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崂山道士耿义兰扶教告御状

山东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被尊为道教圣地,太清宫更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寻仙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是享誉国内外的“东海仙山”。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现在庙中一株圆柏,已经2100多年,为张廉夫祖师初建此庙时所植。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刘若拙祖师一身武艺,且善气功,崂山经常有虎狼出没伤人,刘若拙勇驱虎狼,为民除害,自此以后山民都无需再提心吊胆,百姓感念他的功德,为他最早修行的茅庵送上一块牌匾,上书“驱虎狼庵”,后来简称为“驱虎庵”。现在遗迹尚存。后宋太祖赵匡胤封刘若拙为华盖真人 ,敕建上清宫和太平宫。(敕建就是奉帝王命令修建。)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1195年丘处机祖师等全真七真人从昆嵛山来崂山传道,从此崂山道教皈依全真教。1208年到1209年,丘处机再度两次来到崂山。他在崂山广收门徒,传经布道,使崂山成为道教主要丛林。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十九世纪,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为害最重。因白云洞道观长期以来为游击队修理制造枪械之所,引起六名道士两名伙夫被杀害,庙宇被烧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建国后,青岛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崂山道教庙宇实施重点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时至今日,崂山道观渐渐恢复生机.

但在历史上,却发生了一次比日寇破坏更严重的劫难,让崂山太清宫几乎遭到了彻底的毁坏。

话说崂山曾遭回禄之灾(火灾),部分庵被毁,道众四散。太清宫也残破败落,很不景气。有大和尚憨山,因皇室入五台山“祈嗣”而深得太后宠信,坊间戏称为“国舅爷”。得太后敕颁《大藏经》一部。见道庭不幸,急忙赴京,通过其结识的太监,并请求在太清宫原址建寺以便安放《大藏经》,但皇上以国库空虚未予理会。憨山将此事奏明慈圣太后,无奈,皇太后命后宫眷属各出布施,并亲自赐曰“海印寺”,为了建造这座海印寺,慈圣太后前后所赐帑金以数十万计。据说,达观大师知道了憨山想在崂山兴建海印寺之事,在查看了地势之后,曾奉劝憨山,“此处乃道家世代风水之地,不适合建佛刹。”但是憨山并未在意。

憨山以种田的名义,买下太清宫地皮,万历十三年,憨山师徒修建海印寺,崂山道士一看要建佛寺,便于憨山师徒发生争执。事件导致太清宫住持死亡,毁坏道教神像三百余尊,连同杀害道士尸体投入海中。万历十八年(1590),海印寺建成,一时香火大盛。

由此引发了佛道两家的官司。道士耿义兰目睹太清宫众道人不能守基业,反而“举地以售”,落了个寄人篱下,羞怒之下,协同刘真湖、贾性全等道士,到即墨县、莱州府和省会济南告状。因为山东的官府都知道憨山与皇室关系密切,有“国舅”之称,便曲意袒护憨山,将耿义兰等人多次打得遍体麟伤。反以诬告被治罪。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秋,耿义兰来京都上告憨山,借助北京白云观主持王昆阳将状纸送入万历皇帝手中,皇帝终于受理此案,下令逮捕憨山。又过了五年的审理争辩,耿义兰终于胜诉。

查实憨山和尚结连白莲教,占山杀道,惑众殃民,私造海船 ,驱逐住宫道士刘真湖,拆毁太清宫圣像三百余尊,打死主持张德容等,碑记,神像、人尸投入海内,改宫为敕建海印禅寺,改山为那罗延山。

私造红缨土棍,乘四人轿,势占民产三千余亩,诈称皇上钱粮赍奉佛像经典,假持兵部明文牌行,造海船,盖营房,结连逆党,积草屯粮,使千万年之香火废于一旦,数百座神像灭于妖僧。御批为:党援妖僧害道殃民,仰刑部将经书官员并一干人犯提审。

万历二十八年,皇帝下令拆毁海印寺,重修太清宫,敕颁《道藏》四百八十函,以镇名山,并由即墨县令“躬诣察勘得地一顷二十七亩有奇”,作为供奉《道藏》的土地。,册封耿义兰为“护教真人”,钦赐御伞御棍,金冠紫袍。

