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若真修道,必遭磨难

文章目录:

A、初入道者必看:为什么修道之初为何多遭遇磨难?

↑↑

入道修行,乃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功课。入道,即皈依玄门,学道正心,确立信仰。入道是第一步,接下来就看如何修行了。修行有好、次之分,个人修行如何,在修行之当下即有体现,而且关乎来日之修行。故而,入道之初,若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或许可少走很多弯路。

不过成为道教弟子并非易事。道教收徒重在道脉之传承,自古所传非人者有之,欺师灭祖者也不在少数,是故,道家师父在择徒传授时极为慎重,多对待入门弟子进行多方考察,然后才能拜师入道。如果你是一心求道之人,千万别经不住考验。

道教收徒亦讲缘分。世间求道者众而成道者寡,皆各有因缘,不可强求。若真心求道、立志修行,则师父必能察觉,因而,不必故弄玄虚、故作聪敏博取师父注意,一言一行皆在师父眼中,你只需本分从容、勤勉事师即可。须知,修道重德,德不备而求道,如缘木而求鱼而已,最终难成大道。

自古至今,入道修行原因很多,或自幼体弱多病,入道以求身体康健;或对道教神仙世界充满好奇,入道以早日登真;或自幼喜欢道术,入道以遂斩妖除魔之志;或自觉命运坎坷,入道以求事业顺遂;或勘破滚滚红尘,入道以清虚清静自守。总而言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算与道有缘,入道修行或许是一条出路。

不过,道家所谓的清静无为并非无所作为。纵观道教历史,大凡得道成仙者皆有功于社稷万民,或以道术显化以度愚众,或以岐黄之术活人性命,或精于奇门六壬运筹帷幄,或以道法斋醮祈求风调雨顺。因而,自古名载史册者皆有为之高道,张良扶汉室而创业,邱祖赴漠北而止杀,皆有为之士,而不侮蔑宗师之名。世人有曲解道教者,是其不知古使然。故而,入道修行,内修清静、外修有为而已。

初入道者多遇诘难,世人常谓入道修行、诵经礼忏“可解一切厄”,但若心不能静、欲不能谴,则诵经礼忏或难显其效。且修道之初,人多以修道自诩,而多遭遇诘难,心性未定、认识尚浅而与人论辩,则多受挫于无形。须知,好胜者必遇强敌,岂不闻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之语哉?故,入道之初,不必强辩,是非自明。

初入道者多遇坎坷,人言入道改命,而改命者非道,唯善行而已。故而,修道,即积善成德,德足而道自备。若初入道即期以福报,福至则狂喜,祸至则大悲,此非修道者所为。修道之初获赐微福以立其志,此福非真福。皈依入道,即为福报,故有微福之应;若沾沾自喜,则祸至也速。修道即积德,明此,则善根已生,道业必成。

初入道者多存狐疑,人或以为,入道修行必遇真师点化,对道教多存猎奇之心,亦期得师门真传,且以为可命转乾坤。若入道日久而改命无果,或遇人不淑,则生狐疑之心,疑未遇真师、未见真道,疑道术虚妄、神仙难学,疑道学无用、清静难寻,疑道门无人、道脉不传。然则,门外之人,岂知教内之事?道度有缘之人,不度无知之辈。故,初学入道,则需清静身心、克己修行,方可洞见道妙之一斑。

初入道者多遇阻碍,人尝言,修道须度关,此言不虚。阻碍或来自家人,或来自友朋,或来自他教,人不解而已,不必强为。世间阻碍皆源于心性,心性坚定则阻碍自除。吾有一友,初入道时,其妻百般阻挠,与语则讽刺,奉道则刁难,以为其已弃绝红尘、离弃妻子,殊不知,修行或非弃绝尘世,但以清静无为修持内心,修善累德,而厄难自远,此尘世修行之要也。与不知者论优劣,不如退而修心,多言无益。

综而论之,入道修行,绝非朝夕可成之事,唯克己修持、勤敏好学者可为之。古有修持数世而不辍者,足见功成并非易事。祛除邪欲、培植道心,则根基自备;勤修无为、尽悟玄奥,则神仙可期。老子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求道不可以速至,惟坚毅勇猛方可成之。

B、若真修道,必遭磨难

↑↑

小王本愚,凉德匪材,问道鹤林宫已有半载,在此期间,诸气萃然:早上闻钟卧不起,晚上卧床刷手机,少学习,是为懒气;做事邋遢,有始无终,是为散气;头疼脑热,神昏力倦,是为病气;起心动念处,财色名利吃,是为贪气;说话忿气引导,恶语伤人,是为戾气;为图虚名,心口不一,是为伪气;观人过错,妒人优秀,是为嗔气;知行不能合一,干活笨拙,是为愚气;迷心乖理,狐疑不决,是为疑气。还有傲气,懦气等等,在此不在赘述。这些气都是邪气。好多虽然不见形迹,只是微弱的念头,然起心动念处,法界皆昭然。

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邪气就有正气。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有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正邪不两立,问道修行,践行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我的邪气有很多,正气只有一个,力量弱小,以一敌众,常常精疲力尽,落于下风!

