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大全(史记故事精选大全)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大全

  这些历史故事不单单是简单的历史故事,其中还是包含了很多的道理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大全:鲁仲连和平原君是什么关系 平原君赵胜为何要封鲁仲连

  平原君以贤明而闻名于众诸侯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 。”平原君又以赡养门客出名,传说他的门客三千,识得人才的平原君让三千食客能够各行其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三千贤才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

最新上架 亨俊图书专营店 孔夫子旧书网

  闻名于各诸侯国之间的平原君,他的出身显赫,父亲是建立了丰功伟绩的赵武灵王,他又是赵惠文王的弟弟,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平原君赵胜,遗传了父亲的优良基因,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还是个谦谦有礼的公子,他以赡养门客出名,由此也留下贤明的名声。那么,爱才的平原君赵胜和鲁仲连有什么交集?鲁仲连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可以说李白的这一首《古风》,简短地概括了鲁仲连的一生。鲁仲连正如李白所说,是齐国人。《史记》记载:“鲁仲连者,齐人也”,但是关于鲁仲连具体哪个地方的人,却没有提及。鲁仲连是战国时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

  鲁仲连极其富有谋略,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士人最可贵的品质。鲁仲连是个浪子,他的身上具有游侠的气质,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因而他的生命几乎都是在行走中度过,这一年鲁仲连刚好客游到了赵国,正赶上了秦国和赵国火拼,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邯郸。赵国君臣上下都很焦急,平原君面对众人的建议也是犹豫不决。

  这个时候,鲁仲连出现了,他的出现引起了其他门客的注意,有人便好奇地追问:“很多人来到平原君门下,都是有事求于他,看您的样子不像是有事要求他,您为何还不离家这个是非之地?”鲁仲连回答:“秦国是个崇尚武力的国家,没有什么礼仪,我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国家称帝,所以想要打算帮助赵国。”

  魏国将军新垣衍奉魏王之意思,秉持“使事有职”,劝告赵王尊秦昭王为帝,以解邯郸之围。赵国此时内外虚空,赵王及平原君实在没了办法,就在进退两难犹豫不决之际,鲁仲连出现了,他提出帝秦的坏处,会使得秦王为所欲为,而使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帝秦却不想办法也是自寻死路,既然这样还不如“蹈东海而死”为国献身,有理有据有节的论述过后,最终他成功劝说新垣衍改变帝秦的观点,共同抗秦。

  此番言论之后,众人对鲁仲连刮目相看,他是出于道义来帮助赵国,急人所难,忠肝义胆。他身上有士人最可贵的品质,为人排患解难,却从不索取回报。平原君想推荐鲁仲连,但是鲁仲连拒绝了平原君三次,平原君又改设宴来款待鲁仲连,并且在大家都喝得微醺的时候,命人向鲁仲连献上了千金,鲁仲连虽然喝醉了,但是仍旧很清醒,他帮助赵国不为名利,也不想做官,他说杰出的士人就是要为天下人排忧解难,他不想做个商人,于是,拒绝了平原君之后就离开了,并且再也不见平原君了。

  鲁仲连是清莲,盛开在乱世不染纤尘的莲花,他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阵阵清风,离去又为人们留下屡屡清香,高洁的品质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大全:赵奢和平原君是什么关系 赵奢说平原君是怎么回事

  平原君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他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平原君赵胜本来可以衣食无忧过完自己的一生,但是他却并没像其他纨绔子弟一样,整日靠着酒精麻痹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把眼光更多地放在了国家大事上,放在了百姓身上。

  据《史记》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太史公将赵胜的身世介绍得很清楚,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武灵王是历史上出名的帝王,“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一生的心血和对赵国最突出的贡献。而赵胜就是在英名的赵雍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赵胜的哥哥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出生于帝王之家的赵胜,从小生活优越、富足,但是他却继承了父亲赵雍良好的品德,在赵雍所有的孩子当中,赵胜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最贤明的最爱结交文人雅士的。

