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中国无神论史》连载)

编者按:为宣传科学无神论,从9月10日起,我们将连载李申的专著《中国无神论史》。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县人。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转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中国无神论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反邪教协会副会长。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第十一章 宋元时代的无神论思想

十、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宋元道教,比较彻底地抛弃了以前的金丹成仙术和服气成仙术,一面也比较彻底地抛弃了原来的神仙观念。

以往的金丹成仙术,就是用矿物原料,主要是铅和汞,包括丹砂,通过冶炼,制成丹药,认为服后可以成仙。经过唐代许许多多服食丹药不仅未能成仙反而送掉性命的血的教训,五代到宋初出现的《钟吕传道集》,把铅说成是人体肾脏中伏藏的父母真气,把汞说成是人心中的正阳之气。炼丹所用的水,就是人体内的各种液体;炼丹所用的火有三种:君火在心脏,臣火在肾脏,民火在膀胱。因此,炼丹过程就是在意念的导引下,使体内的心肾之气被体内的水火烧炼的过程。人体,就是那炼丹的鼎器。由于把炼丹过程完全搬到了体内,所以称为“内丹术”。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内丹术把炼丹过程搬到体内,以前的服气术也就和内丹术合流,从而结束了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

然而这样的过程,到北宋末年,仍然有人认为,还没有说到炼丹的本质。于是一位叫张伯端的出来,著《悟真篇》,对炼丹过程给予了全新的解释。

《悟真篇》认为,要成为神仙,唯一的办法就是服用金丹。要炼成金丹,首先要知道铅汞。“好了铅汞着意寻,莫教容易度光阴”,“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那么,什么是铅汞呢?《悟真篇》说:

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铅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全要入中央。

这是一个让人永远无法得到要领的“说明”。至于水火龙虎,也是一样: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赤龙黑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

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挡。

这些让人无论如何也琢磨不透的辞句,然而张伯端仍然觉得太过直露。《悟真篇》最后,他又写了个后叙:

切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其无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简而言之,只要明心见性,就可得道成仙。这样,张伯端不仅把所有的丹术,包括内丹术,都给轻轻地抹掉,而且也把道教和佛教的不同给抹去了。

张伯端数传到南宋白玉蟾,白的弟子彭耜问什么是术?什么是道?什么是金丹?白玉蟾答:“金则性之义,丹者心之义。其体谓之大道,其用谓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一心不动,万缘俱寂。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守得其一,万法归一”。于是,彭耜明白了:

如说问道,则示之以心,如所问禅。亦示之以心;如所问金丹大药,则又示之以心。愚深知一切唯心矣。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一切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的命题,此时也是道教丹道的命题。道教,此时可说是彻底抛弃了炼丹术,把炼丹活动完全虚化为纯粹的心性修养。

张伯端开创的道派,被称为道教“南宗”,是宋代主要的道教派别之一。

与南宗相对的,是金朝统治下由王喆即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道。全真道不主张冶炼金丹,甚至也不主张打坐。王重阳习惯用歌谣传道。他的著作,主要篇幅也是传道的歌谣。其中一首歌谣唱道:

莫端身,休打坐,摆髓摇筋,嘘咽稠粘唾。外用修持无应和,赢得劳神,枉了空摧挫。……要行行,如卧卧,只把心头一点须猜破。(《重阳全真集》卷四)

成仙的基本途径,也和所谓南宗一样,识心见性:

识心见性通真正,知汞明铅类密多。(王重阳《吕善友索金刚经偈》)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以往的成仙途径被彻底地抛弃了。

抛弃了成仙的途径,神仙观念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南宗创立者张伯端说: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目前,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张伯端《悟真篇》)

“不移一步到西天”,和《坛经》所说的净土就在眼前,是一个意思。“云生足下”,也就是肉体飞升,是神仙术从古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但在张伯端看来,这样的景象并不是神仙。他所说的神仙,是见了真空,圆明圆通,视一切都为无物的人。这样的人,也就是达到涅槃寂静的人。

北宗全真教,更是全然不讲神仙长生,而只把心灵的修养作为他们宗教修养的核心内容。《重阳全真集》道:

不谋轻举望升飞……,久厌世情与名利。素嫌人世是与非,须知谨谨修心机。(《和落花韵》)

王重阳的大弟子马丹阳更进一步发挥师父的思想,并仿效禅宗,贬斥肉体,把肉体也称为臭皮囊:

说破飞升一著,成仙只是神光,天宫无用臭皮囊,携去深山掉样。(《渐悟集》)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元末全真道士陈致虚,被认为是道教重要的丹术理论家,他的《金丹大要》是元代的丹术名著。《金丹大要》卷一,列举了历代仙圣事迹,说明一切神仙,一切著作,所论金丹,“唯只先天真一之气而已”。认为肉体长生是凡俗之论:“有身则为患。仙者,欲去其患者也”,“焉有白日而飞肉尸者”。过去的神仙,在他那里成了“肉尸”,神仙观念彻底改变了。

