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铜铁炉中

01 赏柚

听友人讲,城郊一块野地是赏花的好地方,不可不去。早就想验证,爱妻却不空,今晚遂愿了。

爱妻与我驾着宝贝车儿驶离华灯荡漾的新城,怡然地溜达在去老城的路上。喧嚣渐离渐隐,幽声愈来愈近。忽地,一股柚香穿透紧闭着的玻窗扑鼻而至。“好香啊!”我与妻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诧道。车儿愈往前行,幽香愈来愈浓,不一会儿,满车洋溢着花香,我们沉入了花的海洋。

轿车嘎然停在新老县城之间的一快野地上。我们下了车,驻足在这诱人的荒郊野外,没想到过去连接新老县城的这一条唯一的通道如今却有这样的好景致。自搬迁到新县城,再没有走过眼前这条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城之路。想当初,诺大县城的搬迁都是通过这条水泥路完成的。公路上整天车水马龙,一片繁忙,它承载过多少人的梦想和希望。如今,“水漫金山寺”-——老城淹了大半,这马路大半个身子也沉入江中,剩下的水位较高的十余公里的一段路,便成了人们怀旧思故的好去处。特别是成片的柚花盛开之时,每逢夜晚,闲暇的有车族便驾着自己心爱的宝贝车儿来到这里赏柚。

今晚的野地确是如此幽静,我不禁暗喜,只有爱妻和我,独独地享用着这无尽的月光、阵阵的柚香、浩淼的长江。“谁在这里种植这么多柚树?”爱妻如此问,我无法回答。是的,我不知道这柚林是何时种植,柚林的主人是谁。抑或是移民们种植后长大成林,自己来不及享用就移迁他乡,留下这赏心悦目的柚林供城里人享用吧。抑或是有心人在这里栽种柚林,欲将柚子销往新县城,若是沙田柚、长寿柚,市面上还可以卖上好价钱。抑或是林场工人为绿化长江,防止水土流失而种下的柚树……。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柚林很深,从路边到山顶,朦胧一片,我无法看它的真实面容,只见数不清的柚花在月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太美了!”爱妻如此感叹。我随口吟出:“柚林无限酒,醉煞路边游”。此时,柚林这瓶刚打开的“老窖”,纯香浓郁,沁人心脾 ,使路边游览的我们深深地陶醉其间。柚林愈来愈醉人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伸手摘下路边的两枝柚花,一枝分给妻子享用,一枝留给自己,我借着车光,细细观赏着它那绰约的风姿:花朵小,奶头般,花片不多,白净如洗。花轴上有三朵小花序,每个小花序上有三朵乖巧的小花,他们共同簇拥着花团,煞是漂亮,我将其置近鼻孔用力一嗅,浓郁的清香直透心底。联想到对柚花知识的了解和今晚的亲历,我不禁暗赞这柚花的奇特:一棵柚树,花朵组成花序,花序组成总状花序,无数个总状花序又组成更大的总状花序,如此魔力般的排列,是植物界的一大奇观,更见柚花神奇可爱。……

夜深了,我们无意还家歇息,游兴不减,赏趣正浓。我忽然想到了东坡先生的《海棠》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先生的怜花护花之心跃然纸上。此时虽无海棠,然绰约的柚花并不逊于它,我当是借用先生诗,吟出《柚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用车灯照素妆”。爱妻回应道:“今晚我俩莫非要做护花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与妻生怕柚花姑娘仙睡后被人惊吓,无人呵护,故用远灯射在柚林中,相伴柚林,心甘情愿地充当柚花的护花使者。

谷雨后的月儿露出圆圆的笑脸,缓缓而行,一会儿躲进浅浅的白云,被蒙上一缕素绢,四周边飘着银须;一会儿沉入浓墨般的乌云之中,不见光亮,大地被硕大的黑幔笼罩着;一会儿又从浓雾中钻出,把银白如水的光线倾泻在大地,使大地生辉,倾泻在长江,“月涌长江白”,倾斜在柚林,使柚花如奶酪清洗一般,越发纯净。长江静静地躺在大地之床上,上有月姑娘相伴,旁有柚花姑娘送来阵阵柚香、佛来徐徐清风、阻遏污秽侵扰,长江似睡美人般的安详、宁静。圆圆的月儿倒影在江中,“月点波心一颗珠”,仿佛一颗金莹剔透的珍珠点缀在江姑娘脐间,挑逗起我与之拥抱的欲望。此等的月光,此等的长江,更有此等的柚花,令我们美不胜收,乐不思还。我们久久凝视着繁星般的柚林,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往日城市的喧嚣、浮躁、烦恼、不悦,被这震撼心灵的秀色销铄得一干二净。

