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民间传说中的“白牡丹”:她究竟是仙子,是花精,还是凡人?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点度成仙。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后云游各地。

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气恼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众山神纷纷说:“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护山林。”吕洞宾嘿嘿一笑说:“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惊动天兵天将,我一个人就可以治服它了。”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

众山神走后,吕洞宾暗想:“此怪妖术厉害,我怎能降服了它?也是我一时说出大话,如若不把此妖镇住,众山神岂不讥笑于我!这”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正在沉思之际,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要想降服穿山甲,非用定山神针不可。这神针乃王母娘娘头上一根玉簪,若能借得,便可马到成功。”

吕洞宾说:“那怎么能行啊,玉簪本是王母娘娘心爱之物,恐怕谁也借不出来。”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太白金星道:“此事并不难。王母娘娘身边有一名贴身侍女——牡丹仙子,她早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动她的心,此事定能办妥。”

次日,王母娘娘在西天瑶台举行蟠桃盛会,请各路大仙赴宴。吕洞宾和太白金星驾起样云,同赴蟠桃会。蟠桃会上,琴声悠扬,舞姿翩翩。各路大仙畅怀痛饮。吕洞宾三戏白牡丹,酒过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当牡丹仙子给吕洞宾斟酒时,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吕洞宾心知此意,于是趁接酒杯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捏了一下,牡丹仙子心一动,不觉脸上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王母娘娘又命牡丹仙子向大仙赐赠蟠桃。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大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吕洞宾就在取蟠桃时,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羞得面如桃花。

她低着头,顺后门向瑶池边急急走去。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紧跟而去。牡丹仙子径直走到瑶池边,两眼凝视着池边开放的牡丹花沉思起来。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轻声说:“牡丹仙子,你在赏花吗?”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牡丹仙子回头一看,见是吕洞宾,急忙拂袖掩面说:“你,你可知晓仙规?”吕洞宾嘿嘿一笑,说:“我不但知晓仙规,而且还能看透你的心思。”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牡丹仙子摇了摇头。吕洞宾上前几步说:“你很羡慕人间,是吗?”牡丹仙子又慢慢地低下了头。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充满感情地说:“人间真美好啊,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我在人间云游各地,见过不少名山大川,风光园林,象苏杭美景,泰山奇峰,蓬箂仙境,曹州牡丹……真是美不胜收,要胜过天堂十倍”牡丹仙子慢慢地抬起头,轻轻说:“真的吗?”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用手一指,说:“牡丹仙子,你往那里看,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你再往那边看,那是一对情人正在园里赏花。”吕洞宾回头一看,见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于是说:“牡丹仙子,假如不去享受一番人间的幸福,真是最大的憾事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牡丹仙子有些迟疑地说:“要想下凡,谈何容易。仙规如此森严,怎么会如愿以偿呢?”吕洞宾微微一笑:“牡丹仙子,你果有此意,我愿助一臂之力。”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牡丹仙子脸一红,羞答答地说:“是真的吗?”吕洞宾说:“真的。不过,我也要请你帮个忙。”牡丹仙子说:“我能帮你做什么呢?”“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借我一用。”“哎呀,那哪行呀?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之物,谁也借不得。”牡丹仙子为难地说。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上前几步说:“请你往这儿看牡丹仙子透过云层,只见桐柏山一带,到处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景象。牡丹仙子急忙闭上眼睛说:“哎呀,百姓真是太可怜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说:“这桐柏山一带,过去山河秀丽,林茂粮丰。只因这穿山甲作怪,才使这里变成如此惨景!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除掉这兴妖作怪的穿山甲。”牡丹仙子焦急地说:“我愿帮忙,可是——”吕洞宾见牡丹仙子答应帮忙,不胜欢喜。

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番,又将一只假玉簪交给了牡丹仙子。吕洞宾三戏白牡丹,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完毕,在让牡丹仙了给她梳头时,牡丹仙子便趁机将玉簪偷换下来。藏在袖内,出来交给了吕洞宾。吕洞宾带着定山神针,来到桐柏山,很快把那作恶多端的穿山甲擒住了。吕洞宾三戏白牡丹,吕洞宾惩处了穿山甲之后,就和太白金星一同赶西天瑶台归还定山神针,并请求王母娘娘宽恕牡丹仙子盗玉簪之罪。王母娘娘得知,又喜又惊又气,虽说为民除害,应该奖,但牡丹仙子常在身边,竟如此目无我的尊严,天规难容!

