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龙华骑车绿道)

2003年,我刚来上海上班时,在广中一村租房住,工作地点在人民广场,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好像是933路。上班时车上很挤,有几天特别挤,当时没意识到,后来听售票员嚷嚷:“到龙华寺烧香的大妈,先不要挤上来,等下一班!”

从那时候开始知道有一个龙华寺,但寺在哪里,很多年以后才知道。龙华寺离虹口很远,933路几乎是纵贯上海市区南北,在龙华寺有一站。听说龙华寺的菩萨很灵,这些大妈是初一、十五去龙华寺烧香,用张伟然教授的话来说,那是本地的香汛。

更早的时候听过黄永生的说唱《金陵塔》,非常有功力。金陵塔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座塔,有一种说法是,黄永生的老师袁一灵老先生到龙华寺拜佛,听到龙华塔上的金铃在风中作响,受此启发创作了《金陵塔》。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的门开在龙华老街,不在龙华路,很多次从龙华路骑车而过的时候,就没想过拐进去看看,直到今年。


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张伟然教授的书中说:

中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明帝时创建于洛阳的白马寺。从那以后,在当时一些重要城市如建业、广陵、彭城等地陆续兴起了一些寺院。但直到西晋时为止,寺院的数量都相当有限。

发展的契机出现在西晋末年,那一次的社会大动荡史称永嘉之乱,堪称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转折......真是说不清楚到底因为什么,就在那样一个干戈四起的岁月,突然间,佛教就像汽油碰到火星,呼的一下就全面铺开了。

张修桂教授《上海浦东地区成陆过程辨析》一文提到:

近20年来,冈身以东、下沙沙带以西的上海市区,陆续发现一批唐代或者南朝的出土文物,如广中路菜场的南朝青釉瓷瓶和瓷罐......和龙吴路唐代的器物等等。单点出土文物难作成陆过程的断代依据,但成批的出土文物所构成的出土文物面,则是可以反映这个文物面的成陆过程与年代,佐以吴越时代所建的沪渎重玄寺和至今尚存的龙华寺,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下沙沙带以西地区至迟在唐代已经成陆。

历史上中国境内的龙华寺颇多,郦道远《水经注》记载:在彭城东北“泗水西有龙华寺”,由东晋高僧法显约创建于晋义熙年间。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记:洛阳建春门外阳渠之南有龙华寺。之后,隋代在赵郡又建有龙华寺,此寺碑今有拓本,碑额题“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寺碑”。隋大业年间,福建仙游县西南又建龙华寺。

龙华语出释典。《法苑珠林》云:“弥勒为佛时,于龙华树下坐。华枝似龙头,故名。梵语为奔那伽。”《大日经疏》云:“奔那伽是龙树华,弥勒世尊于此树下成佛。”

弥勒为佛陀的弟子,姓弥勒,字阿逸多。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序列中,他是未来佛。在中国汉地佛寺中,弥勒佛的化身为五代时吴越的布袋和尚,也叫大肚弥勒。

弥勒崇拜可能源自于世纪前中东地区的弥赛亚传说,当时被罗马帝国统治的中东地区流传救世主的说法,也就是弥赛亚信仰。后来传播到印度,被佛教吸收,成为未来佛弥勒。再分别从北方(洛阳、赵郡)和南方(仙游、彭城)传播到中国。在唐朝龙华寺遍及江南(可能涵盖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弥勒信仰本是一种对救世主或者终极审判的信仰,但中国的高僧很可能不了解这个含义,最后融入了佛教的轮回说,龙华寺也就成为很普通的寺院而已。

目前有文献记载的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略晚于法华禅寺,都是吴越王钱俶所建,也许可以说龙华塔是五代建筑。宋治平三年(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明永乐年间恢复原名龙华寺。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龙华塔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是上海市文保单位


今天的龙华寺为光绪年间重建,龙华塔不在寺内,而是在寺前,塔西有放生池。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以前放生的真是中华龟,现在都是巴西龟


按照宋代伽蓝七堂制,龙华寺的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大牌楼、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的大门不能被称为山门(三门),它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牌楼,是五门而不是三门,没有殿,门上牌匾也没有解脱门的字样。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大牌楼,作为寺院大门

