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286《传习录》下钱德洪录33

286《传习录》下钱德洪录33

春水初生

【原文】

        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

        未达,请问。

        先生曰:“《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

        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

        曰:“洪要求元声不可得,恐于古乐亦难复。”

        先生曰:“你说元声在何处求?”

        对曰:“古人制管候气,恐是求元声之法。”

        先生曰:“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声,却如水底捞月,如何可得?元声只在你心上求。”

        曰:“心如何求?”

        先生曰:“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比如在此歌诗,你的心气和平,听者自然悦怿兴起,只此便是元声之始。

        《书》云‘诗言志’,志便是乐的本;‘歌永言’,歌便是作乐的本;‘声依永,律和声’,律只要和声,和声便是制律的本。何尝求之于外?”

        曰:“古人制候气法,是意何取?”

        先生曰:“古人具中和之体以作乐。我的中和原与天地之气相应,候天地之气,协凤凰之音,不过去验我的气果和否。此是成律已后事,非必待此以成律也。今要候灰管先须定至日,然至日子时恐又不准,又何处取得准来?”

曲则全

【译文】

        先生说:“古乐不流行已经很久了

,现在的戏曲和古乐还是有些接近。”

        德洪不明白,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韶》乐九章就是是舜的音乐,《武》乐九变是周武王的音乐,圣人一生的事迹,都蕴含在这音乐中。所以德行高尚的人一听,就知道其中尽善尽美与尽美不尽善的地方。

        后世制作乐曲,如果只是做些词调,和涵养民风民俗没有一点关系,怎么用来教化人民、改良风俗呢?如今要想民俗返朴还淳,将戏曲中去掉淫辞滥调,保留那些忠臣孝子的故事,让普通老百姓容易懂得,潜移默化中感动激发他的良知,这就对风俗教化十分有益,也能慢慢恢复古乐了。

        德洪问:“现在想找到元声都找不到,古乐恐怕很难恢复吧?”

        先生问:“你说元声在哪里找?”

        德洪说:“古人制管候气,这大概是寻找元声的方法吧?”

        先生说:“如果在草灰稻谷中去找元声,就像水底捞月一样,怎么能找到?元声只能在你心上求。”

        问:“心上怎么求呢?”

        先生说:“古人治理天下,先将人心存养得心平气和,然后作乐。比如在吟咏诗歌时,你的心气平和了,听的人自然愉悦兴起,这就是元声的发端。

        《尚书》说:‘诗言志’,志就是乐的本;‘歌咏言’,歌就是作乐的本;‘声依永,律和声’,音律要求声音和谐,这就是制定音律的本,何尝需要求之于心外?”

        问:“那古人制管候气之法是否可取呢?”

        先生说:“古人具备了中正平和的心体才能作曲。我心中的中和,本来与天地之气相感应,测定天地之气,协调凤凰鸣叫之音,不过是为了验证我的心气是否真的中正平和。

        候天地之气,这是制定音律之后的事,不是根据这个来制定音律。如果要候着那灰管,必须先确定冬至的子时,但是每年冬至子时的温度湿度既使都完全一样,敲出来的声音也不完全一样,那到哪里去找音准呢?”

旭日东升

【浅谈】

1、孔子评论音乐说九韶,是舜的乐;九武,是周武王的乐。舜乐尽善尽美,武乐,尽美,但是还不能尽善。美,是声容之盛,乐、舞都太美了;善,是价值观,于声容之美,再到那人性至善的去处。尽美是指歌,是艺术形式;尽善是指德,是思想价值。

2、为什么舜乐尽善尽美,武乐却只能尽美,未能尽善呢?张居正注解:舜生知安行,雍容揖逊而有天下;心和气和,而天地也以和应之。其乐,格神人,舞鸟兽,平和安详,妙不可形容。

3、周武王之乐叫《大武》,他虽然也是反身修德的圣人,救人民于水火,但他是征伐、杀戮而得天下,其舞乐未免有赴汤蹈火的杀伐之气,未能尽善。

4、这里古乐其实是打比方,是说社会治理的根本力量来自社会底层,应该从社会底层总结和归纳出社会秩序固有的原则和规则;而不是凭空制定出一些规则来规范社会。

5、这是古老的民主思想,这种思想与孟子亲民思想类似,也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合,更类似于欧阳修的“太守乐其乐”。

6、所以既使恢复古乐,也是为了激发世人的良知,而不是为了听曲而听曲。尤其应以忠臣孝子的故事去移风易俗,开人心智,而不是用妖淫词艳、扰乱秩序、扰乱民心。

7、此外,先生更认为,原声不在所谓的葭灰黍粒中去求,而是在人本心上去求,太对了!那里是刻舟求剑,那是舍本求末,具体的制律无非是知识技能,而其根本是你内心有没有爱与良知。

炊烟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