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炎黄子孙”的历史传说

炎黄子孙的称谓竟然只是起源于传说?

神话时代结束后,传说时代开始。这一时代即使事实成分很少,但总算多少有点事实存在。中国的传说时代,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时代,起自公元前27世纪,终于公元前23世纪,约500年。公元前27世纪时,仅黄河中游和汾水下游一带,就有上万个大小部落。其中以三个部落最为强大,一个是神农部落,酋长姜榆罔(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他就是炎帝);一个是九黎部落,酋长蚩尤;第三个是有熊部落,酋长姬轩辕。他有很大的智慧和能力,集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魔法家于一身。三个部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有熊部落先发制人,突袭神农部落,阪泉之战,把神农部落击溃,俘掳了全部人口和牛羊。接着姬轩辕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展开了决定性会战。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蚩尤跟姬轩辕各施法术,最终有熊部落大胜,蚩尤战死,姬轩辕名声大震,各部落酋长纷纷拥护他当“天子”,尊称为“黄帝”。黄帝王朝建立,是为公元前2698年。

黄帝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无比尊敬,他已代替了那位开天辟地的英雄盘古,成为中华人的祖先。稍后的一些帝王,甚至包括匈奴人鲜卑人,也都自称或被称为黄帝的后裔。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古文明被认为完成于他一人之手。他发明了人们希望是他发明的一切东西。这些东西包括:房屋,衣裳,车船,兵器,阵法,音乐,器具,井田制度等。另外,他的妻子嫘(音雷)祖发明了养蚕抽丝,他的大臣仓颉(音杰)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了算术,容成发明了历法。黄帝在位100年。这100年,中国人生活在乐园之中。

公元前2598年,152岁的黄帝乘着一条黄龙冉冉起飞,成仙而去。他的儿子姬已挚继位,在位84年,默默无闻。姬已挚逝世,他的侄儿姬颛顼继位。他是五帝中的第二帝,号称玄帝。他也默默无闻,但在位79年中,却做了一件使天下所有男人都拍手称快的事。他下令女人在路上遇到男人时,必须恭恭敬敬站在路旁,让男人先走,否则就流窜蛮荒。姬颛顼逝世,他的侄儿帝喾(音库)继位,他是五帝中的第三帝,在位71年。帝喾逝世,他的儿子姬挚继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公元前2358年,在一场政变中被杀。

姬挚死后,他的弟弟伊祁放勋继位。伊祁放勋是五帝中的第四帝,号称尧帝,即好心肠的君主。他派人测定日月的位置,然后制定太阴历法,计算出一年365天的差数,创立闰月制度。尧帝在位的100年期间,发生了空前可怕的大灾难,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房屋家畜和田亩都被淹没,中国成了一片汪洋。尧帝命夏部落酋长姒鲧治水,但他治水9年,洪水如故。尧帝的女婿,虞部落酋长姚重华抨击姒鲧治水无功。尧帝在姚重华的坚持下,将姒鲧处决,但任命姒鲧的儿子姒文命继续他父亲未完成的工作。姒文命以疏导方法为主,用了13时间,将洪水制服。

公元前2285年,尧帝放弃政权,姚重华正式摄政。公元前2258年,尧帝逝世,终年119岁,姚重华顺理成章地坐上宝座,是为舜帝,即孝顺友爱的君主,也是五帝中的最后一帝。这就是儒家学派所津津乐道的第一次“禅让”。舜帝改组政府,设立九位高阶层官员;又把全国分为十二个“方”,每一个“方”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首长;又征收赋税;又制定统一的法律。舜帝在位48年,公元前2208年100岁时,让位于姒文命,也就是禹帝,黄帝王朝灭亡。这就是儒家学派所津津乐道的第二次“禅让”。至此,中国的传说时代结束,半信史时代来临。

“炎黄子孙”的历史传说

一、名称介绍

炎黄子孙,也称黄炎子孙,中国术语,意指追认炎帝与黄帝为先祖的族群。承认黄帝为其先祖的族群,则称为黄帝子孙。羌族以炎帝为先祖,不认为黄帝为其先祖。这是一种汉民族主义的产物。

