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母亲的葬礼上,儿女们竟在谈笑风生(母亲葬礼追悼词)

文:默语

母亲的葬礼上,儿女们竟在谈笑风生

无论一个母亲有多么的善良和坚强,都不应该成为子女们轻视的理由。

婆婆去世半个多月了,但我内心始终不能释然,时刻沉浸在婆婆丧葬中的场景不能自拔。

2022年5月24日,婆婆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儿子没能见她最后一面。

在婆婆去世的前十天,我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顺路去看了她。

我给婆婆打了电话,让她在小区门口等我。

车到了门口,远远看见婆婆坐在那里和几个老婆婆聊天。

看到我下了车,婆婆也缓慢地走了过来,我赶忙迎上前去扶住了她。

婆婆一如既往地整洁干净,戴了口罩和帽子,她急促地喘着气,犹如得了一场大病。

我的心瞬间变得沉重,“妈,前段时间你不是还很好么?咋突然成这样了?”我焦急地问她。

婆婆断断续续地说道:“也不知道咋了,最近就这样,没大事,你不要担心了。”

可我感觉婆婆已经到了快支撑不下去的程度了。我说:“妈,你都喘成这样了,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你很难受的。等你孙子回来,送你去住院。”

婆婆说:“不用了,你们都很忙,快忙去吧。”

我问她:“大哥他们呢?”

婆婆喘着气说:“最近地里正是忙的时候,你大哥嫂子都很忙,好多天也没过来了,我没事,缓几天就好了。”

婆婆说着话,眼里噙满了泪水。

没想到,这次见面,成了我和婆婆最后的告别。

母亲的葬礼上,儿女们竟在谈笑风生

1

婆婆和我

人与人之间除了缘分,还有一种能延续的情谊就是人格魅力。

因为吸引,所以靠近,最后彼此走进各自的心里。

婆婆是我前夫的妈妈,二十年前我们离婚后,我始终以儿媳妇的身份和婆婆保持来往。

那一年春天,我和前夫协议离婚,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双方父母。

离了婚的我一个人在本地工作生活,前夫在新疆油田工作,孩子就留在婆婆家上小学,这一年,孩子六岁。

婆婆对孩子很好,我也能安心工作,每个周末孩子回我这里时,婆婆总是给我带来我爱吃的馍馍,周天孩子回去,我也买好多婆婆爱吃的东西给她带回去。

就这样,孩子在婆婆家读完了小学。

在这期间,我也时常会抽时间去看孩子和婆婆,去之前会买好多东西,虽然那时候我一个月只有三百块钱的工资,但对待公婆,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都会去做。

婆婆会像自家妈妈一样,给我做我爱吃的饭菜。

在婆婆家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很快乐,和婆婆一起在厨房做饭,不多时我们就会吃到可口的饭菜。

我和婆婆在做饭期间也会聊到很多事情。

婆婆是共产党员,又是村里的妇联主任,遇到谁家有矛盾,她都会给人家帮忙调解。

很多兄弟矛盾、婆媳关系,都在婆婆的疏导中得到和解,从这些谈话中,我感受到了婆婆的睿智、善良和淳朴,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当一家人吃过饭后,一向勤快的婆婆很快把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不让我插手洗锅抹灶的活。

冬天,我们围在火炉旁烤着红薯、洋芋,或者围在炕上磕着瓜子。

夏天,我会跟着婆婆去菜地果园,摘来好多菜,装满一大袋子水果,带回城里。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孩子小学毕业。上初中时,我把孩子接到了城里,但从未间断过和婆婆的往来。

村里人把我们的婆媳关系定义为母女关系,都说我们有很相似的地方,值得人羡慕。

直到有一年前夫回家过年,才无意间说漏了我们离婚的事情。

睿智的婆婆没说什么,丝毫没有表露出不满,而是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给家人做好吃的,开开心心和大家有说有笑。

