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榆林风俗之生产习俗》

工匠习俗

榆林人称木匠、石匠、铁匠、毡匠、画匠等手工艺人为五色匠人,言其多,言其杂。五色匠人种类繁多,习俗各异,简记于后。

石匠 石匠应该是最古老的手艺了,从石器时代就有了石匠的雏形。石匠的主要工具是锤子、錾子,还有楔、方尺(铁制直角尺子)、墨斗等。石匠的主要活计是开山打石,箍窑盖房,修敲砌墙。还为农家凿制碾磨、石槽、石板、碌碡。石匠是苦力活,需要力气,也要智力。巧的石匠还在建筑上雕花刻草,凿龙凿凤,也有的凿刻石碑、石狮子,名之曰巧手匠人。陕北石匠的作品遗存很多,比如汉画像石、石窟、石桥、石窑。石匠在钻眼时,忌打空锤。石匠这门手艺,现在尚有活路,但活计渐少,有了电动凿割工具,劳动强度小了。不少人的手艺不如过去,但从事石碑制作和石狮雕刻手艺的石匠,技艺有所提高。

木匠 也和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木匠的工具比石匠多,主要有各种锯子、刨子、斧子、钻子、凿子、墨斗、木尺(长三尺,也称三尺)等,装在自己做的特制箱子里,挑着走村串户。木匠的主要活路是制作门窗和农家的箱柜、桌椅、擀杖、耩身、锄把、镢把、扁担、驴鞍、风车、风箱,木匠还打棺材、做车架等,木匠也要会雕花刻草,在门窗、箱柜上用,并且比石匠的手艺还精细。木匠一般由二人组成,一师一徒。木匠的工具箱,忌他人乱动。木匠做活有“留尾巴”的习俗,至少也要在干完活后留点刨花,让主家自己收拾。是取“还有活干”的意思。但在做棺材活时,一定要收拾得干净利落。否则,会被认为是咒主家再死人,是犯大忌讳的。木匠敬奉鲁班,因为他是木匠的祖师。学木匠要拜师,举行隆重拜师仪式,学三年,学徒期间有饭没工钱,出师时,师傅给一套木匠工具。木匠的活路现在增加了装璜房屋,制作广告等,但劳动强度也小了,因为有了电锯、电钻等工具。木匠的作品随处可见,有庙宇、窑洞的廊檐、门窗,还有各种花草,家庭的箱柜、桌椅,农家的用具、农具等,榆林星明楼是纯木结构,可以看出陕北木匠的精湛技艺。

铁匠 铁匠比石匠、木匠少,却比他们金贵,物以稀为贵嘛。所以有谚语:一当官,二打铁,说得是打铁的人只比当官差一点。其实,铁匠是个苦活,整天在炉火旁,烟熏火燎,锤锤打打,火花四溅,既费力气,又受烤熏,所以,名之曰“黑铁匠”。有谚语云:赌博场里少串,铁匠炉前少站,因为站的时间久了,难免被火花烧坏衣服,甚至伤及身体。铁匠的工具主要有炉台、风箱、锤子、砧子、火剪、钳子等,铁匠主要在村头或街头固定场所做活,有的有作坊,名之曰铁匠铺。铁匠至少有两人,一师一徒,师傅做细活,土地做锤打等粗重活。也可以多人。铁匠的活路有农具锄、镢、耙子、镰刀、铁锨等,家庭用具菜刀、斧头、剪刀、勺子、铲子、火枪之类,还为木匠、石匠制作工具,古代还锻造诸如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兵器,陕北地处边塞,铁匠此类活不少。由于生产的发展,不少昔日的手工活,被机器活取代了,铁匠的活路渐少,铁匠也没有当年的辉煌了。

