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民间小故事大全(中华民间故事:黄骡子轶事)

民间小故事大全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中国走过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民间故事。下面就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民间小故事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小故事篇1:妙讽汪精卫

  汪精卫是人尽皆知的卖国贼。1940年3月,在抗日的危急关头,汪精卫卖国保身,投靠日寇,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自任代主席兼行政院长。自此,汪精卫成了中国头号大汉奸,人民对他深恶痛绝。这时,有一位被称为“灵谷老人”的老者作了一副对联,“祝贺”汪精卫荣任主席:

民间故事 心魔

  昔日盖世之德,

  今朝罕见之材。

  从字面上看,这对联似乎在吹捧汪精卫,但依循汉语中谐音双关的方法来解读,“盖世”者,“该死”也;“罕见”者,“汉奸”也!

  1941年的除夕,汪精卫见过他的日本上司,驱车回到寓所。辞旧迎新之际,他一时兴起,想效仿明太祖朱元璋写对联,以示与民同乐。在妻子陈璧君的提醒下,汪精卫想出了两句仁义之词,当即提笔在红纸上写下:

  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

  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

  汪精卫一撂笔,他手下的人均赞不绝口,有人忙将对联贴到大门口。那天夜里,汪精卫特意赏酒给家中仆人、警卫,一干人不知不觉都多喝了几杯,看门的警卫靠在门边打起了盹。这时,一个以卖字为生的前清老秀才从门口经过,见了大门上的对联,怒不可遏。老秀才把对联细看几遍,取出笔墨,在红纸上挥了几笔……

  第二天一早,汪精卫还没起床,就听下人来报,说是大门口挤满了人,都在议论那副对联。汪精卫慢悠悠地下床来到阳台,见大门口果然人头攒动,便喜笑颜开,以为百姓是赞赏他的文采。不想,警卫一脸慌张上前报告……汪精卫一听大惊失色。原来,春联已被改动,其中的“民”字都多了个三点水,“为”字都加了个单人旁,经此一改变为:

  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

  开伪党伪国伪公之大业。

  汪精卫羞愧难当,急忙命人撕下对联。据说,从此以后,汪精卫再也不敢写春联了。

民间小故事篇2:妙联救人

  清代的周渔璜,是贵州青岩人,非常有学问,是当时人们公认的才子。

  有一年,在春暖花开时节,周渔璜到十佛寺游玩,晚上就住在寺里。睡下不久,他忽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微弱的说话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有人在反反复复诵读一句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渔璜来了兴趣,便起身去问寺里的僧人:“隔壁住的是什么人?”

  僧人答道:“是一位姓黄的书生,前几天来本寺游览时想出了这样一句上联,但却百思不得下联,几天过去了,他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如今已是生命垂危!”

  周渔璜问:“难道就没有人能帮助他对出下联吗?”

  僧人答道:“这个上联中有四个数字:万、千、百、十,并且这四个数字是10倍递减,要对出下联难度很大,有好多人试过,但是目前还没有人能对得出。”

  从僧人那里回来后,周渔璜想了很久,也没能想出下联。

  第二天,周渔璜带着遗憾的心情乘船离开十佛寺,途中经过一座桥,桥上刻着“八仙桥”三个字,此情此景,让他心中豁然开朗,便吩咐船家快快掉转船头,返回十佛寺。

  寺中的黄书生虽已几日卧床不起,却仍在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念叨着那句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周渔璜站在门外大声而有韵地应对:“一船二浆四人摇过八仙桥。”

  黄书生一听,顿时眼前一亮,精神大振,惊叹道:“妙联!此下联中也有四个数字:一、二、四、八,按二倍递增,妙!真是太妙了!”

  黄书生“心病”消除,身体复元后与周渔璜结伴而行,共游美景!

民间小故事篇3:“面前人”妙对寇宰相

  寇准是北宋有名的宰相。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这几个大官听了,谁也对不上来。

  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说的是日影,杨大年就对了个人影。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里准能照出我的人影,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

  同学们要不信,你就盯住别人的眼珠试试看!