随着神仙观念改变,道教的彼岸世界,类似佛教净土的所谓“洞天福地”,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唐代道教认为,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都在境内名山中。王屋山、天柱山等等,都是有案可查的山。所谓“洞天”,就是具有一套日月星辰、有另一番天地的山洞。李白的《梦游天姥》,描述的就是道教的洞天景象: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鼔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是一番实实在在的景象,类似佛教的净土或天堂。只是这个地方不在天上或西方,而在某个山洞里。洞天和天堂一样的美妙,可说是山洞里的天堂。

宋代,随着炼丹和神仙观念的改变,这样的洞天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署名曾慥、大约成书于两宋之际的《道枢》一书,提出了新的洞天观念。

《道枢·指玄篇》主要援引纯阳子吕洞宾说,把人体的肘后三关比作海外三岛。说神仙们住的洞天,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上,它住在上丹田,却往返于下面二丹田之中,这就是人的洞天福地。

佛教禅宗曾把西方净土,天堂地狱,都说成是心灵的作业。唐代道教可以接受佛教修心养性的理论,却还不能把成仙得道都虚化为心灵的念想。《道枢》把洞天福地说成是心灵的作用,也就在终极目标上和佛教也一致起来了。既然洞天福地就在我的心里,那么,所谓成仙,还不就是念想的领悟吗?如果说禅宗认为一念悟便是佛,则此时的道教则是一念悟即是神仙。

与南北两宗的情况相似,其他道派或者著名道士,也都修正了原来的神仙和丹药观念。

首先是著名的由儒入道的道士陈抟,曾被宋太宗请到京城。他坚称自己既没有黄白术,也不会长生术。他劝宋太宗好好治理国家,说这就是最大的修炼。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和陈抟同时的道士苏澄隐,曾得到宋太宗的哥哥宋太祖的召见。苏澄隐说,我的养生,不过是“精思炼气”;帝王的养生,应当如老子所说,“无为无欲”,这也是当年黄帝、唐尧的做法。

宋真宗时,曾命张君房整理道经,编为《道藏》。王钦若建议,正式将《老子》等道经编入三洞,这也是道教宗教目标的重大改变。

宋代兴起的另一新道派是雷法派。这一派的活动内容,主要就是为多旱灾的农业祈求雨水。这本是国家的事情,不是道教的目的。雷法派把消除旱涝灾害作用自己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放弃成仙目标的重要标志。著名小说《水浒传》中,公孙胜会“五雷定心法”,就是雷法派的巫术之一。

与宋朝政权对峙的金代,由刘德仁创立的“真大教”,目的是用仁义礼智、三纲五常教化民众。

由萧抱真创立的太一派,则积极参与国政。他们借用儒教的“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云云,认为老子、张道陵就是这样的导师,所以道教的目标,就是“救世”。

净明道大约正式创于元代。他们尊晋代的许逊为第一代祖师,刘玉真自称第二代祖师。他们的经典是《灵宝净明黄素书》,所以被称为“净明道”。该书把净明道的要义,定于“忠孝”:“凡学黄素书者,要在忠孝”,“黄素之士,以忠孝为本”。认为精忠至孝,仁义礼智,是成为神仙的基本途径。如果说这一派是儒教的派别,也完全合格。

道教构成繁杂,凡是难以归入其他教门的新兴教派,江湖术士,隐逸高士,都可以自称或被称为道教教派和道士,这也是道教长期难以摆脱巫术劣迹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宋元时代的大局看来,道教各派都有企图摆脱神仙方术和传统神仙观念的倾向,这是道教内部无神论因素发展的重要方面。

十一、北宋佛教的“师韩”思潮

宋代佛教理论没有重大发展,如果有点无神论因素的话,就是佛教内部出现了被称为“师韩”,即学习韩愈的倾向。为此,高僧智圆曾写了一篇《师韩议》,批评某些僧人的师韩倾向。

《中国无神论史》连载56——道教否定肉体成仙

《师韩议》说,“吾门中有为文者,而反斥本教以尊儒术”,其理由是要学习韩愈的为文和为人,所以不得不反佛尊儒。智圆认为,这种作法是不对的。他说,韩愈作为儒者,摈弃佛老二教以尊崇自己的教,是理所当然的。作为一个僧人,则应该像韩愈忠于儒教那样忠于佛教,才是真正向韩愈学习。如果背叛自己的教,那就是乱臣贼子,是韩愈的罪人,不是韩愈的学生。

韩愈以反对迎佛骨而著名。佛教中出现的师韩倾向,应该带有一定的无神论色彩。

十二、宋元时代无神论思想的主要表现

1,从欧阳修、王安石开始,宋元儒者抛弃了天人感应观念中某种灾异一定与某个政治事件相应的传统神学观念;

2,程颐、朱熹等儒者进一步批判和摆脱了神人同形论,从而较为彻底地抛弃了有形的鬼神观念;

3,张载、朱熹等进一步淡化了古老占卜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4,司马光、程颐等儒者反对新出现的风水巫术;

5,宋元儒者更加深入地反对淫祀,并出现了谢应芳以反对淫祀为宗旨的理论著作;

6,儒者储泳揭露各种江湖骗术;

7,宋元儒者更加深入地批判佛教的轮回学说;

8,道教彻底抛弃了肉体成仙观念,继佛教之后,把宗教修行归结为纯粹心灵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