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案例:46岁巨婴郭冷:一生中只有舞蹈

案例:46岁巨婴郭冷:一生中只有舞蹈

汉语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年代都会对前朝流传下来的语言,进行适合当今环境的改进。在经过长时间的改进后,可能后世会发现汉语和古文似乎变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而当代人创造出的很多新兴词语,就是这个规律的一个例子,比如现代人口中常说的“巨婴”,就是代表词语之一。

巨婴这个词从字面意义上看来,貌似是一个形容婴儿身体巨大的医学名词。

不过它的真正含义,却包含了一些贬义在其中:多指已经成年,但却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对于解决日常的基本生存需要,例如饮食穿衣等方面,都要依靠家人的帮助。

也用来比喻虽然发育成熟,但心智有所欠缺的人。

这个词被用在46岁的郭冷身上,他除了跳舞,连衣服都不会洗,虽然年入百万,却至今无法结婚。

这样的人是否就是“巨婴”一词的最好诠释呢?01“巨婴”产生的时代原因“巨婴”或许不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但“巨婴”的特殊含义,确是这个时代独有的。

经过新中国建国以来,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

不但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更是大幅增长。

优越的环境和少子化的发展,导致育儿经营策略成为大部分家庭的主要观点。

在这样的教育宗旨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或许在学业和赚钱方面远超前人,可是也导致他们在家长精心的照顾下,缺少基本的生活能力。

但让更多人感到担忧的是,这些家长口中“优秀”的孩子,不但生活技能不高,而且很容易在性格上,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不替他人考虑。

童年的性格惯性一旦形成,就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即使将来成熟以后,也无法改变。

这样喜欢自说自话的性格,因为常与此人的年龄不符,所以也就被人冠以“巨婴”的标签。

也就是“人长大了,心智却还像个婴儿,一旦不顺自己意就会哭闹”的含义。

可是这样的人,其实并不是只有现代才有,古时也很常见。

《儒林外史》中,有一篇“范进中举”的故事,主人公为了考科举,半生碌碌无为,不但没有丝毫建树,而且连赚钱养家都做不到。

那时候的读书人,讲究“两手不沾阳春水”,如果读书不成,基本上可以说是个废物了。

这也难怪妻子和岳父对他看不起,可一旦中举,那么无论是“黄金屋”,还是“千钟粟”,都有机会获得。

可以说当时的那些读书人,大部分就是现代人口中的“巨婴”了。

不过当时的舆论还没有现代的宽松,如果敢嘲讽读书人,各级官员分分钟就会教你做人。

02郭冷其人在现代,因为阶级跨越的难度变大,所以这样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少了很多,不过其他行业的人却增多了,舞者郭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郭冷是宁夏银川人,出生在1976年,家中的父母都是打工人,所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不过家人对于郭冷的教育,还是十分重视的,郭冷也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出色。

不过不久后,郭冷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他一生挚爱的职业,那就是舞蹈。

在看过一次舞蹈演出后,郭冷和家人提出了学习芭蕾舞的想法。

孩子的喜好,家长自然是支持的,不过当时因为芭蕾大部分的学生都集中在女性群体中,郭冷这样的男孩子也算特殊的学员了。

好在郭冷天资聪慧,在舞蹈上的天分也很高,几次考核都顺利通过,也稳稳地获得了学习机会。

为了让郭冷更好的学习,他的母亲决定陪读,让他更好的专注于舞蹈。

从此以后,郭冷的日常生活,包括做饭,洗衣服等,都由母亲负责,他也活成了生命中除了舞蹈什么都不关注的样子。

郭冷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天赋被舞蹈家杨丽萍看重,并收他为徒,自此郭冷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命运在这个时候,跟郭冷开了一个玩笑,他在一次练功中受伤,只能离开舞台。

为了生计,郭冷成为了一个舞蹈老师,他把自己对于舞蹈的热爱,和对舞台的不舍,全部化为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们。

经过多年耕耘,郭冷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收入也早已年逾百万。

可是郭冷至今仍然孤身一人,没有成家。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除了会跳舞,会教学生,会赚钱以外,生活的基本技能几乎为零。

恐怕无法接受这一点的女人,是不会嫁给他的。

03有一技之长的“巨婴”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或者自己的事业,而不关注其他事情,甚至生活乃至生存问题,是不正常的表现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不止郭冷如此,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中外名人,也有这样的“缺陷”。

比如著名的文学家,写出《围城》这样的大作的钱钟书,就是一个“生活白痴”。

这不是他人的诟病,而是出自钱老自己之口。

好在他娶了一位秀外慧中的妻子,妻子杨绛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如果钱钟书当初娶的是一位不懂他的妻子的话,也许“巨婴”的标签也会贴在他的头上,可能钱钟书变成生活技能的“全才”,文学研究上的“庸才”也说不定。

这样看起来是“巨婴”,但骨子里是“天才”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因为过于专注自己的领域,而忽略了其他技能,应该不属于世俗意义上的“巨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