民间小故事篇4:纪晓岚联对塾师

  纪晓岚年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称得上是天资聪颖。

  这天,塾师向所教的几个学生出联,要他们应对。塾师是山东兖州人,祖籍在曲阜,为了炫耀家乡的人杰地灵,借以标榜自己的出身和学识,塾师出的上联是:齐鲁出圣人。语句虽通俗易懂,可真要对出恰当的下联,莫说是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就是有功名的秀才,怕是也要费一番脑筋的。

  见到学生们大眼瞪小眼,张口结舌,无以为对,塾师不觉有些自鸣得意。这时,纪晓岚开口对出了下联:燕赵多烈士。

  塾师听过纪晓岚的对句,不由一惊,这孩子答对得如此高超,这可是万万没有料到的啊。塾师思索了片刻,又出句了:孔子孟子曾子。语音刚落,更让塾师大为惊异的是,那小小年岁的纪晓岚似乎接口就来了下句:夸父相父昀父。夸父,是远古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民间有夸父追日的优美传说;相父,是指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纪晓岚把自己的父亲同神话中的英雄和历史上的贤相相提并论,其胸怀抱负更不待言了!塾师不禁由衷地发出感叹:“谁云孺子不可教?”

  “我请先生动戒尺。”

  听到纪晓岚这句对答,塾师被他这种要求师长对自己严加管教的态度感染了,他对眼前的学生们夸赞说:“纪子虽幼,志却超群!老夫预言,其前程无可限量,日后必成大器也。”在这里,塾师将小小的纪晓岚称为“纪子”,足见其对纪晓岚的肃然敬重之情。

民间小故事篇5:苏轼对联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他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飘飘然。曾书一联贴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正当他洋洋得意时,被路经此地的某翁难住,顿时满面通红,羞愧万分,忙施礼认错,并立即将原联上下句前各加两字变作: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在杭州做了三年知府,政绩显著,奉旨回京供职。恰逢辽邦所派使臣出句要宋人答对,上联是:三光日月星;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还是苏轼有办法,巧妙对上: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苏氏兄妹对联故事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作“腰”,成为五言联句。苏轼文思最快,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接对: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小妹则填: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2页,当前第1页12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民间文学与小说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关于那些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民间故事篇一

  古时,有一个老人,夫人早亡,膝边有二男一女。女儿出嫁了,儿子儿媳倒也孝顺。老人手头尚积有些金银财宝,安享晚年,丰衣足食。

  一日,两个儿子要求父亲将金银细软分给他俩,作为经商的本钱。老人经不起苦苦哀求,便同意了。想不到儿子分得金银即变了卦,不但不孝老父亲,而且让媳妇每日咒骂老人。为赡养老人之事,弟兄也争执不休,最后才勉强决定轮流赡养老人,每人养一个月。从此,老人过着被虐待的日子!

  二月二十八日,老大对父亲说:“今天满一个月了,明天即是三月份,你该上老二家了。”而老二却说:“今天才二十八日,还差三天才是三十一日,老大该再养你三天。”于是,老人象个皮球似地被踢来踢去,没奈何来到女儿家。好在女儿孝顺,老人才得安生。

  孝顺女对兄长不孝父亲之事义愤填膺,便施一计教训两个兄长。恰好这时侄儿来作客,她买了好多食物和新衣服一套送给侄儿说:“姑姑现在阔气多了。因为,你爷爷带来一批珠宝。”侄儿回家后,把情形讲给家人听。这一来,兄弟俩坐立不安了,商议了一回,老着脸皮将老人接了回来。每日好鱼好肉,说不尽满嘴献媚奉承话。

  直到老人仙逝后,搜遍家园的四面八方,也不见一点珠宝之影。此时此刻,妹妹才悲愤地泄露“天机”,羞得两位厚颜无耻的兄长恨不能钻入地缝里!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民间故事篇二

