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老家麦子已开镰收割

老家麦子已开镰收割

莫言写母亲的“捡麦穗”引起网上长时间的热议,有认为“偷”的,有认为“捡”的,各说各有理,莫衷一是,争持不下。但莫言写的毕竟是过去生产队时期的事,那么,如今,还有人去麦田里捡麦穗吗?还有麦田的守田人吗?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就说说我老家吧。我老家山西平陆县位于黄河岸边,算是偏远山区小县,东西长67.5公里,南北宽34.5公里,地势分高、中、低(山上、垣上、沿河)三个台阶。

每年六月初,芒种前几天,沿河一带农村的麦子就开始收割了,6月中旬,垣上开始收割,下旬,山上开始收割。

麦收季节,是农村最忙的季节,“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而且在过去生产力落后,收麦子全凭人工手割肩挑,所以,麦收也被称作“龙口夺食”。

生产队时期,由于麦子产量低,所以,农民都十分珍惜,要求颗粒归仓,收割过的麦田还要经过两三遍后捡拾才算结束。

刚收割完的麦田,掉的麦子比较多,队长会派一些妇女老人去捡拾,捡拾的麦子就地捆成捆,送到附近打麦场。

然后,由村里的小学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第二遍捡拾,捡拾的麦子也要交给生产队。

小学生捡拾过第二遍后,才放开捡拾,谁捡的麦子归谁。

上小学的时候,我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捡过麦穗。

那时候,学校的办公经费有一部分靠生产队给一点,但生产队没什么副业,没有多少经济收入,所以,队长答应我们小学生捡拾的麦子不给生产队,可以自己卖给粮站,替代办公经费。

记得有一年我们捡了1000来斤麦子,卖了100多块钱。

老师给买了一些作业本,给每人发了一套,又给我们买了冰棍吃。

所有收割过的麦田,当我们小学生捡拾过了,就可以放开了,也就是允许个人去田里捡拾了。

经过两遍捡拾,麦田里基本上没有多少麦穗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去捡拾,特别是那些不能去田里干活的老太太。

除了本村老太太外,还有一类来这里捡麦穗的外地人。

有的是从河南、安徽、山东灾区过来的,因为,每到夏天雨季,黄河山东、安徽、河南会发生水灾,粮食减产,不够吃,就会有一些人到黄河以北农村捡拾麦穗。

遇到这些外地人,即便他们去刚收割过的麦田里捡拾,队长和社员也不会阻挡的,谁没有遭难的时候。

以上是生产队时期捡麦穗的事。

82年后,我们老家也分田到户了,麦田属于个人的了,当然不允许其他人捡拾麦穗,都是收割完后,自家人到地里仔细捡拾一遍完事,即便还有丢掉的麦穗,也没时间捡拾,因为,还要忙着播种玉米,移栽红薯,春玉米也长高了,该除草追肥了。

再后来,麦子产量提高了,够吃了,麦田里丢掉的麦穗也看不到眼里了,也没人去麦田里捡拾麦穗了,即便是收割机收割,掉得比较多,但也很少有人去地里捡拾了。

偶尔还能看见一两个捡麦穗的,都是七八十岁、很珍惜粮食又比较闲的老太太、老大爷。

如今,尽管分田到户,麦田都是自己的了,但如果有人去别人麦田里捡麦穗,麦田主人基本上是不会管的,因为,他们也不会去捡拾。

其实,别说去麦田里捡麦穗,看看各种红白喜事宴席上的浪费,看看大街上大小饭店的浪费,你就知道,现在为什么没有人去捡麦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