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国学智慧《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

文章目录:

A、大道无处不在,红尘中修行

↑↑

所谓的“修道”就是远离尘世、谢绝一切往来、与物隔离吗?未必。无人触着,不遇境、不遇物,此心如何见得真静?

人生是一个有生活内容的有机结合,本性就是在生活中呈现,道教经典《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性,机也",当心在与内外互动联系之际,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被外界名利、富贵、恩爱等所扰,心安而虚,此时便是本性呈现。简单地说,就是在诱惑面前坚守立场。

因此,悟道应从实践中获取,从心里放下名利上着手。日常工作生活是最好的试金石,觉悟要从不断的磨合中得以升华,即使是住庙出家,仍不能处理自身的问题。

宫观的庄严,晨钟暮鼓有如神灵的召唤;礼忏仙经亦如祖师临坛,师父的叮咛在耳,还有众目的注视......这一切都可设置梦幻泡影,转过来还要面对现实中繁重的工作杂务、社会的责任。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古老的道教也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真正的修行仍落在日常的行为之中,对于务道学者说就是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因为"道"就在我们生活中。生活的方式、艺术、困惑、态度、道理等生活的典范在道教的经典和教义中都有精辟的论述,只有学会生活,与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愿望不相矛盾,不离生活又升华生活,本性自悟也只能是生活实践的结果。

名师难求,在未得到有道之士的教导前,我们不妨从理解道教经典中下手,多读读几本如《道德经》、《阴符经》、《南华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经典,不可急着拜师。

B、国学智慧《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

↑↑
国学文化《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国学智慧《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

所谓的修身养性,也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状态。

有一些修行之人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认为修心养性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活得更舒服。但是往往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执念而又陷入另外一个思想怪圈之中,而成了刻意的去追求那些修身养性的表面追求。

好像一个人在追求真理,刻意的去追求真理,而抛开事实,不遵循事实去求证,那么这样的一个真理一定是空洞的,这样的真理毫无意义和价值。

国学智慧《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

佛家语中,有“真空”这一个说法,就是不为事物所迷惑,留有一丝纯真,佛教中认为当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可以看透迷情,所以叫做真空。

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事情是,所有的看透红尘都是基于红尘之上,而不是完全的背离俗世,一味的去追求看透。

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国学智慧: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听吾徛善自修持。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能不受任何事物所迷惑,保留一片纯真,并非能够看空一切知识,与外在物象不能得到真理,然而破除无相的迷惑,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所以释迦摩尼佛为什么要解释呢?因为身在世俗之中要有充足的修养,舍命为逐物欲,果然是痛苦,但是断绝一切欲念也是一种痛苦,如何应付痛苦,只能听凭内心的修为超持了。

国学智慧《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

当你真正的从平凡生活中经历红尘,经历人间百味看破人生,领悟真理,这才是真正的物象。但是大多数人只是一味的追求外在的感悟,而忽略了事实本身,又坠入了一个虚无的空洞里面。

这样的一个结果必然是导致了事物所背离,这也是违背了事物本身的一个规律,都不能达到真理的高度。只不过是从一个思维怪圈,掉进另外一个空洞的思维怪圈之中。

所以释迦摩尼就说在世而出世,就是说人处在红尘之中,努力的修身养性来领悟真理,也不要去拘泥于外在的形式,更不要去追求所谓的远离红尘的诗和远方。

国学智慧《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总觉得逃脱红尘俗世,摆脱现有的束缚,一味的去修身养性,就是最好的状态。其实这是错的,在红尘中修行,才是最好的修行状态,否则是非常空洞的。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要明白儒学中所强调的一个概念叫做中庸之道,什么叫做中庸之道呢?就是凡事取其适度,不要太过于偏激。

无论是儒释道又或者佛学,都强调我们以内心温和为主,不要有内心偏激的情绪,当你带着情绪去看事物也会模糊的事物的本质。

当你带着情绪去修身养性的时候,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的,为了追求修身养性刻意的去摆脱红尘,那么只会说只会背离了原有的真理,走向一个极端。

国学智慧《菜根谭》:身在俗世中,就在红尘中修行

也就是走向了一个偏激,这也是不可取的一种状态。

身在红尘中就在红尘中修行,不要追求那些外在的束缚,以内心纯净为主。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这一篇《菜根谭》的智慧怎么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