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为何一个清代秀才蒲松龄能写出如此文学巨著《聊斋志异》?(为何是吴秀才一周几集)

蒲松龄生活在科举取士的清朝初期,一生羡慕功名,醉心仕途,却与功名无缘。但他的《聊斋志异》,却是中国传统笔记小说的一座高峰,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何一个清代秀才蒲松龄能写出如此文学巨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画像

他出生于公元1640年,字留仙,又别号柳泉居士,一般世人称其为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是山东济南府淄川人,他从小就很聪明且好学,读过的书很快就能记忆,在他十九岁时就应童子试。结果以县、府、道均获得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到当时的大诗人,山东学政施闻章赏识,在看过其文章后,称赞他的文章有如:

“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但是自此以后屡次参加乡试均不第,直到公元1710年,在他七十一岁时在山东青州应试,考取了岁贡,才真正算是踏进科举的第一步。公元1657年,蒲松龄虽在此时已经结婚,但仍在外游学,生活极不稳定。在外漂泊了十多年后,在1670年,他到了宝应知县同乡孙憨处做幕宾,旋又因孙调任高邮,随同前往,帮助起草公私文牍。因为生活稳定,有了空余的时间,因而在此期间,他开始了以鬼狐为题材的笔记体裁写作。

公元1679年,他辞去了幕宾的工作,应邀回到了家乡山东淄川西埔村毕家做家庭塾师。这一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有着丰富的藏书,他利用做老师的机会包揽了群书,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年,他创作了许多鬼狐短篇故事,同时编纂成辑,取名为“聊斋志异”。为了写好这本书,他多次特地向自己的朋友们征集素材,还常常在当地的主要交通要道路口,泡上一大壶茶,坐在市集中间听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行人在休息的时候说他们所知道的鬼狐故事,并通过此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鬼狐世界,其中大多借用 了此类行人的谈话素材。

这本书在他四十多岁时就已经大致写得差不多了,此后虽有补充和修纂,但大体变动不大。在这本书还是草稿时,就已经被周围的人传开了。当时的著名诗人王士禛在读了他的这本书里的几个故事后,亲自在书内的内容上面做了眉批、旁批、总批,并且写信给作者本人,要求其送上其他没有看过的内容,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内容如下: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为何一个清代秀才蒲松龄能写出如此文学巨著《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世界画像

但是当时由于其家境贫寒,无法将自己已经写好的《聊斋志异》和他的诗文集,以及创作的戏曲等内容刊印。直到他死后的第五十一年,公元1766年,才有了第一个刻本,因内容有趣且富含哲理,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引得市场上多家刊刻,从此风行天下。

他的这部《聊斋志异》,最突出的之处在于,它一方面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在写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蒲松龄的写作则以生活经验理性,来驾驭之前的六朝志怪小说以及后来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同时进行适度的文学创作,虚构出一个鬼狐的精彩故事,来针砭时弊,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感受情趣,以及在文中寄托了精神上的向往。

为何一个清代秀才蒲松龄能写出如此文学巨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故居照片

对于这个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公子品史,每天分享历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