终于无奈告别柚林,在清幽的月光和浓郁的柚香簇拥下,我们驱车离开了柚林。在车中我问爱妻:“我们算今晚的护花人吗?”“半个吧!” 她这样应道。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02 中国最古老的白兔井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讨伐下,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基业哗啦啦地一下子塌将了下来,灰飞烟灭。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固汉室江山,到处收罗贤才俊士,听说前朝文相扶嘉乃治国安邦人才,而今隐居在巴蜀东部边境一带,并派大将樊哙前去寻访。樊哙翻山越岭,来到四川与湖北交界的神龙架地区,但见云雾缭绕,山势雄立,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恍如仙境。樊哙戏道:“原来扶嘉老先生真灵光,选了个仙境悠哉游哉。”话音刚落,路旁草丛中一道银光闪过,忽地窜出个象狗一样大的白灵灵的兔子。他立马张弓搭箭,射中白兔脊部,白兔负伤带箭急急逃跑,樊哙策马紧追不舍。追了一山又一山,赶了一岭又一岭,最后追到了朐忍县汤溪河畔的一个平坝上,白兔窜进芦苇丛中不见了。樊哙已困,即令随从拔开芦苇寻找,他不愿即将到手的猎物化为乌有。随从们仔细地搜寻着,一个随从突然惊呼:“快来看!这里有个洞。”几个搜寻官兵立马围在洞边,他们怀疑白兔藏在此洞。一个小官命一个随从赶快告诉樊将军,樊哙赶来察看。该地洞洞口宽约丈许,半遮半掩地盖着一块大石板,樊哙即令其掀开石板,忽然,一股白色雾气喷薄而出,直冲云霄,樊哙此等顿时目瞪口呆,他们以为是妖气来袭,赶紧后退几步。但雾气只是一个劲地往上冲,久久不散,并未袭击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陆陆续续的围观山民增多,扶嘉老先生也在其中且站在最前面。樊哙突然想到此行的任务,便把目光投向气度不凡的扶嘉:“请问老先生,有个名叫扶嘉的人住在这里吗?”扶嘉心里已明白了几分,反问道:“将军为何要寻找此人?”樊哙说:“我们高祖皇帝很赏识他,请他回朝当大官,辅佐皇上。哎,你认识他吗?”扶嘉不慌不忙地答道:“此人曾在这里住过,我们相识,可现在不知去向。他说过永远不会出山,直到归天的那一天。”樊哙见寻访无望,只好带领随从回朝复旨了。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樊哙走后,山民们也散去,扶嘉凝视着洞口上空不断的白雾,思索良久,他灵机一动,找来三根竹竿连接起来,试探地洞有多深,他隐隐约约地听到洞里泉水涌动的声音,提起竹竿观察,见上面粘着乳白色的东西,用舌尖一舔,味咸醇香,当即断定这是一口盐泉。他想到以后山民们不用再没盐吃发愁了,暗自高兴。可是怎么才能把洞中的卤水引出来呢?回家后,扶嘉日思夜想,寝食难安。一日,忽见女儿戴着一对垂金耳环,正在弯腰拾罗帕……触景生智,扶嘉赶忙请来匠人,用木料在井口框成八字型(俗称龙口),上面支起木架(俗称耳板),找来一根绳索绕在木架上,绳索的另一头栓上木桶(俗称千斤),把木桶放下井底,邀来山民,小心翼翼地将第一桶卤水拉起来。三山五岳的乡亲们闻知扶嘉要掘井熬盐,既稀奇又高兴,纷纷围在现场。他们想到自己祖祖辈辈为了吃上盐巴,要爬山涉水数十公里才能买到珍贵的食盐。今天,就在自己的家门口生产,怎能不高兴?扶嘉指挥山民架起一口大铁锅,将卤水倒进锅里,烧燃柴火熬煮,熬啊,熬,扶嘉和乡亲们的心也随翻滚的盐水起伏难平。水气一滴一滴地被蒸发掉,最后锅底剩下一层乳白色的晶体,那就是盐巴。扶嘉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伸出食指蘸了蘸锅中白色晶体,放进嘴里品咂,随之高兴地说道:“乡亲们,我们成功了,大家快来尝尝!”乡亲们欢呼雀跃,纷纷涌向那神秘的大锅……为了以后能批量的生产,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扶嘉组织山民对此井进行了凿井和筑井,从而形成了一口井形为八边形、井口直径为3、33米、井深为43、33米的大口浅井,因为此井是追赶白兔时被发现的,人们称它为“白兔井”。白兔井历经2000多年而卤水丰溢,它是中国最古老、使用寿命最长、保存最完好的大口径浅井。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03 精神家园:地坝梁

