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无栅减电视剧)

某天在书院,有学生给我看了一张图,画面是范冰冰主演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的截图,然后问这里头有没有问题,语气有些得意。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我笑答,不知道哦。

这位同学随即翻开桌上的字帖《麻姑仙坛记》,指着左边这个字:“老师,请问这是啥字?”“世啊。”“那为什么少了一笔?”我大约知道他要问啥了,很高兴,告诉他是因为要"避讳"。他继续发问:“这您是讲过的,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缺的笔,那看这里,武媚娘是不要命了吗!”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他指着画面中范冰冰手边的经册说。

说真的,当时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同学敢于质疑,而且还言之有据!我说,"问得好,你自己去查查是这么回事吧"——这可真是难得的自主学习机会。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愿意花些时间看完此文,不仅对"避讳"这一文化现象有一些了解,说不定对李世民何以缔造"贞观盛世"会有新的认识。

闲来无事,我也上网看了几集。画面中所讲述的情节是:武媚娘被罚抄经,因为太困就睡着了,这时李世民进来,对武媚娘很是关切。

我们当然不敢确保他是否看到了经卷上的字,或是他没注意到武媚娘写了一个“世”字,又或是武媚不知道要避讳,难道此处是编导犯错穿帮了吗?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且容卖个关子,先来看看什么是"避讳"。

避讳,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主要是指古时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等人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有句话言简意赅: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由此可知,最常见的避讳对象有四类:帝王、长官、圣贤、长辈。

关于"避讳"源于何时,历来有不同说法,有说夏商的,有说西周的,有说春秋时期的。不管哪一说,总之,可以明确一点就是:"避讳"在唐前早已有之。而后,不断发展,无论唐宋,还是明清,极为盛行。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有人可能会说,都什么时代了,现在谁还讲究"避讳"呀?是的,现在好多小朋友直呼父母或长辈的名字,大家觉得还挺有趣呢,而且万一有什么闪失,还能便于找到亲人。但,即便不必如以前,我们如不了解古时的"避讳",好多时候不但理解不了一些习以为常的说法,甚至无法读懂古书。因而有一说法是"读懂古书有三把钥匙:年代、官职、避讳"。可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避讳还是很重要的。不信,试举几例:

一、今天我们知道湖北也被称为“荆楚”, 就是因为秦始皇的父亲名叫"子楚",于是楚地被改为“荆”,后来二字连用了。

二、古代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现在有航天探月"嫦娥工程",“嫦娥”也非本名,原称为“其实恒娥”,是因为避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的。

三、古时考中秀才,比现在的高考还要难上不少,可你知道吗?"秀才"曾一度被改为“茂才”,就是因为汉光武帝名叫"刘秀"(忽然想起我的一个同学李茂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希望读书好而取)。

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也是后来的名号,原名可是"观世音菩萨"。还有古代得三省六部制,“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后来将民部改称为“户部”,是从唐朝开始的,这两者都是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如果你在影视或小说中看到过唐代以前的"户部尚书",可就是笑话了。以上几例,叫"避帝王讳",对在位的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要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这种"讳"可是绝对要避的,否则皇上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那边有人说了:皇上不能惹,我们跑远点。可是,在古代,除非你跑到无人之地,不然哪里都有避讳。

再看一个典故。我们知道有句话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现在常常被作为讽刺话来讲,其实也是源于"避讳":宋时有州官名叫田登,因为要避讳"登"字(包括读音),他所辖的州境之内都改称"灯"为"火";可这字太常用了,难免别扭。上元节来临,其下属张榜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姓便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叫“讳长官”,意思就是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大家身边应该会有姓"邱"或"丘"的朋友吧,当看到这二种不同的写法时,会不会有疑问:是简化了,还是本来就是两个姓?其实,他们以前都是“丘”姓,因为中国出了一个圣人"孔夫子"--大名“孔丘”, 从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朝历代加以尊崇,到清朝时便要求所有其他姓“丘”的,都要加个右抱耳旁,改姓“邱”了,并且连发音也要避,得读成qi(“七”)。后来,不用这个避讳时,有的人又改回原来的“丘”,而有的依然姓"邱",于是一家人有了两个"姓"。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这种避讳称之为“讳圣贤”,也就是避孔子、孟子等人的名讳。

还有一种"避长辈",即是要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也叫“家讳”或“私讳”。原则上,古人在与他人交往或自我介绍时应避对方或己方的长辈之讳,否则便属失礼之举。如果实在要用到,也有办法的。有一个词叫"上讳下讳",每每要说是"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就是上一个字,"下讳"就是下一个字)。记得小时侯,有些小朋友一旦吵架,就故意大声呼叫对方父母的名字,这意味着辱骂了对方,心里不免洋洋得意,已然占便宜了。由此看来,"避讳"文化可真是深入民间的。

又有人说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那还不憋死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能的,把嘴巴缝上得了,免得引祸上身。不好意思,你就算把嘴闭上,有时也不行。历史上在这方面最倒楣、最出名的恐怕还数唐代著名诗人--李贺。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李贺有才,不用多说,那一首《马诗》连小学生都张口就来,可他很"不幸",有一个名为"李晋肃"的父亲。“晋”与“进”同音,所以,李贺一生也没能举进士(且不说考不考得上,而是机会都没有)。为此大文豪韩愈还拔"文"相助,专门写了一篇《讳辩》为他打抱不平。韩愈在文章中说到:“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想想好可怕,现在好多人的父亲名字中带有"仁"字呢。当然,这种种的弊端不是只有现代人才觉得,为了避讳,古人也真可谓是绞尽脑汁(因为"避讳"方式极其繁杂,此文中只能试举一二了)。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一是"改"。这可是一大招,用得应该是最多的。改什么?改姓改名,该改就改,绝不含糊。

