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陈兵丨我的道教观(陈兵教授 我的道教观)

陈兵丨我的道教观陈兵丨我的道教观

许多读者大概知道:近一二十年来,我以一个佛教学者的身份出现于世,著书立说,知道我研究道教的人可能不多了。其实,三十多年来,我功夫虽然主要用在佛学上,但在学术界乃道教研究出身,是“文革”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的第一届道教专业研究生,师从任继愈先生。1981年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道教研究室工作过六年,重点研究宋元明清道教,研究成果主要编在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道藏提要》,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第三卷及《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李养正主编的《道教手册》,牟钟鉴主编的《道教通论》等书中,大约有六十万字。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多数依据从来无人涉足的原始资料,基本理清了宋代以来道教的历史脉络和道派的分化、思想的发展,在学术上不能说没有贡献吧。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我的人格、性格,无疑渗透道家、道教的精神。我天性孤僻,不随流俗,总能保持精神上的独立,生活情趣基本是个唐宋人,现代各种新鲜生活方式,我都觉索然无味。有人说我几乎不受时代影响,有人称我站在云端里看人间,有人说我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似非无据。我天生正直得近乎无情,自幼便觉得有神明在冥冥中监视人类,确信因果必有报应;我有惜福节俭的习性,至今尚连一张废纸也不忍浪费。广东云门寺的龙山法师说我:“你有一种仙风道骨,你自己不觉得。”南普陀寺的一位老僧看了我一眼说:“你不是今生研究道家,就是前世学道。”

我今生未皈依道门,非道教徒,对道祖虽然很有感情,但不想修道成仙,打算依靠佛法了脱生死,故不劝化人信仰道教或不信道教。作为与道教有特殊缘分、又有与道教有关的特殊宗教体验、写过不少道教文字的人,想借此书出版之机,讲讲自己对道教的真实看法。

我认为,宗教(不包括邪教)的实质,是人神交通与人们内心的宗教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人们信仰的神佛上帝,未必是子虚乌有,盖多属人间之外的智慧生命,但人们对神佛上帝的信仰和理解,多少出于自己的需要、理想、揣测,难免没有迷信的成分在内。人,终归不可能完全了解比自己高的上帝神佛。信仰无限、无上的神明,确信按神明的教谕做人会获得永生,从心理学和社会教化来讲,对个人、社会皆不无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某些消极影响。

佛教和道教,与一般神教信仰颇有不同,皆以绝对的真实“真如”“道”为最高信仰,重在依靠自力修行而超越生死。道教比起佛教,不大真实的成分要多些,如多数道经,乃通过扶鸾写出或道士所造,不像佛经那样多属佛祖说法的记录。道经中最真实可靠、水平最高的,实际上还是老庄所著的(称《道德经》《南华经》),后世的道教理论家,多数思辨能力和修证境界皆不及老庄,一如后世的佛弟子修证皆不及佛祖。

道教,乃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教团的成立虽然晚至佛教入华之后的后汉末年,但其渊源,其实极其久远,可能是人间所有宗教中最年长者。学界一般认为道教教团的创始者为汉末张道陵。他溯其道源于老子(太上老君),六朝以来逐渐以元始天尊等“三清”为道祖。中国道教协会首任会长陈撄宁先生尊《庄子》中所记载黄帝从之问道、当时已一千二百岁的广成子为道祖,这位广成子,当生于六千年以前。南北朝以来,道教逐渐以元始天尊为道祖,元始天尊,当即开天辟地的盘古王,我相信此说有其宗教经验的依据。

道教的信仰,一言以蔽之曰:神仙。一是信仰神、仙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满足人的多种祈求;二是信仰人可以修炼成神仙。前者属多神崇拜,实即高级巫术,随时代的进化,市场越来越小,本人对此从无兴趣;后者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生命的变革,精神颇为积极,陈撄宁先生曾将它与有教团组织的道教分开,名曰“中华仙学”,即是本书所谓“炼养学”,其渊源十分久远。道教产生之后,全面继承了古代诸家尤其是“中华仙学”的炼养术,以之为修炼成仙的主要途径。

围绕炼养成仙的宗旨,道教把气功禅定与戒律、伦理、摄养卫生之道、符箓方术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家庞大驳杂的炼养之学,其学以形神共炼、性命双修、内外并重、人天合一为特征,包括数百种炼养方法。其中炼神、服气、守窍、存思、内丹等类,从佛学看属于禅定;导引、服饵、辟谷、按摩、叩咽、房中、摄养、武术、符箓等,或属气功动功,或属气功禅定的辅助功。

道教在先秦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广收博采佛、儒、墨、易、医、阴阳五行等诸家之学,及古代天文学、化学、冶金学、军事学等方面的知识,建立起炼养理论,其说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论为基本立场,以形神、形气、神气精的关系为中心,对天人关系、人体生命,具有自家独特的观察方法与见解。道教炼养家们在论述这些问题时,各抒己见,倾向不一。在中国古代诸家学说,尤其是儒释道三教中,道教被公认为以擅长养生著称,宋孝宗云“以道治身”,擅长治身,确为道教与佛教、儒家相比而凸显的特长。