故乡的山是红的,多少年的地壳运动把她累积成了海拔1000多米高的红砂岩山岭,敦厚结实,似一匹前蹄凌空而跃的赤色神驹。地坝梁,儿时故乡的一个普通山坳,方圆不过100多平米,是农事活动的集聚地,也是我的精神栖居地。

夏收时节的地坝梁是最热闹的。盛满稻谷的箩筐长排地候着,两架大风车呼噜噜地吞吐着晒干的稻谷,一片片空壳、蔫谷被卷出,一粒粒大肚谷不断地分娩下来,堆积成两座小山。打情骂俏的男女们开始享受精神“牙祭”:李秀死了丈夫,孩子还小,家里的全劳力就是她了。别看她是个女人,栽秧挞谷不比男人差。肖建明见她背上撬着两个空箩筐走来,便笑咪咪地迎上去道:“秀幺妹,你就不用来了嘛,今天你肖哥哥给你当个长工,把谷子挑回去就行了,刚好晚上借个歇。”李秀即刻回应:“来吧,正好你‘汪汪’(狗名)兄弟缺个伴。”不知是谁甩出一句:“张嫂子,你胸前好丰满呀!”“你龟儿子没大没小的。”引来一片开怀大笑……。

民间体育项目上演了:拧扁担,比劲大。一根扁担两头两人各只手握住,同时发力,看扁担往谁用力的方向倾斜就算谁赢,闲着的人眉飞色舞地为双方喝着彩。小名毛砣、腊娃、花猫、麻狗等崽儿,蹦蹦跳跳,打成一团,滑稽可笑。好一幅农人丰收戏谑图!稻谷“风”过后便是分粮,马队长根据会计用工分折算出来的数量,用黄牛般的声音喊到:某家多少斤粮食,话音落地,两个壮劳力的男人麻利地过完称。各户中,男人使用箩筐挑,女人用背篼背,三三两两的崽儿尾随其后,高高兴兴地向着各自的窝巢归去。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地坝梁的夜是宁静的又是自在的。艰苦劳作后的农人们煮上一锅新白米干饭,炖上一块香喷喷的腊肉,嘬上一口地道的老白干,痛痛快快地干上一顿,崽儿们端着不相称的粗瓷大碗,狼吞着高出碗沿的白米。饭毕,当家的用粗糙的手抹去嘴上的油沫,点上杆叶子烟,吧嗒吧嗒地吸起来,从吞云吐雾中享受到一丝惬意。妇人便收拾起锅碗瓢盆,随后温上一锅水,大大小小盥洗后钻进不太热的被窝,呼噜大睡起来。

此时的地坝梁因几个要好的伙伴又活跃起来,我、姐、毛砣、毛砣姐、毛砣妹、毛砣嫂颇有兴致地来到地坝梁纳凉(比驻地高200多海拔),地坝虽是用牛粪拌水铺平的(那时水泥还是奢侈品),但闻不到牛粪味,习习凉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也吹醒了我们的歌瘾。那时时兴的是“语录歌”,我们商量进行对歌比赛,对歌的方式是分成两个阵营,我、姐、毛砣嫂为一方,毛砣、毛砣姐、毛砣妹为另一方,这是真正的无伴奏唱法,虽算不上原生态唱法,但心境已处于原生态了。我先唱出:“你说那个16条为什么订得好?什么人听了心欢畅?”对方毛砣应战:“我说那个16条就是订得好,贫下中农听了心欢畅。”第2轮姐先唱:“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对方毛砣姐应战:“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第3轮毛砣嫂抛出:“下定决心……”对方毛砣妹紧接着唱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南腔北调有之,粗犷高吭有之,尖声细语有之,破嗓嘶哑有之,你来我往,你唱我应,好不热闹。几十首“语录歌”唱完了,歌声余音绕“梁”,逗引出正要入睡的猫儿、狗儿们,胆小的被父母骂了回去,胆大的赤条条地跑到我们这里看热闹。 ……

