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吕洞宾为何看不起佛教?

民国时期阳神成就的道家奇人:刘神仙!

刘神仙有三不语:初见面问贵姓,只说姓刘,问名字,则不答,一不语也;问贵处,神仙是川陕口音,也不言何地人,二不语也;问其高寿,年年都说五十岁,盖忘其年纪已经很久了,三不语也。所以,无人知晓其身世。

民国十四年乙丑,我就读小学,随父旅居北平之西城。父行医为业,一日出诊,于西直门乘电车。因为是起始站,车内很空,因坐于门一坎,不一会儿一老者接踵而至,靠着父亲而坐。车空却傍身而坐必有缘由也。时当严寒,父身穿重裘,擂双手入袋内,细视之。见老者鹤发童颜,穿着青布单衫,虎虎有生气,不觉肃然起敬。老者操川陕口音说:“我不是摸包包的。”意思是自己不是扒手。但何以坐在这儿呢?老者说:“便于下车。”二人就易坐交谈,告以行止,且自称亦精于医道,善治“斫头绝症”。车行了几站,老人说:“明日当去造访您”,遂从容而去。

父亲到病人家,病人颈后生疮已十多处,洞见白骨,正迅速变成“斫头疮”,险症也。一时苦无良策。看其人很面熟,细看才知是往日曾经被聘为诉讼代理人(律师)者。我父亲早先很富有,因产业缠讼十年余,此律师受对方重赂,大理院重审共三次,律师则发迹,我父则因此破产。时睹病状,暗想适所遇老者或许可以救之,告辞回归。

第二日,老人果如约而至,请之入堂。堂中原悬山石画八幅,细观则为八仙,形态生动,为某亲王府故物,相传为三丰祖师之戏墨。

老人自坐于“汉钟离”处之座位,指点云:“这一块,是这块所传。”复指何仙姑一幅云:“这一块,是这块所度。”川语中“块”,就是“个”也。父唯唯应答,请示上下。

老人说:“人呼我刘神仙,名籍年岁莫劳问。”父请问“道”。老人白眼相加,答道:“强盗”。请问“经”。回答说:“我不识字”。以医道询之,则《灵素》、《内经》、《难经》等典籍可以倒背。父极为折服,请求拜师,老人说:“好,师寻徒易,拜师要钱,看你这个排场,少说三千个银洋,不要叩头,叩头是假的。”当时家道中落,虽三四十个银洋也无力凑足,只能据实以告。

老人微笑而回顾八仙像说:“此画可抵免,日后还需常住教你”。取画拿在手里就要离开。父请赐治“斫头症”之方药。老人说:“药可给你,若用以治恶人,则当心还要贫穷一辈子。”从怀中取黑色丹一块,并示以用法后离去。很久没有再来。

我父持药试治前病,果然有奇效,越想求其修合之法。但我家人总以江湖行骗之徒看待老人,不太恭敬,只说这个老头子有点古怪而已。

吕洞宾为何看不起佛教?

吕洞宾,唐朝京川人,三举不第,就是说他考了三次官都没中。一日落魄在长安酒肆中喝酒,碰到钟离权,钟传其道法,自此“此身已出三千界,一日须游数十州”,之后又得火龙真人传其剑法,从此“一条拄杖撑天地,三尺昆吾斩鬼神。”游遍中华大地,留下诗词众多。

吕洞宾为何看不起佛教?

好,切入正题,为何吕仙看不起佛教?在他留下的众多诗词中,不乏贬佛的:

禅门衲子休相笑,我在华严最上头。——《渡僧》

人人憎,个个笑。大关键,在颠倒。——《三字诀》

持经咒、念法科,排定纸上望超脱。若是这般超生死,遍地释子成佛罗。——《真经歌》

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敲爻歌》(声闻缘觉暗指佛教)

佛门中人,杜撰禅宗公案——吕仙斩黄龙,说吕祖于黄龙山遇禅师,飞剑斩之而不入,遂皈依佛教。此一公案记在佛书,却不被道藏所收纳,历朝历代有学之士对此都提出质疑,近代陈撄宁对此也嗤之以鼻。

吕洞宾为何看不起佛教?

真实的吕祖参黄龙是这样的:

吕祖与黄龙禅师论道,主持论道的寺院首座给二人出了一题:三月三日扬州琼花观里琼花盛开,举行琼花大会,请二位师父各显神通,神游赴会。于是二人瞑目入定,赴琼花会。出定后:

〔首座云〕禅师赴会去,曾有带来的花么?

〔禅师云〕贫道体若虚空,性如流水,一物不染,色即是空。

〔吕祖云〕去来无碍,不落空色,定无常定,空无定空,尔所出之神,乃阴神也,贫道所出之神,乃阳神也。尔只能见物闻香,贫道能带得物来,送得物去也。〔从九阳巾取琼花一枝,袖中倒出来蒸食四个〕你众人看,这个是扬州琼花,这四个酸馅,是琼花观斋食也。……

可见,吕仙看不起佛教,是因为佛教偏于修性,只能出得阴神,而道家往往是性命双休,所修要比佛家更高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