明万历二年(1574年)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牌楼大牌匾上有一颗放大的金印:钦赐承恩堂龙华讲寺之宝印。

唐代禅宗的兴起为寺院的内涵分化注入了活力,会昌灭佛后,诸宗衰微,唯禅为盛,很多寺院出现了专修禅宗的局面。于是渐渐就出现了禅寺和教寺的区分。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将江南的教寺改为禅寺。

元明时期,将寺院统一区分为禅寺、讲寺、教寺三类,法派与寺院之间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世袭罔替。其中禅寺之“禅”,指禅门各宗;“讲”则指天台、华严诸宗对佛教教理的讲说;“教”则专门指诵念真言密咒、演行显密法事仪式。

从万历皇帝的赐名与金印上,同时看到了禅寺与讲寺,或许当时执政的张居正公事繁忙,一时搞混了,估计当时寺内的和尚们也是一头雾水。不过从钱镠、万历对佛教寺院命名的干涉,可以看出帝制时代宗教信仰只能屈从于皇权,而禅宗对世俗权力的献媚,也看得出佛教世俗化的可悲。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一般来说,山门后是天王殿,龙华寺算是弥勒道场,故加了一个弥勒殿,供的是中国人习见的大肚弥勒、布袋和尚。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大门与弥勒殿之间是二棵樟树,大概是模拟龙华菩提树,据说弥勒在龙华树下得道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殿内是笑嘻嘻的大肚弥勒,殿外信众以自认为最虔诚的方式礼拜

弥勒殿中只有笑嘻嘻的大肚弥勒,别无其他塑像。


天王殿中供奉的依然是弥勒,是天冠弥勒,一个身材非常匀称的美男子,头戴金冠,作说法相。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弥勒东西两旁供奉四大天王,显然各个寺院对四大天王手持宝物的理解完全一致,但对他们肤色的定义基本不同。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西方广目天王与北方多闻天王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东方持国天王和南方增长天王

弥勒佛后面的是韦陀菩萨,韦陀手持宝杵,面向释迦。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天王殿背面

据说韦陀菩萨共有三种姿势,每种姿势都有特殊的含义。如果韦陀手持降魔杵指天,代表这座寺院是大型寺院,对于僧人来说就是免费管吃住三天;如果降魔杵平置于胸前,代表这座寺院是中型寺院,那是免费吃住一天。降魔杵指地,代表的是小型寺院,对于僧人来说就是不管住不管吃。

本寺的韦陀菩萨降魔杵指地。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不敢大刺刺地拍照,照片拍得很模糊,但能看出韦陀宝杵指地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本寺有客房,但不免费,大概韦陀菩萨的意思是这个


大雄宝殿为重檐,比弥勒殿和天王殿的单檐雄伟。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本寺供一尊佛,佛祖趺坐、双手合十,作毗卢印。左胁侍文殊菩萨,坐骑青狮;右胁侍普贤菩萨,坐骑白象。合称华严三圣。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佛祖东西两旁塑十八罗汉与二十诸天。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一半是印度人的形象,一半是中国人的形象

佛祖后面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诸神环绕。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大雄宝殿后面是三圣殿,也是重檐,气势不亚于大雄宝殿。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净土宗供奉的主神,难道龙华寺以前曾是净寺?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从院子中间的香炉看,三圣殿比较新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阿弥陀佛,胸口为卍字,今天殿内有法事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左侧观音菩萨,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右侧大势至菩萨,天冠上是净甁


三圣殿后是方丈室与藏经楼,今天不开放,还是一向不开放?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三圣殿东侧是一个花园,有数枝百年牡丹。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有四株百年牡丹,《上海市古树名木目录》编号1232-1235

牡丹园北面、藏经楼东侧是另一个花园,里面有鹿、有松树、有窣堵波,可能模拟佛陀早期在里面传道的鹿野苑。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寺院的生活区分布于中轴线主建筑群的二侧。东侧(左侧)往往是僧人自身生活的空间,包括僧寮、香积厨、斋堂、库房、客堂等。西侧(右侧)则是旅客的借宿区,称云水堂,意为容纳四海来客。龙华寺基本上就是这么安排的,只是把僧寮和云水堂都安排到西侧了,住宿区与其他功能区分开,也很合理。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东侧

骑车看上海,龙华寺

西侧


我佛慈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