  从前,有个老爷要考验他家的长工是不是忠诚他,老实不老实。

  第一次,老爷要长工在雪地上站一天,长工就老老实实地站了一天。

  第二次,老爷要长工挑一大堆煤炭,长工闷头闷脑地挑了一天一夜,一直把煤炭挑完才歇气。

  第三次,老爷要长工把磨房里的米都挑到仓库里,本来有五担,他故意讲四担,结果长工不声不响地把五担米都挑了来,并告诉主人,多了一担。

  经过三考,老爷放心了,高兴了。

  一次,老爷全家要去亲戚家呷酒。他放心地把家交给长工看。

  等到夜晚,老爷还没有回来,长工就选了最值钱的东西,满满装了一担。临出门时,在门板上写着:“一回老实雪里站,二回老实挑煤炭,三回老实多一担,四回老实挑一担。”

  老爷回来,见字再去看东西,气得打手打脚,悔得口吐白泡。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民间故事篇三

  “年年有个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

  这是傣族地方的古规。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互相泼水,表示亲爱和敬重。这不是因为天气太热,也不是要扑灭灰尘。究竟为的什么呢?得从头讲起:

  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他的法术神妙,本领高强,水淹不死,火烧不亡,弓、剑、刀、矛……也休想把他刺伤。他独霸一方,万分猖狂,要杀谁就杀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常常出外抢掠金银财宝、奴隶、美女,人人受着祸害,可谁也不敢反抗。

  他已经抢来了十一个妻子,一个比一个长得好看。可是他的妻子们恨死了他,都想把这万恶的魔王除掉,但又没有办法。

  那天,他又去抢来了一个最美丽的姑娘,做他的第十二个妻子。这个姑娘不但长的漂亮,而且非常聪明,因此,魔王特别喜欢她。她心里虽然同样痛恨着魔王,表面却不露声色,反与他十分相好。

  一天夜里,她趁魔王高兴的时候,试探着问道:

  “大王,听说你本事大极了,水火刀剑一样也不能损伤,永远活在世上,多么幸福,多么好啊!”

  “可是,我也有短处呢。”魔王听了姑娘的甜言蜜语,高兴得忘其所以,无意中露出了这一句话。

  “你有这么大的本事,还怕什么呢?”姑娘抓住时机,进一步试探。

  “这——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不准说出去呀!”魔王贴着她的耳朵,悄悄地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办法能弄死我,就是拔下我的一根头发,勒我的脖子。”

  姑娘心里暗暗欢喜,但还不十分相信。不久,魔王渐渐睡熟了,她轻轻地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试着往他脖子上一勒,立刻,魔王的头便骨碌地滚下床去了。魔王就这样死了。

  魔王先前抢来的十一个妻子和老百姓们,听说魔王死了,人人高兴得了不得——从此,不再受他的糟蹋和迫害,可以自由快乐地生活了。

  十二个妻子想把魔王的头用火烧掉,但是火一触着头皮便到处飞起烈焰;她们又把它埋在地下,不料地面上却发出极其难闻的臭味;她们再把它抛到河里,河水马上滚沸成灾。不管怎么做都会造成世间的灾难,于是十二个妻子只好轮流着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的身上,虽然自己受一点苦,但世间就不会有灾难了。她们每天轮换一次,轮换时用水洗一次魔王的头。

  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十二个姑娘除掉了世间的祸害,为了对她们表示敬爱,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给她们泼一次水。因为天上的一天,就等于人间的一年。

  泼水节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一直传到现在。

中华民间故事:黄骡子轶事

  陕南山区农村,男孩的乳名经常与动物发生联系,诸如狗蛋、狗剩、羊娃、牛牛……皆其选项,但一旦长大成人,大号必定另取。姓黄的,不能叫成“黄狗”“黄牛”;姓张的,不能叫作“张狗”“张羊”。当然,可以与“虎、豹”相连,却绝不可以与“豺、狼、蛇、虫”相组。

