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气功与人类文化(17)以“礼”制心,以道制欲,是修身的根本(气功与人类文化庞老师)

以“礼”制心——儒家气功的特色

气功与人类文化(17)以“礼”制心,以道制欲,是修身的根本

以礼制心

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渊源是《书》。尽管现存《尚书》真伪并存,它仍然反映了古《尚书》的一些基本思想。《尚书·大禹谟一》里有一段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按宋儒的说法,这是尧舜禹汤一脉相传的治国之道,也是用以修身成圣的“圣人心法”。而历代气功界则推崇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气功要诀,称之为 “十六字真言”(或谓《尚书》系后人伪托,需知《荀子》中亦有此文。)这里,头两句区分“道心”和“人心”,而“惟精”、“惟一”和“执中”则是修炼“人心”,使之合乎“道心”的要旨。其中最根本的是“执中”。而“执中”正是儒家修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孔子就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可见他对于“中道”的推崇。

气功与人类文化(17)以“礼”制心,以道制欲,是修身的根本

止于至善

  
怎样才能“执中”呢?《论语·子罕》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者之中,“毋我”是关键。不仅在内省修身的过程中要“毋我”,在格物致知的过程中要“毋我”,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也要“毋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事事、时时、处处强调“克己复礼”。这就是说,在社会实践中要注意用“礼”来克制“人心”(私欲),即“以礼制心”(《尚书·促虺之诰》)。何谓“礼”?《荀子·礼论》说得很明白,“礼”之所以起,在于“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欲,给人之求”。可见,“礼”是对人欲的约束,是维系人类群体生活的稳定的必要条件(而离开了群体,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其生存竞争能力是十分微弱的),是秩序。以“礼”来克制自身也是人作为个体自身修养的需要。因此孔子称这种精神境界为“仁”,而“仁”是孔子儒学的核心。诚然,孔子提倡的“礼”有其时代的基因和社会内容。实际上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它特定的“礼”。因此,从气功学来看,不论什么时代,如果人们都能以代表当代历史需要的“礼”作为行为的规范,来制己之心,陶冶性情,修养心身,那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气功实践。对此,孔子是看得很清楚的。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仁者事事以礼制心,克己行礼,故心静,静如山,因此仁者长寿。所以,从孔子儒学来看,“仁”不仅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而且是一种很高的气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