黄帝、炎帝为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人物,尽管尚未有考古学证据,华夏民族的血缘先祖常被认为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传统中国帝王为天下思想,所谓天子“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天子不仅是中国的首领,也是四夷的首领,《史记》记载“黄帝居中,四夷宾服”。后来,不论是虞夏商周的华夏族,还是夷蛮戎狄的“四夷”族,都视黄帝为“高祖”,自称为“黄炎之后”、“炎黄后裔”。除了汉族,中原以外的其他许多族群也都以炎帝、黄帝为祖先。

二、炎帝黄帝与华夏文化

在中国古代文献及传说中,炎帝与黄帝都被视为始祖。炎帝与黄帝之后形成华夏族,在汉朝以后亦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被认为是华夏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农业方面神农炎帝制作农具,并教导农耕技术。如医疗方面,黄帝擅长针灸,神农则擅长本草中医。名下的书籍有《针灸甲乙经》、《明堂针灸图》、《黄帝内经》、《黄帝针灸虾蟆忌》。草屦是黄帝之臣所做,即草鞋。其中黄帝时代尤其被视为华夏文化以及技术的源头,如文献记载,“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黄帝时代的发明创作,再如,嫘祖发明种桑养蚕和抽丝,仓颉创造文字,黄帝发明轮车,伶伦创制音律,等等。考古学家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些初创为炎帝、黄帝或相关人物的作品,但也不能证明这些不是他们的作品,而且也没有具有说服力的否定理由。

三、历史上以炎黄为祖的非汉族群

自古以来,许多非汉人族群也声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以黄帝为祖的非汉族群,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

按《史记》记载,黄帝之后的的几位古帝王一直到夏商周帝王,都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蛮、夷为了确立统治中国的正统,个别帝王也声称他们是黄帝的后裔。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而接受了华夏文化的蛮夷,如匈奴、鲜卑等等,也称自己是黄帝子孙、炎黄子孙。

四、以炎帝为祖的非汉族群

如《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也自认为契丹是炎帝苗裔。然而苗族则是以蚩尤及炎帝为其神话祖先,和汉族以黄帝及炎帝为其神话祖先不同,可能和涿鹿之战的黄帝及蚩尤的对战神话相关。

五、晚清以炎黄为祖的中华民族的国族建构

清末革命党人,即用“炎黄子孙、黄帝子孙”做口号取得汉人的支持。在清朝末年,炎黄为祖的观念随着中国民族主义的建构更加广泛地流传。特别是黄帝被称为中国人的祖先,有学者以文献证据认为是始于晚清知识分子的推动下,从中国远古传说的三皇与五帝中脱颖而出,被尊奉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祖先。但《史记》、《国语》等文献以及早已广泛存在的宗族家谱表明这种学者的说法悖于事实,以炎黄为祖先是早已存在。只是过去中国人的国家主义淡薄而宗族观念浓烈,因此在近代的亡国危机下以炎黄子孙为旗帜,全国一体,亲同一家,个人命运系于国家命运,以唤醒国人的团结和保国强国的精神,否则国破家亡,家庭个人的命运可能重蹈美洲印第安人的命运,因而炎黄子孙的称谓和观念比过去更为强化。

炎黄为祖的血缘说包含的族群范围不一,激进的革命派认为“炎黄之裔,厥惟汉族”。而温和的改良派则认为“我国皆黄帝子孙”。为了政权及政治正当性,为了全体中国人团结起来抵抗侵略瓜分中国的外敌列强,满洲贵族亦以黄帝子孙的象征来超越满汉的族群界限。因此在晚清内政外交失利及汉人海外移民的扩张的背景下,“炎黄子孙”、“黄帝子孙”的概念,成为以祖先崇拜、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为基本文化的中国人构建民族凝聚力的符号。

六、民国以后

抗日战争时期,“炎黄子孙”的称谓同样地用来做为为中华民族的政治共同体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