人生需要精神的家园。从地坝梁走出的我,时时拣拾起那记忆的碎片,时时眷念那晚风习习的一丝凉意。那时的物质是匮乏的,又是富足的,尽管看不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流如注的高速公路,尽管吃不上美味佳肴,穿不上名牌服饰。但稻米能饱肚,猪肉能长油,粗蓝大布能御寒,足矣。精神上既匮乏又富足,尽管没有弦音管韵,也没有天天喧嚣的电视广告,更没有为赢球故意将对手撞伤的世界杯,但那自娱自乐的陶醉,打情骂俏的方言俚语,那毫无掩饰的人际关系,其乐融融,足矣。​地坝梁,你是我精神的家园,我多么希望回到你身边,再享受那一丝凉意的快感!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04 未了之心结

春暖花开时节,我到奶奶家看望奶奶。听奶奶讲小丫已读高三了,正在用功复习,准备参加高考,近段时间不会回家。

吃罢晚饭,独自出门,信步在田坎上,心里总有一种思绪萦绕着,驱使我向山梁走去,因为那里能了望到香坝。香坝是方圆数公里的一个平坝,住着几户人家。坝四面是突兀的群山,山上是层层的梯田。因香坝种植水稻出名,是全县著名的粮仓,故以稻香之“香”得名。站在山梁,真是寥郭江天,海阔天空,静谧极了,独自一人,任尔发古之幽情。放眼望去,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稻花香。星罗棋布的稻田,一片碧绿的海洋。暮色降临,香坝人家劳作归来,几间白色的房子点缀在碧绿的田野上,一缕炊烟轻曼地从一家屋舍顶上飘出,我知道那是我心结的所在!那就是小丫生长于斯的故乡。仿佛间,炊烟化蝶,翩翩起舞,飞向天空……我无助地立在那里,一丝落寞、惆怅袭上心头。啊,香坝,我什么时候能重返你那迷人的田野?

我与小丫早已相识,他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那时她8岁,在读小学二年级。我大她9岁,已经在远隔她家数百公里的地方上高中,但每年暑假回奶奶家总要到她家看看。奶奶家住在山上,到小丫家要走个多小时的山路,因为走路太快,加上红沙石子下坡路易滑,常常跌倒在去的路上。从她家回到奶奶家后,有时想念她,就去山梁看一看香坝,心里就满足了。依辈分我俩平起平坐,她应叫我表哥,但我们见面,她总是去掉前面的“表”字,叫我“哥”。一张可爱的小脸蛋,圆圆的、红红的,两根辫子用红布扎着,不长不短,与肩齐。花布衫,蓝裤子,黑布鞋。多远一声“哥”,令人心酥。

小丫爱吃南瓜饭。每次到她家看望,她总是 说:“哥,我用南瓜饭招待你,怎么样?”我逗趣地说:“莫不是你想吃南瓜饭吧。”“也许,一举两得嘛。”她诚实得可爱。南瓜饭确实好吃,吃过两次后,竟然也爱上了它。也许是“近朱者赤吧”。金灿灿熟透了的南瓜,椭圆状,瓜皮橙黄,切成小方形放置锅里,先用油盐爆炒,再铺上半熟的米饭,微水焖煮,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吃时香甜可口,辅之以萝卜干、泡菜之类,妙不可言。小丫边吃边赞叹:“好吃,好吃!”

小丫爱吃桐叶芭。 香坝桐树多,一年四季青枝绿叶,香坝人发明了桐叶芭,即用桐子叶包成的米面芭。大米用石磨碾细,放上少许花椒同碾,面稀释,用桐叶包成三角状,蒸煮,桐叶、大米、花椒味混为一体,口感特好。小丫爱吃桐叶芭,常常是我推磨,她添磨,磨干绕两圈,她就添放小把米。每次小丫妈蒸上一大笼,够我们吃好几天。小丫上学带上几个当午饭,天天如此。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

