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传说中的媒神“月老”是谁

民间流传婚姻之神:月老的来历

月下老人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本篇文章带领读者解读月老的文化含义。

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尊称为月老爷、月老公,是道教的神祇之一,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传为“媒神”。月下老人所持姻缘簿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婚恋命定观,其所牵的红丝后来衍化为中式婚礼仪式中的“牵红巾”。

一、月下老人来源

“月下老人”典出唐朝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定婚店》。唐朝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家在翻查什么,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传说中的媒神“月老”是谁

传说中的媒神“月老”是谁

“月老”被后人尊为道教的神祇之一,并像城隍神、土地神一样,有专门的神祠,同时也作为媒神, 专司人间婚姻之事。“月老”形象的产生、发展和古代婚恋嫁娶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学中流传极广的人物原型。“月老”于月下结绳以定婚姻的形象,极具中国古代文学特有的诗性智慧,也是我们现代人向往美满姻缘的精神寄托。

在中国,“月老”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俗人物形象,他“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于非烟非雾中”。他依据神秘的“婚姻簿”将婚姻命定的男女用红丝线系足,从此无论如何他们都将成为夫妻。

“月老”一般认为出自唐人李复言的小说《定婚店》,其谓:杜陵人韦固在月色幽微的清早偶遇一位老人,老人借着月光在翻弄一本奇书,并告诉韦固,闹市瞎眼老太三岁的丑女将成为他的妻子,韦固不信,唆使仆人行刺了丑女。多年后,韦固发现娇妻正是当年的丑女,于是深信姻缘命定,无法更易。在这篇小说中,月下翻书的老人神奇而灵异,因此多数认为“月老”的说法即由此而来。

韦固的故事其积极的意义在于强调婚姻突破门第桎梏, 也反映出了姻缘天定的宿命观思想。月下老人以赤绳相系,确定男女姻缘,反映了汉族姻缘前定的观念。

唐人小说中的这种姻缘命定思想在唐前小说中就有所萌芽,到唐代,姻缘命定的思想在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人定姻缘和天定姻缘两种情境的相互对比中,往往是以后者的最终实现为结局,表现出天命难违的思想。在此类姻缘天定作品中, 出现了一类“通灵”的 人物形象,他们知天意晓人命, 游走于冥府与人间。在《定婚店》中出现的月下老人,不仅是天意的传递者,而且是天意的执行者,他依据手中的“幽冥之书”用“赤绳”牵起人世的每 一段姻缘,“幽冥之书”就体现了天之本意,月老这一形象也就体现了唐人的姻缘天定思想。

“月老”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与红娘、冰人等被认为是媒人的代 表,“月下老人”这一形象在唐代小说中出现,与中国自古以来媒妁传统有着密切联系。早在西周春秋时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婚姻礼仪的一 道程序,无媒之婚姻不仅要受到舆 论谴责,甚至不予承认。唐代开始, 媒妁制更是被移入法律条文中。《唐律·户婚》规定:“为婚之法, 必有行媒”, 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不能超越媒妁制,媒妁传统在唐代世人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月下老人以红丝定世间男女婚姻的故事 ,经过 岁月的涤荡,今天,早已没有了原来韦固苦求婚姻的无奈和苦涩, 剩下的只是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民俗意象 。现今,“月老”仍然也是我们希望得到美好姻缘的精神寄托,理性来说,不论姻缘是否天注定,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赤诚之心,努力上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并保持“月老”终会给我们牵好线的美好愿景,有一天,他(她)若来了,我们开大门迎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