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红楼梦中安排贾雨村继续做黛玉的老师,林如海背后有何打算?

林如海,《红楼梦》中的人物,贾母的女婿,林黛玉的父亲。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最近在写关于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时,看到有的读者留言,说古代有“五不娶”,而黛玉的情况恰好符合第一种“丧妇长女”不娶,因此林如海才安排黛玉去贾府,由外祖母教育抚养。

这里暂且不讨论这种说法的对与错,仅从林如海为黛玉做的一个安排上来看,并无让黛玉去贾府的意思,而是安排贾雨村继续做黛玉的老师,这件事看似很辛苦,但对黛玉来说却很温馨。

贾敏死后,林如海为何安排贾雨村继续做黛玉的老师?原来大有深意。

一、黛玉是林如海唯一的女儿,不舍得她离开。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在贾敏死后,黛玉虽不是林如海唯一的亲人,因为林如海还有几房姬妾,却是林如海唯一的女儿,唯一活下来的孩子。

除非贾敏临死前留下遗言,或者贾母这边态度强硬,不然林如海是不会舍得送女儿离开家,去外祖母家寄养的。

二、林如海留贾雨村继续做黛玉的老师,坚持让女儿守制读书。

看看又是一载的光景,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奉侍汤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雨村闲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闲步。

这段话中,很明确地写了贾敏死后,林如海为黛玉做的一个安排,那就是继续让贾雨村做她的老师,让黛玉守制读书。

书中第二回中,曾提起林如海家到了他这一代,已是书香门第。林如海自己也是探花,他唯一的儿子早夭,林黛玉虽是女儿,林如海也想要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这样一来,林黛玉就与王熙凤一样,王熙凤小时候在家也是假充男孩养的,不同的是黛玉仅仅是在读书这件事上按照男孩养的,毕竟那个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不需要读书,知道几个烈女传就行,李纨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林如海是探花,他虽不希望女儿林黛玉也像他一样将来考取功名,但读书识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嫡妻贾敏去世后,贾雨村原本要辞职的,林如海挽留他,希望他继续做黛玉的老师,教她读书识字。

林如海请一个进士教自己的女儿黛玉读书,这在古代不多见,也足以说明林如海对女儿读书的重视。既然重视黛玉读书,又留下贾雨村教书,又怎么会安排黛玉去外祖母家寄养?

可见,安排黛玉去贾府寄居的人不是林如海,而是黛玉的母亲贾敏。贾敏在去世之前,应该给自己的母亲贾母写有书信,告知她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有就是向母亲托孤。

正是有了这样的书信,在贾敏去世后,贾母才安排了男女船只来接黛玉去贾府。林如海即便是有不舍,也只得同意女儿黛玉去外祖母寄居。

这样说的依据就是贾敏去世后,贾雨村辞职,林如海继续挽留他教黛玉守制读书,然而没有过多久,当贾雨村在外面散步玩的时候,知道都中奏准起复旧员向林如海求助时,林如海告诉贾雨村岳母这边已经派了男女船只来接。正好贾雨村可以与黛玉一起进京,只是黛玉不舍离开父亲。

那女学生原不忍离亲而去,无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

这句话很明确的点出了贾母接黛玉的态度,贾母的态度很强硬,林如海即便是不舍,也强忍眼泪,告诉黛玉自己也不打算续弦,让黛玉去外祖母家安心静养,由外祖母和舅母教育抚养,他也放心了。

林如海这番话说得有些让人落泪,但也无可奈何。黛玉原本有机会在父亲的陪伴下成长,却因外祖母的坚持,她不得不离开父亲,跟随贾府的男女船只去京都。

黛玉这次离开之后,虽还回来过一次,但那一次却是探望病重的父亲林如海。可见,这次离别,对林如海与黛玉这对父女来说,特别重要。

有时候忍不住想,若是黛玉不去外祖母家,想来不会早逝。但世上没有如果,书中更不存在,因为黛玉的一生早已被曹雪芹安排好了,包括她去贾府与宝玉的见面,这是黛玉的前世绛珠仙子用眼泪报恩的开始,也是她与父亲林如海分别的开始。

如果按照林如海为黛玉安排的那样,留下贾雨村继续做黛玉的老师,让她守制读书,在家里学习琴棋书画,陪在他的身边,即便是黛玉读书有些辛苦,却也是温馨的。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在红楼中,林如海是个很容易被读者忽略的人物,因为他的戏份实在太少,似乎仅仅是为了作为林黛玉的背景而存在。但是,当我们秉持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原则去深入原著时,就会发现,林如海实在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

红楼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贾府的衰亡史,一条是宝玉的成长史,这是显而易见的。深入红楼之后才发现,除了这两条明线,书中还埋了一条暗线,那就是官场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是贾府的衰亡,还是宝玉的成长,都是建立在官场这个背景上的。而在这条暗线里,林如海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读红楼,每次读到第三回的“金陵城起复贾雨村”,我都存有一个解不开的疑惑:林如海为感恩,想在合法的范围内帮贾雨村一把,这能理解,但他为什么要把贾雨村推荐给贾政?真的仅仅是因为贾政“为人谦恭厚道”乐于助人吗?

