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老子《道德经》中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与丹道中的守丹田修炼

文章目录:

A、丹道修炼:“上丹田”和“下丹田”之间的秘密!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联系非常密切、和谐,尤其是上、下丹田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则对练功进展和形成良好的功态有很大的影响,现就此谈一点体会。

修炼上、下丹田,多联系到意守的问题。这要求练功者根据自身的条件,辩证地对待,如患高血压、肺气肿喘逆,以及由脑震荡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等症时,不应意守上丹田;患内脏下垂、血压偏低时,则不宜意守下丹田。

对于意守来说,原则上应做到似守非守,勿忘勿助,有意无意之间。当练功进入恍恍惚惚,身心皆空的状态下,可以以意守代替对上丹田的返照。

笔者练功中曾有一种功态,很有启发意义。当感觉到自身已经模糊,观照之下,呈恍恍惚惚。这时在上丹田加一个似守非守的意念,立即感到上丹田成一巨大虚空,慢慢地转至恍惚,又或晃动异常,不知何天何地……刹那间上丹田亮光连闪,好象阴阳电流相激产生的电火花。

这时,轻微地下观下丹田,只觉得下丹田氤氲一团,飘飘缈缈。这一团氤氲之气,呈微黄色,慢慢地会变成各种颜色,最后变成微白色,井伴随着上丹田的活动而活动,把柄恰似在上丹田,而此时的上丹田又似受一明明朗朗之神所支配。细细观照,上、下丹田的位置早已模糊,真是好象在身内,又象在身外,慢慢地,只觉得明明朗朗……

由此想到,任何一种有凡心意识的意守都是“过火”的意念行为,只能启动“凡火”。对丹田中的氤氲之气是有害的。下丹田因意守而产生的热感,恰是这团氤氲之气受后天意念的强烈干扰所转化的。

要正确调动下丹田之气,最好在无意识状态下充分发挥上丹田的驾驭职能,下丹田的气机发动以及胎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丹田的指挥,正所谓“磁石吸铁,隔碍潜通”,而上丹田的指挥权又落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明明朗朗、活活泼泼的元神上。

B、老子《道德经》中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与丹道中的守丹田修炼

↑↑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清•石成金《卫生歌》诗曰: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走元神。多言散尽中和气,更复何能保此身?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表明修道者不『妄说,妄为』。第三章中『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讲述了老子的内在修为,从医学上了讲,已经打通了十四经脉,修到了这种境界,已经不想再有妄念。第四章中『挫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这时老子已经达到了忘我境界,犹如中医学所说『天人合一,形与神俱』。人体的小宇宙与在宇宙合二为一。在本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随着听到修炼呼吸声音增多 ,呼吸次数会达到穷尽停止,这时建立第二呼吸系统,但还要守住产生精血的生命本源之地。宋•紫阳《金丹四百字》云: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老子《道德经》中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与丹道中的守丹田修炼

摘选仙家们对『守中』的感受!元•丘处机守中诗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太过不及俱失中。道贯三乘玄莫测,中包万有体无穷。元•李道纯真人诗曰:不选甚山居静处,何妨闹市在门前。执中守正固三田,久久神珠出现。民国,《性命法诀全书》守中诀云:守中抱一是全功,祖气聚会性命同。坎戊离己日月合,龙虎二体光中升。众仙家没有说明守在身体的哪个地方。本人在十几年前,和道友们在一起也讨论这件事情,由于道友们各持己见,有的说在『上丹田』,有的说在下丹田;有的指登天梯部位等等,最后也没有统一。其实我们在讨论『守中』时,结果就已经出现了,因为他们讲的是路径方法,就像我们大家去北京,可以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或者步行,都可以到达,只是方法不同。所以众仙家在『守中或守窍』上,有守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也有叫做『活子时』『十字街』『中脉』『登天梯』等等,其目的是为了生精而不漏。守上丹田(神海)要根性极高,守中丹田(气海)女家为要, 下丹田(精海)『漏家』所守。这都是根据自身体质和先天根性不同而定的不同方法。从方法上讲,众仙家和道友们都没有错,但老子所讲的『中』是修炼会进入『玄关一窍』,也就是产精之地,此处在人体小腹中,与肾相通,下行至骶骨,处于前后二阴之间,这是所有宗教修炼与宇宙能量相通的根底之处。此处『泄露』进入生死轮回,成为世俗之人。修成不漏『降龙伏虎』,是成道,成佛,与上帝合一的唯一途径,别无他法。如若不然,皆为妄想、邪道。

老子《道德经》中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与丹道中的守丹田修炼

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经脉,是从古代道家『脱胎』出来的。认为人的生机是借着气化而充实的,气是循着经脉路线而运行的。这里所说的脉,并不是血管或神经,而是体内气机的一个有规则的路线。这个气脉理论是相当微妙的,一般人不太容易了解。其基点是『中』。 这对于养生修仙是最重要的。

在密宗法本中有一部《甚深内义根本颂》,在这本经中所讨论的气脉学说,认为人体中的三脉四轮,也是即身成佛的关键。至于禅宗坐禅的姿势,采取毗卢舍那佛七支坐法,虽然没有明白的说出来注重气脉,可是坐禅的功效,实际上已包含了气脉问题了。佛家和道家,虽然都主张坐禅,修三脉,不过道家是以前后位置的任督二脉为主,藏密则以左右二脉为主,修法虽有不同,但两家都是以中脉(冲脉)为枢纽关键的。其根点也是『中』。

老子《道德经》中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与丹道中的守丹田修炼

老子本章本意是达到『一念不起』的无为境界,精血自然运行,机体达到『胎息』阶段。最后『守中』达到『不漏身』而与无穷的宇宙能量相合一。

老子《道德经》中的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与丹道中的守丹田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