接下来的很多年,我依然扮演着儿媳妇的角色,因为我觉得,婆婆善解人意,有一颗好心,没把我当外人看。

我始终认为,我们夫妻之间的问题是自己的事,与其他人无关。

善良的婆婆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亏欠我太多,只能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我关心和理解。

记不清是哪一年,我和婆婆说起这事,婆婆说:“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是我自己的儿子不好,对不起你,以后你就做我的女儿吧。”

听着她说的这些话,我的内心说不出的酸楚和感动……

从此以后,我内心更加坚定,这个妈我认定了,不为别的,只因对我的理解和体贴。

母亲的葬礼上,儿女们竟在谈笑风生

2

婆婆和她的儿女们

婆婆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辛劳的一生、隐忍的一生,她是家里的支柱,是别人学习的楷模。

婆婆一生有三儿一女,老大在家务农,为人憨厚老实,平时话不多,是兄弟中最辛苦的一个。

大嫂快言快语,勤劳质朴,是这个家说了算的人。

老二是我前夫,一直在新疆油田工作,没有家庭观念,不负家庭责任,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和父母沟通极少。

老三也在新疆油田消防队工作,长久地离家,淡漠了对父母的亲情,三五年回一次家很正常。

最小的是女儿,对父母关照有加,常给父母给钱、买东西,但不在本地,回家的次数也很少,尤其今年孩子高考,只在过年时回来过一次。

为人父母,谁不盼望儿女常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可我的婆婆把对儿女的思念之情深深埋在心底。

每每有人在婆婆面前提起儿女时,婆婆总是说,他们都很忙,只要他们过得好,自己心里就踏实。

岂不知,平时没有大病的婆婆,常年见不到在外的儿女,内心焦虑、孤独,承受着不为人知的折磨。

记得有一次,儿子接婆婆来城里,我们聊了很多,大哥两口子因为忙没时间照顾婆婆,让婆婆一个人住在小区的楼房,而他们则住在平房。隔着一段距离,他们总以为婆婆身体还好,所以也很少去看婆婆。

而远在外地的儿子女儿则只是偶尔打个电话,这种只有声音没图像的电话也只是一句问候而已。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母亲年事已高,变成了苍苍白发的垂暮之人。

婆婆说对我:“这都好几年了,也见不到他们,究竟是有多忙啊,一次都不回来,不知到死我能不能看见他们……”

看着眼含热泪的婆婆,我读懂了她的无奈和惆怅。

我劝着婆婆,说:“妈,你好好活着,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你辛苦劳累了一生,应该好好享受生活。”

婆婆拉着我的手,摇着头,目光望向远方,自言自语道:“唉!孩子长大了都走了!”

婆婆的晚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度过的,唯一能陪她的只有村里的几个老人,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家长里短。

母亲的葬礼上,儿女们竟在谈笑风生

3

婆婆的葬礼

儿子在杭州出差,晚上我们通过电话后我准备看书,儿子的电话又过来了。

“怎么了?”我问他。

过了一会儿,儿子说:“妈妈,奶奶去世了。”接着就是一阵哭泣声。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安顿好儿子买机票回家后,我接到了大嫂的电话,此时已是夜里十二点钟,他们安顿好了家里的事情才通知我。

一夜未眠,我辗转反侧,想起婆婆的点点滴滴,心痛不已。

我可敬的婆婆,一生与人为善,勤劳质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她来时平凡地生活,安静地付出,离去时也安静,独自离开。

那天下午两点多钟,几个平日里一起聊天的老婆婆没看见我婆婆下来,于是就打电话,结果没人接。

他们断断续续打到下午还是没人接,就去家里敲门,也没人答应,有个老婆婆就打电话给村长说婆婆是不是有事,通知大哥来看看。

大嫂说,当他们接到村长的电话匆匆赶到家里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婆婆像睡着了一样,歪在床头,一只手托着头,就这样安详地走了。