经过这次官司,崂山太清宫由近乎凋蔽获得巨资修复,一时声名远播,各地道士纷纷前来参玄阅经,太清宫又是一番空前繁荣。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耿义兰祖师羽化飞升,在世110岁。今太清宫三皇殿西侧有“耿真人祠”以记其功绩。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激无数的卫道不屈的祖师爷,才让数千年的道教瑰宝,珍贵的历史文物,优美的旅游胜地得以长存。

明亡以后,清朝统治者虽然没有对道士进行剃发易服,但也不重视支持道教,崂山全真教在此大环境之中,还是继续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全真教王常月祖师也掀起了龙门中兴,对道教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中的故事。上集讲到憨山大师去辽东购买粮食,救济老百姓。到了万历二十二年冬天的十月,憨山来到北京给太后贺寿,李太后请他为大慈寿寺的僧众们讲说戒律,并且留他在北京过冬。当时的李太后,每天都给南京报恩寺,节约个人膳食费用一百两。已经积攒五年了,报恩寺的修复工程本来可以开始了。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但是正赶上多事之秋,当时爆发了万历年间的朝鲜之战,日本的丰臣秀吉,侵犯明朝的附属国朝鲜。明朝立刻出兵援助,这场战争延续了六七年,明朝方面派出了李如松,麻贵等大将。朝鲜方面有李舜臣等将领,虽然这场战争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国力也受到了一定消耗,使得东北的努尔哈赤有了发展机会,为以后的清军入关打下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国库的经费就很紧张。李太后明白一切应以国家大事为重。于是就把自己辛苦攒的银两,支持了国库。所以重修南京报恩寺的事情,只能以后再说了。还有另外一点,此时的李太后和儿子明神宗之间,因为立皇太子的事情,产生了矛盾。大臣们也和皇帝有矛盾,而明神宗偏偏宠爱郑贵妃,他想废长立幼,这件事情已经间接影响到了憨山大师的命运。

到了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1595乙未年,憨山大师50岁了。他在北京过完了春节,就回山东崂山海印寺去了,可是等待他的却是一场牢狱之灾。前面我们说过,太清宫的道士们,控告憨山侵占他们的道场。背后策划的是一位退休官员,他们纠集了很多人,到山东巡抚衙门告状。当时憨山大师冷静面对,并且暂时化解了危机。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下面我们看一下,道家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现在崂山的太清宫设有一个“耿真人祠”,用来纪念道长耿义兰夺回了地盘,并且重振太清宫的功劳。所以控告憨山之人,就是这位耿义兰道长。根据记载:耿义兰,字芝山,号飞霞。他是山东高密县人,嘉靖年间中过进士,当过官。后来又辞官回乡,在崂山的太清宫出家,拜高礼岩道长为师学道。后来他又到了陕西华山,跟着道长赵景虚修行,后来又到了北京的白云观,在王昆阳的门下学习几年,随后返回崂山静修。

当憨山师徒修建海印寺的时候,太清宫的道士叫做刘真湖,因为地皮的事情和海印寺发生了争执。耿义兰就协助刘真湖、贾性全等道士,到山东济南去告状。但是各级的官吏,都认为他们是诬告,并且对耿义兰予以责罚,耿义兰坚决不屈服,就赶到北京去告御状,却没有得到受理。

又过了几年后,在白云观道长王昆阳的帮助下,在万历二十三年获得重新审理,并且最后终于获胜。皇帝命令逮捕憨山,并且下令拆毁海印寺,重建太清宫。同时嘉奖耿义兰,封他为“护教真人”,并且颁赐了《道藏》,御伞御棍、金冠紫袍等等。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经过这一次官司,崂山太清宫从凋蔽零落,获得了巨资修复,一时声名远播,空前繁荣。按照这份记载来看,官司是从万历十三年就开始打的。但是按照《憨山年谱》的记载,万历十三年,海印寺还没有开始修建,憨山师徒只是住在观音庵一带。

