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燃灯古佛为什么要帮助孙悟空唐僧,原因是什么?

熟悉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唐僧在到西天极乐如来那的时候,满以为会顺顺利利的取得真经,回大唐交差,没想到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被两个看经书的给耍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按如来的意思,唐僧和孙悟空来到经书存放的地方,伸手就想要讨经书。但这时看经书的阿傩、伽叶却说话了: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这就是明白这要拿好处费,吃回扣的意思啊。

唐僧也是一脸懵逼,心想:我勒个去,这成佛成神的人也玩这个套路?

但唐僧还是耐心回答: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

阿傩、伽叶这时就不爽了,心想你们好歹也是成年人,怎么这么不上道,这点道理都不懂?于是冷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虽然后面阿傩、伽叶怕孙悟空拿如意金箍棒打他们,勉强把经书给了唐僧,但背地却玩了一手阴的,只是把一些没用的无字经书给了唐僧,并没有按如来的意思传有字的经书。

但好在有一个好人听到了唐僧师徒和阿傩、伽叶的这番对话,这人就是燃灯古佛。

熟悉西游记设定的都知道,燃灯古佛是如来的前辈,属于过去佛,掌管佛界无数年,回来传位给如来。他的辈分比如来还要高一等。

通达事理的燃灯古佛一看就知道阿傩、伽叶不怀好意,传了无字经书给唐僧他们。于是感叹: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要不说这老和尚是个好人呢,他不忍唐僧白费一场取经,就让自己手下白雄尊者去拦住唐僧孙悟空他们,提醒他们经书有问题。这才有了后来孙悟空重回佛祖面前要取真经的故事。

说到底,是燃灯古佛太了解如来的为人,知道这背后的一切其实是如来所授意。如来这点小心思,能瞒得过别人,肯定瞒不过燃灯古佛。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西游记》的第98回,唐僧师徒四人到达取经地,在大雄宝殿见到如来,然后被阿傩、伽叶引到珍楼宝阁,这个时候阿傩、伽叶说了这么一句话:

“人事”自然就是凡间的好处。唐僧也没有想到有这么一招,所以很直白地说没有。

接着阿傩、迦叶说了一句: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孙悟空一听就发火了,他说要去如来面前告阿傩、迦叶二尊者。结果阿傩、迦叶听孙悟空这么一说,就马上开始传经。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这一次传的是无字真经,也就是上面的经文东土大唐无人能识。无人能识的真经取回来是没有办法传播的。

燃灯古佛出手帮助唐僧,唐僧等人发现这些都是空白的,又一次返回见到如来,并且向如来说了二尊者索贿的行为,后来又一次来到珍楼宝阁,结果阿傩、迦叶依旧要求唐僧给他们财物。

此时唐僧让沙僧拿出紫金钵盂,说了这么一句话。

最后唐僧取得有字真经。

问题来了,阿傩、迦叶2次向唐僧索要财物,是索贿还是另有深意?

很多朋友看完之后,觉得这就索贿,这不是明晃晃要钱吗?

但知常容不这么看。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唐僧是什么身份?

取经人。

取经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取得真经。

唐僧一路前来就是一种考试,遇到妖怪就是自己心中的念头,一路降妖就是一路修行的过程。

对他来说,什么最重要?

修行。

阿傩、迦叶是什么身份?

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

唐僧是如来二弟子转世,成佛之后,三人必会相见。

我们不讨论佛是怎么相处的,我们讨论一下凡人相处的情况。

有一个人即将成为你的同事,这个事实已经不可能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是选择友好接纳,还是选择刁难他们?

我想一般人都不会选择刁难未来的同事,因为没有人希望增加一个敌人而不是朋友。人都不会做的,那修为和境界比人还要高的佛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这些问题想清楚之后,再去看阿傩、迦叶的行为,你会发现那不是刁难,而是在帮助唐僧,或者说是对唐僧的一种考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

唐僧第一次为什么不把紫金钵盂拿出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那只能说明唐僧认为这个紫金钵盂比真经还要重要,如果不是的话,第一次就应该拿出来了。紫金钵盂代表的是皇权,李世民的赠物,同时代表的权势,地位,当然还有信任,也就是李世民对唐僧的信任。

这些都是凡尘的眷恋,唐僧第一次能割舍的下吗?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没有拿出来就是代表割舍不下,这说明唐僧的身体是去了凡胎,因为上了无底船之后就已经去了凡胎。唐僧的心有没有去掉凡尘呢?当然没有,因为他没有拿出紫金钵盂。

有人说或许唐僧就没有意识到紫金钵盂的重要性,他只将他当作是乞食的钵。

这一回有这么一句话可以证明这个推论是站不住脚的。

唐僧第一个反应是想到东土人没福,第二个反应是诳君之罪。

也就是说他虽然成佛,心中依旧认为只是大唐的一个子民,他依旧眷恋着红尘,在意的是红尘的得失。

当想通了这个,你再去看阿傩、迦叶的索贿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深意了。

如果真的是索贿,如来知道了,阿傩、迦叶应该不敢了,但他们依旧继续,这显然是继续点醒唐僧,而不是在意那个钵。

为什么我们看这一段很容易感觉像是索贿呢?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我们不知道真经的价值,但是我们知道这个紫金钵的价值,同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特别痛恨这种索贿刁难的行为。

我们很自然产生不值的感觉,当不值的感觉产生,自然觉得这是在索贿和刁难了。

别人告诉你这是能卖一千万,要你用一百万来换,你换不换?你还会产生索贿之感吗?基本上都会去换,因为这个值,太值了。

《西游记》中的真经的设定是无价的,换句话说没有什么比真经更重要了。正常的反应是面对真经的时候,别说是“人事”,就算要其他东西也毫不犹豫地给他们,因为不管什么都比不上真经。

这才是真正合格取经人的想法。从这个角度去看,唐僧第一次是不合格的,那一次考试是不及格的,如果不是燃灯古佛帮忙,唐僧只能带回无人识的无字真经,等于说这一次是空手而归了。

因为他不是一个合格取经人。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有些孩子特别不爱读书,那是因为他懒得读吗?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不是,他们没有认真到读书的重要性,他们觉得玩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家长不懂这个道理,拼命打骂自己的孩子,结果手段和方法用尽,孩子就是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你看懂《西游记》中阿傩、迦叶对唐僧的二次提醒,你应该获得了方法。重点放在怎么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怎么逼他读书。

犹太人是不是有这样的习俗,我没有核实过,但起码一点可以肯定的这种做法就是为了吸引孩子,而不是逼孩子。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怎么教育孩子时也说过类似的观点。

唐僧为什么第一次取回的是无字真经?这里有什么深意?

再比如古代学徒为什么一进门三年都不教东西?那是因为师傅要观察这个孩子的心性是否适合这门手艺,同时考验他的毅力。另一方面就是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你想想看三年都不让你学,是不是就有一种特别想学的冲动?

这些道理都和阿傩、迦叶对唐僧的2次索贿的用意是一模一样的。

为什么阿傩、迦叶不直接告诉唐僧,你应该舍弃红尘之事。这种行为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唐僧自己悟出来的,那才是自己的。

这也是现在知识廉价化了之后带来的问题,当知识获得太容易的时候,大家就会不太重视知识了,有些甚至认为是负担。

相比古人,他们读书前要洗手,洁净身体,再坐下来好好读。为什么要这么隆重,因为将书的内容视为至高无上。

相比现在某些孩子,新书到手半个学期,已经乱图乱画成花了。

为什么古代那些没有机会读书,靠偷听的方式获得学习的孩子最后会成材?那些专门请先生来教的孩子反而懒得学呢?道理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