砖匠 陕北人叫烧砖师傅为砖匠。砖匠烧砖先要选窑址,窑址选在用水、取土、运输方便之处,窑是鼓状,窑前有一块宜于晾晒砖坯的场地。烧砖首要制砖坯,也叫扣砖坯,扣砖坯用特制的木模斗,将和好的泥甩入木模斗里,用小刮片刮去外溢的泥,再将一小泥丸砸在砖坯上,端起木模斗,将砖坯扣在场地上,砖坯就算成功了,一窑砖,数千上万,制砖坯需要好几天,挑最晴朗的天气,劳动强度大,一般需两人操作。砖坯制好后,晾晒了几天,干到了,然后入窑垒放,入窑时,可以请很多帮工,由大师傅指挥,有序垒放。垒放好即泥封底口,留一火口和观察口,烧第一窑时,大师傅还窑烧香念叨:一炷明香上天空,太上老君站空中,你老在空中受香烟,三味真火施民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然后点火。烧了三天三夜后,便停烧封窑,七天后即可出砖。过去,陕北烧的都是满尺砖(即长一尺,实际仅为0.95尺,宽五寸),颜色是青的,叫青砖。后来,制砖坯改为机器,烧的是红砖,四八砖(长八寸,宽4寸),由大砖厂烧制,砖匠这个行业也人数渐少了。

瓦匠 瓦匠是烧制建筑用的特制砖瓦、陶器的师傅。瓦匠活也是一门颇要技艺的手工业,其工序也是制坯,入窑,烧火,封窑,出坯,但比烧砖技艺要求严格,甚至有绝技,靠祖传。瓦匠的产品一般售卖。瓦匠较少,现在仍有市场,烧制的是特制的用品。

毡匠 毡是榆林人炕上铺的必用之品。毡有沙毡、绵毡、绒毡之分,有单人毡,二人毡、满炕毡几种,用料主要为羊毛、羊绒也可以用牛毛、牛绒、驼毛、驼绒等。擀毡是一种需要特殊技艺的活,所以,毡匠,在陕北比较吃香。毡匠一般是二人,一师一徒,工具为特制的大弓和竹帘,先弹毛,再把毛均匀铺在竹帘上,喷洒一点数量的小麻油、黑豆面、清水,后洗毡,修整边沿,即成。毡在农村也渐少,但城市用的更少,毡匠也快成了消失的风景了。

毛毛匠 毛毛匠是制作毛口袋、毛褡裢、毛绳等日常用品的师傅。毛口袋和毛褡裢是农家必有之物,毛口袋可以送粪、装粮食、装洋芋,毛褡裢可以赶集上会搭在肩上装小物件。毛毛匠一般是三五人为单元进行操作,先用特制的工具捻毛线,毛线捻好后进行编织。编织是一个细心活,一经一纬,上下交替,不可马虎。也是一个技术活,没有一定技术是编织不好的。随着各种塑料、帆布机制代用品的出现,编织毛口袋和毛褡裢已不合算,因此,毛毛匠也消失了。

柳匠 柳匠是柳编大师傅。主要制作笸箩、簸箕、拿粪斗、背篓等,原料为沙柳、红柳、卧柳、柳椽等,工具有柳尺、桃形破柳条核、缠麻线轱辘、拧麻线车、柳锥、柳劈刀、刮柳弦刀、夹子等,其工序有三道,一为备料,二为编织,三为缠修,都要一定的技术。柳匠一般以家庭为作业单元,大多是祖传工艺,至今仍有市场,但没有往昔红盛了。

泥水匠 泥水匠是窑洞和墙壁的美容师。土窑和石窑洞修好后,由泥水匠裹泥窑洞的内壁。泥水匠的工具是泥盘、泥页、泥匙,原料是黄土和水,大粘泥加一点麦稭、细泥加一点麦鱼,先用大粘泥裹泥第一遍,稍干后,再用细泥裹泥第二遍。“稀泥抹光墙”是泥水匠的得意工作。泥水匠是力气活,有技术无绝技,唯手熟耳。可以一人作业,但要有帮手,一匠三小工,最少得三个帮手。砖窑一般用石灰泥,有的人家光景好,石窑也用石灰泥,泥水匠也会操作。墙壁也可以裹泥,比窑洞裹泥容易。榆林人一般不修土窑了,砖石窑也用白灰、水泥粉刷,泥水匠成了粉刷工了,工艺更精了,活路更宽了。真正的“稀泥抹光墙”很少见到了。

