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寺名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该寺在兴建时下了一场大冰雹,冰雹在藏语发音为“色拉”,故该寺建成后取名为“色拉寺”,意为“冰雹寺”;另一说该寺兴建在一片野玫瑰花盛开的地方,野玫瑰藏语发音也为“色拉”,故而以此得名。

在我看来,水汽上升,凝结,坠落,消逝的冰雹,和次第生根,发芽,散叶,开花的玫瑰,如同修行者常常表现出的对立而融合的两种形态:坚硬与柔和,迅疾与沉静,恒常与无常... ..其缘起缘灭,见证着修行者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布施、净戒,安忍, 精进,静虑,得般若智慧诸般坚韧过程,因此,两种释义都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是藏历七月初一,雪顿节的第一天,在拉萨,雪顿节是除藏历新年外最大的传统节日。很多人半夜三更就会赶往哲蚌寺,等待凌晨壮观的展佛仪式。考虑到我家乔妹年纪太小,为安全起见,我们上午去了布达拉宫下的宗角禄康公园游玩,直到下午,才乘24路公交车赶往拉萨北面的色拉寺。

色拉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历来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2007年夏天我曾到过这里,那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在寺门前,一个小男孩直直地盯着我们手中的矿泉水,同伴从包里拿一瓶还没开封的水给他,小家伙熟练的拧开瓶盖,将水倒在地上,然后拿着空瓶一溜烟地跑了,只留下哭笑不得的我们在风中凌乱。

参观佛殿时,由于对藏传佛教寺院了解不多,我们感觉有些手脚无措,一位来自阿坝州的藏族阿佳,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寺院的礼仪,习俗和禁忌,浓浓的家乡话让人倍感亲切。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每天下午3点举行的辩经,是色拉寺最引人注目的佛事活动。辩经,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修之课,大体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其中,对辩是两人先后辩论,一问一答,互作印证;而立宗辩通常由比较优秀的僧人担任“立宗人”,一人自立一说,坐于地上等待他人辩驳,问者不断向“立宗人”提出问题,既可一人提问,也可数人轮番提问,直至立宗人无言以对,或者抵达最后的佛法真意。

辩经的讨论基础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因明逻辑的思辩”,以大家普遍公认的道理来做推论基础,依照因明学进行逻辑推理而发出质询;其二为“引用经典”,自经学典籍中,引用佛陀及其他圣贤所诠述的文字,交叉比对,推敲出许多经文中的精细涵义,从而加深佛法教义的理解。

色拉寺的辩经方式为立宗辩,与对辩相比,场面更为热烈。在辩经场,一位藏族老先生给我们讲起藏族先民创造的诸多文明轶事,近乎神话的故事加上老先生不容置疑的讲述,着实让我们如坠云端,将信将疑。临别,他写了一个人名给我,让我们去大昭寺找这位上师,可以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次日,当我们兴冲冲的来到人潮汹涌的大昭寺,才发现老先生写有人名的纸条不见了,可能是缘分未到吧。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我们在色拉北路立交桥旁的公交站下了车,走到色拉寺前停车场的位置,路却被栅栏挡住了,说是今天色拉寺不对外开放。只得失望地返回立交桥,眼见络绎不绝的人流顺桥往东走去,大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反正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我们也跟着人流一起走。下午的阳光非常强烈,无遮无拦的晒得人心烦,好在乔妹情绪和状态都还不错。

走了约莫一公里的样子,人流转向左边一条插满彩旗的草坪,一,两百米后再向左,我们面前是一片类似于公园一样的树林,微风掠过树梢,阳光从茂密的杨林枝叶间洒下,斑驳的光影投在茵茵草地上,四处散落着五颜六色的地毯或卡垫,摆着美酒、饮品,酥油茶,肉干,还有各式各样的点心。人们三五围坐在一起,或吃或喝,有的玩着扑克,有的在聊天,有的带着醉意翩翩起舞,小孩们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可惜我们不能加人其中,尤其是乔妹,简直都不想离开了。

