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

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最早期的历史,基本上都是现实与神话结合,并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发展到后来,人们专门整理出故事,比如《山海经》,又比如《封神演义》。不过,相对而言,人们更加相信《封神演义》中的故事,因为其中的一些人物跟当时的正史有着密切联系。而在《封神演义》中,主要的故事线索就是武王伐纣,武王之所以强大,除了他个人的能力之外,还有无数人的辅佐,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周公。

其中,有一个人物更是为兴周灭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人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姜子牙。

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个就是说的他年纪成谜,可能真的活的像神仙那样漫长。

其实,关于他的年龄,在正式的史书中早有记载。

01半生寥落在早期的古代,生产力低下,以及医疗水平都比较低下,所以人们要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话,就得早早做打算,毕竟古代的平均寿命低,不早早开始谋划,就会死在实现自己志向的半路上。

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就流传出来一句话,即“出名要趁早”,比如天才少年甘罗十二岁就为秦王出谋划策了。

然而,有些事情是不能强求的,这其中固然需要自己努力,但是很多时候,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若是缺了其中一样,都可能不会成功的。

而且,也不是一定年少就可以出名,很多人早早奔走,但碌碌半生,没有进益。

而有的人,则是在半生之后才遇到自己的“伯乐”。

比如秦国历史上很出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他七十岁才遇到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回。

无独有偶,百里奚不是第一个在古稀之年才遇到自己伯乐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比百里奚更早的是远在商王朝时期的姜子牙,算来算去,他差不多是历史上第一个“王佐之才”。

不过,即便是王佐之才也要有机遇,姜子牙前半生是没有那个机遇的。

他的祖上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所以有了四岳之官,同时被分封到吕地。

那时有以封地为姓的传统,所以姜子牙的先祖以吕作为姓,是以姜子牙也姓吕。

虽然祖上有光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如大多数人一样,到了姜子牙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了,他没有依仗,也没有做官的资格,毕竟早期的社会没有所谓的科举制,可以从寒门逆袭。

为了在浮世中求得生存,他必须有一技之长,然而在那个贫乏的年代,有一技之长是远远不够的,姜子牙也不例外。

为了活下去,他什么活路都干过,不过他并不甘心自己一辈子都这样碌碌无为,所以他在求生的间隙,一直努力钻研兵书奇略,以求自己将来能够一展宏图。

然而,世事无常,姜子牙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是以半生寒微,直到商朝末年,才有了转变,遇到自己的伯乐。

02渭水垂钓姜子牙的伯乐就是文王姬昌。

帝辛即位时,才华横溢,但是在王位上渐渐开始昏聩不理政事,所以商朝末年的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十分疾苦。

文王姬昌看到天下人生活如此痛苦,而根源则是纣王帝辛的暴政,所以揭竿而起,势要覆灭商朝。

然而商朝一个统治了五百多年的王朝并不是那么容易推翻的,姬昌需要更多人的帮助,他最缺的就是一个“王佐智谋之才”。

而姜子牙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不过姜子牙知道姬昌,有心投奔他,但姬昌却不知道他。

有才能的人都是有傲气的,不肯轻易上赶着去辅佐,姜子牙也不例外。

他懂韬略,只等有心之人来寻自己,于是便在渭水之滨垂钓,看似在钓鱼,实则此鱼非彼鱼,钓的是愿意赏识自己的伯乐,即“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而文王姬昌很快就得到了寻觅姜子牙的机会。

一天,文王要出去打猎,按照当时的惯例,出行总会用龟壳占卜测吉凶。

这次,文王出行之前,得到的卦辞是“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文王正好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便依照卦辞中的内容一路向渭水北岸去,果然在这里见到了姜子牙,于是将姜子牙作为自己的麾下之臣。

03武王伐纣姜子牙归到文王手下时,果然没有辜负王佐之才的称号。

在周朝,他帮助文王笼络周边不归顺商朝的诸侯国,同时在国内行惠民之事,获得了百姓的爱戴。

此外,他还让文王大力发展兵马,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很快,周朝开始慢慢强大。

不过在发展的中途,文王去世,于是姜子牙又继续辅佐文王的儿子姬发周武王。

而彼时的商朝依旧处于暴政之中,并且商纣王杀了比干,还囚禁了箕子。

姜子牙见时机成熟,于是便建议武王进行伐纣。

公元前1044年,武王率领大军进行誓师之后,带领军队于朝歌的牧野之地,与商朝大军进行对峙攻伐。

商朝帝辛大败,与朝歌鹿台自焚而死。

自此,周朝获胜,西周诞生。

由于姜子牙辅佐周朝王君,功劳显著,被分封于齐地,来稳定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