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专家说:脾胃虚不虚?掐掐这里就知道

文章目录:

A、脾胃弱则正气虚,正气虚则病缠身!

↑↑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对于脾胃的养护绝对是重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温养脾胃的四个要穴。

道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一、正气是什么

从道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用现代话说,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两个人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为什么有一个人会动不动就感冒,而另一个人没问题呢?就是因为后者的正气足。《素问遗篇· 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怎么会侵犯我们的身体呢?

为什么现代人动不动就生病?因为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而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

《素问· 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你,让你生病,根本原因在于与你的正气相比,邪气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过了你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

二、养生养什么

其实就是养人体的正气。因此,我们强调养生保健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扶养正气,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我们人体的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于脾肾。

为什么这样说呢?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相对来说,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脾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三、温补者,莫过于灸法

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

艾灸有六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四、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

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以上提到的四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关元穴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命门穴,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艾灸中脘,可以通过深部经络的传感,调整肠胃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强化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及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每天可以用艾条对这四个穴位进行艾灸20 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平时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有人可能会问,这几个穴位我先灸哪个,后灸哪个啊?有没有顺序啊?

有,这个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

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分别灸腹部的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当然你也可以用长形6孔竹制艾灸盒扣在肚脐部位,将“中脘、气海、关元”一次灸到,这样,方便简单节约时间,效果也好!

冬季天干物燥,艾灸容易上火,对于本来就阴虚的艾友来说,更要注意:

1、不要随便艾灸整个督脉;

2、多喝温开水;

3、加灸滋阴的三阴交、涌泉穴。

B、专家说:脾胃虚不虚?掐掐这里就知道

↑↑

中医有“脾主身之肌肉”的讲法,記載在《黄帝內经·素问·痿论》中,認為一個人如果脾氣健运,身上的肌肉豐滿、紧致富有活力,而如果出現脾虚等問題,肌肉就会变得松软萎靡,人要么羸弱无力,要么湿重虚胖。所以,身上的肌肉强不强,也响应着脾的健康程度以及运化能力,脾行不行,捏捏自己的胳膊就可以知道一二了。

此外,还有一个测试脾有沒有健康的方法也很简易:站起来,用腳趾抓地,看看抓得牢不牢。平時如果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如果別人都站得稳穩當当,只有自己東倒西歪站不住,也提示这脾须要好好养一养了。脾胃功能比較强的人,在站立時腳趾的抓地力也会比較强。如果發現抓不住地,可以就从这里练起,不论站還是坐,双脚放平,紧贴地面,用腳趾抓地然后放松,抓、放、抓、放,偶尔间就练练,可以有效地刺激脾经。

专家说:脾胃虚不虚?掐掐这里就知道

提醒一下哦,中医認為五脏之中的脾所對应的是五行中的土,而尽管夏季属火,但以后的长夏是属土的,长夏就是夏和秋之间的那段天氣最湿熱的時間,湿和脾的關系最为密切,所以更应註意對脾的鍛煉和保養。另外,按摩太白穴也是一个补脾的妙法,具体方法见下文:

按摩太白穴——不用吃药也能补脾的妙法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专家说:脾胃虚不虚?掐掐这里就知道

按摩太白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

太白穴“太”,大也,始也;“白”,金色。穴为金色所始;又太白为星座名,即金星;亦含土能生金之意。

取坐位,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揉太白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太白是改善脾胃功能的重要穴位,能够调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虚。坚持按摩太白穴,还可改善呕吐、消化不良、胃痛、腹泻、腹胀、便秘、胸闷、腹痛等症状。此外,脾主肌肉,如果人突然运动或者搬提了过重的物品,就会导致脾气耗损过多,使得肌肉内部气亏,此时敲打或用力揉按太白穴,可以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等症状。

太白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松懈疲劳的作用,头脑进行了一定的劳累时,那么用这个办法可以使人神经得到松懈,减轻疲劳。

按摩法:稍微翻转脚背,四肢握住脚背,以拇指指腹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经常按摩此穴,对胃痛、食欲不佳、腹胀都颇具疗效。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感胀痛为度,以有痛感为宜,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