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前曾著文介绍,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也是唯一用道教工作者,道士的名字命名的城市——茂名市。

殊不知,中国还有唯一用宗教工作者、也是唯一用道教工作者,道士的名字命名的县份,就是陕西省紫阳县。

一、紫阳县名由来

紫阳县,位于西北陕南地区,长江主要支流汉江的上游,北秦岭——南大巴山间的汉水谷地,为陕西省安康市辖县。

紫阳县,得名于北宋时期的内丹学家、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字平叔,因其号紫阳为县名源由。

大明帝国政府,于正德五年(1510年),在境内原张紫阳修炼之处仙人洞周围地域,设立县、乡之间的行政建制——紫阳堡;二年后,升格为县治曰紫阳县。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二、紫阳真人

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后改名用成(诚),浙江省天台人。北宋时期著名高道,内丹学家,道教南派创始人,大清帝国雍正皇帝敕封“紫阳真人”。

张伯端,自幼聪颖好学,涉猎知识面较广,除主修三教经书外,并习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等。曾任台州府吏,涉刑发配岭南,继而走上访道修仙之路。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熙宁二年(1069年),任成都府吏时,于天回寺遇异人得金丹火候之诀。次年,归台州筑室山居修炼,专心研习教理,于熙宁八年(1075年),著成《悟真篇》道教典籍一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由是奠定南派道教的理论基础。

张伯端,后出山转徙秦陇,于汉阴山中修炼。晚年重返台州,居桐柏山崇道观,广授道徒,修道著述立说,是教内奉桐柏宫为道教南宗祖庭的重要原因,也是清雍正重修桐柏宫的撰联“东浙无双地,南宗第一家”的缘由。1082年,羽解仙化于百步溪。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张伯端,北宋时期内丹学的集大成者,早于道教全真教派,其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其认为以人体为鼎炉,以人的身心中的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炼神返虚,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大药”。

张伯端,道教思想深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一”,试图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融合儒、释、道三教。被全真道尊为“南宗始祖”,并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道教全真道奉为“南宗五祖”。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其所著《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老子河上公章句》、《黄庭经》并为中国古代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

《四库全书》将其所著《悟真篇》,与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其还著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方》《金丹四百字》《金华秘诀》。

雍正帝本尊崇佛教,自封为佛教禅宗宗师,以“圆明大觉”为自号,虽然独尊禅宗而贬诸方,但却对道教的张伯端备加推崇,曾亲笔为其《悟真篇》作序,并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敕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又于次年,敕令工部主事刘长源于桐柏宫建紫阳楼以祀,御笔亲为其作碑记,碑今藏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三、今日紫阳

紫阳县,隶属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总面积220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60971人。

紫阳县,交通便捷,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穿境而过,先后获得“硒谷之乡”、汉江画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之乡”,素有“贡茶之乡”美誉。

仙人洞真人宫景区位于紫阳县城南,张伯端遇道人点化人道,云游至此,见此处山高林密,水流潺潺,实为修炼佳地,遂凿洞面壁,修炼内丹,著有《悟真篇》等南派道教著作,奠定南派道教的理论基础,开现代内功之先河,世人呼为紫阳真人。

中国唯一用宗教工作者——道士命名的县份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