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王母娘娘见二位大仙讲情,便说:“看在二位仙人的面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赶出西天,降为凡俗就这样,桐柏山人民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牡丹仙子也实现了向往人间的愿望。

后来,人们为了惦念吕洞宾,也把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为民除害的事儿作为美谈,直到今天。

民间传说中的“白牡丹”:她究竟是仙子,是花精,还是凡人?

在所有文学作品的题材中,白牡丹无疑是出镜频率最高的一个原型。既有人将它作为诗词歌赋中吟咏观赏的对象,又有人将它作为神话传奇里的主人公。在那些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里,白牡丹有时是纯洁无瑕的牡丹仙子,有时是风流妩媚的牡丹花精,有时又是善良深情的民间女子。那么,文学作品中的牡丹,为何会同时具有仙气、妖气和人气呢?

民间传说中的“白牡丹”:她究竟是仙子,是花精,还是凡人?

仙气:遗世独立,刚毅不屈

牡丹仙子的故事来源于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

相传武则天登上皇位后,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命令百花仙子,通知百花在连夜开放。其他花仙惧于武则天的威吓,不敢不从。只有牡丹仙子不屈不挠,坚决不肯违反自然规律、违心开花。于是惹怒了武则天,将牡丹仙子从长安贬到洛阳。谁知洛阳百姓格外怜惜牡丹花,一时间,牡丹花在洛阳获得了极大的生命力,比在长安时开放得更加鲜艳美丽了。

在这个故事里,牡丹之所以会被人们赋予“仙子”的美称,实在是因为牡丹花本身的雍容华贵和深入骨髓的孤傲冷艳: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留景夜不瞑,迎光曙先明。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白牡丹》。在这首诗里,诗人写道白牡丹因颜色素白,不如紫色和红色的花朵艳丽,因此前来观赏的人很少,以至于“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但真正懂花的人,却深知白牡丹的高贵品格:“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在这首诗里,白牡丹的形象虽然是为了自比诗人自己,虽怀才不遇却不减高格,但我们把这首诗和牡丹仙子的传说对比参看,这首《白牡丹》,不正是牡丹仙子被贬洛阳之后的心声吗?百花营营,全为邀宠于权贵;牡丹孤傲,独自被贬于洛阳。幸有洛阳老少,深情护惜牡丹。因此,牡丹仙子扎根洛阳,尽力开放,终成一世奇观。

比较传说和诗歌,我们发现:其实,牡丹仙子虽贵为上仙,其遗世独立、刚毅不屈的品格,也依然是人们对一种美好品格的人间回落:仙,其实是更美好、更正直、更善良的人。

民间传说中的“白牡丹”:她究竟是仙子,是花精,还是凡人?

妖气:风流妩媚,变幻多端

清代笔记小说《池北偶谈》中记载了一则关于白牡丹的奇异现象:高淳县花山,有一棵白牡丹,一年开几枝花,人们想要移植接种,接种却不成功。并且这棵白牡丹生长的地方不确定,今年在山北,明年就到了山南。更奇异的是,只要有人折下一枝白牡丹,回家后不久一定会生病。施闰章还专门给它写了一首诗:“空山石累累,独立天风吹。攀条莫敢折,含芳贻阿谁。”

这个故事应该是牡丹成妖的最早记载,这里,白牡丹具有的妖气很是邪门:生长的地方不定,想接种而不成,攀折者会生病。这件事由民间杜撰附会的成分较重,至少也是民间传说惯用的强加因果的手法。为什么折下白牡丹就会生病?这不是太诡异了吗?其实,这则故事传递出来的信息,看似妖异,实际上还是有着浓烈的劝导人间的意味:大概因为,太美的东西,是不可以过分亲近的。