雪顿是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雪顿节就是喝酸奶子的节日。据说源于古印度佛教盛行时期,戒律规定夏季三月僧人不准外出以免踩杀昆虫,待六月三十解禁之后方可外出。这时信众们会拿出酸奶敬献,故而演变成节日。在西藏最早继承这一传统的是哲蚌寺和色拉寺,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扎西雪巴藏剧团、协绒野牛舞团等来到哲蚌寺甘丹颇章广场为达赖喇嘛敬献各类节目,后来逐渐发展成以演藏戏为主的节日,又称“藏戏节”。每年雪顿节期间,人们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煨桑,敬佛,看藏戏,一直玩乐数天。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穿过欢乐的人群,走出园林居然又回到色拉寺停车场,街对面很多人往一条小路走去,安保人员好像在设置栅栏,控制人流。我正犹豫时,乔妈带着乔妹已经跟了过去,只得快步跟上,好在安保也没怎么阻拦。穿过临街的房屋,才发现这是沿寺院左侧上山的一条转经道。

色拉寺座落海拔4000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据说此山山形呈现八宝吉祥的形状,可说是朝圣者的宝地。由山脚向上走,远处山坳一块巨大山石上,残留着当年吞弥桑布扎发明藏文的帕邦喀宫遗迹。松赞干布时期,吞弥桑布扎参照古印度梵文,创造了现今西藏统一通行的文字。作为示范,他在此宫墙上写出了大明六字真言,现今被保存下来。此外,过去历代达赖喇嘛转世后都必须到帕邦喀宫礼佛受戒,因此宫殿被誉为"佛教二十四胜地之第二殊胜之地"。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沿着青石路开始往上爬,虽然有3000多米的海拔高度,爬山的过程也还不是很辛苦。景色不错。天很蓝,云很白,撒在身上的阳光柔软了许多。围墙里的色拉寺建筑依山势排列,绿色植物及树木见缝插针地分布其中,虽未进入寺内,也能感受到古寺的庄严气势。

这里的环境非常清幽,除了转山的当地人,几乎没有什么游客,保持了一份远离喧嚣的清净绝尘。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后山多为切割平直的花岗岩节理,发育成熟,坡体较陡,有很多风化形成的大石头。映着飞舞的五彩经幡,石头上刻画了六字真言和梯子的图案。这个梯子的意思应该是通往天国的“天梯”,玛尼苍穹下,每一座山、一块石头、一棵大树,都蕴含着神圣的信仰与虔诚。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寺院正后方的位置有一小块平地,周围柳树成荫,甚是幽静。一条路向山上延伸,另一条沿着寺庙的围墙向下。树荫间有几处椅子可以休息。我注意到转山的人流中,有些人手上拿着瓶、身上背着桶,顺着上山的蜿蜒小道走入山林深处,问过路人,说是里面的山洞有一处圣泉,色拉寺中敬佛的“神水”就来源于此,很多人都会专程来这里接水喝。

顺着小路向上走了一小段,在一颗大树下一个由泉眼形成的小池子,一个自然形成的小洞口裸露在外面,这个洞口也就是取水的必经之口。两边台架上的小碗里供奉了满满的甘泉。好多人在洞口取水,装水。一位大姐说神水能祛病驱邪,得到福报,而且还特别甘甜,隔几天他们都会不辞辛苦地来这里背水。在大姐的示意下,我们舀上了一杯,喝了一口,然后把剩下的水抹在头发和前额上,顿时一股清凉之意直透心底。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远处的半山腰有一座名叫“色拉曲顶”的黄色小屋,传为色拉寺修建以前,宗喀巴大师在此讲经说法,著述立说之地。并授记此处会形成一座弘扬中观思想的寺院。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弟子释迦益西代师奉明成祖诏请赴北京,受封大国师。1419年,释迦益西在内乌宗首领南喀桑布的资助下修建了色拉寺。1434年,释迦益西被明宣宗封为大慈法王,被人尊称“绛钦曲结”,回藏后,他将钦赐经像等珍藏于寺内,色拉寺遂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

据说,圣泉是宗喀巴大师在山上闭关时自然涌现的。在色拉寺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有僧人饮用时见到水瓢中出现佛的形象及在饮水后突然大开智慧的“灵异”之事。据色拉寺的僧人说,近代马尔康的格西洛桑达瓦,智慧不是很好,他在色拉却顶修法的时候,有一种法门是在日蚀的时候,含一颗象黄豆一样的白色的豆在舌头下面,同时念白文殊室利的咒,没多久,可能一个小时而已,那个豆就发芽了,从此,格西洛桑修行精进,智慧如海。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从圣泉出来,远远看见乔妹和几个藏族小朋友在玩“过家家”,小姑娘从不认生的性格给自己的旅程带来许多乐趣。几个孩子的父母在一边煮茶聊天,这倒让早已沉浸在这片寂寂转山道上的我们,蓦然想起今天是热闹非凡的雪顿节来。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图片来自网络