道教因追求肉体长生不死而又难以提供令众人信服的证据,大大降低了吸引力,一直没能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成为统治全民精神王国的权威宗教,其实力和影响多时只及外来佛教的十分之一,至近现代更呈衰落之势。然不能就此说它伪妄不实、没有价值。

道教的炼养之术,低则有养生健体乃至延年益寿之效,实际上与宗教信仰无关,任何人都可以修炼。高则如内丹,乃一种禅定,体系严整,较易入手,实践经验甚多,如法修炼,可以深入佛教所谓正定——四禅八定,获五神通,上生于欲界、色界、无色界天,这从佛法看也是真实不虚的。甚至还可改造肉体结构,实现“形神俱妙”,散则为气,聚则为形,犹如修藏密的最高成就——大迁转身。佛教《楞严经》说有十种仙人,居于深山海岛,寿千万岁,即道教所谓的仙。

即便具足条件,得以修炼成仙,乃至上生色界、无色界天(盖即道教所谓“大罗天”“种民天”),寿长经劫,在佛法看来,也不出三界,如《楞严经》所言“报尽还来,散入诸趣”,佛教人士因此斥道教徒为“落空亡的外道”“守尸鬼”,自有其理由在。

道教修炼难以超出三界生死、不及佛法的原因,在于其理论之不究竟。道教虽然也以心契合于道为成仙之要,所谓“与道合真”,以道为真实不变易的理,但探究道的思维方法,主要是从宇宙生成的程序去追究万有本元,以道的理则为“虚无”,不像佛法从如实分析万有的缘起发现自性毕竟空为普遍一切的究竟真实。道教虽然以虚无或空为道而做心契于道的功夫,但这虚无、空是万物产生之前的虚无、空,尚不离意识的分别构建,非佛法缘起性空、空有不二意义上的本来空性,故纵使心契虚无、空,乃至“打破虚空”,一般也无力打破作为生死根源的俱生我执,不能断尽烦恼、超出三界,最高只能达到无色界定。道教以“一念不生”为本来真性,从佛法看也只是初禅未到地定或“有分心”,乃无始无明。道教内丹家自唐宋以来对此颇有认识,多于道功的高级阶段参究禅宗,乃至如张伯端之以佛法“究竟空寂之本源”为归宿。

尽管如此,道教也仍然不失其特有的价值:道教从宗教炼养的角度,继承、总结、发展了中华传统的养生之道,开拓了多条行之有效的炼养途径,积淀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留下了几百种炼养著述,对人类不无其贡献。道教的伦理思想、劝善书,多与佛法相同、相通并更契合中土文化,道教修心见性的方法也多切实可行。道教天人合一、崇重自然的精神,很是宝贵。道教对修炼中身心尤其身体、精气神的变化及对待方法,比佛教说得清楚,内丹学的精气神说,较藏密气脉明点说更具理论深度、更切实。不仅道教徒,修习佛教禅定尤其密法者,若能参考道功,应有益处。道教贵柔守雌、朴素宁静、谦让不争的风格,颇令人欣赏。此外,道教还有诸多为其他宗教乃至佛教也不具的优点:重视女性、兼容并蓄、不固守一说、不排斥他教、不自以为最尊等,表现出华夏民族文化心理的风格。

道教炼养学典籍浩瀚,说法纷纭,很多是满篇譬喻,隐晦诘屈,给研读者造成障碍。道教的炼养方法,除文献中所载之外,还有不少从来是秘传口授,不笔之于书,或业已失传,或尚流传于道教界、民间。本书只是对《道藏》文字中的炼养学精华做一介绍,对难懂者略做解释,供对道教炼养学有兴趣的读者参考。若修炼高级道功,尤其修炼精气脉道的命功,须依止明师,切忌贸然修习。内丹学强调“心性可以自悟,命功必赖师传”,而明师必须修炼有成,具实践经验,这是完全正确的。

就道教炼养学应有的内容而言,这本书显然过于单薄,很不完备。疏漏错谬,在所难免,恳望方家教正。

我在内丹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得益于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王沐老先生的精心讲授,并参考了山西大同铁路医院陈述堂医师的《静功养生之道》,借此书出版之机,特向他们二位前辈表示衷心的谢忱!对已经作古的王沐老师,表示深心的怀念。

本文为陈兵《道教修炼养生学》代序

往期回顾

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

任继愈丨汉学的生命力

任继愈丨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

张岱年丨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张岱年丨中国哲学之特色

张岱年丨“义利”问题的演变

张岱年丨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基本形势

张岱年丨谈谈中国古代哲学:气、太虚

张汝伦丨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范畴错误”

张岱年丨谈中国传统哲学与自我实现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研究

汤一介丨张岱年先生和《中国哲学大纲》

“哲学”与“中国哲学”——以张岱年为中心的考察

陈寅恪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

汤一介丨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汤一介丨中国现代哲学的三个“接着讲”

陈兵丨我的道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