  说起平原君和赵奢的相遇,可谓不打不相识。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一名名将,和赵胜一样也算是赵国的贵族。众人对赵胜的印象:“奉公守法,认真负责”。他最开始在朝廷担任的是田部吏,这个官职主要是管理税收、财务方面的事宜。赵奢因为秉公执法,从不会徇私枉法,因而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有一次,他的手下去平原君家里收税,平原君因为是贵族出身,身份显赫,他的管事倚仗着自己是权贵,因而拒绝缴纳税收。赵奢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亲自登门造访征税。赵奢来到了平原君的家里,没想到门都没跨进去,就被一伙人拦住了。平原君家的管事不让赵奢进门,也拒绝缴纳税收,管事们一个个盛气凌人的样子。赵奢义正言辞地要求他们交税,即使是贵族也要纳税。如果谁要是再无理取闹,拒绝合作,就不怪他不不客气了。管事们不以为然,最后赵奢真的按照律令处理了这件事,平原君的管事们一共是九个人,都被赵奢杀掉了。

  平原君听说自己九个管事都被杀掉了,心里既气愤又好奇,究竟是谁有那么大的胆子,竟敢杀他府上的人。一听说是赵奢,平原君便扬言不会让赵奢有好果子吃。周围人都让赵奢要么选择道歉,要么就逃命,但是赵奢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觉得自己做得很对,他决定去平原君的府上找他评评理。平原君见他来了,满肚子牢骚发作:“我还没有找你理论,你反倒是来找我了。”赵奢解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国着想,身为皇室贵族,应该起着表率的作用,如果连您都拒绝纳税的话,那么大家都不肯缴纳税收,国家的力量就会遭到削弱,国家的利益损害了,您的利益也就损害了,如果国家上下一条心,团结起来,赵国自然就会强盛起来,您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平原君自知理亏但是还是不依不挠地问道:“收我的税,杀我的人,为什么不请示下我?”赵奢镇定回答:“这是我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我觉得无须向您请示。”平原君听完赵奢的话以后,思考一番觉得有道理,便对赵奢一改往前的态度,对赵奢秉公执法的态度很赞赏,将他推荐给了赵王,于是,赵奢便成为了国家管理财务税收的一个能手。赵国的税收工作在他的管理下变得井井有条。这便是赵奢和平原君之间的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大全:平原君赵胜有哪些故事 平原君赵胜拥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平原君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那时候的四大公子有点类似于如今的什么四大天王、四大天后什么的,在战国时期是人尽皆知的名人,他以贤明而闻 名战国,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世人对他的评论也褒贬不一,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富有戏剧色彩的人物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平原君叫做赵胜,他的出身很显贵,他的父亲是赵武灵王,他的哥哥是赵惠文王。好在平原君虽然也是纨绔子弟,但是这位贵公子在吃喝玩乐之 时,还有心思惦记着赵国的国事。任职赵国相国几十年,以以善于养士而闻名。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是中国历史上很出名的故事,而毛遂这个故事的主人翁跟平原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初毛遂还是平原君赵胜众多门客下的一个小小的食客,默默无闻,让他能够出头的事情是,发生在赵孝成王九年,秦赵两国之间的恩怨。这一年,秦国军队围困住了赵国邯郸,赵国的平原君在情 急之下求助于楚国,这时候默默无闻的毛遂则大胆推荐自己,要一同前往。其实,毛遂的自荐方法没有多么高明,仅仅是比别人多了几分勇敢,他 说“如果把我放在布囊中,我早就脱颖而出了,哪里会是仅仅露出锥尖啊?”自信和勇敢是毛遂自荐成功的关键。就冲着毛遂的勇气,赵胜答应了 毛遂的请求,而毛遂的确不辱使命。

  在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论合纵久而不决,就在双方僵持不下,大家都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时,毛遂能够按剑主动上前,可见毛遂的气度和勇气, 随后又以出色的辩才到楚王面前痛陈利害、据理力争,使赵楚两国合纵成功,让楚王同意出兵援救赵国。毛遂无疑是很幸运,但是又不仅仅是凭他 的运气,机会是给有准备的,毛遂的成功来自于他的自信和勇气。

