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顾颉刚爬四十里山路登妙峰山看香会,看到了另一重世界

1925年,顾颉刚、容庚、容肇祖、庄严、孙伏园五位北京城里的知识分子,去了京西的妙峰山参观浴佛节。去之前,他们不知道北京还有这样的地方,去之后,他们体会到了新华门、东交民巷、中央公园、沙滩之外的另一重世界。

最早知道京西的妙峰山,是因为读丁西林。

他写过一个剧本就叫《妙峰山》,讲北京一个大学教授在那里当了劫富济贫的山大王。看剧本感觉妙峰山是个很热闹的所在,客商云集,各说各话。

顾颉刚爬四十里山路登妙峰山看香会,看到了另一重世界

妙峰山

这个地界最热闹的时候,是阴历四月初一到十五。

那是两百多年来华北地区最盛大的庙会,朝山的香客来自四面八方,每天都有好几万人,远至保定、张家口,都有香客团全副仪仗前来,在来路上互道“您虔诚!”,下山的时候佩上一朵纸花,“带福还家”。

现在要去妙峰山,一点都不犯难。今年阴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我们坐地铁到苹果园,下来打个的就上山了,一直开到庙门口,才十点钟。可是,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呢?那一年的浴佛节,有几位北京城里的“先生”起心要去看看他们从来不了解的妙峰山庙会。

顾颉刚爬四十里山路登妙峰山看香会,看到了另一重世界

妙峰山浴佛节

他们约齐了八点钟出发,坐人力车到西直门。九点到了海淀。十二点到黑龙潭。下午到了北安河。

打尖的时候,店主告诉他们有轿子坐,每乘大洋三元。他们不坐,他们要徒步上山。

这几个文弱书生走得了四十余里的陡峭山路?周围的人都不相信。结果他们居然就一路走到了山顶的娘娘庙。

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他们从第二天开始收集各香会的资料,才知道了棍会、开路会、施茶会、馒头会等许多名目,知道了香会的资金是像交税一样按地亩征收的,知道了要一百年以上的香会才能叫“老会”,不然只能叫“圣会”,……姓顾的先生生性内向,不大敢和人搭话,只是一味地抄路边的会启。

倒是有许多香众围在他身旁看他写字。有人赞道:“这先生的字写得真快!”

到第三天他们就不得不下山了,因为北京大学给他们的经费只有五十元(他们上山不坐轿有这个原因吗?)可是顾先生的脚崴了,只好雇了一乘轿子。

山路那么陡,坐在轿子上往下看,只觉得轿夫随时都会失足,连人带轿堕入深涧。

顾先生吓得直嚷着要自己下来走。后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轿子倒过来抬,这样顾先生只会看到高远的天空,就不害怕了。

一行人下了山。其中一位孙先生,是《京报副刊》的编辑,把他们的调查成果,连续发表在报纸上,称为《妙峰山进香专号》。又过了四年,中山大学以这些文章为主,出版了《妙峰山》一书。这本书,成为中国民俗调查的开山之作。

顾颉刚爬四十里山路登妙峰山看香会,看到了另一重世界《京报副刊》书影

妙峰山庙会在明清野史笔记中都有记载,那只是采风搜奇式的点滴留存。

到了这几位先生手里,妙峰山才真正进入了历史。抛开民俗学的开创意义不谈,这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第一次正面遭逢。

北京城里的知识分子,第一次认识到了在新华门、东交民巷、中央公园、沙滩之外的另一重世界。

即如顾先生所说:“我们所知道的国民的生活只有两种:一种是作官的,一种是作师的:此外满不知道(至多只有加上两种为了娱乐而联带知道的优伶和娼妓的生活)。”通过妙峰山,他们了解到民间信仰的力量,存在于四书五经忠孝仁义之外的维系民间社会的力量。

去妙峰山的先生有五位,顾颉刚、容庚、容肇祖、庄严、孙伏园。

杨早著“新史记系列”之《野史记(修订本)》《说史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4月

顾颉刚爬四十里山路登妙峰山看香会,看到了另一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