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上当了,年兽的故事其实也就几十年的历史

我们从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一种传说:“年”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怪兽。过“年”就是要放鞭炮,驱逐这种怪兽。

相传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到村子里来吃人,但是它害怕红色,怕巨响。于是,人们利用它的弱点,放爆竹,贴春联。于是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习俗。

然而这个故事,我找了很久很久,也没有找到其史料来源。仿佛只存在于寒假作业的小知识里。所有的学术著作都没有收录。所以我从小就怀疑,这是不是很晚近的传说,编出来的?

其实,从这个所谓的“年”兽怕红色、怕火光、怕巨响来看,其实就是古代除夕的傩祭。例如《后汉书》卷九五《礼仪志·大傩》:

“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侲子和曰:‘甲作食歹+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作方相与十二兽儛。”

这一段大概意思就是说,十二月腊日的头一天,驱逐厉鬼。选120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叫“侲子”,裹着红头巾,敲着鼓。另有一个人扮作方相氏,穿着熊皮,黑上衣红裙子,拿着武器,在宫里驱鬼。

上当了,年兽的故事其实也就几十年的历史

日本的方相氏驱鬼

这里列举的鬼怪名字有:歹+凶、虎、魅、不祥、咎、梦、磔死、寄生、蛊等,而吃它们的神兽是甲作、胇胃、雄伯、腾简、揽诸、伯奇、强梁、祖明、委随、错断、穷奇、腾根。

唐代仍然延续了这个习惯。沈佺期《守岁应制》写道:“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这里“烈”是点燃的意思。王建“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裤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这里,红色、火焰等元素也都有了。

至于爆竹,也是起到类似的作用。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惡鬼。”这其实也是傩的一种延伸。山臊就是山魈,古人认为也是一种妖鬼。

这种习俗清代还有,只是更具有表演性质,安徽贵州等地,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傩祭,而北方大部分地区,也不是没有,而是这个任务逐渐转移给了专司表演的戏班了。清宫正月初一,有“跳灵官”的习俗(后来凡戏开场也跳)。曹心泉:“清宫演剧,每年正月初一日演戏,开场先跳灵官。除头出戏由南府扮者外;其余后台所有人众,俱扮灵官。”

灵官长得什么样子呢?“三只眼,红须红袍,左手挽袂,右手持杵”。这是道教宫观看门的王灵官的形象。其实我们从这神异的形象来看,很可能就是上古方相氏(或其他驱魅神像)的变种(当然其中还会有很多拐弯)。2014年春晚还上过。

上当了,年兽的故事其实也就几十年的历史

跳灵官

(跳灵官)

和“跳灵官”相似的还有“跳钟馗”。钟馗也是和方相氏一样,是专司驱鬼的神。他身穿红袍,手持响器和宝剑,也基本上贯彻了方相氏的衣钵。

上当了,年兽的故事其实也就几十年的历史

跳钟馗

年什么时候变成了“年兽”?从不见于历史记载而是仅见于一些通俗读物来看,其实是个“伪故事”。大概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编出来的。因为那个时候为了配合主旋律,冒出来许多伪传说。比如许许多多地主和长工的故事,民女反抗压迫的故事。八十年代以后,许多景点也根据自己某个山头像这个,某个湖泊像那个,冒出了许多伪故事。这个年兽,也带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字样,应该就是那时候为了配合“中华民族”的宣传搞出来的。当然可以继续探讨,只是不要将其当做什么正宗的“国学”教小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