道士们的诉讼,在一开始,不仅山东巡抚不支持,连万历皇帝也没有支持。所以相对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事情发展到后来,由于宫廷内部的立太子斗争,以及太监之间的争权夺利,这个案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憨山大师和耿义兰道长,最后都成了宫廷斗争的棋子。

我们慢慢叙述其过程,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不存在偏袒佛家,或者偏袒道家的意思。更何况憨山大师本人,他就是主张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和很多道长都是好友。首先我们来分析太清宫和观音庵的具体情况,究竟这里属于哪一家呢?先说太清宫,它从汉唐以来,一直到宋代,太清宫就已经成为了全国著名的道观,规模很大。所以这一大块地方,在历史上应该是属于道教的势力范围,这个毫无疑问。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再说古代的观音庵,它是距离太清宫很近的一处佛教小庵。距离虽近却并不在一处,观音庵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南宋时期,确实是佛家的一个小庵,这个也毫无疑问。

到了元朝初期,全真教的势力范围已经很大了,并且得到了皇家的支持。就把观音庵,纳入了太清宫的范围。虽然元世祖忽必烈后来下令恢复佛寺,但是观音庵并没有得到恢复。一方面是因为此地比较偏僻,僧人们没有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带都是道教的势力范围,也没有什么恢复的价值。到了万历十一年,憨山刚到崂山时,观音庵只残留了一块地基和一点碑文。所以憨山大师就根据碑文,考证此地是古代的观音庵。而当时的太清宫其实也很衰落了,只剩下了半间三官殿,道人很少。

所以,憨山就在观音庵搭个茅篷住了下来。憨山来此地的初衷,只是想结茅隐居,并没有修盖道场之意。当李太后派太监张本带着三千两银子,要为憨山重修庵堂的时候,却被憨山拒绝了,他把银子全部赈济了灾民。赈济的范围中就包括僧人和道士,以及孤寡老人囚徒等等,当时三清观的道士,应该也接受过憨山的帮助。从这件事情来看,以及足以说明憨山大师,他本人是无意在崂山经营道场的。

后来憨山为了维持徒弟们的日常生活,就从道士手里买了一块地来种粮种菜,道士们当时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说明当时双方的关系,其实是很不错的。等到后来李太后突然颁发下来《大藏经》,大量的经书运到崂山,根本就没有地方安奉。而憨山是一个忠于朝廷之人,这才决定要盖一座寺庙。于是在李太后的捐助下,就在观音庵的旧址上,加上买来种菜的地皮,开始修建海印寺。如此一来,形势就发生了大变化。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原来的旧观音庵,只是太清宫旁边的一座小庵。海印寺动工以后,太清宫反而显得很衰落。根据记载,憨山大师在得到皇室的捐助后,他在兴建海印寺的同时,也没有忘记道家朋友。就提出一个想法,要帮道士们重修那几间残余的三官殿。这个事实也证明,憨山根本没有占据道家太清宫地盘的意思。

那么问题是出在哪里呢?就出在憨山从道士手里买来的那块地皮。从憨山的角度来考虑,双方愿买愿卖价钱公平,既然买到我手,是愿意种田还是愿意盖庙,当然由自己来做主。但从道士的角度考虑,卖地作为粮田或者作为佛寺,其中的象征意义就大不相同。卖地之人是太清宫的老住持道长,他当初为了换几个钱花,一不小心就让佛教占了上风和便宜,他心里就有些窝火,最后也病逝了。于是他的徒弟刘真湖、贾性全等人气不过,就开始打官司。

耿义兰原先就是在太清宫出家的,这时候也就参与了进来。他曾经当过官,也熟悉官场的规矩,办法自然比刘真湖等人多,就开始带头策划。可是在山东巡抚看来,地皮既然已经卖给了人家憨山,价钱又公平公道。另外最主要的是,钦布《大藏经》是朝廷李太后的行为,建庙安奉也是朝廷的旨意。那么修建海印寺当然是合理合法的,道士们纯粹属于无理取闹,所以,就责罚了耿义兰等人,也就很正常的了。

