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帝王故事彼得大帝的使团(销售小故事:变味的销售会议(一))

帝王故事彼得大帝的使团

  导读:彼得大帝即位后,根据他一贯遵循的以身作则的精神,组织并亲自参加一个“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各国。这个使团的目的是什么呢?

  1682年,10岁的彼得登上了沙皇的宝座,但是,直到1689年8月,索菲亚公主发动宫廷政变的阴谋被粉碎后,彼得才真正掌握了政权。沙皇彼得当政期间,对于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大力实行了种种改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引导俄罗斯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所以,他被称为“彼得大帝”,恩格斯也称彼得为“真正的伟人”。

千古一帝的康熙,和同时期的彼得大帝相比弱成渣

  17世纪后期,荷兰和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道路。法国、瑞典、丹麦等国家也有很大的发展。可是俄罗斯仍然处于农奴制统治之下,农业生产处于半原始阶段,工商业很不发达,成了一个落后的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俄罗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由于波兰和瑞典的入侵几乎完全被破坏,第聂伯河和顿河的出海口都被土耳其人占据了,芬兰湾被瑞典人占领了。因为没有出海口,俄罗斯失去了广泛利用海运这种廉价交通的可能性,对外贸易受到很大限制,经济和文化发展停滞不前。

  为了打破这种与世隔绝的闭关自守状态,彼得大帝一边努力打开出海口,一边计划建立自己的海军舰队。

  建立一支舰队,当然需要精通海军事务的军官,建立造船厂,更缺不了精通造船技术的工匠。可是在当时的俄国,既没有海军军官;也没有造船工匠。彼得大帝采取了果断的措施,选派50名年轻的贵族子弟出国留学,学习海军业务和造船技术。这些留学生不得不放弃过去在国内的享乐生活,每人身边只许带一个随从,自己出钱到意大利、英国、荷兰等遥远的外国,去学习使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国所需要的一切。而且,他们必须拿到合格的毕业证书,才允许回国,如果谁半途而废,沙皇要没收他的全部财产!

  同时,彼得大帝根据他一贯遵循的以身作则的精神,宣布他将亲自参加一个“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各国,了解那些国家的科学进展情况,并争取在外交上和军事上得到西欧各国的协助,共同反对土耳其。另外,为了将来的海军,他们还要在西欧招聘有经验的水手、船长,购买大炮、枪支和各种工具。

  但是,彼得大帝决定出国访问,就意味着同旧传统的决裂。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只有一位君王曾经到过德国,而那已是620xx年前的事情了。从那以后,俄罗斯的历代君主们都紧闭国门再不外出,好像跨越国界就意味着背叛。1696年12月6日,当彼得大帝向贵族议会宣布他的决定时,大多数贵族都大吃一惊。他们再也想不通,彼得大帝怎么竟会产生这样的怪念头!在他们的心目中,到远离故乡的异国去游玩,不是有失身份吗?去吃外国人的面包,不是有失沙皇的尊严吗?他们对沙皇提出了软弱无力的指责,可是彼得大帝一点也不动摇。

  高级使团出访的国家,有荷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丹麦、英国等,因为法国支持土耳其对俄罗斯的侵略,所以被排除在访问的名单之外。使团成员中有3位大使:勒富尔、费多尔和沃慈尼津,勒富尔任首席团长,他们每人携带12名绅士作为随员;随团同行的还有35名“志愿者”,他们的使命是与外国人交流,向外国人学习,其中有一个名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人,便是彼得大帝。他甲这个化名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以便混杂在人群中间,指挥一切,观察一切,学习一切,而不被外国人所发现。他严禁向外国人透露他的身份,违犯者将判以死刑。彼得·米哈伊洛夫为了在出访期间与国内通信特制了一方玉玺,上面的图案是一个在海军服役的木匠,身边是木匠工具,边上写着“我的身份是学生,我需要老师的教导”。使团随行人员中包括翻译、内外科医生、厨师、神父、卫兵,甚至还有4个侏儒和一只猴子,总人数多达250人。此外,为了旅途开支,使团还带了好几桶金子,大量貂皮筒,以及各种食品和大桶大桶的伏特加酒。

