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哪吒,原本是佛教护法神,梵文全名“那罗鸠婆”,也译作“哪吒俱伐罗”。遗憾的是,佛教典籍中专门记载“哪吒”的两卷经书,已全部遗失。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莫高窟 哪吒太子神守护于阗国

不过,在佛教典籍中,哪吒出现的频次还蛮多的:

  •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记载,“哪吒鸠钵罗药叉大将”,证明他是“夜叉神系统”的佛教护法神;
  •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呪王陀罗尼经》记载,“召哪吒鸠伐罗天王”,证明他是佛教中的“天王”;
  • 《释迦陀野仪轨》云“曩谟东方哪吒鬼神王,南方哪吒鬼神王,西方哪吒鬼神王,北方哪吒鬼神王,中央哪吒鬼神王,大神哪吒鬼神王”,证明他是佛教中的“鬼王”。

哪吒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其职责是捍卫佛法,扫除邪恶,保护世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要解》记载:“四天王,臣于帝释,统领世界。四天太子,即哪吒之类,能驱鬼神。”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北宋银杏木函彩绘毗沙门天王像(苏州博物馆藏)

在佛教的呪(咒)中,有很多“召唤”哪吒的“呪”:

  • 《乌枢沙摩结界法印呪》中,有“哪吒哪吒”;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呪经》中有“即于佛前说呪曰:`....哪吒,哪吒....。' ”

在佛教典籍中,记载着我们非常熟悉的“析肉还母,析骨还父”。不过,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已经全部遗失,现存的较早的材料,主要是北宋人的转述和评论。

  • 《禅林僧宝传》载:“问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身于莲花之上, 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
  • 《五灯会元》载:“问:‘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花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师曰:‘大家见上座问。’曰:‘恁么,则大千同一性也。’”

关于哪吒“析骨肉还于父母”的理由,这些材料均语焉不详。从现存材料看,最早且最为详细的记载,是我们熟知的《西游记》。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莫高窟 毗沙门天赴哪吒会图

作为佛经里的护法神,哪吒的形象也非常奇异,即“三头六臂+三只眼”

有趣的是,现存佛经中,哪吒一般是“八臂”多(如“八臂哪吒辊绣球”),而“六臂”较少。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八臂”,大概率是在誊抄的过程中,将“六” 脱去上部,误写成了“八”。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就默认了“三头八臂”的“事实”。

佛教的护法神,外表都极其凶恶,以表示他们嫉恶如仇。作为佛教护法神的哪吒,自然也不例外。忿怒和凶恶,是哪吒的性格与外表特征。在佛经中,哪吒往往称作“忿怒哪吒”:

  • “....海印信云:‘哪吒忿怒。’....”
  • “....忿怒哪吒把须弥,一擘百杂碎。....”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佛教“护法神”吉祥天母

对于反对佛法的人,哪吒的打击可谓“雷霆万钧”。

“(哪吒)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寮。相与杀害打陵,如是之辈者,我等哪吒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若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起不善心及杀害心者, 亦以金刚棒打其头。”

总的来说,北宋时期的“哪吒”,是“三头六臂+三只眼”、“面相凶恶”,并且“爱生气”的佛教守护神形象。

文章目录

哪吒形象的第一次“迭代”,是在南宋时期。作为毗沙门天王太子的哪吒,是随毗沙门天王演化为李靖而演化的。既然李靖成了“中国版”的毗沙门天王,哪吒自然就成了李靖的儿子。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李靖(571—649),字药师,雍州三原(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毗沙门天王手持宝塔,据说是为佛所赐。有人认为,宝塔是毗沙门天王克敌制胜的武器,也有人认为是镇压哪吒的法宝。《毗沙门天王仪轨》云:“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

不过,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人,对于哪吒“析骨肉还于父母”的做法,实在难以接受。苏辙《哪吒》诗云:

北方天王有狂了,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右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 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因而,要想让当时的中国人“接受”哪吒,必须进行“中国化”的重塑。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清刊本西岳天竺国藏板《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画像

在北宋时期,李靖一度被尊为神仙,各地均建有大量祭祀李靖之庙。北宋《云笈七签》和苏轼《杂记》,都记载了李靖为仙之事。

元朝的出版物中,李靖已演化为了毗沙门天王。元代刊本《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下“鬼谷下山”一节有云:“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鉴于元朝的时间很短,因此“李靖演化为毗沙门天王”,大概率“成型”于南宋时期。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世居南方的蒙古族老爷子杨景贤,特别喜欢写玄幻和修真题材的剧本

元末杨景贤《杨东来批评〈西游记〉》中,李靖就以“佛教天王”的形象出现,“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举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同时,哪吒也演化成了“李靖之子”,譬如“李靖曰:‘吾儿哪吒。’”

从此,哪吒从“佛教之神”演变成了“中国之神”,有了中国血统。可惜的是,历史没有为我们留下什么具体的材料供我们研究。但是,这些材料的精华,为造就《西游记》中的哪吒形象,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在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哪吒的形象发生了第二次“迭代”,成为了“中国神话系统”中的“孩童天神”。

《西游记》中的李靖,已不再是佛教的毗沙门天王,而是变成了道教玉皇大帝的“封魔大将军”和“三军统帅”托塔李天王。作为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哪吒被封三坛海会大神,“外道内佛”,神通广大。他身带六种神器,法力无边,一幅娃娃形象,完全变成了“中国风”的神仙。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国藏绢本《西游记》中的李靖和哪吒(这是孩童神?....)

