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重阳节到了,农村老人说:“三要三不要,福气自然到”,三要是啥(农村重阳节活动通知)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月与日皆逢“九”,所以又称“重九”;“九”这个自然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也称“重阳”。老人们说:“九九重阳节三要三不要,福气自然到”,说的三要和三不要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重阳节到了,农村老人说:“三要三不要,福气自然到”,三要是啥

要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称花糕,作法不一,因各人的口味及各地习俗不同做法也不同,没有固定的讲究,只是一种象征的意义。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据记载:宋代民俗,“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的说法。重阳节要吃重阳糕,因为“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要插茱萸

这种习俗一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流传广泛。据传说,在东汉末年,有个桓景的青年,和乡亲们一起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山村。然而每到九月初九,就会有一只瘟魔朝着村里吐毒气,害了不少人,他的父母也因此而被瘟魔夺去性命,桓景发誓要除去瘟魔,为父母和乡亲报仇雪恨。

于是桓景背井离乡,跋山涉水,衣衫褴褛,遍访名师,终于感动了仙人,便收桓景为徒,并教其除瘟魔之法。按照仙人指点,九月九瘟魔到来之时,在村里插满茱萸,茱萸散发着浓烈的味道,瘟魔无法靠近,桓景趁机一剑斩杀了瘟魔。从此人们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就都会插上茱萸,驱邪避魔。

重阳节到了,农村老人说:“三要三不要,福气自然到”,三要是啥

当然了,这只星个传说。其实,茱萸又叫“越椒”、“艾子”,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常绿带香,开小黄花,结小红果。茱萸还具有驱蚊杀毒,逐寒祛风的功效。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要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正值菊花盛开之味,而在重阳节饮菊花酒,也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民间风俗。因“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这个也是一个美好的寓意。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九九重阳节的三不要是什么?

重阳节到了,农村老人说:“三要三不要,福气自然到”,三要是啥

一‬、‬重‬阳节不‬要‬给‬人‬送菊花

虽然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但菊花在老一辈人的心中是祭花,是赠给死者表达哀悼的鲜花。如果重新阳节里送一束菊花给老人,就是很容易被误解。如果送鲜花可以送一些寓意吉祥的鲜花,比如剑兰,有长寿、康宁、福禄之意,送老人再适合不过。还可以送表示感恩的鲜花,比如康乃馨,表达感恩爱戴之情。

不要行房事

部分地方有“重阳节忌同床”之说,人们认为九九重阳,重九是阳数的极限,过后则转为阴数。在这一天夫妻行房会使阴阳不调,容易引出其他祸患,为了身体健康所以要小心慎行,不要冒失为好。

出嫁未满三年的女儿不回娘家,

民间认为,重阳节虽‬然‬有‬“‬久‬久‬”‬的‬寓‬意,‬但‬并不是吉利的日子,结婚三年以内的人,尽量不要回娘家。‬因为一些地方流传有“娘家过重阳,咒死婆婆娘”的‬说法,‬节日忌‬讳‬,‬图‬个‬吉利很‬重‬要‬。

‬‬具体‬是‬不是这‬样‬,‬也‬没‬人‬证‬实‬,‬但毕竟是一种‬传统的‬说‬法‬。‬也‬因此久而久之重‬阳节不‬回‬娘家也‬就‬成了‬一‬部分地‬区‬的‬习俗。‬

重阳节到了,农村老人说:“三要三不要,福气自然到”,三要是啥

当‬然‬,‬习俗都有着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凡事没有绝对。在河南东北部一些地方,九九重阳节当女儿的多数却是要回娘家的。人们认为,重阳节是老人节,这天女儿应该尽孝道,去娘家给老人做做饭,让老人休息一下,开开心心的过个重阳节。

所以说,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认识也不同,在俗语文化里要吸收其营养,除去其糟粕,该要的要,该不要的不要,福气是都会自然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