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内丹与太极拳系列之修心篇第三(太极拳与内丹修炼)

(接着上一篇内丹与太极拳系列之修心篇第二)有人会问,怎么才能把理装进心里?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说得简单,真做起来很难,各门派传承中都会有入手的法门。大致介绍一下,整个过程大约就是通过耳闻目染把相关的知识学会,这是靠大脑完成,然后通过肢体演练出来(这里强调一下所有的理都可以用肢体重复的演练出来,个别演练不出来的,不是演练的人功夫不到,就是理解的境界不够,当然也有可能是理错了,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形成肌肉记忆和骨骼记忆。这种反复演练形成的肌肉与骨骼的记忆会在某个特定的条件或者环境下,突然形成一种特殊的物质与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是所谓的装进去,就好像激光头在磁盘上刻录信息,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这种痛深深地刻在心底。这一过程是从最简单的理开始,一直到复杂的理一层层递进,一次次叠加最终形成自己的体系,所以太极拳修心的过程就是练理的过程,陈鑫在《太极拳图画讲义》中说到:练理不炼气,理成气自行。这是很多练拳甚至修丹的人不注意的,大家都过分注意气的存在,却忽略了理的形成,所以会在某个时段遇到瓶颈,在我丹道的传承中有一句话与太极拳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强调不要重视气的存在,“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在我的修炼过程中感悟最深的就是气感是最容易把人带偏的一种感觉。

道德经中提到虚其心实其腹,虚心是一个非常好练理的法门,这里的虚心,不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做人要虚心不要骄傲的意思,这里的虚心,是不要把心看做一个实体,心在这里不是一个器官,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一个虚的存在,大致位置虽然是在颤中穴向里一寸半的位置,但并不是附着在那里,虚心,要把那个位置弄空,我们用的就是那个空的地方,当其无,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只有把中间弄没有了,中空了,这个器才有用。如果从这个层面理解,那么太极拳的含胸拔背就有了新的说辞,先从外形上把胸弄空,才会形成虚心的形态,拔背是背用来包裹虚空的心的,虚空的心和包裹在外面的背,才真正形成了器的存在,有了这个器,才能往里装东西。用内观法把自己的胸观想成一个口冲身前放的一个缩口罐子,就像一个酒坛子,开口在颤中穴,坛子底在脊柱,中间中空,含胸拔背不用练自然就出来了。

修心的这个阶段,要紧密配合性功修炼,简单说打坐,这时候打坐别想什么炼丹,筑基阶段,是打基础做准备,和炼精化气、安炉生热、都没关系,先把心性修好,以后才不会出幻觉。这个阶段,修心是有功法的,也是用到内观法。人在红尘世间,从记事开始就面对各种诱惑,就生活在喜怒哀乐悲恐惊之中,久而久之负面的能量都会存在心里,不把这些负面信息清扫出去,就不能淡然不会从容不甘清贫,抵御名利欲知的能力就很差,行功的基础不牢,日后稍遇挫折就会自哀自怨,或者争名夺利,甚至丧失初心,难免坠入魔道。

一句心语在自己感觉烦躁、无助、抱怨和困惑时非常有效,打坐时可以双手握固用心默念:赤字元婴维我心灯,可保自己不会迷失本性。心语是用心默念,字字从颤中内部一寸半之处发出经颤中穴透出体外,要求唇齿不动鼻息无声。念这些一定要用心语,有的人用喉咙含糊,这个不行,起不到应有效果,甚至会越念越烦躁。

最后说一下,心的主宰地位是怎么体现的。心是君,君是至高无上的,具有不可替代不能超越的特性,所以,心不能事无巨细,心只能负责战略性的,方向性的,所以要练习四肢百骸气血神意配合心动,心一动,四肢百骸无不顺从闻令而动,官骸各自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能力范围内相互配合,完成心要达成的目的,体现心中预想的结果。这一过程肢体百骸是以心动为令,闻令而动自动完成。这就是太极拳常说的一动无有不动,这是一个长期的套路训练的过程,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闻令而动,也就是心动在前,心不动肢体百骸不动,心一动,肢体百骸相随而动。二是要注意,肢体百骸虽然是自动,但目的、方向都是围绕心动展开的,就如同军队统帅定下战略和行动方向,下面的各个部队、后勤辎重根据战略方向自行组织行动方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