同为拉萨最著名的雪顿节活动,色拉寺与哲蚌寺有些不同,色拉寺的雪顿节没有藏戏团、歌舞团前来祝贺,也没有精彩的藏戏表演吸引信徒和香客,但有噶玛厦巫师的降神宣谕和噶玛厦百姓的跳神表演,这个表演也很受欢迎,很多信徒会前来观看。

不远处高高的建筑就是色拉寺的展佛塔,由于其展佛时间稍晚于哲蚌寺,所以人们多习惯一早先去哲蚌寺观礼佛像,然后再沿着山路来色拉寺觐见。此时近下午五点,展佛活动已经结束,四周的纸屑垃圾都已清扫完毕。

展佛亦称“晒佛",是雪顿节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这天,寺庙会将珍藏的巨幅佛像唐卡从宝库取出,由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喇嘛将其悬挂于晒佛台或山坡,巨岩的石壁之上,这些唐卡做工精致,色泽鲜艳,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在万众瞩目与僧人的集体诵经声中,释迦牟尼佛庄严悲悯的法相显现于天地之间,有人描述道:“这是一幅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彩缎堆绣佛像,整整覆盖住大约六七层楼高的峭壁。千万朝佛者匍匐在他的下面,对比起来竟是那样的渺小。人们被佛的巨大和崇高震撼了,连连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在我周围,祈祷声如同海涛此起彼伏。”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展佛塔周围山崖和石头上,零散刻绘着很多造像。因成像于不同的年代,故造型风格各不相同,但多以单尊为主,有佛、菩萨、度母、宗教领袖、护法神等,六字真言、经文亦占一定比重。历史人物有宗喀巴、塘钦曲杰,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等。据考证其颜料中加入了动物胶和牛胆汁,所以颜色非常鲜艳,加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集艺术性与宗教性于一体,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一副塘钦曲杰及其妃孜母知像,高数米,面部系镂空雕技,三目,撩牙青面,主尊饰十字交叉璎珞,身挂人头一串,右手举执法杖,左手握套索,脚踏青牛;其妃孜母知,一手执法杖,一手端鲜血淋淋的骷髅碗,张口狞笑。作态扭捏,下为覆莲座,仿佛呼之可出。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继续前行,我们转过一个玛尼堆,就开始下山了,此处远眺,拉萨河谷风光尽收眼底,蓝天一碧如洗,流云舒卷如絮,四周山峦重叠,城市建筑规整有序,好像每次来拉萨,现代又不失传统的城市风貌都能给人以惊喜。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色拉寺建筑主体由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三座经院及32个康村构成。建成年代有早有晚,大大小小的佛殿、经堂、僧舍虽无整体规划。但循山顺势,因地制宜,密而不挤,杂而不乱,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全然是一座小型宗教城市形状。

从略高于平面处看色拉寺,别有一番景致。格鲁教派寺院建筑就其外观的色彩来讲,一般为白红黑三种颜色,墙体一般为白色或红色,红色的墙体一般都是寺院中的重要殿堂,白色墙体为一般的殿堂和僧舍,而黑色通常只用来涂在窗框上。色拉寺亦不例外。房屋多为藏式平顶,而主殿冠以汉式歇山单檐屋顶,鎏金铜瓦覆面,光华灿烂,熠熠生辉。其上饰宝盘、宝珠、神鸟、倒幢等。檐下置汉式建筑斗栱,外墙上部加砌紫黑色贝玛草装饰,又带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今天做个拉萨人,雪顿节我们去色拉寺转山

六点左右,来到色拉寺门口,再次遇到山上和乔妹一起玩的小姐弟,合影,告别,我们回到色拉北路公交站台,搭乘24路回到市区,雪顿节的第一天,就以这种奇妙的方式度过了。

小贴士:

1,在拉萨市区乘坐16、24、25路公交车在色拉寺站下车,或者可以在拉萨市区打车到这里即可,非常方便。​

2,进入色拉寺请注意着装,男士不能赤膊,女士不能穿裙子。转经为顺时针方向。

3,辩经时间为除周日外的每天下午三点,寺内的一些殿堂会在下午4点关门,建议尽早安排好时间。4,佛堂内不能拍照,未经邀请或允许,请勿拍摄僧人。

5,每年的藏历7月初数日,为雪顿节,色拉寺会举办盛大的晒佛活动。藏历12月27日,为“色拉寺金刚杵加持节”,场面极其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