  各类马车和货车都已准备好。1697年2月23日,勒富尔团长在自己家里举行告别宴会。彼得大帝出席了这个宴会。大家正在开怀畅饮时,突然有人紧急求见沙皇,报告说有人要谋害沙皇。原来,曾经拥护过索菲亚公主的射击军上校伊凡·齐格列尔,利用贵族们对沙皇出访的不满情绪,煽动了一批人企图发动政变,杀害“背叛”祖国的彼得大帝,让索菲亚公主重新上台。彼得大帝勃然大怒,他冲出宴会厅,跑到齐格列尔家,下令将他逮捕。经过严刑审讯,齐格列尔全招供了。彼得大帝用了10天时间严厉地惩罚了叛乱者,许多人被杀死,罪犯的家属全部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守旧派的叛乱并没有影响彼得大帝的出访计划。3月10日,高级使团离开了莫斯科。不过,尽管彼得大帝自以为伪装得很巧妙,各国大使还是在使团出发之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并及时把彼得大帝也在高级使团中的消息传到了各自的首都。西欧各国元首们对此都迷惑不解,不明白彼得大帝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违背常规的作法。但是他们都决定尊重彼得大帝的意愿,既然他不希望被别人所注意,那就不去管他究竟用什么身份吧!

  一路上,25岁的彼得大帝的情绪都很高。高级使团首先到达瑞典管辖下的里加。当地的总督故意不去理会沙皇的存在,冷淡地对待高级使团的到来,欢迎不热烈,提供给他们的住处只是一般的富人的房屋,总督本人则借口有病没有露面。彼得大帝虽然感到里加总督对俄国官方使节的态度过于草率了,但他毕竟不是为了隆重的礼节才出国的。他的目的是要多看,他和同伴们到处乱钻,向瑞典军官提出各种问题,绘制防御工事和制高点的平面图,跳下沟渠测量深度,记下各种数据。这种寻根究底的态度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极大不满,他们甚至怀疑这些人不是外交官而是间谍!最后,当地的军官禁止这些过于活跃的客人进入城市的中心碉堡。彼得大帝对此很为恼火,在一封信中写道:“在这里,人们把我们当奴仆看待,他们只招待了我们的眼睛。”

  高级使团继续前进,在米图,他们受到了隆重的欢迎,但是这个城市既无海军,也没有港口和引入注目的工地,让沙皇很失望。于是他启程去里博,在那里他决定乘船渡过波罗的海去柯宁格斯堡,而大队人马仍然乘车到那里与他会合。彼得大帝先一步到达柯宁格斯堡,在等待高级使团的日子里,他开始向当地一位炮兵上校学打炮。学习结束时,上校向他颁发了结业证书,上面写道:“我每天从理论上和操作上向彼得·米哈伊洛夫传授技术。无论在哪一方面,他学习速度之快,掌握知识面之广,都使周围的人大为惊异。他完全可以被看作一名值得敬佩的、既勇敢又谨慎的炮火制造者。为此,我谨谦恭而友好地恳求各位,把这位持有证书的彼得·米哈伊洛夫,看作一名技术全面、专业精通的熟练炮手。”

  高级使团到达了荷兰。8月7日晚上,彼得离开了随行的大队人马,带着5名随员和翻译从阿姆斯特丹乘船来到了一个叫扎安丹的小港口,因为他在俄罗斯时曾听几个荷兰木匠朋友谈起过这地方。这个小镇上的造船工地、风车、鲸鱼油提炼作坊、钟表制造业、航海设备制造业,以及市面繁华和市民的富裕,都吸引着彼得大帝的眼光。彼得大帝无意中遇见了曾在俄罗斯干过活的铁匠盖里特,忙和他打招呼,要他为自己的真实身份保密,然后毫不客气地在他家住下了。他睡在一个宽敞的、有两扇大门的壁橱里,地上铺着垫褥,并且坚持自己铺床、自己做饭。为了更像一个来做木匠的“彼得师傅”,他买了一套当地船夫的服装——红色短上衣,齐膝紧身无领的外衣,上面钉着一排又粗又笨的衣扣;肥腿裤子,锥形毡帽。他从小就喜欢干手艺活,在少年时学会了木工、铁匠、石匠等十几种手艺,所以现在能熟练地用斧头和刨子干活。但是,他仍然抽出了足够的时间上街闲逛,参观锯木厂、制绳工场、磨油风车、精密工具车间。不论到哪里,他都要提出许多问题,还做详细笔记。他买下了一只旧小船,亲自修好,树起了桅杆,安上了船帆,然后驾船在扎安河上游玩。

2页,当前第1页12

中篇搞笑故事

  高效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得到一份快乐的安慰,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篇搞笑故事。

