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雍正王朝:胤祥和胤禵有什么恩怨

《雍正王朝》中康熙派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的真实意图有两个:一是平叛;二是分化八爷党,为四阿哥胤禛能够顺利继位创造条件。康熙派出了胤禵,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平叛康熙五十七年,清朝的西北局势相当的严峻,青海有格尔丹部落造反,西藏又动荡不安

《雍正王朝》中康熙派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的真实意图有两个:一是平叛;二是分化八爷党,为四阿哥胤禛能够顺利继位创造条件。康熙派出了胤禵,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平叛

康熙五十七年,清朝的西北局势相当的严峻,青海有格尔丹部落造反,西藏又动荡不安,当时清朝镇守西北的西安将军额伦特又被准格尔部给围歼杀害了。

康熙要派一名非常能干而且强势的将军过去才能够镇住局面,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要么是皇帝亲征,要么是亲王挂帅,只有用这种级别的统领,才能够整合当时甘、青、陕、川等地的全部资源进行全力平叛。

康熙此时都是晚年期了,完全没有那个精力和能力进行亲征,只有派遣亲王级别的皇子出征,而他的选择其实是不多的,大阿哥、太子都已经完全被冷落,不可能启用,三阿哥又是个文人,从未上过阵,四阿哥胤禛倒是个合适的人选,但在康熙心里已经是皇帝继承人,肯定不能派他出京城,至于排后面的亲王,要么年轻,要么没能力。

康熙此时只有两个选择: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两人都曾经出征为将,而且都立有战功,在军中都很有威望。

要选择哪一个皇子出征,康熙遇到了难题,因为这两个皇子分别处于不同的夺嫡阵营里:十三阿哥胤祥是四阿哥胤禛的铁杆儿;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爷胤禩的骨干。

夺嫡阵营

康熙晚间,几子夺嫡闹得非常厉害,而且是满朝皆知,作为皇帝和父亲的康熙肯定也是门儿清,能够继承皇位的只有两、三个皇子,康熙内心早就选了四阿哥胤禛,由于康熙没有再立太子,其他各子都还在争取。

有了希望,就一定有斗争,四阿哥和八阿哥走到了最后的决赛场,他们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争取皇帝康熙好感,打击对方的势力,培养自己的爪牙。而且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铁杆支持者。

十三爷胤祥支持四阿哥胤禛;十四爷胤禵支持八阿哥胤禩,满朝皆知,康熙也知道,而此时无论是十三爷还是十四爷都不受皇帝康熙的待见,十三爷还在软禁期间,十四爷由于前面为八阿哥胤禩求情,惹怒了康熙皇帝,更是在家反省。

谁做这个?抚远大将军?,各方势力都想争取,以为这个职务不得了,统领当时大清几乎三分一的兵力,更是在权力上大到了边了,可以说,除了皇帝和直隶总督外,就数这个西北的大将军王权势最大。

哪个夺嫡阵营得到了这个位置,几乎可以捏住整个大清的命脉。谁都清楚,康熙也清楚。

政治权谋

四阿哥胤禛在邬先生的提示下,立刻上奏康熙,奏请十四爷胤禵为将,出征西北,这一招简直是绝了。

胤禛的这种做法不但缓和了他对夺嫡对手的关系,更是让八爷和十四爷都很意外,甚至是麻痹了八爷党他们,认为胤禛不再与之争夺太子之位,有意避让,而十四爷胤禵和四阿哥胤禛更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让胤禵更在情感和心理上慢慢的认同了自己的哥哥。

而四阿哥的这个奏疏,更是深得皇帝康熙的喜爱,康熙在左右权衡后,也认为只有派十四阿哥胤禵出征最为合适,但是由于前面康熙抽刀要砍他的情节来看,康熙不可能放下面子征召胤禵。

胤禛体会到了康熙的心理,而出面举荐胤禵,让康熙非常意外和欢喜,重要的是康熙又有另外的意思,派出胤禵出征,不但能够让八爷党全力支持胤禵的平叛,当时四川、陕西总督都是八爷党的人。

而且把胤禵派出京城,等于是分化掉了八爷党最为重要的军中支柱,虽然胤禵有可能掌控大清三分之一的军队,但是如果京城有变,从西北赶到北京至少要两个月,等胤禵真有异动,京城的布局早就完成了,胤禵是翻不了大浪的。

综上来看,康熙早就有意让四阿哥胤禛继位,正好借着派十四阿哥胤禵出征,借机削弱八爷党在京城的军中势力,更多是为胤禛能够顺利继位扫除障碍。

《雍正王朝》:康熙明知胤祥是孝子,为什么还要故意冷落他?

