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节前故事:探文殊古寺,悟千年幽情

春节前夕,倥偬疲累的生活终告段落,终于有闲,与二位老友赶赴深山古寺,访僧说禅、阅经释文,寻得一处清净、觅得一丝明悟。

原来我非不快乐

在陡峭宛转的山路上行驶,沐着瑟瑟寒风,刺耳的摩擦声伴着失重与耳鸣,顿生颠沛之感。及至山巅,远观红日西斜,几缕炊烟引入白云,仿若置身天人之境,层峦叠嶂的远峰亦尽收眼底。盘桓而上的山路终结之后,只余一条缓缓偏道,延至文殊寺,这便是典中“深山藏古寺”的情景了。

节前故事:探文殊古寺,悟千年幽情

前往文殊寺的山路

我们于黄昏之前抵达,刚下车去,便有钟声响起,许多香客、居士从寺门走出,面色恬静平和,遇到相熟的人,便合十作揖,并无言语即擦身而去。入得寺门,大殿前有明堂水回环,浅水中泛起了青苔,有老僧挎着蔬菜提篮拾阶而上、走入偏殿,想是要准备晚斋,我想起王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的诗句,正应此景。

节前故事:探文殊古寺,悟千年幽情

银杏叶落

沿着池旁两条石阶向上,通往佛宝神树--五株三千年银杏,古树枝叉参差纵横,即便是叶落殆尽,仍遮天蔽日,覆盖着文殊正殿,熏着殿前宝鼎中的麝香,见证几千年的人世轮转。入殿过石阶石板、见金顶金佛,一名香客敬香叩首,法师左手拨动轮回珠,右手执木槌,香客起身时,法师以槌击罄,清脆的声音迎面撞击而来,震颤着、飘荡着,回声从四面弹射,香客双手合十致意,我们也顿觉空明。我看着佛前一排莲花小灯,在净面灯油的映射下跳跃,不虚不实、不明不灭,此刻再无浮想,有一丝平安喜乐涌上心头,林夕词说:

“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果真是这样。

兵荒马乱间的现世安稳

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鲁山西南偏山坳之间,我们见到白云为藩、青嶂为屏、绿竹映阶、银杏封宇,深藏其中的文殊寺鸣起梵音,仿若走入另一个世界。

出了文殊正殿向东,有石碑几座,多有损痕,其中一清嘉庆五年碑的字迹依稀可辨:“久经兵燹,殿阁崩摧,圣像倾颓,垣墙坍塌。成化元年重修并金装神像文殊”,寥寥数语,不知沿革了多少沧桑。我踌躇与树下碑前,这个寒凉黄昏下的古寺,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佛陀一罗汉,皆带着历史的风尘而来,她们注视着每一个行僧居士和礼佛人,月出日落、寒暑往来,就这样过了千百年,那些个兵荒马乱,便融入了时光的洪流,余下了清淡安然的人间世。

节前故事:探文殊古寺,悟千年幽情

修行人的世界

从石碑再向前,便进入了观音殿,殿前长案飘起了青烟,佛像两侧拱卫着居士所请十八名罗汉,入了殿内,有唱诵声响起,我拿起案前一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想起王菲所唱“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亦有庄严的音律之美。长聆梵音之下,忽然明了,每个人都经历着兵荒马乱,也享用着现世安稳,往往不自知而已。

知世故而不世故

行走三主殿三偏殿之后,已是暮色沉沉,有居士开始清扫蒲团、打理香案,我们便不做停留,前往寺门一侧办公室。常驻法师名讳“妙戒”,正与一居士“妙音”讲法。

法师为我们煮上叶子茶,水雾升起,有春日柳叶的气味。我看到法师背后有一楹画,也是金刚经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谈及本寺见闻,法师说道:“愿来者,就是与佛有缘,有感悟,就是不虚此行。”

妙音居士向我们介绍:“刚法师正在讲,人怎样才算修行”。

我们正襟危坐,法师所讲也通俗易懂:“修行就是修心,并不是要入寺院才算修行,生活、工作,做人、做事都是修行,在人世间经受了洗礼,明白了对错是修行,知道不可为的事情能持戒不去做,也是修行,向上向善、知世故而不世故,就是年轻人修行的方向”。

我曾在拉萨色拉寺听藏僧辩经,场面宏大激昂,所讲却晦涩难懂,这次与妙戒法师交流,就如老友一般,诗经说:“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如是这般。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夜色沉寂时,有居士邀我们去吃晚斋,烧土豆片、清炒豆芽,小碗细粮粥,在斋堂“止语”牌下,游客、居士、僧人,共同完成一天最后的仪式。

莎士比亚说: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我们虽看不到明晰的未来,却也能序起往事前尘,走好当前的修行之路。

去路迢迢,莫徐莫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