中篇搞笑故事1:跑不过大妈

  星期天,刘大妈和邻居去超市买菜,坐上公交车后,因嫌挎着的包碍事,随手就把它放到了过道的一侧,然后和邻居兴奋地聊起来。

  正在说话的时候,一名刚上车的乘客“哎呀”一声叫道:“这谁的指甲钳?把我的脚给硌得生疼。”刘大妈立刻低下头一看,不觉愣住了,原来指甲钳是她的。明明是放在包里的,怎么会跑到车厢地板上了呢?她忙把指甲钳捡起来,仔细一看包,这才发现,包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划了个口子,里面装的一千多块钱已不翼而飞。要不是指甲钳从里面掉出来恰好被人踩着,刘大妈还真不知道被划包了呢。

  “车上有小偷!”刘大妈一边叫,一边挨个看车厢里的乘客。当目光扫向一名男青年的时候,他的身子竟是一哆嗦,然后站起身想下车。刘大妈见状伸手一指男青年:“是你?!”

  男青年一听,二话不说就跑到了后门,车还没停稳就急急忙忙跳了下去。刘大妈随即也追下了车。

  下了车后,男青年在前面跑,刘大妈紧紧地在后面跟着。

  跑了有一段路,男青年的步伐渐渐有些迟缓了,并且满脸是汗。他回头一看,刘大妈距离他有一二十米远,脸上竟然连一粒汗珠都没有。

  见男青年有些跑不动了,刘大妈在后面说:“小伙子,亏你这么年轻,连个大妈都跑不过。别跑了,我报过警了,警察马上就赶到。”

  听刘大妈这么一说,男青年索性就不跑了,蹲在一边直喘粗气,直到警察赶来也没能直起腰来。警察把他铐住后,他擦了一把汗问:“钱在我口袋里,我一分没动。不过我得问问大妈,你究竟是干啥的?”

  刘大妈说:“我就是一名退休工人啊。”

  男青年有些不相信,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这么能跑?”

  刘大妈笑着说:“别看我年纪大,我可曾是市里的马拉松冠军呢!”

中篇搞笑故事2:如此“借种”

  两年前,孙大伟从老家来到南方。他本想在南方能发大财,回去后光宗耀祖。可他一无资金,二无学历,三无技术,只能去郊区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做普通工人,月薪700元。就在工作快到两年的时候,由于他上班打瞌睡,竟被解雇了。

  孙大伟徘徊在城市街头,郁闷不已。厂里工资很低,他辛苦了两年,才攒下四五千元钱,离发大财的距离太远。做什么才能发大财呢?这是处于失业状态的孙大伟想得最多的问题。

  当他闲逛路过一家婚介所时,无意中发现婚介所门前的招牌上有一则启事:“小富婆征男友:本人诚招男友一名。本人有车有房,属中产女士。不求男友富贵,只求男友健康。若男友能使本人怀孕,即付酬金30万元,且此后不再纠缠男友。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朝拥有……”孙大伟读书不多,但他看懂了这则启事的含义,这富婆不是找什么男友,更不是找老公,只是找一个能“借种”生子的男人而已。

  孙大伟马上心动了,自己学历不高,但长得还算英俊;没什么技术,却身体健康,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马上进入婚介所询问具体情况。婚介所的人说,交300元中介费,就介绍他见小富婆。300元,太贵,孙大伟有些心疼,但想到用300元博30万元,实在是笔划算的买卖,就爽快地交了钱。然后,等啊等,小富婆终于开着车到了。

  一见小富婆,孙大伟眼前一亮。这小富婆身材窈窕,面容清秀,二十七八岁的样子,颇有风韵。既得财,又得色,天下的好工作莫过于此。孙大伟赶紧向前,热情地向小富婆介绍自己。小富婆表现得对孙大伟很感兴趣,夸他长得帅,夸他健康又健壮。这时已是傍晚6点左右,孙大伟见成功的把握比较大,就主动邀请小富婆出去吃饭。小富婆先是推辞了一下,接着就说:“好吧,就去得月楼吧!”