小炉匠 小炉匠也叫轱辘匠或箍漏匠,其主要业务是跑村串户为群众修补锅碗瓢盆等餐饮用品。有的还兼做金银首饰,尤其擅长打制银手镯,还做修锁子、配钥匙、打菜刀等小物件。小炉匠的工具很多,主要有小火炉、风箱、砧子、钳子、镊子、锤子、焊锤、冲子、坩锅、金刚钻子等,小炉匠可以两人作业,也可以一人操作。肩挑着沉重的工具箱,爬山上洼,甚为艰辛。小炉匠主要和婆姨女子打交道,所以,往往会有一些风流之事,民间传统小剧《钉缸》就是写的小炉匠和一个村妇的故事。瓷器硬度大,要修补必须钻眼,而钻眼要金刚钻,所以,有谚语: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小炉匠主要做小物件,不做大的物件,所以,又有谚语:小炉匠钢铡刀,跌大活哩。小炉匠较少,多为河南人。过去,人们生活贫困,很难买新家具,所以,要请人修补,现在,修不如买,所以,小炉匠没有存在的基础了,自然就消失了。

银匠 是从事金银首饰制作的师傅。银匠的工具主要有小炉、风箱、坩锅、小型的锤子、钳子、刀子、锉子等,制作的首饰有手镯、戒指、耳环、妇女头饰、小孩长命锁、脚镯、项圈、牙签、耳挖等,旧时,妇女喜欢各种金银首饰,所以,银匠少,活路多,工价高,银匠很滋润。一度时期,佩戴金银首饰成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奢侈习惯了,所以,佩戴者少了,银匠这个行当自然接近消失了。后来,佩戴金银首饰成了高雅、富贵的标志,于是,银匠重操旧业,日趋活跃了。银匠的手艺,靠家传,收的徒弟,多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皮匠 皮匠是加工牲畜、兽皮的师傅。陕北畜牧业素来发达,皮张产量很大,自然形成这一行当。皮匠的工具主要有泡制皮子的大缸、裁刀、剪刀、铲子、刮子、缝针等,加工两种皮子,一种是羊皮、狗皮、兔皮、狐狸皮等熟毛皮,另一种是驴皮、牛皮等熟板皮。皮匠的工艺首先要熟皮子,所谓熟皮子,就是用化学方法软化皮子,把皮子放在用清水、食盐、麦麸等按比例炮制的发酵剂里,到时后捞出,清洗,晾干,皮子就“熟”了。然后,根据需要和毛皮、板皮的不同用途,制作皮裘、衣裤、皮帽、手套、皮鞋、皮绳、皮鞭、挽具、皮衣、皮包、皮带、皮鼓、皮箱等。旧时,三边、神府、榆林等地,畜牧发达,皮张多,加之冬天寒冷,穿用皮制品的多,所以,皮匠行当吃得开,皮匠也多。皮匠多集体作业,有时又有分工,有的专门熟皮子,有的专门制作。现代工业兴起后,皮张加工也用大规模的工厂作业,皮匠作为个体手工业也自然消失了,皮张加工仍有,只是现代化了。

粉匠 粉匠是加工粉条的大师傅。加工粉条先要加工芡面(即淀粉),也就是把绿豆、高粱、洋芋等含芡量大的粮食浸泡、磨碎、过滤、沉淀、吊包、滤干,形成了芡面。数量多了,即可加工粉条。就是加工粉条,先把芡面分成小块,然后用硫磺熏芡面,让粉条色泽白净,再是搭芡,接着兑白矾、和粉面,最后漏粉条。漏粉条用特制瓢,瓢内盛着和好的粉面,粉匠坐在锅芡,手执粉瓢,不停击打,把粉条漏到开水锅里。在锅内煮熟,另一人引粉,再一人将熟了的粉条捞出,在冷水盆里浸泡清洗后,又有人捞出来,搭在架子上,然后冻一夜,次日搭出,晾干即成。粉有宽粉、细粉、毛粉、片粉,猪肉翘宽粉,羊肉炒细粉,是陕北人最喜爱的食品。漏粉这个行业仍然存在,粉匠也自然有,不过漏粉技术改进了,漏粉的劳动强度也没以前大了,好的粉匠更吃香了。