  赵胜杀妾

  赵胜的门客数不清,他的妻妾跟门客一样也是多得数不清,他为了食客宁愿舍弃自己的妻妾。据说,赵胜的一个妻妾在自家门口看到了一个跛脚的 人前去打水,不禁大笑。其实,跛脚也并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侍妾笑是因为这位跛脚的人打水的姿势实在是太好笑了。跛脚的人看到了侍妾,知道 她是平原君府上的人,第二天他找到了平原君,向他诉说了昨天发生的事,他觉得侍妾嘲笑跛脚人的做法实在是不妥,而且他觉得受到了侮辱,要 平原君杀掉侍妾给自己赔不是。平原君没有把跛脚人的话听进去,相反他觉得很荒谬,他怎么会因为侍妾的一笑而杀掉爱妾。于是,过了一年,平 原君赵胜门客少了很多,赵胜迷惑不解,为什么门客都是离开自己。后来,有人告诉他,是因为当初他没有杀掉侍妾,让大家都以为平原君是个重 色之人,因此很多人失望地离开了。平原君恍然大悟,他这才把那位侍妾给杀了,这样做以后,他门下的食客又多了起来。

  由此可见,与一般的皇族子弟比较起来,赵胜除了爱才、惜才之外,他还有一颗一心要拯救赵国于危难之中的责任之心,虽然很多时候他做得不够 好,虽然有时候也很虚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关于周朝的故事

  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周朝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周朝的故事篇一:龙涎遗祸

  史载龙涎并非女子,是古人传说中的龙的唾液。史有“龙涎遗祸”之说。

  早在幽王亡国之前,周太史伯阳就读到了历史的记载,那纪录上说:

  从前夏朝衰微的时候;有两条天龙降在朝廷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帝占卜,结果是杀掉、赶走或是留下他们都不吉利,唯有请得龙的龙涎沫储藏起来,才是吉利的。于是陈列了玉帛,告请天龙,天龙便留下了涎沫,夏帝用木柜子收藏起来。

  夏朝灭,这目柜子传到商朝。商朝灭,这木柜子又传到了周朝。到了厉王末年,打开来看,那龙涎,无法除去,厉王命令宫女赤裸身子对着龙涎大声鼓噪,那龙涎变成黑色的蜥蜴,窜道后宫。后宫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孩碰到他了,到十五岁时怀了孕。这侍女生下孩子就丢弃了。

  宣王的时候,民间流传着一首女孩子唱的歌:「桑木的大弓啊,萁草的箭袋,说得是周朝啊,即将灭亡了。」有一次,宣王听说一对夫妇卖桑木弓和萁草的箭袋,就下令逮捕他们。夫妇便在逃亡中,深夜听到路边有一个女婴的啼哭,怜悯之下捡养了她,逃亡褒国。这个女应正是当初那个碰了龙涎的侍女所遗弃的。女婴长大后,被褒国进献给周朝,名字就是褒姒,而幽王对其的宠爱世人皆知了。

  周太史伯阳在读到这个纪录时感叹说:“祸成矣,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龙涎遗祸”之说,历史上不少被视为红颜祸水的女子像妲己,赵飞燕、杨玉环等都是这种思想的牺牲品。

  如果真要说龙涎是一位女子的话,那应该指的是那位生下褒姒的宫女吧。

关于周朝的故事篇二:宣王中兴

  周厉王在位时,原为国家所有的土地越来越多的转化为贵族所有的私田,厉王便任用虢公长父与荣夷公,开始将山林泽薮的产出都归为王室所有。由于这项政策损害了普通平民的利益,受到广大国民的反对,但厉王拒绝听取意见。终于在三年后,愤怒的国人率人攻打王宫,大势已去的厉王渡过黄河,逃到了彘(山西霍县)。厉王出逃后,国人共推共伯和摄行王政。厉王在共和行政的第十四(公元前820xx年)驾崩。周公和召公拥立厉王的太子静即位,是为宣王。

  宣王即位后,吸取父亲厉王的教训,在周公、召公的辅佐下,革除厉王时的弊政,恢复文、武、成、康时期的政策,使得原有些衰败的周朝又恢复了活力。

  在内政方面,宣王广开言路,积极听取下属的意见。又警告官员不得贪污赋税,鱼肉乡里。同时加强纪律,要求官员各自约束,不得纵酒闹事。经过一番励精图治的治理,国内形势开始转好,诸侯们也纷纷前来朝见,周室的威信又恢复起来了。

