝刘昱的区别,就把刘子业叫做“前废帝”,刘昱叫做“后废帝”。

宋明帝刘彧

宋明帝(439-472)即刘彧,汉族。小字荣期。庙号太宗。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为南豫州刺史,入朝遣人刺杀前废帝,自立为帝。泰豫元年(472年)病卒。为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即位初任贤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乱,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

宋后废帝刘昱

宋后废帝(463-477)即刘昱,汉族。小字慧震,南朝宋明帝长子。泰豫元年(472年)即位,残忍好杀,一日不杀人,则郁郁不乐。元徽五年为领军将军萧道成、直阁将军王敬则遣人谋杀,追封苍梧郡王。

宋顺帝刘凖

宋顺帝,名刘凖(亦为:刘准)(公元467----479年),字仲谋,小字智观,宋明帝第三子,母亲是昭华陈法容,宋后废帝弟,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又为萧道成所废,后被杀,终年13岁,葬于遂宁陵。

刘凖曾被封为安成王,萧道成等于公元477年7月杀后废帝,迎他入京,于同月继位,改年号为升明。

刘凖继位时年仅10岁,由萧道成专权,萧道成经多年谋划,定于公元479年4月逼迫刘凖退位,这一天,萧道成要刘凖到殿堂举行禅位仪式,刘凖害怕遇害,就躲到佛盖下面不去,萧道成死党王敬则带兵硬把他抬走,萧道成降封他为汝阴王,迁居丹阳,派兵监管,刘宋到此灭亡。

同年5月,监视刘凖的兵士忽听的门外马蹄声杂乱,以为发生了变乱,就一刀将刘凖砍死,事后又谎报说刘凖是病死的。刘准得年十三岁(一说尽十岁),死后谥号为顺帝。

帝王世系表

武帝刘裕(420-422)420年称帝在位2年

少帝刘义符(422-424)

文帝刘义隆(424-453)

孝武帝刘骏(453-464)

前废帝刘子业(465)

明帝刘彧(465-472)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473-477)

顺帝刘凖(477-479)

南朝简介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历史作用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南朝的4个政权各自存在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会稽、江陵等大城市,南方工商业也得到发展。所以,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梁萧子显所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南齐书·文学传论》),就是这种追求新变趋势的理论总结。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鲍照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经济

南朝相对北朝,局面安定。各个王朝都对经济进行了大开发,使得南方人口大量增加。464年,宋国户口90万8千余,人口468万余。发达地区如会稽郡,人口就有35万。

南朝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另外,闽江、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