画匠 画匠是民间美术家。一支笔,几种颜料,走村串户,为群众画箱柜、画炕围、画镜子,更多的是画庙宇、塑神像,所画的内容有山水、花草、鸟虫、禽兽、人物,泥土味极浓,栩栩如生。所塑的神像或威严端庄,或温柔贤淑,或正襟危坐,或眉目含情,是神也是人,是艺术品也是欣赏品。画匠一般靠祖传,也可从师。榆林画匠在庙宇里留下了诸多作品,其技艺是精湛的,风格是清新的。榆林的万画,几代都是画匠,在陕北很有名气。画匠现在仍很吃香,他们从事传统的画庙宇、塑神像外,还进入装璜、广告等行业,并加进去新的。

油匠 油匠也叫漆匠,主要活计是为群众油漆箱柜、门窗。

染匠 染匠是印染土布的师傅。旧时,陕北种棉花,自织土布,要着色,有时农家自己印染,也有在集镇上专门从事印染的师傅。印染的颜色有黑色、蓝色、花色,工序主要有漂煮脱脂、加温着色、漂洗浮色、晾干捶平。随着机器布的涌入,织布也少见了,印染更少了,染匠自然消失了。

丝匠 丝匠是为养蚕人剿丝的师傅,陕北农家有养蚕的习惯,剿丝需请专门的师傅。现在,农家虽养蚕,但不自己巢丝了,丝匠因没有市场了,也自然消失了。

劁骟匠 骟匠是阉割家畜的师傅,也就是让家畜绝育的师傅。陕北畜牧业自古发达,阉割家畜的行当兴起应该说很古老了。俗语云,对雄性家属去势曰骟,对雌性家畜扎卵曰劁(或曰挑)。其工具主要是手术刀和缝合针,方式是自己到村庄揽活或在集镇上行艺。劁骟是技术活,也是血污活,属下九流,民间看不起这行当,但也离不开劁骟匠。而今,劁骟匠地位提高,仍有用武之地。

掌匠 掌匠也叫钉掌匠,是为大家畜蹄上钉掌的师傅。旧时陕北饲养的骡马驴很多,这些大家畜从事驮挽的不少,这就自然有了掌匠,而今,牲畜基本不再运输了,尤其不从事长途运输了,掌匠自然淘汰了。

鞋匠 鞋匠也叫钉鞋匠,为人修补鞋和靴子,有的也制作鞋和靴子,钉鞋匠的工具主要是剪子、锥子、刀子、针等,都是特制的,钉鞋匠的行当现在仍有,有了机器操作,快了,省力了。制作鞋和靴子都在工厂里机器操作,鞋匠不操此业了。

花匠 花匠是弹棉花的手艺人。花匠的工具主要有花弓、花槌、吊杆、隔箆,一人作业,把皮棉放在隔箆上,轻轻弹动,成云团状的棉花。花匠现在集镇尚有,主要是为群众翻修被套。

席匠 席匠是编席子的手工业劳动者。席子是陕北炕上必铺的用品。最穷的人,没铺没盖,不能没席子。作席子的原料有高粱秸秆、芦苇秆,有时也用席蓟。工具只用剪子和刀子。工艺流程只有两项,首先要将原料进行加工,适宜编织,此虽简单,但麻烦而费工。尤其是把一根根高粱秸秆刮削成适宜编织的皮状,是辛劳而认真的细活。然后编织,编织时根据炕的大小恰如其分。席匠不光编席子,还可以编粮食囤子、搭建工棚用的材料等,编席子易学,农家自己也会,就不请席匠了,也有的互相变工,编席子。