  宣王四年(前820xx年),以非子的后裔秦仲为大夫,开始大规模的发动对戎人的反击战争。秦仲攻西戎时被杀。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五人伐戎得胜。宣王五年,宣王还曾与尹吉甫一起讨伐西戎于鼓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后来,尹吉甫率师直攻至今甘肃省镇原一带,迫使西戎向西北退走。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从宣王二年(前820xx年)起,宣王开始征伐东南的淮夷和南方的荆蛮。他令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淮夷,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这一时期,宣王还曾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尹吉甫征徐戎。这些战事都进行得十分艰苦,在十多年间进行了不计其数的战役。宣王十八年(前820xx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地域,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至此才将他们征服。在宣王晚年,由于频繁的对外用兵,大大的消耗周室的战斗力。在征讨申戎、太原戎、条戎和奔戎的战争中,只有对申戎才取得了胜利。而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征伐姜戎时,双方在千亩展开大战,宣王调用“南国之师”参战,结果是南国之师尽丧而大败。周室原本有西六师和成周八师等重兵,在这次战争中却动用了南国之师,正反应了兵力的不足。征南国后,为了巩固对周王室对于南土的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二十二年(前820xx年),还继续西周早年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省华县东)。

  宣王中兴的主要成就是武功,而在政治改革方面则由于贵族的强大阻力难有大的作为。料民工作在他去世之前仍未统计完毕。他在晚年又中兴之志大减,常深居宫中,贪图宴乐。他为强立自己喜爱的鲁孝公,而不惜兴兵伐鲁,从而出现同姓诸侯不睦情况。有些贵族感到危机的来临而选择逃跑,也正说明了统治阶级的矛盾尖锐,到其子幽王即位后,周室终于发生了大危机。

关于周朝的故事篇三:成康之治

  周康王姬钊(?―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钊,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20xx年―公元前996年。

  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位,于是命召公奭、毕公高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登基。周康王即位后,在召公奭、毕公高辅佐之下,继续推行周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征讨,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在镐京去世,谥号康王,葬于毕原。死后其子周昭王姬瑕。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以缓和阶级矛盾。又令周公制礼作乐,即王朝各种典章制度的创立和推行,西周的疆域空前广阔,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即周天子实行“封土建国”政策,西周分封 ,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周天子统辖下的地方行政系统,按疆土距京城的远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赐予分封者(大部分都是诸侯)。一方面,受封者在所封的土地上握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实行全面的统治;另一方面,受封者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随王祭祀等义务。西周的分封,在武王时即已开始,但大规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康王时期。西周的分封,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周王朝统治的作用,维护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一等级序列的礼制。成康时代的诸侯,均由中央直接控制。康王之世,周还曾命诸侯征讨淮夷、东夷,加强对异邦的控制。

  成王姬诵在位后期,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姬诵病倒,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用心辅佐。不久,姬诵病死,康王姬钊继位。召公、毕公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东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

  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故事精选大全。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1:盟津之会

  武王即位后,任命太公望为太师,周公旦为辅相,身边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承继文王未竟的事业。

  武王即位第九年,到东方检阅部队,到达了黄河岸边的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东)。武王自称太子发,宣称是奉文王之命前去讨伐,自己不敢擅自做主。

  他向司马、司徒、司空等官员宣告说:“大家都要严肃恭敬、诚实守信。我本是个无知的人,只因先祖有德行,我承受了先人的功业。现在已制定了各种赏罚制度,来确保完成祖先功业,胜利地完成这次任务。”师尚父向全军发布命令说:“集合你们的兵众,把好船桨,落在后面的一律斩杀掉。”于是武王乘船渡河。

  当船走到河中央时,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中,武王俯身抓起来将它祭天。渡河之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转动不停,最后变成一只乌鸦,赤红的颜色,发出魄魄的叫声。这时候,虽然诸侯们未曾约定,却都已汇集到盟津,共有八百多个。诸侯都说:“商纣可以讨伐了!”武王说:“你们不了解上天的意思,现在还不可以。”便率领军队回去了。

  武王伐纣过了两年,武王听说商纣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他的昏庸暴虐更加严重。连商朝的太师疵、少师强也抱着乐器逃奔到周国来了。于是武王下令再次在盟津会合诸侯,准备伐纣。在盟津,武王举行了誓师大会,然后向商都进发。