而到了《聊斋志异》里的《香玉》,则明确把白牡丹化作花妖、花精了:

胶州黄生,寓居崂山太清宫,得牡丹花妖香玉垂青,二人情投意合,结为连理。后香玉遭劫来,被人挖掘移走,数日后凋零,从此再不能变还人形,黄生痛不欲生。香玉好姊妹耐冬仙子绛雪代替香玉,陪伴黄生,宽慰其心,黄生终不能忘怀香玉。痴情终于感动花神,并指出拯救香玉的方法。在绛雪的帮助下,香玉复生,与黄生重逢。三人结为莫逆。十年后,黄生病死,变成一株五叶草陪伴在香玉身旁。因不开花,被小道士砍掉,不久,牡丹、耐冬相继凋零。

这里的白牡丹虽为花妖,却已经和人间女子并无二致了:她善良、深情,具有凡人的一切喜怒哀乐。之所以将其妖化,无非是借她的善于变化、死而复生这些凡人没有的神力,来弥补人世间的种种求而不得的遗憾罢了。凡人一成不变,于是花妖可随意而变,脱离自身局限;凡人死不复生,于是花妖死能复生,让所有的戛然而止的故事,都有了延续的可能。说到底,妖化了的白牡丹,也还是属于人间的。

民间传说中的“白牡丹”:她究竟是仙子,是花精,还是凡人?

人气:善良软弱,深情无限

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其实有很多版本。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吕洞宾想借王母的饰物下凡间除妖,于是在蟠桃宴上三次挑逗牡丹仙子,最终让牡丹仙子偷来王母的饰物借吕洞宾,助他铲除妖孽。但也因此,牡丹仙子动了凡心,被贬下凡间,成为民间女子。这个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东游记》,马景涛版的吕洞宾和郭妃丽版的白牡丹,深受观众喜爱。

在这个故事里,牡丹仙子已经开始具有人的弱点:耳根子软,意志不坚定,无法克服七情六欲。可是,在流传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们对牡丹仙子的描绘,是同情大于批评的。这反映了民间故事越来越关注“人”的真实特点,对“人”的弱点,也越来越宽容。

至于神仙为什么会思凡,可以借《神魔列国志》里的话来稍作说明:

敝国的神仙虽能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但他们都散居世外的洞天福地,幽栖占谷名山之中,素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过,仙界的生活过度自由,太清静了,因此,有些做不惯神仙的神仙们,往往不耐寂寞,偷偷下凡,有的游戏人间,做些善事之后,复返仙界,有的竟然贪恋花花世界的繁华,以致迷失本性,堕落红尘。过去像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七仙姑与凡夫配亲,可以为证。……目前经过初步调查,发觉已有七十二名小仙不知去向,可能尚有几个大仙失踪,—时无法查明……

不仅有牡丹仙子的前例,更有“七十二小仙”步其后尘。看来,“花花世界的繁华”实在是诱人,连神仙也不免神往,甚至甘冒天下不韪,私自下凡,嬉戏红尘。

在“吕洞宾和白牡丹”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中,白牡丹本来就是凡间女子:吕洞宾游历人间,忽遇凡女白牡丹,生得妩媚动人,遂流连人间。后幡然悔悟,欲返天庭。白牡丹苦苦挽留,吕洞宾实在不忍,于是与其相约以后再见。

民间传说中的“白牡丹”:她究竟是仙子,是花精,还是凡人?

在这些故事版本中,白牡丹的“仙气”和“妖气”越来越少,而“人气”越来越多。其实,无论是仙是妖还是人,白牡丹的身上所具有的,依然是凡世的普通人所可能具有、或是愿意拥有的特点啊。

而白牡丹,无论她是仙子,是花妖,还是凡人,她都会长久地扎根在人们心中,与那些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一道,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