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明代女画家李因绘画展)

导语:不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是一只留待晚春开,些微差别,际遇不同,结局不同。旧制下,才女都未必有良好归宿,何况是名妓?若得一时安稳已是不易,算得上是艰难走下去时,回首此生的慰藉。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自古以来,许多卓有成就的画家,都会在绘画创作中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这个画家如果是女性,则会使画作带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她们的画作在雅秀清丽之中往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情思,李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的水墨花鸟画颇得青藤、白阳遗意,写意渲染,以自然为师,于形似之外求其神韵,苍古静逸,无闺阁气,在中国古代女画家中可谓别具一格。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一只留待晚春开

李因,明末清初才情横溢的女画家。在当时,她与柳如是、徐灿齐名,画清新秀逸,被时人评为与李清照、管道升不相上下的才女,不知是不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一生曲折坎坷,充满传奇色彩。


李因,字今之、今生,号是庵、龛山逸史,幼时家境贫寒,虽出身于读书人之家,却被卖给了钱塘的娼家。好在早年在诗文、书画方面接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加之聪明还努力,勤于读书诗画,很快便冠绝一时,成为风流才子追逐的对象。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明末名妓嫁名士都是佳话,李因由于才华出众,15岁时便凭借《咏梅诗》中“一只留待晚春开”获得了进士葛徵奇的称赞并被纳入侧室,自嫁给葛徵奇后,李因结束了名妓的生活,她的人生因夫唱妇随,总算翻开绚烂多彩的扉页。

随着葛徵奇职位的变迁,李因也伴着丈夫在各地奔波。在婚后的15年中,他们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二人夫唱妇随,互为师友,摩玩名画,生活惬意。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李因美满的婚姻却因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覆亡而随之消散。

遗民情节在这个时期被文人雅士所尊崇,清顺治二年,清军入侵浙江,纷纷以死明志:比如浙江山阴大儒刘宗周绝食殉国,学者祁彪佳写遗书投水自尽。次年六月清军进攻绍兴,书画家王思任绝食而死。黄宗羲也参加了浙东军民激烈的抗清斗争,与张煌言、郑成功等响应。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自发以死明志的文人影响还未散去,多尔衮又于顺治二年下令剃发,不剃者死,致使明末遗民死难者甚多,葛徵奇也因忧愤国事罹病身亡。国亡夫死的不幸接连降临到了才35岁的李因身上,犹如天塌。

李因顿觉自身颜色无用,就毁容明志,卖画为生,在此后的40年中,过着贫困凄凉而又孤芳自赏的日子。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在她去世后,随园女弟子席佩兰感于其身世,在《题李因水墨花鸟卷子》诗云:

画花欲活鸟欲飞,妙手著纸皆生机。调铅杀粉意不屑,折枝淡墨何离披。光禄丹青亦称好,不及麻姑长指爪。净几明窗对吮毫,麝煤鹅绢添新藁。万事仓皇末造难,惊闻风鹤出长安。郎君反得蛾眉护,铁骑丛中返故关。归来静锁葳蕤户,怕检宣和旧时谱。伤心一曲念家山,画花不画根连土。晚年踪迹寄茅巷,小像沈香置佛龛。……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描述的正是李因前半生短暂的适意心态和后半生寂寥凄清的境况。其中“画花不画根连土”,可知李因始终不忘故国的心态,那无所依傍的花朵,暗示了她失去家国的流离之感和遗民的忠贞气节,也展示出了她的绘画风格。

闺阁而得士气者

明代中期,王阳明融合传统儒家及禅道精神,提出了更符合时代追求的阳明心学,提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这一美学思想在晚明时期发展为文人画独抒性灵的美学宗旨, 进而打破了过去理学的局限, 标榜在画中展现最真实浓郁的主观感情与自主独立意识。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如徐渭的《水墨牡丹图》,完全舍弃形似,以大写意笔墨点染花头枝叶,以墨代色,花瓣内深外浅变化丰富,笔意潇洒自如,画面狂放不羁,点点墨块表达着画家性情中的最为自得不拘的一面。

再如文徵明的《兰竹图卷》,画有近十组兰竹石的组合,兰花、兰叶以淡墨画出,婉转自然,墨色浓淡适宜,运笔流畅丰富。墨竹皆以浓墨侧锋点画而成,潇洒劲健,背景草石以干笔枯墨勾画皴擦,再辅以荆棘溪流穿插其间,萧疏幽冷的环境映衬出画中兰竹的清雅幽淡,表现出文徵明最为真实的高洁性格与作为文人的安逸雅致之情。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两者的画面表现虽大相径庭,但无不都体现着画家自身最为真实的性格与情感。名妓画家在对文人画的吸收学习中也同样继承了独抒性灵这一美学思想,且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在画面中蕴含着更加浓烈、真挚、并且展现真我的情感意识。

李因的《梨花石鸟图》亦是如此。在笔墨技法上保持着自己娟美的风格,花朵以白描画出,石头以墨笔皴擦而成,画面工写结合,花瓣浅上色,娟秀灵动。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布局颇具匠心,最前方的石头矮平,石尖向右上仰起,将观者视线顺势引向右侧梨花,随着梨花在最右侧下垂,紧连着一只向下俯冲的禽鸟,若随着禽鸟向左扭转的头部继续看去,观者的视线又回到矮石的身上,画中的三个形象互相关联,巧妙地构成了物象之间的循环,形象生动且饱含欣赏乐趣,以此足见李因在画中融入的独特巧思,无不饱含着独特的个人情趣与优雅美感。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明清鉴藏家徐沁、张庚、秦祖永、窦镇评李因的画为“ 苍古静逸,无闺阁之气” ,李因后期的画作体现了这一特点。而《菊石鸣禽图》便是李因笔力苍劲、笔法细致、水墨挥洒淋漓的代表之作。

整个画面全部从左侧出,斜坡上的奇石外侧丛竹从石下侧出,用笔尖削劲挺,富有力量感。里侧几丛秋菊挺拔而出,十分茂盛,菊叶用没骨点染法,用墨均匀酣畅,写意生动。菊花用勾花点叶法,用工笔细致勾勒,颇有神韵。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从菊丛中侧出一枝高挑的枯枝,上面停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 正在回头顾盼, 发出声声呜叫, 呼朋引伴。小鸟在造型上十分准确,用工笔细画,笔法细致,再用水墨细描,羽毛富有质感和层次感,栩栩如生。

整个画面从上到下依次是小鸟、枯枝、菊丛、奇石、丛竹、斜坡,动静结合,富有生气,高低相间,富有美感。而这些景物依傍的中心物是斜坡上的奇石,奇石和坡面用淡墨大面积渲染,富有质感和苍劲感。

明代女画家李因,画花不画根连土,是对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宣泄?

结语:

纵观李因的一生,贫贱动乱并没有让她自我放逐,反而是勤学苦吟改变了她的命运。

她崛起于尘埃之中,即便一身壮气豪情,仍不免“空令岁月磨”。莫不是人生深度需要苦楚悟?

但也正是她的孜孜不倦,让我们透过诗情画意,见证了她不屈的灵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