当下,承蒙祖师,师父不弃,有幸皈依在三清门下,发心修道,欲借此提高正气的力量,战胜邪气。

祖师说,真心修道,必经魔难,必遇明师,在真心被触动的那一刹那,即振动三界。为提高我们的浩然正气,满空圣众瞬间在为我们加持能量的同时,也一定会为我们准备九九八十一难。而劫难的产生,往往源于我们宿世积累的孽缘。我们常常讲,前世积累何种缘,今生即承受何种承负。

玉不磨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要么粉身碎骨,要么逆境崛起。没有极致的痛苦,就不会发掘真正的浩然正气!真正的废铁要炼成宝剑的时候,它必定要经过炉火的碳烤,必定要经过千锤百炼的蘸火——百炼成钢,我们的浩然正气才能够融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去,变成我们生命的主体,变成支撑我们生命的最根本核心的力量。

若真修道,必遭磨难

道法自然。善知识说,我们接受考验,首先是颠倒考。“我们会像煎鱼般的被翻来覆去,也就是不合情理、不按牌理出牌的考验。”

在逆境当中煎熬,对也说我们不对,不对又说我们对,让我们是非莫辨、灰头土脸、裡外不是人。 不煎烤我们怎么脱胎换骨?怎么放下厚重的盔甲与虚假的面具?

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透过人事淬炼,让我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反覆锻炼,磨到我们一点理障、固执都不见,识心作用都没有,识智辨聪都放下,剩下一个大道空无,常清常静。

还有就是熬我们。别人在我们背后的冷言冷语、莫须有的罪名等等。让我们在“是非、人事、名相”当中逃也逃不掉,不想听、不想看,想逃都逃不掉。不想承担更不行,熬得我们毅志力超人一等,忍辱功夫无人能比,才善罢甘休!

最后,熬炼到:不管是被说或是说人,不管是与人争或被排挤,不管是得意或委屈,都能沉得住气、定得下心;放下争吵,让人说,让人骂,自己恬然淡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熬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真功夫,识透“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真道理。

再有就是上下考,像不透气的焖烧锅,也就是上煎加下熬,承受“上对下、下对上”的双重考验。

诸如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不理解我们,因为我们的选择伤心流泪,甚至恶言攻击,让我们倍感压力,这是上天借人借事在考我们,而我们是否能将这种上凌下辱的感受、转为承上启下的使命呢?

抛开“小我”,就看得到“大我”;提起感恩之心,才放得下抱怨的心,这时哪来的“焖”?

还有就是道考,也就是多方面的困难加诸在我们身上的考验,就像将杂菜汇在一起煮,考得我们七荤八素,看看我们的智慧够不够?有否贪心妄想?是否抱怨?

诸如朋友,兄弟之间磨来磨去,或身体上的病痛、内心的挣扎,此时要耐心忍性、知天认命、认理实修,在心意未澄净之前,切勿冲动动怒、轻易抉择或脱口言论,以免节外生枝,扰人扰己。

总之,逆境是磨练意志的大熔炉,痛苦是完成人格的增上缘。修道的考验,不管我们遇到什么,若都能过关,正气的力量就能斩杀一切邪气。离道就近在咫尺。

而上天降考是为了考我们的道念达到精纯,无一点杂质。考我们的弱点,考我们的要害,考我们的不明理,也因为我们不够明理,才会招惹考。考,是无情的,因为我们无法接受,所以叫做“考”。从考验当中找到自己的盲点、弱点,找到自己修道的问题。在《易经》开张之义里,逆境中的磨练,是一种屯,积累。屯卦说:“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宜建候,君子以经纶。”

就是说我们受过的苦,会转化成强大的内力;我们走过的弯路,会成为睿智的经验;我们们受过的挫折,会促使我们一步一步改善自己,日臻完善。“宜建候,君子以经纶。”经纶,指读书,不断学习,强大自己;建候,是有目标,有策略,有量化的执行方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越是要向上走,难度越大。修行乃大丈夫事,一般人,如果没有强大的毅力,修道这件事是走不下去的。《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能承受多大的磨练,就能成就多大的事。大丈夫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

当然,如果可以选择,我们是不会选择受苦的,避开苦难,趋向安逸,是人类的天性。

承受磨练,是工作、生活、个人志向、隐藏因素,各方面力量的助推,不得已而为之。

综上,我们经过层层考验,浩然正气会越来越强大,邪气就自然被涤除。

渐渐地,我们会开始觉醒、淡定、安详、敞开、宽容、接纳、慈悲与清静,甚至那犹如亲人般的温柔、勇士般的威猛,都像一场场清凉的甘露法雨,长久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渐渐地,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心胸越来越敞开、心量越来越大、身心越来越纯净,能承担的越来越多了。这是我们在回归自性回归本尊之前的、必然的自然现象。

回归自性的那瞬间!我们的内心充满光明和愉悦,整个世间都是宁静的。

若真修道,必遭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