  石转响水崖的黄骡子,却是例外。黄骡子本有一响当当大号:黄兴勇,后来却被人叫成了黄骡子。

  倘使黄兴勇生活在当今,这样的绰号可能没有诞生的机会,可惜他提前降生了整整120xx年,长得又膀大腰圆,十分生猛,似乎就为了这一绰号,而早早降临人间。

  石转属于陕南巴山山区,早年十分闭塞,货物运输全靠肩挑背扛,一些人家为了争取营生,就打起了骡、马、驴子的主意。当时黄兴勇家运作挂面房不及一年,因工作需要,赊购骡子一匹,取名黄好,承担运麦、拉磨要务。腾出黄兴勇的身子,去一私塾处唱读“人之初,性本善”与“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读本,希冀成为识文断字的人物。

  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鬼子虽然没到偏僻的石转进行烧杀抢掠,日本人的飞机,却把安康城区炸得满目疮痍。

  1938年春,为抗日战争之需,国民政府派中央委员金世杰来安康,选定五里铺一地修建军用机场。工程师孙章若负责设计,专员许卓修任工程总指挥,征调10县1万余名青壮农民,进行昼夜施工。

  彼时黄兴勇21岁,按每保10名伕子征调,本在应征之列,孰料保长贪其挂面,示意黄父,月纳10斤挂面即可另选他人替役。只是徭役虽免,但本保10名伕子的月供粮食运输,须得承担,否则,将以违抗抗日之罪送官。

  10名伕子,月供粮食500斤。纵使黄兴勇健步如飞,从石转翻山越岭,到恒口,过王彪店,抵达五里四岭头,晴好天气往返一次,也得5天。倘若两次,10天的日光就耗在路途。而所经之黄鹤垭,其路陡峻绵长,上下几近40里,如遇暴雨狂风,或寒雪雍塞,其艰难险阻,数倍于常日。黄兴勇仗恃勇力,欲一人一骡月均一次送达。可黄父疼儿,刚过门的媳妇杜氏疼夫,不许他作鲁莽之举,按月均二次之行上路。

  黄兴勇不便违拗,遂作准备,携挂面20斤(10斤路费、10斤口粮)、10斤骡子豆料,一皮袋饮水、一把镰刀(路途割草料使用)、一根长矛(防土匪),连粮秣,总重300斤有余,与各保粮伕相约上路。

  黄兴勇上路方知,别保粮伕皆为二人,唯他一人一骡,买下的骡子,反倒成了徭役的重点。若与保长理论,少不了每月再纳10斤挂面。罢了,罢了,此骡本来当作家中人丁,只是不知骡子从未长途负重,脚力是否跟趟。

  却说此骡乃一母骡,年方4岁,一如人间妙龄女子,故其个头比驴大而比公骡小,在骡中可属小家碧玉型。黄父图其便宜,又望日后能有幼骡诞出,购回家中,短途负重,不过200来斤,加上拉磨,工作倒也胜任。

  黄父按黄好平日表现,负重200斤,余下100来斤,由儿子担运。嘱其上路之后,一勿逞强,行开路押后之职;二勿好胜,行出头争辩之事。

  黄兴勇于是居中而行,起始一路无话。

  殊不知黄好此时正适思春之际,守着身边这一年轻生猛的汉子,更加勾起它对旧事的向往,尤其在路途见一俊朗公马之后,便魂不守舍,浑身瘫软,到黄鹤垭上到半截,四只蹄子接连打跌。

  黄兴勇哪知黄好的心事,见骡如此光景,只当黄好不胜脚力,于是卸下垛子,负于己肩,让骡空身随行。无一句呵斥,更无鞭笞,打尖歇伙时,仍以新鲜嫩草拌以豆料供之。

  随行粮伕无不吃惊,皆说黄好非媳亦非美女,何必如此疼它?身负300多斤东西上山,不累?黄兴勇一笑,答道:黄好此生托生为骡,入我家则为家人,家人受困,理当帮之,况我曾负重500斤行二里地,300斤何足道哉!

  众人感动,复又大笑,说,你黄兴勇就是个骡子变的!

  黄骡子之名,由此传开。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