比如,班固撰写的《汉书》,可是东汉明帝名"庄",皇帝之讳非避不可,于是乎“庄子”变成了“严子”,毕竟"庄严"有联系,算是"亲家"吧。

又如,改官名或改爵名。前面说到唐朝避太宗皇帝讳改"民部"为"户部",又为了避高宗皇帝李治的讳,将“治书侍御史”改称“御史中丞”。现在看来,这个官名改得很成功,知道的人还更多些,呵呵说笑而已。

再如,改地名。江苏省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名称时有变化,但大家更熟知的古称应是"金陵"。它在西晋时名叫"建业",后改名为"建邺(yè) ",到了建兴元年(313),因晋愍(mǐn)帝司马邺的上台,名字改为“建康”。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至于改名称字、改干支年号、改物品名称等等方式,因为篇幅,暂且略过。

二是“空”,空字法。通常就是,将本字空而不写, 或画以“□”,或书以“某”字。这一方式的改动经常会让人产生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如,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虎",唐人在撰《隋书》时,把隋将韩擒虎写作“韩擒”,空了“虎”字。又把王世充写作“王充”,空了“世”字。如果不了解真相,或在传抄或翻刻时,极易误认为本名就是“韩擒”“王充”了。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三是"缺"(开篇提到"世"字缺笔法终于隆重登场了)。

"缺笔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了本字而省缺笔划。 这种方法大约从唐初开始,到宋后很是盛行。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我们先来看几个"世"字的写法:

我们发现,其中有缺笔的,也有不缺的,即便是同一人所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在唐代贞观年间,“世”字可缺可不缺。如:

名标于汉丗。--《安定胡公〈质〉墓志铭》(贞观四年)

奄从他世。--《君讳墓志铭》(贞观五年)

公侯丗袭,将相门传。--《处士李君〈继权〉墓志铭》(贞观八年)

燕昭成皇帝七世孙。--《大唐吏部将仕郎范阳卢府君妻冯氏墓志铭》(贞观十六年)

上述四例,足以说明这一时期的避讳不算严格,叫做“臣民于君讳可避可不避”,即便是在同一墓志中,有时却会出现"讳与不讳"并存的现象。例如,贞观二十年的《□忠墓志》中,既有“世子无挺”的句子,又有“本枝百丗”的字样。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原因就是,李世民即位后,曾下诏明确,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用,则不需避讳。

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这是载录于《旧唐书•本纪第二》里边的文字,自然是可信的。

所以,难怪跟他玩得好的大书法家、初唐四家的虞世南(他的书法老师)并没有被要求改名。

而今天,我们所看到关于唐代避李世民的讳,则主要是从太宗之后的皇帝对他的尊崇开始的,自然是越严格越显得尊崇有加。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说了这许多,最后想说一点我们的感觉。唐太宗作为一代名君,世所公认,自无须赘言。单从"避讳"一事,绝非一般皇帝可望其项背,其胸怀其开明,是我们所熟知的"重贤任能,虚怀纳谏"之外的又一确证,难怪他缔造了一个"贞观盛世"。

编后:

其实,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身为最高发起者的古代帝王们也在主动想办法,对于名字而言,他们大多用了以下两招:

一、大量采用单名(因为单名所讳之字比之复名要少一半)。据有关统计,西汉15位皇帝,仅有2复名;三国曹魏5位皇帝、蜀汉2位皇帝、东吴4位皇帝也全系单名。又有人统计了从西汉至东晋(前206-420年)626年之间,出现的54位帝王中,仅有4人是复名,单名约占94%(注:数据来自网络)。

二、采用冷僻字取名。比如,唐僖宗名为“儇”(xuan),明穆宗名为“载垕”(hou),很不好认吧。可是,好处就在这,不常用到,作文就不用担心犯"讳"了。

看上去,"避讳"似乎已经离我们好远了,其实这一文化现象真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比如人们日常为了"图吉利,计口彩"而改动的一些字眼,也属"避讳"范畴。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最近引起轰动的DG公司拍摄辱华广告片事件,让我们再次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处不在,包括天天可见、顿顿不离的“普通筷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工具,名称的由来也与此有关。 筷子,在古时称为“箸(Zhu)”,据说是江苏一带的渔民和船工觉得“箸”的读音与“住”和“蛀”相近,船上有“住”,岂不是开不走了,被虫“蛀”了就更可怕。所以,前人故意反其义而呼之为“快”,因为多是竹制,便加一竹字头,成了“筷”。在这里,"避讳"变成了民间禁忌的一部分。

范冰冰主演《武媚娘传奇》出现“避讳”错误了吗?

有时想想挺好笑。这样一个满脑子尽是铜臭味的外国公司,以为找到了广告创意,还准备赚个钵满盆满的,那料得眼球倒是赚足了,可事与愿违,因为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又忽视中国人民的情感,真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