  到了得月楼,孙大伟吓了一跳,这是一家高档酒店,这种档次的酒店他从来没有进去过。但这时打退堂鼓已不可能了,孙大伟一狠心,想到30万元也许很快就能到手,就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了进去。小富婆小鸟依人的样子,挽着孙大伟的胳膊,俨然一对恋人。那一刻,孙大伟心里像蜜一样甜。吃饭的过程中,孙大伟问起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小富婆回答说:“这几天身体不方便,过几天吧。”孙大伟很绅士地说:“好,好,好……”随后埋单,500元。孙大伟两年积攒了4000多元,这一天花了800多元,20%的积蓄没了。

  过了四五天,孙大伟想着小富婆的身体应该舒服了,于是就打婚介所的电话,那边回答说,小富婆身体依然不舒服,再过几天吧。又过了几天,孙大伟再联系,回答跟原来一样。这时,孙大伟隐约感觉到不妙,会不会受骗了?孙大伟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窝火。他找到了婚介所,问婚介所是不是骗人的,要求退钱,同时要补偿他请小富婆吃饭的饭钱……他摆出一副你死我活的架势,婚介所经理见状,闹不好要出人命,就对孙大伟说:“孙先生,我保证两天内,你会再次见到小富婆,并开始‘工作’。”

  第二天,孙大伟就接到了小富婆的电话,让他去“工作”。孙大伟兴冲冲地来到了指定的“工作地点”,他想,即使得不到30万元的财,也要得到小富婆的色。如果那样,他花的800元也就不算太亏了。

  这是一套一室一厅的住宅,孙大伟进入住宅的时候,小富婆正坐在小板凳上看电视。厅的空间很小,摆设简陋,根本不像什么富婆居住的地方。孙大伟管不了那么多,直接对小富婆说:“找你找得好辛苦,既然见了面,那就开始‘工作’吧……”

  小富婆倒也爽快,说:“好,开始吧!”然后就递给孙大伟一个一次性的杯子,接着说:“你去洗手间‘工作’吧,我在这等你。”孙大伟愕然,问:“去洗手间?我一个人?”

  小富婆肯定地回答:“对,你去洗手间,然后把你的种留下,你就可以走了。”

中篇搞笑故事3:两个老同学

  张中和刘林是中学时代的同学,中学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大学。后来两人各奔了前程,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一晃就是十多年。

  这一天,两人在南方一座城市的大街上偶然相遇了。老同学异乡相见,自然是一番客套、一番亲热。张中就拍着刘林的肩头问:“老同学,十多年不见,现在在哪里高就啊?”刘林挺了挺凸起的肚子笑着说:“谈不上高就,只不过在政府机关里混日子罢了,混了这么多年才混了个副局长。”

  张中一听,心想:乖乖,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刘林这小子都混上副局长了,还说什么谈不上高就,听人家说的多轻松啊,真不愧是当局长的啊,说话都这么大度。他这么想着嘴里却说:“老同学都混上大局长了,什么时候可别忘了请我嘬一顿啊。”

  刘林就说:“行啊,今晚我请客。晚上6点半在东来顺大酒店,500元一桌的标准,为老同学接风,到时候你可要光临啊。”接着他就问张中:“不知道老同学现在在哪里发财啊?”张中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想,人家刘林都混上局长了,我还是个在建筑工地上帮别人打小工的,若说出来,岂不让老同学笑话我,说我没长进,没能耐,我得说大点。他就笑着说:“谈不上发财,只不过自己开了家电脑公司,算是小打小闹吧。”刘林就说:“真看不出,老同学都成了大经理了,那今晚请客你做东了。”说着,两个人哈哈大笑着拥抱在了一起。

  到了晚上,张中多了个心眼,他没有去东来顺。张中想:今晚上东来顺不能去,刘林把话都说到那份上了,这饭钱一定要我付。在东来顺吃一顿饭少说也得几百元,那几百块一顿的饭钱可是自己打10多天的工钱啊。这样想着,他就自己一个人进了附近一家小吃店,要了一盘花生米,一瓶啤酒,找了一个角落坐下自酌自饮了起来。这时候,他还没忘给刘林打个电话呢。他说:“刘林啊,你看,今晚真不巧啊,东来顺我去不成啦,我们公司来了客人,我现在陪客人在一品鲜酒楼吃酒呢。”张中一边说,一边还装模作样地说:“王局,你怎么又输了,这杯酒我可不能再替你喝了,我已经替你连喝两杯了。”