《西游记》第四回:“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 即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魔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哪吒不仅拥有着“奋怒”“凶恶” 的佛教护法神性格,在与孙悟空作战的过程中,还会“变成”三头六臂的形象,有着“中印结合”的特色。

另外,哪吒的佛教故事也在《西游记》中被基本被保存下来,并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写道:

  • 原本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 字, 右手掌上有个`吒' 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
  • 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 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
  • 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 艳艳光明。唤哪吒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明刊本《新镌全像西游记传》中哪吒大战孙悟空的画像

《西游记》中的哪吒,由佛教的护法神变成了道教的孩童神。他的法身是清奇神秀且法力广大的孩童神仙,内在是三头六臂、莲花化身的佛教夜叉神本相。

哪吒神形象的第三次“迭代”,是由“外道内佛”的孩童神,演化为纯粹的道教孩童神。这在许仲琳编撰的《封神演义》中,有着很强的体现。

第一,哪吒的“本体”是道教的灵珠子,受道教(阐教)领袖元始天尊的符命,下世为姜子牙先行宫,灭商兴周。

  • 哪吒对龙王说:“我非别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灵珠也。投胎陈塘关李门为子。因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姜子牙不久下山,吾乃是破纣辅周先行官是也。”(《封神演义》第十三回)
  • 太乙真人对石矶娘娘说:“哪吒乃灵珠子下世,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奉的是元始天尊掌教符命。”(《封神演义》第十四回)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清代《封神真形图》 哪吒

其次,灵珠子下世为哪吒,从肉团出生,手戴金镯,红绫裹肚,酷似明朝孩童的夏日穿搭。《封神演义》中哪吒“肉团出生”的故事,可能来自民间,也可能参考了其他传说。不过,乾坤圈和混天绫,是“如假包换”的道教“神器”。

第三,哪吒神通广大,七岁打死巡海夜叉和龙王三太子敖丙,如同游戏一般。

  • 《西游记》中,关于“哪吒大战龙王三太子”的描写,只有寥寥数句;
  • 《封神演义》中,“哪吒大战龙王三太子”的篇幅比《西游记》长得多,且绘声绘色,极为精彩,是全书的经典之一。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封神演义》连环画中的哪吒形象

第四,哪吒“析骨肉还于父母”、“莲花化身”和“为李靖造塔”的相关典故,完全做了中国化的处理。

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析骨肉还于父母”,是与“父母划清界限”的行为,是为了救他们,这完全符合传统文化中“孝”的理念。

哪吒失去肉身后,道教的太乙真人用莲花为哪吒再造了身体,其造莲花身的方式也是道教的。同样,为李靖造塔制伏哪吒,也是太乙真人一手安排的。

李靖打毁哪吒金身,使哪吒无法通过修炼还魂再生,哪吒决定报仇。太乙真人认为哪吒杀性太重,要磨其杀性,并使其父子和睦。于是,太乙真人造玲珑塔,在降伏哪吒后,燃灯道人将宝塔授予李靖,维护了封建社会的人伦关系。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哪吒大战龙王三太子敖丙

第五,莲花化身后的哪吒,武艺由太乙真人传授,兵器是道教的兵器与灵物。太乙真人“传哪吒火尖枪”。“真人曰:`枪法好了,赐你脚踏风火二轮,另授灵符秘诀。' 真人又付豹皮囊,囊中放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一块。”

哪吒“手提紫熖蛇矛宝,脚踏金霞风火轮。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万民”的形象,与《西游记》中的形象有着较大的不同,更具道教神的风采。

在三次“迭代”之后,哪吒从印度佛教的护法神,最终演化成了道教灵珠子转世的孩童神。坦诚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吸收、融合和创新的过程,是儒释(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缩影。

到了明朝,哪吒的人物形象被“固定”了下来:

  • 他是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玉皇大帝麾下的孩童神;
  • 他脚踏风火轮,手执点尖枪,有时化为三头六臂,神通广大;
  • 他曾用混天绫晃动龙宫,用金镯打死了夜叉和龙王太子,把东海搅了个天翻地覆。

哪吒在中国的奇幻漂流:从“印度护法”到“少年英雄”

电影《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

另外,中国古代的“神仙系统”是比较混乱的,在民间更是讲究“见神就拜”。不管是哪路神仙,只要能给自己幸福,就“统统信”、“统统拜”。

于是,哪吒不仅可以降妖除魔,还可以镇压水患。龙王是天下水的总管,而哪吒能制伏龙王。因此,用他来辟邪,镇压水患,当然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