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

历史的朝代有很多,但大唐王朝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王朝。这个朝代的初期开始,就十分繁盛,武功至盛。而这样盛世王朝,自然离不开一群十分能力出众的人的治理,比如人们所熟知的李世民,李世民之后的唐高宗李治,李治短暂之后,又有武则天等等。

通常来说,人们在说李世民的时候,多是溢美之词,而面对武则天的时候,很多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会进行批评,但是也有很多赞赏武则天这份才华的人。

由于李世民和武则天过于优秀,所以很多人都会忽视中间的李治。

其实,李治的能力不差。

但是在李治被立为太子的历史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人与他竞争。

李恪文武全才,死后都一直有人在怀念他。

01人望高,文武才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难得的奇才,由于他太出彩了,所以显得他的儿子不是那么出彩。

但是在历史上,能被李世民看重,自然是也非常优秀的。

而英明睿智的唐太宗也有看错人的时候,这个人就是他为大唐选的储君太子。

一开始,李世民为大唐选的储君是李承乾。

从“承乾”这个名字,就足以看出李世民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历史上的李承乾因为腿的原因,心理渐渐变了,甚至在东宫穿起了胡服,故意气太宗,但太宗对于他还是心疼又心爱,所以到底还是没有把他怎样。

但是李承乾总是担心自己的东宫之位有一天会被自己的兄弟抢走,于是提前在身边臣子的撺掇下发动宫变。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他没有成功。

太宗此时对他失望之极,于是废了李承乾,但作为他看重的儿子,李世民到底还是留了他的性命。

李承乾被废之后,大唐的江山还是要找储君接任,继续来守。

然而,李世民很会教导儿子,所以优秀的儿子很多,除了李承乾这个优秀的嫡长子之外,其他的儿子也都很厉害,要怎么选是个问题。

其中,他一开始最看重的就是李泰和李恪。

但是李泰因为个性比较张扬,不懂得内藏机锋,而且李承乾也指控李泰谋储,所以太宗觉得他也不是合适的人选,于是这个时候的储君之选就变成了李恪和李治。

在这两者中间,他是非常看重李恪的。

因为李恪从小优秀,在他十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对其封爵,甚至还授予益州大都督这样的要职。

但由于年纪小,加之封地较远,所以他未到封地任职。

不过,从他年纪轻轻,尚无处理政事的能力,就被授予要职,就可以看出来李世民有多中意他。

而李治这个时候的胜选东宫储君的几率不大,主要是在李世民看来,李治太过于“仁爱”,性格不够果敢,不适合做一个帝王。

最后,难以做出抉择的李世民请来了大臣商议,这其中就包括作为司空的长孙无忌。

02永徽蒙冤长孙无忌的第一人选当然是当时的晋王李治。

因为李治跟他有一层亲戚关系,长孙无忌的妹妹是大唐的长孙皇后,而此前的李承乾是长孙皇后所出,所以他做了太子,若是将来是皇帝,长孙无忌自己是皇帝的舅舅,于他们关陇贵族自然是有利无害的。

李承乾因为谋反折了,但是长孙皇后还有其他孩子,所以这个时候的李治就是最好的人选。

因为他是长孙家的外甥,他继承皇位和李承乾继承皇位是一样的,长孙无忌当然要选李治。

而李恪却不是长孙皇后所出,他身上流着的是杨氏血脉,是为前隋朝皇室血脉,跟长孙家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在李世民问的时候,长孙无忌自然以太子需守成且血脉纯正为借口,建议选李治。

而太宗这个时候真的考虑了李治,将其立为储君,李恪的确十分优秀,但是他这皇位之争中被逐出。

原本失败也没什么,因为他毕竟是李唐皇室的人,只要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好好过一辈子。

而李治上位之后,的确也对李恪很好,他官拜司空,后来又被授予太子太师等职位。

然而,好日子终究是没过几年。

永徽四年,高阳公主状告房遗爱对自己无理,从而牵扯出谋反之事。

而长孙无忌因为时刻担心当年自己推荐李治上位,怕其报复,同时也担心他可能于李治统治不利,于是指使房遗爱诬陷李恪谋反。

而房遗爱为了活命,就真的按照长孙无忌的心意,说李恪谋反。

自古以来,谋反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而谋反的本人更是死的惨。

李承乾之所以能够欧活着,是因为太宗心疼其为自己儿子,加之他此前确实优秀,所以绕过一命。

但是高宗不似太宗,而且他想开恩也越不过法律,所以李恪在长孙无忌的一番操弄下,难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