  没想到电话那端却传来了刘林的埋怨声:“兄弟啊,你看,我正在东来顺等着为你接风呢,满满一桌子的菜都上齐了,还请了几位陪客,以后还望你多多关照呢,你咋说不来就不来了呢。兄弟们可是要生气的啊。好吧,既然张经理来不了,我敬意可是表达了啊,那我们就吃了。”随后就听见他招呼客人的声音:“来来来,张经理不来了,咱们动筷子吧……”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碗筷撞击声,张中馋得口水直流:还是人家当局长的大方,摆了一桌子的菜,还请了陪客。比比人家自己显得多么小气,总是担心让自己付了饭钱,人家刘林可是局长啊,吃饭公家报销的,呸,自己真是小家子气。想着一桌子好酒好菜自己就这样白白的漏掉了,直后悔得张中啊,肠子都青了。

  喝完那瓶啤酒,吃完那盘花生米,张中抹了抹嘴巴去服务台结账。快到服务台时,他听到服务员正在和一位客人争执:“你吃了饭老是欠账,你都欠了我们一百多块了,下次再欠账,就不让你吃了。”那人向服务员不住地说着好话,张中就觉得那人好面熟,仔细一瞧,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刘林。

  这时候刘林也看到了张中,他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他憨笑着走过来拍了拍张中的肩膀说:“原来是张经理啊,你不是陪客人在一品鲜酒楼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张中也拍了拍刘林的肩膀讥笑道:“这不是刘局长吗,你不是在东来顺吗?怎么也跑到这儿来了?”

  这时候,就听见旁边一位吃饭的对另一位说:“我见过这两个人,都是附近建筑工地上打小工的,在这儿相互吹嘘起来了。这种事我见得多了,反正这年头吹牛皮是不报税的。”

销售小故事:变味的销售会议(一)

  午饭后回到办公室,冯杨特意来到了陈西翰的办公室,邀请他参加下午的山东省区销售会议,这样他省区经理的脸面好看些。

  “冯经理,想必你早就知道了,人力资源部上午也找我谈过了,我陈西翰现在已经不是风情纸业公司山东省区的人了,就不参加下午的会议了吧。”陈西翰淡淡的微笑着说。

  “陈经理,遇事想开些,我们都是打工的,我很同情你,做销售工作谁敢保证不犯错误呢?”冯杨假惺惺的安慰陈西翰说。

  “冯经理,谢谢你的同情!”陈西翰淡淡的说。

  “冯经理,你毕竟在山东省区工作了几个月,和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还是邀请你参加下午的销售会议,起码和大家告个别吧。”冯杨又一次邀请陈西翰参加下午的会议。

  “那好吧,既然冯经理真诚相邀,我就露一下面吧,也借此和山东的同事们告一下别,尽管有些人希望我快点离开青岛。”陈西翰顺水推舟道。

  “陈经理,你说这话就有些见外了,你虽然不在山东工作了,我们还是朋友呀,欢迎你有时间来山东做客,到时提前给我冯杨电话。”冯杨客套道。

  “冯经理,你的这份心意我领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山东故地重游的话一定会麻烦你的。”陈西翰也客套的说。

  “对了,冯经理,怎么还没看到林达和田媛这两名销售人员?我已经让谢婷婷提前通知他们两个参加会议了。”冯杨忽然想起了林达和田媛二人。

  “他们两个今天赶不回来了,我正要告诉你,帮他们请个假。”陈西翰说。

  “太不像话了,这两人一点组织纪律性没有,投标失败了,还有心情在外边游山玩水。陈经理,对不住你了,这两人回来后我一定会处罚他们。”冯杨严肃的说。

  “呵呵,冯经理,你不会还不知道吧?总部的相关领导没有告诉你吗?诺一集团这个招标订单起死回生了,我们风情纸业公司重新中标了,林达和田媛正在淄博忙着和客户签订一个120万元的销售合同。”陈西翰微微一笑。

  “真的吗?太好了,这个大订单对我们风情纸业公司和我们山东省区,绝对是一个大好事,一个大胜利,林达和田媛都是销售英雄。”冯杨一下子被震惊了。

  “是呀,冯经理,我也没有想到我们在诺一集团这个招标订单上能咸鱼翻身,我以为早有总部的领导告诉你了呢?”陈西翰打趣道。

  “陈经理,你真不够意思,这么大的事不提前告诉我,我和总部的领导很少联系,他们怎么会告诉我呢?这么说,老兄你也咸鱼翻身了,对吧?”冯杨有些不安的试探着问陈西翰。

  “放心吧,冯经理,我离开山东省区已经成定局了,公司总部不可能收回成命了,这也合了一些人的心愿。”陈西翰又淡淡的说。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