但耿义兰道长是一个锲而不舍之人,置生死与度外。他竟然跑到北京城去告御状。并且得到了北京白云观道士的支持,在太监张诚等人的策划下,正赶上太后和皇帝之间立太子矛盾,事情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北京的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道士耿义兰曾经在这里,跟着王昆阳学习过道法,这次得到支持转败为胜。关于此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王昆阳的年龄比耿义兰小很多,虽然王昆阳确实当过白云观的住持,但时间是在清朝的顺治年间,是否帮过耿义兰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白云观里的道士,确实帮过耿义兰的忙。

因为白云观的影响和名望是很大的,里面的一些道长。经常和皇室上层以及达官显贵,保持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耿义兰当时没有什么名气,官司又一直打不赢,自然会去找白云观想办法,白云观的道士很熟悉官场派系,以及一些宫庭内幕,就抓到了问题要害,给耿义兰策划了高明的办法。

大家应该都记得,早在万历九年的时候,皇家举办法会,祈求生皇子。万历帝派的官员是去了武当山,而李太后却是派太监去了五台山。武当山是道教圣地,显然万历皇帝朱翊钧他更信仰道教,而李太后则信仰佛教,万历帝虽然也做了一些佛事,但主要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

关于万历朝册立太子,这也算是一件历史大事。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是宫女出身的王恭妃所生,万历皇帝并不喜欢。他最喜欢的是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朱常洵。明朝以儒学立国,立太子自然有严格的规矩,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意思就是皇后生的儿子是首选太子,不论排行大小。但是如果皇后没有儿子,就得立皇长子为太子。所以皇长子朱常洛,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而万历皇帝却想打破老规矩,立皇三子朱常洵,这件事情遭到了李太后和朝臣们的强烈反对。万历帝没有办法,只能拖延此事,很久也不立太子,但是遭到了朝臣们的抗议。这些大臣接二连三地上奏折,希望能早立太子,安定国本。万历帝却不予答复,有的大臣就冒死逼迫皇帝,万历帝忍无可忍,干脆就下令廷杖这些人,于是引发了双方矛盾。

李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亲自来劝万历帝,让他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帝却狡辩说:“他是宫女生的,我不想立。”李太后听完后,立刻勃然大怒,大声说道:“你不要忘了,你也是宫女所生。”这句话就很厉害了。因为李太后她本身就是宫女出身,所以才会如此恼怒。朱翊钧听母亲这么一说,立刻惶恐不已,跪伏在地上不敢起来。

在李太后和众位大臣的努力下,万历帝的态度渐渐发生改变,做出了重视皇长子的姿态,但是一直延迟到万历二十九年,才封朱常洛为太子。对于他最宠爱的皇三子朱常洵,则封为了福王,赏赐的封地和财富,是其他皇子的数倍之多。

所以皇帝和朝臣们的关系,其实一直挺紧张的。而憨山大师本人,我们前面说过,他对于皇长子朱常洛的出生,一直被李太后认为是有大功的,是他和妙峰禅师等人,在五台山办法会祈求来的。万历帝心里自然不喜欢他们,虽然也有过一些嘉奖,只是看在李太后的面子上而已。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万历帝朱翊钧是一个性情古怪的皇帝,他的长处是比较聪明有能力,也懂得孝顺。刚做皇帝的时候,他任用张居正也办过不少好事,尤其好的一点是,他非常孝敬太后。即便自己心里不高兴,也不敢当面顶撞。

但万历帝也是一个刻薄寡恩之人,张居正的功劳很大,可是刚死不久,万历帝就翻了脸,把张居正抄了家。张居正80岁的老母,还是在首辅大学士申时行的请求下,才留下一点住房和田地。朱翊钧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态度转变,按照心理学来说,就是长期被压抑后的一种反弹,同样也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

朱翊钧除了性情古怪,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良嗜好。比如酒色财气,玩弄权术等等,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一律都严打。憨山大师的这场牢狱之灾,之所以会受到牵连。正是因为万历帝母子意见不合。虽然万历帝一向孝顺,不敢向母亲直接发火,但他心里憋着一口气,就要发出去,就要找替罪羊。目标就是母亲身边信任的人,作为首选打击对象,比如太监张本,张本是李太后最信任的太监,外出经营各种佛事,大部分都是他亲手办的。