小丫还爱玩蜻蜓。蜻蜓,当地俗叫“羊丁丁”,李家湾是她常去的地方,那里竹木成林,蜻蜓常常栖息在那里 。特别是外号叫“鬼羊”的蜻蜓,头大,似玻璃,亮晶晶,身体五颜六色,每天傍晚就要栖息于此。我领着小丫小心翼翼地去捉。“鬼羊”的颜色与竹叶、竹茎相似,要细心分辨,看准目标,双手从两边迅速拱合,就会抓住。我把蜻蜓递给她,她总是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捏住它的双翅,生怕弄伤了它,东瞧瞧,西看看,嘴里不停地说:“多可爱的小蜻蜓!”我说把她带回家去玩吧,她不允,说:“家里没有她喜欢吃的东西,饿死了怎么办?”她欣赏完了,就把她放飞了。

小丫喜欢听故事。奶奶家的附近有一处怪石林,犬牙交错,奇形怪状,全呈黑色。我带着她来这里玩,给她讲怪石林的故事:有一个怪石最大,鹤立鸡群,石头上部2/3处裂成一道缝,就象老熊的嘴,人们给它取名老熊奶奶。老熊奶奶专吃小孩。一天夜里,一户人家大人们走亲戚去,留下两个10来岁的小孩,爸妈临行前特意叮嘱:“孩子,我们走后,夜晚一定要把门关紧,不管什么人叫门都不要开门,因为老熊奶奶常常是夜里来敲门。”果然夜深了,老熊奶奶来敲门,说;“孩子,我是你们的奶奶,快快开门。”老熊奶奶装着孩子亲奶奶的声音,两个孩子始终不开门。怎么办?老熊奶奶又生一计,说道:“孩子,你们若是不相信,我把手从墙上一个小洞伸进来给你们看看吧。”于是,它将手伸进来,吓得她俩“哇”的一声叫,跑进里屋,用被子盖住头,全身发抖。原来,老熊奶奶的衣袖虽然是花布的,但手上毛茸茸黑呼呼的熊毛却遮不住,暴露在外面……听完故事,小丫吓得紧紧搂住我的脖子不放,“不讲了,不讲了,我不听!”

后来,她到远离香坝20多公里的地方去上初中,我已参加工作,再没有回奶奶家了,也再没有听到她的音信……

夜幕降临许久了,我仍徘徊在山梁上,过了许久,我带着一种失落感无奈地回到了奶奶家。 第二天清晨,有人捎口信给奶奶说小丫病了,在县城的一家医院住院。我接到讯息,火速感到医院,知道她患的是急性重症肝炎,病魔正排山倒海似地压迫着她,压迫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医生坦言:治好的希望只有万分之几。她输着氧气,双眼闭着,我呼唤着她的名字,她眼睛露出一丝缝随即又闭上,我惊慌地喊着:“医生,快来呀!”医生赶到,进行心脏起搏数分钟,仍无办法,她的心脏永远停住了跳动……那年月,虽然小丫家里有饭吃,但缺钱,比较穷,因为大米不值钱。埋葬小丫的坟墓只是简单地用石土垒砌了一下。处理完小丫的后事,我匆匆赶回单位上班。

我最后一次回奶奶家探望那是一个冬天。我来到小丫的坟前,我怎么也想象不到眼前这堆杂草丛生的荒冢就是小丫的归宿地。几只乌鸦“哇哇”地凄厉地鸣着,灰色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将特意为她制着的桐叶芭置于她的面前,喃喃自语:“吃吧,吃吧……”

返回奶奶家,心里难受,无法歇息,我便独自一人往山梁走区。冷风嗖嗖地扑来, 一阵又一阵,象无数根利针扎在脸上。冬水田里结了一层层薄冰。我缓步在田坎上,眼前茫茫一片白皑皑的冰霜直刺我眼,又刺在我心上。我独自一人义无返顾地向山梁走区,那曾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啊!我立在那里,两眼投向山下那一片灰蒙蒙的土地、田野。“啪”地一声炸雷,震聋欲聩,象是要吓走我似的,我不吃雷公爷那套,岿然不动。眺望对面山顶那团乌云重重结集,泼墨似的越染越浓,真有黑云压城城欲催之势,旋即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袭来。来吧,暴风雨!你更猛烈些吧!请你洗尽人间一切的惆怅与不快,让人间永远充满着幸福与欢笑……

寻踪觅迹之故乡篇:风情之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