胤禛的生母德妃出生低,是个答应,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它是由康熙的第三个皇后抚养的,与其生母感情并不好。十三生母地位也不高,从小跟在胤禛身边,感情很好,后来是雍正的得力助手。而十四出生时德妃已有实力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又是小儿子,自然宠得很。而且十四也参与到当时九龙夺嫡,是雍正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感情自然好不到哪去。

其实,从剧中康熙帝临终前对胤禛所说的那一番话我们便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委:?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是光明的,重情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时冲动,闯下大祸,结果把你也牵连进去,那怎么收拾啊。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所以这样说来,康熙帝之所以要囚禁允祥,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避免他在夺嫡战中受到牵连。因为在康熙朝时期,原本已经有了太子胤礽,但因为胤礽犯下诸多过错,所以便遭到了两立两废。第二次胤礽被废之后,康熙便没有再选立太子。而正是这个时候,便给了他众多皇子争夺皇位的机会。

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之中,属八阿哥胤禩、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禵希望最大,在?立贤不立长?的清朝,自然是人人都有机会。但是,选立皇储乃国家大事,断然不会因为哪一方势力强就会选立哪一方,而是要进行多方考虑之后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

最终到康熙临死前都没有向明确宣告最后的继承人是谁,而是将继承人选写进了即位诏书里面,等到自己去世之后由大臣取来宣读(雍正继位后,为了避免兄弟争夺皇位的情况出来,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而这一制度便是据此而来的)。当然了,在剧中,康熙临终前对各位皇子说是将皇位传给四阿哥。但无论怎样,康熙的皇位最终还是传下来了。

只不过在这之前,那个素有侠义之心的允祥却被囚禁了十年之久!当然了,在康熙看来,允祥性格耿直,显然在夺嫡这样特殊的时期是不能够出现的,因为他很可能由于自己的直率而丢掉了性命。再者来说,允祥办事能力很强,只不过是性格上不懂转变而已。也许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缺点,但这对于身处皇宫中的人来说,却是十分危险的,更何况允祥还是康熙的儿子。所以康熙如果想要保护好这个儿子,让他为新君效力,那么就非得将他特殊保护起来不可,而保护允祥的唯一办法就只能将他囚禁起来。

也许你会说,既然允祥如此优秀,那康熙为何不将皇位传给他呢?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准确的来说,康熙的很多位儿子都很优秀,比如八阿哥胤禩,素有贤王之称,朝野上下名声很大。还有三阿哥胤祉更不用说,与十三阿哥允祥一样也是文武双全。但这些人都不适合当皇帝,特别是当康熙下一任的皇帝。为何呢?

我们知道,在康熙朝时期政治是比较宽大的,因为康熙素来以?仁义治天下?,也就是提倡所谓的?仁政?。当然,这种政治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民间的压力,但缺乏硬性因素的制约,致使朝中有很多冗杂的官员,他们或无所事事,或贪赃枉法;因而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吏治腐败,国库亏空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此时的康熙已经年老力衰,无力管理这些事情,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后世之君。

但如果想将此等弊病全部解决的话,那么就必须得选择一位敢想敢做,政治手腕很强的皇帝才能实现。而反观康熙的几个儿子,只有胤禛最合适。至于像八阿哥胤禩等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却没有这样的政治手腕,所以自然不能将其立为皇帝!

而为了保证胤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和维持统治,康熙帝便将十三阿哥允祥交给了他。因为允祥和胤禛的关系很好,而且文武双全,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够帮助胤禛,所以康熙此举可以说还是有一定考虑的。

最后允祥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在雍正帝即位之后,便将允祥封为了怡亲王,同时还让他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允祥和雍正帝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虽然他们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相比于雍正帝的胞弟胤禵来说,允祥和雍正的关系就显得更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