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县太爷的“金猪”计

县太爷的“金猪”计

从前有个养殖户,丢了一头老母猪。县衙的衙役觉得不是什么人命案,也就没往心里去。不料,县太爷却非常紧张,对着衙役们大吼道:“给我挨家挨户搜,找不到母猪,你们几个都得掉脑袋!”
养殖户名叫朱二,除了养猪,还种了五亩田地。朱二所在的龙陵县,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粮食几乎年年丰收。朱二种的这五亩田,收的粮食足以满足一家人的吃喝,剩余的粮食还能够养活几十头猪。朱二每年卖猪肉就可以赚上百两银子,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个富户了。
不过,龙陵县除了朱二家养猪,其他人家都是专业种田。收获的粮食吃不了,这些人家就会把粮食运到外地贩卖。
卖粮食自然比不上卖猪肉赚钱多了。朱二心地善良,本着有钱大家一起赚的心理,劝说街坊邻居也做养猪的副业。
可是街坊邻居却都不敢尝试,总觉得现在卖粮食就可以丰衣足食,犯不上冒险去尝试新的副业。
他们认为,养猪需要经验,总不能每个人都跑到朱二那里去咨询吧?而且卖猪肉也是需要渠道的,如果全县的人都养猪,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买主呢?
然而,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全县的百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天,龙陵县的县太爷正在县衙的书房看案卷,忽然门口的大鼓咚咚咚地响了起来。只有重大冤案,百姓才会敲鼓。县太爷赶紧查点衙役,升堂。来告状的人正是朱二。他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大喊道:“老爷,替我做主啊,我家的老母猪丢了!”
几个衙役都笑出了声:“朱二,你至于哭成这样吗?只是丢了猪,又不是丢了老婆!”

朱二反驳道:“你们懂什么!这可不是一般的母猪。这头母猪品种最好,还怀了小猪崽儿。这下,我的损失可大了!”
几个衙役却笑得更厉害了:“怎么,你家的猪是金子造的呀?”
县太爷见状,怒吼一声:“公堂之上,成何体统?这个案子事关重大,你们几个衙役现在就出去查,挨家挨户地找!找不到这头母猪,你们几个都要挨板子!延误了公事,你们就要掉脑袋!”
衙役们虽然搞不懂情况,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还是乖乖地出去调查了。
按理说一头母猪并不难找,龙陵县只有朱二家里养猪,所以只要其他百姓家里有了猪叫声,那么偷猪贼也就找到了。可是衙役们把整个县城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
一个村民提醒他们,县城北边的山上有一座小破庙,现在只有那里还没有找过了。
衙役们果然在小破庙里找到了母猪,可是偷猪贼竟然是一个游方的和尚。和尚又不吃肉,偷猪干什么?
和尚解释道:“这可不是一般的猪。这叫做乌金猪,在京城十两银子才能买得到一斤猪肉。听说皇宫还把乌金猪当做了贡品。我把这头快要下崽的乌金猪偷来,卖到京城,岂不是赚翻了?”
衙役们把和尚交给了县太爷。县太爷并没有惩罚和尚,反而是偷偷地把和尚释放了,还给了和尚50两银子的赏钱。
几天以后,朱二家里人声鼎沸,全城的百姓都来抢购小猪崽,情愿出30两银子的高价。朱二因此赚了不少钱。

原来从朱二哭着报案,到抓住偷猪的和尚,一切都是县太爷设的局,那个和尚也是假和尚,是县太爷从外县借来的衙役。县太爷知道,百姓们不敢尝试新的副业,如果直接动员,效果肯定不好。然而采取这种方式,百姓们就会被吸引过来。
抢购了小猪崽以后,百姓们开始辛勤地饲养,有不懂的地方就问朱二。朱二也就成了龙陵县,免费的养猪教学老师。
小猪崽养大后又下猪崽,龙陵县的乌金猪越来越多了。县太爷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邀请外县的富户都来龙陵县购买乌金猪。
龙陵县乌金猪的名声越传越广,最后全国各地的人都来龙陵县买乌金猪。由于担心水土不服,买猪崽的养殖户还会顺带买龙陵县的粮食。龙陵县的粮食产业和养猪业都开始蓬勃发展。
故事改编自《民间故事》。龙陵县的县太爷真是一位好官,为了让百姓都能发家致富,竟然费尽心思,想出来这么一个周密的计划。
龙陵县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如果不发展副业,就浪费了这好资源。百姓们可能也了解这一点,但是过惯了平稳的生活,他们已经缺少奋斗精神,不愿意冒险去发展副业。

不过,人都有一个占便宜的心理,也都有一个凑热闹的习惯。县太爷正是利用了人性的这些特点,故意把偷猪这一事件搞得人尽皆知,凑热闹的心理让人们忍不住去关注,朱二家的猪到底有什么特别?而乌金猪这一说法,又让人们感觉到,买小猪崽是捡了个大便宜。
后续的工作,县太爷也辛苦操持。龙陵县的乌金猪终于声名远扬。
人性的弱点常常会被骗子利用,以谋取自己的利益。可是县太爷却利用人性的弱点,为全县的百姓做好事,谋福利。这实在不是一般的善良。只有这样用心良苦的好官,才能带领百姓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