  商纣听说武王率军攻来,也发兵七十万来抵抗武王。双方在牧野摆下阵势。武王派师尚父率领百名勇士前去挑战,然后率领大部队急驱冲进商纣军队。商纣军队人数虽多,却都没有打仗的心思,心里盼着武王赶快攻进来。他们都掉转兵器攻击商纣军队,给武王做了先导。商纣败逃,返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自焚而死。

  武王进入朝歌,商都百姓都在郊外等待着武王。武王安抚了商都百姓,然后进入城中,找到商纣自焚的地方。武王亲自用黄色大斧斩下了商纣的头,悬挂在白色的大旗之上。

  武王把殷朝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武王因为殷地刚刚平定,还没有安定下来,就命令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命令把箕子和其他囚禁的百姓释放。他散发了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了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又将传国九鼎和殷朝的宝器迁到周地,把比干之墓培土筑坟。他还命令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然后撤兵又回去了。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2:文王修德

  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他继位时称作西伯。他继承父辈遗业,效法前代,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爱护晚辈。他对贤士谦下有礼,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接待贤士,士人因此都归附他。

  这时,商纣身边的崇侯虎向商纣说西伯的坏话:“西伯积善行德,许多诸侯归附他了,这对您非常不利!”于是商纣就把西伯囚禁起来。西伯身边的大臣设法找来各地的美女、奇珍异宝,献给了纣王。商纣大为欢喜,不但赦免了西伯,还赐给他弓箭大斧,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西伯回国之后就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商纣废除了炮格之刑。西伯又暗中行善,诸侯都来请他裁决争端。当时,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生争执不能断决,就一块儿到周国来。进入周国境后,发现周国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觉得十分惭愧,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国人所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这只是自讨耻辱罢了。”于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然后离去。诸侯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对西伯更为敬重。

  随后几年,西伯先后征伐了几个周边民族。商朝的祖伊听说之后就向商纣进谏让他提防西伯,但商纣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西伯又营建了丰邑,从岐下迁都到丰。在基本做好伐纣的准备之后,西伯也去世了。

史记故事精选大全3:武王忧虑

  武王在伐纣胜利后,几次三番召见九州的长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远远地向商朝的国都眺望。回到周都镐京之后,心情沉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你为什么晚上睡不着觉啊?”武王说:“殷朝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上天建立商朝,曾经任用贤士三百六十人,虽说不上政绩卓着,但也不至于灭亡,才使商朝维持到现在。我还不能使上天保佑我们周朝,哪里顾得上睡觉呢?”武王又说:“我要确保周朝国运不可改变,要找出所有的恶人,惩罚他们。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确保国家安定,我要办好各种事情,直到功德在四方放光。”

  武王还规划了周代的东都,他说:“从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代定居的地方。我南望三涂,北望岳北,观察黄河,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这里离天帝的居室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

  武王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地区,把军队解散了,武器也全部销毁了,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作战。武王还向商的遗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以作为自己为政的参考。武王一心勤政为民,终于积劳成疾,不久就死去了。

  周公辅政武王逝世后,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成王即位时年纪很小,周又刚刚平定天下,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就代理成王管理政务,主持国事。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周公有篡位之心,于是联合商的后人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周公奉成王的命令进行讨伐,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周公还写下了一系列文章以告诫和辅佐成王。周公代行国政七年,等成王长大成人,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自己则继续做大臣。

  为遵循武王的遗旨,成王派召公和周公再次去洛邑测量规划。经过反复测量和建设,终于将东都营建成功。成王把九鼎安放在那里,又把殷朝遗民迁徙到那里。

  周公向他们宣布了成王的命令,写下了训诫殷民的文章。随后,成王任命召公担任太保,周公担任太师,前往东方征伐淮夷部落,消灭了那里的奄国,彻底消灭了殷朝的残余势力。成王写下了《周官》,说明了周朝设官分职用人之法,重新规定了礼仪,谱制了音乐,修订了法令、制度。经过成王和周公、召公的共同努力,周代的百姓和睦、天下太平,颂歌之声,四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