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教三清有没有师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道教三清有没有师傅,以及道教三清的徒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封神演义》三清的师傅是谁?《封神演义》中三清的师傅是鸿钧老祖。《封神演义》中鸿钧老祖是存在的,但是在真正的道教中并没有关于鸿钧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道教三清有没有师傅,以及道教三清的徒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封神演义》三清的师傅是谁?《封神演义》中三清的师傅是鸿钧老祖。《封神演义》中鸿钧老祖是存在的,但是在真正的道教中并没有关于鸿钧老祖的记载。

鸿钧老祖的存在也成了一个谜团,很多的地方都信仰鸿钧老祖的存在,把鸿钧老祖当做天帝之一来供奉。

在神话小说里面,鸿钧老祖就是开创性的人物,可以说是道教的第一人,在众多的小说中也是神仙的开创性人物,鸿钧提携了很多人,包括三清、女娲、二佛等等,是众多金仙的领路人。

《封神演义》中三清师傅鸿钧老祖对三个徒弟的态度太上老君是一个让鸿钧老祖也害怕的徒弟,简直是肚子里的蛔虫一样。

因此,鸿钧对他特殊对待,在话中特意交代他要"让"过通天教主,而那三颗已经备好的毒丹,显然正是为了对付大徒弟用的。

可见,太上老君在鸿钧老祖眼中分量最重。

而对于二徒弟元始天尊,鸿钧老祖从始至终都未对他有单独交流,也从来不点他的名字,好像不存在这个徒弟一样,其实暗示了鸿钧老祖对封神大战的是非有自己的判断。

很明显,性格耿直、脾气暴躁的三徒弟通天教主中了阐教的套。

整个封神大战中,元始天尊城府极深,又工于计算,估计鸿钧老祖并不太喜欢,所以见面后爱理不理,是故意让元始天尊没有存在感的。

三清有师傅吗远古神话也是这样的三清道祖的师傅是洪钧老祖。

最出名的,也是广为人知的是:《封神榜》中,三清道祖的师傅是洪钧老祖,已经与天道相合,没有特大是事情是不出来的。

三清道祖是洪钧老祖的嫡传弟子。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的话请看《封神榜》!三清都是谁,他们的师傅是谁?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

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

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

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

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

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

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

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

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

《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

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

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

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

”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

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

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

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

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

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

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

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

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