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京城闹市寻幽)

小时候就特别爱去博物馆,现在文化产业发达了,私人博物馆兴起,收藏的主题也越来越广泛。但是万法归宗,有一家博物馆是绝对不能错过的,这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凭借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就这么说吧,上历史课时了解过的宝贝,或者是作为基础知识而言,认知的一些国宝,多数都收藏在此。所以,要想夯实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历史有初步的认知,这里是不可不来的。特别是对于8、9岁以上的小朋友来说,这里也是一所重要的文化课堂。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国家博物馆外观

国家博物馆就是原来的历史博物馆,位于广场旁边,1959年8月竣工,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他的位置,就决定了其重要的社会地位。2007年开始,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扩建,2011年3月重新开放。我上小学时就看过这里的中国通史陈列,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走不完的展厅,累死人。如今经过重新整修,古代历史部分称为《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的布局大为精简,对观者的体力消耗也大为减轻。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不能错过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国家博物馆不收门票,真是超值。但是因为疫情原因,控制流量,需要提前预约,特别是周末参观的,还是建议提前一周安排好预约。而且展馆只有北门可以进入,对于地铁和公交车而言,下车后比较方便,不推荐开车前往,最近的停车场也要走路20分钟以上。

博物馆内也有其他的展览,特别是有些临时展,含金量非常高,但是建议参观者要抵制诱惑,先把最重要的展览--“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看完。由于展馆内规模实在太大,还是建议多次参观,才能一窥全貌。

下面通过图片,展示一些不能错过的国宝级文物: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鹰型陶鼎,出自仰韶文化。鹰的两条腿和尾翼构成了鼎的支点,想想这个可是出自远古,有时候这种古朴造型,比那种繁复的工艺还要让人着迷。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分别是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陶瓶和新乐文化的陶罐,都是距今6、7000年的文物。以前历史课本学过,这种尖底陶瓶可以用绳子串起来,取水用,能够保持平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仰韶文化的墓,墓中为中年男性,旁边用蚌壳堆出类似龙、虎的形状。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良渚文化的玉琮,是一种礼器,可以说是良渚文化的代表。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马家窑文化裸体浮雕彩陶壶,从雕塑的人体器官可以看出,有男女同体的元素。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也是上过历史课本的。人面的部分,和鱼巧妙结合,体现了数千年前古人的想象力。这种盆一般用于儿童瓮棺的盖子,所以被认为是一种葬具。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仰韶文化船形彩陶壶,这是取水的,上面的花纹类似渔网。从这几张图可看出,我真的比较偏爱仰韶文化。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后母戊鼎,鼎重832.84千克,这可真是国之重器了。制造于商代的武丁时期,随着对古代文字研究的深入,这个鼎的名字也从司母戊鼎,变成了后母戊鼎。从重量,精细程度来看,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表了。说这是国博第一宝物也不为过。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鼎耳外侧虎食人纹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足部饕餮纹,都非常精细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妇好”青铜偶方彝,此前长镜头曾经参观过妇好墓特展,有个场景复制了妇好墓发掘时文物所在的位置,就有这个。样子有点像商代的庑殿建筑。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爵,这种酒器已经是中国青铜器的象征。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商代的子龙青铜鼎,因为内部的铭文中有“子龙”二字而得名,这可不是常山赵子龙,可能是贵族的名字。该鼎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的,曾经流落海外,被国家购回。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妇好墓的青铜鸮尊,和开头的鹰型陶鼎类似,也是三足结构,注意看纹样的细节非常精美。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大约也相当于商代,大耳朵、外凸的眼睛这种夸张造型,是三星堆标志性特征。最近三星堆又火了,看见这样的文物,也是颇让人惊叹的。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虢季子白青铜盘,底部铸有111字长篇铭文,记述了主人的战功。这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清代出土,曾经是刘铭传家的马槽。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四羊方尊,也是镇馆之宝之一,其铸造技术非常高超。在上世纪战乱年代,国宝迁移途中,遭遇日机轰炸,碎成多块,解放后得到了修复。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西汉的金缕玉衣,在河北满城出土,属于中山怀王刘修,共用玉1203片,金丝2567克。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秦始皇琅琊刻石,是秦始皇东巡到如今青岛黄岛一带所刻,相传是李斯所书。后几行文字是秦二世年代补刻。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彩绘陶兵马俑,出土于杨家湾汉墓,墓中共出土了2500余件陶兵马俑,据推测这是汉初名将周勃或者周亚夫的墓。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实用和美观的结合,灯罩可以转动,挡风调光,烟气可以导入雁的腹内,减少污染。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东汉年间的献食陶俑,这个年代很多陶器做得非常可爱,细节传神。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东汉年间的石天禄,是墓前神兽。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东汉的击鼓说唱俑,造型活泼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形式,有点欧洲“弄臣"的意思。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西汉年间的彩绘陶舞俑,这水袖可以说非常飘逸。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云南出土的,西汉年间诅盟场面为主题的贮贝器。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三国期间,蜀国的陶男俑,这表情也说不清是喜是悲。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北朝时期的石椁,上面雕刻的人物也是胡人,这是中亚粟特人的葬具。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这就是人所熟知的唐三彩,这件文物制作于开元年间,骆驼上是三个汉人,两个胡人组成的小乐队,非常生动。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三彩釉陶胡服牵马俑,唐朝开元年间,从服装和面部可以看出西域特征,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文化交融。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唐昭宗赐给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立者钱镠的铁券,可以免除他9次死罪。这种东西在很多小说中提到过。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后梁时期的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出土于河北曲阳王处直墓,艺术风格上上承唐代,下接两宋。武士身着明光铠,肩上有凤鸟含珠。这件文物曾经流落海外,后被国家追回。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来看看瓷器,这是唐代的青瓷葫芦尊,河南陕县出土。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宋代的钧窑玫瑰紫釉花盆,钧窑是宋瓷五大名窑之一,特色是斑斓多变的色彩。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钧窑天青釉桃形罐。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南宋哥窑鱼耳炉,哥窑也是五大名窑之一,特色是釉面布满碎片纹,传世的瓷器很少。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明代的白釉暗花缠枝莲纹梅瓶。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宋代的木雕观音像。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五代十国期间的鎏金铜观音造像。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明代成化年间斗彩花蝶纹罐,斗彩工艺在成化年间达到技术高峰,是明代瓷器代表作。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明朝孝端皇后的凤冠,从十三陵中的定陵出土。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明代的白釉释迦牟尼坐像,万历年间,漳窑精品。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这是清代的“皇帝之宝”玉玺,皇帝颁发诏书“钤印”就是盖这个。

京城闹市寻幽(106)走进历史课本--国家博物馆寻宝记

国家博物馆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