纸火匠 纸火匠是做供焚烧的冥制纸扎工艺品的师傅。烧纸火是陕北殡葬习俗的一个重要环节,纸火主要是纸扎的窑洞、金斗、银斗、童男、童女,窑洞有大院小院,五孔为大院,三孔为小院。纸扎工艺主要靠手工,要有艺术,耐看。现在,商店售卖做好的原料,只要组装就成了,做纸火的手艺简单了,但花样增多了,连汽车、电视、冰箱、电脑、手机都成了冥器,有的把窑洞变成楼房,阴间也现代化了。陕北也有了送花圈的习俗,纸火匠也做花圈,有的专门从事做花圈,这不叫纸火匠,应该叫花圈匠。

剃头匠 也叫待诏,是为人理发的,他们除了理发外,兼有正骨、按摩、掏耳朵等技艺,讲究“僧前道后,官左民右”,即是剃第一刀的顺序,和尚在前,道士在后,官员在左,百姓在后。剃头匠担着挑子走街串户,一头是炉子,另一头是其他器具,所以有“剃头担子一头热”的说法。剃头匠现在成了理发师或美容师,风光多了。

此外,民间还有糖匠,是制糖的师傅。缯罗匠,是制做面罗的手艺人,还有鼓匠,是做鼓的手艺人,铜匠,是制作铜器家具的手艺人,还有专门做唢呐的铜匠,做琵琶、三弦等乐器的乐匠,做陶瓷的叫作瓷匠,铸锅的叫作铸锅匠,做笤帚、扫帚的也可以称匠,还将说书的叫书匠,教书的叫教书匠,这已不是手艺人了。可谓七十二行,行行有匠,匠非将,默默无闻,苦苦劳作,是用自己的手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实实在在的老百姓,是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的手艺人,都和民间生活息息相关。

对五色匠人,群众甚为尊敬。匠人一日三餐,另外还吃干粮,每餐饭都颇讲究,有“会待的待匠人,不会待的待丈人”的说法。也有“匠人的手一壶酒”的说法,给匠人敬茶、敬烟,其目的有二:一、让匠人高高兴兴,快做活,做好活;二、害怕匠人作短弊。所谓作短弊,即厌胜,古亦有之,即是暗中捣鬼。据说匠人作了短弊,有时会弄得家宅不安。比如修石窑时,千万不能将石工家具做入窑内,也不能将血等污秽物做进窑里等等。

匠人做活时也有许多规矩,即不能故意作短弊,有歪木头,端匠人的说法。比如木匠不能用死树做窗子,不能做大小不一的双扇门等。匠人的家具不能乱放,尤其不能平放在地上,也不能让别人从自己家具上跨过。

手艺出众,名望很高的师傅,经常选收徒弟。徒弟要向师傅送礼拜师,拜了师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情同父子,徒弟要勤快,忍耐,听话,三年出师,徒弟要用礼物酬谢师傅,师傅用一套本行业的工具赠送徒弟。有些祖传工艺,概不收徒弟外传,只在家庭中流传,有“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原则。这同现在保守商业机密近似,有利于家庭之兴旺,也有墨守成规、不利于生产发展的弊端。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匠人用直角方尺作距,用线绳作规画圆,用墨斗划线,用特制的水平取平面,用一吊重物的细线垂直。石匠、木匠、铁匠等五色匠人使用的尺子是一致的,叫木斤尺子。木斤尺子,1尺是32厘米,其实沿用清代营造尺。匠人对尺子甚为爱护,平时不让人随便拿,出门随手携带,其目的有二:一、随时可以测量使用;二、也是招揽生意的幌子。

五色匠人皆崇敬其祖师,定时祭祀。木匠、石匠的祖师是鲁班,铁匠的祖师是李老君,裁缝祖师是轩辕氏,染房祖师是葛洪,煤工祖师是李老君,豆腐祖师是乐毅,造纸祖师是蔡伦,酿酒祖师是杜康,做笔祖师是蒙恬,织布祖师是黄道婆,蚕丝祖师是嫘祖,茶叶祖师是陆羽,竹匠祖师是泰山。此外,风水先生崇拜刘伯温,中药祖师是李时珍,中医祖师是华佗,唢呐艺人敬奉李老君,盐工祖师是管仲,厨师祖师是易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