按照这个思路往下追问,又出现两大问题:

第一、连冷子兴都知道,林如海要“向都中去央烦贾政”才能帮到贾雨村,是不是说明林如海连举荐的能力都没有?

第二、贾政“不惯俗务”,为什么愿意为了贾雨村“竭力内中协助”?真的只是为了助人为乐吗?

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会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被皇上钦点的林如海,有能力也有人脉举荐人才。

无论是林如海的职位,还是他在朝中的地位,他都有能力直接把贾雨村举荐到吏部,不必经过贾政之手。

首先,林如海是巡盐御史,巡盐御史是监察御史的一个分支,而监察御史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官,将百官的功与过如实上奏。贾雨村当初被革职,是皇上亲办的,罪名是“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惹得“龙颜大怒,即批革职”。林如海与贾雨村相处了一年的时间,如果他认为贾雨村当初是受了冤屈,他完全可以用一封荐书,直接向吏部推荐,优先起复贾雨村。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除非吏部不肯给他面子。

但是,作为钦点的巡盐御史,如此重要的位置,又是皇帝钦点,是朝中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吏部又怎能不卖个顺水人情给他呢?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林如海都没必要拐个弯,通过贾政来举荐贾雨村。

不惯俗务的贾政,却愿意为了贾雨村上下打点,不合情理。

如果贾政在吏部任职,或者贾政喜欢在官场钻营,那么,林如海把贾雨村举荐给贾政,于情理上都能说得通。

然而,贾政只是个工部员外郎,而且他“不惯俗务”,平生唯一的爱好就是和一班清客吟诗作赋。

尤其要注意这个“不惯俗务”,作为官三代的贾政,没有贾雨村那种“再整基业”的抱负,也没有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身为贾府子弟,他是“安富尊荣”的代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坐在员外郎的职位上混日子。但是,他却可以为了贾雨村而“竭力内中协助”,这太不合情理了。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什么是“竭力内中协助”?这与“不惯俗务”正好相反,属于在官场上下奔走,打点关系,各种送礼托人情。总之就是竭尽全力都要为贾雨村达成目标。

凭什么?就凭贾雨村是林如海举荐来的吗?

我们再从头来梳理一下这件事。

林如海举荐贾雨村,是因为贾雨村给黛玉当了一年的老师,属于报恩的性质,“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然而,这一年的家教,无关考学和晋级,并不算多大的恩,愿意举荐就对得起这份恩情了,用得着再通过贾政“竭力内中协助”吗?这不但需要贾政去钻营,还会让贾政欠下人情。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为一个贾雨村,值得吗?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贾雨村是走进了一个“请君入瓮”的局,而这个局是由三个人共同来布的。

林如海、贾政和王子腾,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

很多人不明白贾府为什么把女儿嫁到林家,按照四大家族的结盟规律,贾府完全可以把贾敏嫁到王家或史家,让四大家族的联盟更加稳固。

从史湘云在贾府的待遇来看,史家与贾府的关系已趋向疏远。四大家族中,只有贾、王、薛三家通过第三代和第四代的联姻,持续稳固关系。在这三大家族中,唯一在朝中拥有实权的是王家,而且王子腾的权势正呈上升趋势。

但是,独木难支,光靠王家的权势,是很难支撑下去的。而且,王子腾再能干,也还需要培植羽翼。

贾府把女儿嫁到根基深厚的林家,就是拓展势力之举,而且是拓展文官势力。

于是,以贾政为中间人的新的联盟达成,林如海、贾政和王子腾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所以,林如海向南政举荐贾雨村,实际上是向王子腾输送人才。而贾政“竭力内中协助”,其实是王子腾在运作,贾政只是一个牵线的中间人而已。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林如海不直接向吏部推荐贾雨村,因为他需要让贾雨村成为王子腾的羽翼,也是成为他们这个利益集团的羽翼。

后续的事情,果然如他们所预想的一样,王子腾刻意把贾雨村安排到应天府,顺利解决了被搁置一年的薛蟠伤人案。

这个案子,成了贾雨村的投名状,“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主动攀附王子腾,成为了王子腾的得力干将。

所以,看似简单的举荐,其实是刻意为之,没等贾雨村开口,林如海早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

有理由相信,身在基层一线的林如海,向贾政王子腾输送过不少人才。所以,就连周瑞的女婿冷子兴,都知道向贾雨村献计,“令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有成功的先例,冷子兴才会以此为计而献给贾雨村。

身为御史手握实权的林如海,为何要把贾雨村推荐给无实权的贾政?

这就是作者埋藏在葫芦案后面的官场线,如果林如海在巡盐时取得政绩,不但他个人能得到提拔重用,林、贾、王三家组成的集团势力也会更为稳固。所以,林如海之死,意味着贾府的末世正式来临。而林如海之死和秦可卿之死发生在同一时间段,秦可卿对王熙凤关于末世的示警,正是在这个时候。

相关阅读:

《红楼梦》 | 看似清正的林如海和贾政,其实是葫芦案的两大帮凶

《红楼梦》|林如海有几百万家产,却不管族人死活,符合情理吗?

《红楼梦》 | 林如海真的疼爱黛玉吗?事实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