婆婆活着只知道付出,死了也不麻烦大家。

很多人都说,这是婆婆修来的福气,没有疼痛,没有折磨。

可他们哪里知道,人在最后的时刻,内心都是害怕的、孤独的,思念多年未见的儿孙,盼望着身边有个人能陪自己走完人生最后一刻。

可惜,儿女们都不曾想母亲会这么快离去,也许在他们的心里,生死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死了也就死了。

想到这里,我失声痛哭,我为婆婆的孤独与不甘而哭泣。

熬到早上五点钟,按我们当地的风俗,我以女儿的身份,置办了祭礼,拉了满满当当一车回到了家。

车停到门口,我看到灵堂前空空荡荡,放着哀乐,本家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商谈着事情。

看到我下来,大家一起把东西摆放在一张大圆桌上。

我把鲜花在灵堂前摆好,整理好所有的祭礼,双膝跪地,点了炷香,烧了纸钱,看着婆婆的遗像,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说:“妈,你我婆媳一场,我太了解你的苦衷,这世上,没有谁会像我一样能感受你的痛、你的苦、你的孤独和遗憾!你走得不甘心呐!”

“妈,你终于解脱了,你安心地去吧,你的优良品质,我都记在心里,践行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你安息吧……”

我哭得撕心裂肺,还惹哭了院子里所有的人。

他们拉我起来,给我说了好多婆婆讲给他们的故事,说婆婆一生最欣慰的是生命里有我,因为我对她好,我儿子对她更好,她始终念念不忘。

她说她从来不生几个媳妇的气,而生儿子的气,这是她始终不能接受的。

大哥天生木讷,不善言辞,从不问婆婆有什么疼痛,有无需要。

母亲的葬礼上,儿女们竟在谈笑风生

其他两个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几年不回,似乎当她不存在。

然而,更可悲的是,为了等新疆的儿子回来,婆婆的葬礼决定于第四日举行。到第三天中午时,新疆一行三人才到。

他们和平时回家一样,体面的衣服,皮鞋擦得锃亮,在族人的带领下走到了灵堂前,敬香、烧纸。

原以为多年不见自己的母亲,这会让他们难以接受,不曾想,烧完纸起身,没有人掉一滴眼泪。

而是到屋里找来了毛巾,擦着膝盖的土,把皮鞋擦了又擦。

随即本家姑嫂端来了茶,他们坐在院子里和大家抽烟喝茶聊起了天。

我看不出他们脸上有丝毫的悲伤和难过,和平日里一样,和一同长大的发小聊着天,开着玩笑,时不时还发出欢快的笑声!

这一天是三日,所有的道家的一些仪式都在前一天晚上进行完了。

“三拜九叩,报恩,过桥,”这些环节都是亲生子女必须要做的事,可他们来迟了,没有参加。

可谓活着没尽孝,死后不报恩!

我随着大哥和小姑子做完了这些事,第二天两个膝盖全磨破了。

所以,三日这天,吃吃喝喝,三个儿子并无大事可做。

按照习俗,三日这天要来很多亲朋好友吊唁,儿孙必须全部跪在灵堂前,不停上香烧纸。

可他们却都没有,陪本家人喝茶抽烟、打牌聊天,死了一个人,犹如死了一条狗。

这是母亲,这是情怀,这是亲情啊!

婆婆是第四日早上下葬的,我因为有两个孙子要带,没能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

后来儿子告诉我,爸爸和叔叔在奶奶下葬时没有流一滴眼泪。

他问我:“妈妈,自己的母亲死了,都不伤心么?”我无言以对。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这是一种责任。而从他们身上,我丝毫没有感觉到这一点,更看不出有半点遗憾。

当我回到婆婆家时,正好安葬的人都陆续回来了,大家准备前往酒店。我看到他们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西装,擦亮了皮鞋,洗脸梳头急匆匆赶往酒店。

望着空荡荡设为灵堂的上房,我泪如雨下,斯人已逝,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