比如五台山的祈嗣法会、崂山赐经、修建海印寺等等,都是经过他手的。李太后做佛事的捐款,前后大约有几十万两银子,张本从中也贪污了不少。这在古代太监来说,都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万历皇帝身边也有一个执事太监,他就是东厂的首脑叫做张诚。东厂是一个特务机构,既然要打击张本,必然会牵连到憨山大师,于是由东厂发起,张诚是幕后主使。他手下的太监特务们也开始策划。道长耿义兰就很自然的,成为了张诚利用的对象。因为有耿义兰的冤情作为把柄,就可以对憨山大师进行讨伐。而张诚的主要目标,其实是李太后信任的大太监张本。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虽然都姓张,但同姓不同宗,加上同行是冤家。于是张诚就参奏了张本,控告他假传懿旨,贪污“内帑银”,聚敛财物中饱私囊等等。于是,本来是一件普通的土地纠纷案件,最后演变成了宫廷内部的贪污腐败案件,憨山大师也成了一个配角,成为了受害者。由于耿义兰已经在北京告状好几年了,有关部门并不受理,现在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但得到了受理,而且由东厂的太监们亲自策划了一个更巧妙的办法。

《年谱》原文写道:“予五十岁。春二月,予从京师回海上,即罹难。初为钦颁藏经,遣内使回送之。先是,上素恶内使,以佛事请用太烦。其一至东海时,内庭偶以他故触圣怒,将及圣母左右,大臣危之。适内权贵有忌送经使者,欲死之,因乘之发难。遂假前方士流言,令东厂役,扮道士,击登闻鼓以进。上览之,大怒,下逮,以有送经因缘故,并及之。”

一名东厂的“番役”假扮成道士带着状子,直接到北京城的长安门敲击“登闻鼓”。“登闻鼓”是封建时代的一种特殊设施。百姓如果有奇冤,或者重大的机密,就可以直接敲击此鼓,递上告状,由值班官员立即呈奏给皇帝。但是登闻鼓也并非随便可以敲,诬告者会受到严厉的刑法。

敲击了登闻鼓后,这份状子迅速就传到了万历帝手中。他看了状子既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张本居然贪污了这么多钱。高兴的是,可以利用这件案子打击一下太后的亲信张本,自己也可以出一口立太子的怨气。当然他们母子之间,并不会有什么深刻的仇恨,只是一种正常的抱怨,但其他人却是攸关性命的大事。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随后朱翊钧下旨,立即逮捕张本严加审问。对于案件中涉及到的崂山海印寺住持憨山德清,也立即逮捕,押到北京一同审问。万历二十三年的春天,憨山刚刚回到崂山,北京就派人来抓他归案。当时,他向寺中的僧人们讲了一段话,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年谱》原文写道:“予闻报,乃会众曰:佛为一众生,不舍三途。此东海,乃蔑戾车地,素不闻有三宝名。今予教化十二年,三岁赤子,皆知念佛。予愿足矣,死复何憾。第以重修本寺志未酬,可痛心耳。及离即墨,城中士民老少,涕泣而送,足见人心之感化也。”

憨山的意思是说:佛祖为了度化众生,受尽了各种苦难,也曾经深入地、饿、畜三途恶道中受苦。我今天遭遇的这个官司,也不算什么。这东海是边地,素来不闻三宝名号。我在这里教化了十三年,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念佛了,我的心愿已经很满足了,就算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只是有一件事情,就是我重修报恩寺的志愿未酬,感到有些痛心罢了!

憨山自叙年谱29集,明神宗废长立幼,憨山无辜受牵连,海印寺被毁

当憨山被押上囚车,即将离开即墨城的时候,城中的信徒和普通百姓们,都跑出来流泪送别。大家都听过憨山讲法,也接受过大师的赈济,现在人们都感到心里很难受。

从以上记载来看,这真是伴君如伴虎,龙眼无恩,人在朝廷,身不由己。一切都是业力现前,越是有修行的人,越要经受大的考验。后世的虚云老和尚,又何尝不是如此经历呢?我们今天先聊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