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湖南除了湘西巫术文,竟然还有一种叫梅山文化的恐怖存在!(一)(湖南除了湘西还有哪些地区)

湖南是一片神秘的热土,世人都惊讶于湘西赶尸的惊悚,都感叹于湘西巫术的神奇,却不想在湖南这片热土上,处处都遮盖着神秘的面纱。

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就是梅山巫术的大概。

湖南除了湘西巫术文,竟然还有一种叫梅山文化的恐怖存在!(一)

梅山巫术的种类有很多,但梅山巫术又不同于湖南湘西的放蛊、赶尸巫术,少了许多阴森恐怖。现在的梅山,仍常见的巫术主要有傩戏巫术、渔猎巫术和治疗疾病、超度亡灵的巫术。

古老相传,梅山巫术的始祖是上古蚩尤大帝,而后世那个双脚朝上、倒立行走的张五郎(一说为蚩尤的化身)又使梅山巫术的体系臻于完备——千奇百怪的巫术咒语、符水、法门让梅山笼罩在一层挥之不散的迷雾中。

湖南除了湘西巫术文,竟然还有一种叫梅山文化的恐怖存在!(一)

蚩尤神、张五郎,梅山巫术两始祖。梅山,是中华民族三祖之一——蚩尤部族的世居地。相传在上古时期,蚩尤被黄帝打败,部族土地也被夺去,只在今天湖南中部保留了最后一块世外桃源式的飞地,这就是梅山。从此以后,梅山就成了一块“不服王化之地”,独立发展了4000多年,直到公元1072年宋神宗“开梅山”之后才融入中央政权的版图。

据专家考证,梅山的范围包括现在湖南省中部25个县的全部或部分,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而其中的安化、新化地区,就是梅山的腹地。

整个梅山地区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地形诡异,野兽横行。就在50年前,新中国建国之初,新化县的“虎害”还十分严重,县政府为此特地组建了“打虎队”,一次就打死老虎10多只。

然而,与险恶的自然环境相比,梅山地区盛行的“巫傩之术”同样让外人却步。时至今日,在梅山腹地,依然存在着“村村有师公(巫师),家家设祭坛”的奇特现象。

他们好巫,信奉以自己的祖先盘古为教主的梅山教,并有系统的神、符、坛、演、会和教本,施教的男神叫张五郎,又名开山五郎,女神叫白氏仙娘。梅山教徒按职业分成三类,所谓“上路梅山,张弓挽弩;中路梅山,追山赶猎;下路梅山,捞鱼摸虾。”教徒习惯在腰带上悬一木雕或骨雕的梅山祖师形象,求得福佑,遇难呈祥。他们崇拜自然、图腾、祖灵。据载,当时新化奉家、横阳、天龙山、圳上一带村落中有虾蚣庙、白马庙、南山庙、枫林庙、石神庙、孟公庙、奉山庙及梅山公庙等30多外。他们重祭祀,小至上山打猎、下水捞鱼,大至造屋架桥、婚丧喜庆都要先举行祭祀仪式,而在祭祀和传教诉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别是歌谣和舞蹈。现今还在湘中一些地方流传,融演唱、舞蹈、武术于一体的“搬开山”便是在祭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湖南除了湘西巫术文,竟然还有一种叫梅山文化的恐怖存在!(一)

隋唐以前,梅山峒蛮在祭祀梅山神时,祭祀人头戴羊角帽身着百衲衣,戴假面具,扛开山斧,杀雄鸡,口唱有一定程式的韵文颂词。这种祭祀演唱就被称为“搬开山”。唐以后,发展祭祀人身着僧袍道服,执长柄柴刀,锣鼓声中,上下左右起舞耍刀,舞姿粗犷,节奏自由,动作生活论,有时还揉入“乌云盖顶”、“枯树盘根”等武术动作,歌舞中夹独白,有时还与敲鼓打锣人对白,内容多为生活琐事和趣闻,其演唱形式与内容既诙谐成趣,又庄重严肃。宋代曾在新化推行过王安石新法的章淳在《开梅山诗》中就以“川堂之鼓当壁穿,两头击鼓歌声传”的诗句,记录了这种“群众文化”的盛况。当时在梅山村落中普遍流行的渔鼓、地花鼓、三棒鼓、丧鼓等至今流传,在新化荣华、横溪一带,婚丧喜庆等民事活动中,还时兴请铜鼓沙锣班子吹吹打打,以自娱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