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又是一年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免费观看)

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

每年一到三月三,我就情不自禁的吟起这首歌,想起童年,想起家乡三月三的习俗。那时每年,妈妈都会带着我们敬娘娘。

“三月三敬娘娘”,是金马河两岸农村的老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凡是家里有小孩未满十二岁的,都要敬娘娘。

为什么是三月三呐?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农历一月初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有节的。因此从民俗学的角度是好理解的,敬娘娘是必须的,时间是约定俗成的,理由是可以找到的。

在农村,人们将农历三月初三定为三婆娘娘的生日。家有三岁以下,有的地方十二岁以下,小孩的人家,多会祭拜三婆娘娘。这天,备香烛、纸钱、大鸡公、刀头,米糕祭拜,叫“敬娘娘”。类似的习俗在闽南地区有,不知是否与湖广填四川有关,待考。

这里敬的娘娘是三婆娘娘,有的地方称为送子娘娘,不是观音娘娘。而特指东岳大帝之妻妾。相传东岳大帝即泰山神有妻妾三人,分别称金霄、银霄、碧霄娘娘,民间分别称为子孙娘娘、送子娘娘、催生娘娘,专主人间生育,佑子长寿平安。人们合称三婆娘娘或子孙娘娘,这三个娘娘大家应该不陌生,封神榜中的“三宵娘娘”,就是他妈的化身。

敬娘娘的目的原来有两种,无子的求娘娘送子,有子的求娘娘保佑孩子,演变到现在就是主要保佑小孩健康平安。小孩子体弱易病,旧时农村医疗落后,带小孩不易,祈求神灵保佑就必然的了。三月三敬娘娘,在农村就自然非常盛行。

敬娘娘的东西,一对蜡三支香一叠纸钱,是所有敬神灵通用的。鸡,要是大公鸡,要求是打鸣了的,俗称“叫鸡公”。没叫的鸡公还是“鸡儿子”,是不能用来敬神的。祭神用的鸡公有大红鸡公和大白鸡公分,不能用花鸡公;在农村老年人的心目中,用大白鸡公祭,作用更好威力更大。所以每年临近三月三,街上的大红鸡公都会涨价。用鸡敬神,自古有之,《山海经》西次二经就有“其祀出毛一雄鸡”的说法,书中另有多处有祭祀用鸡的记载。敬娘娘用的大红鸡公,尾巴上保留三匹鸡毛为最好。鸡公整只煮好,匍匐状放在大盘中。头可以用筷子撑起,以防耷拉无力。

刀头,这里指切成方形的大块猪肉,带皮形状完整,上面插一双筷子。祭祀用肉,远古是用全猪,后来用猪头和带猪尾巴的“猪墩肉”代替,最后简化为用一块切成方形的肉,俗称“刀头”。

米糕,又叫年糕或粘糕。用园形白米糕,糕谐音高,改变运势,拜完食用,求步步高之意。园形,则有圆满之意。

敬娘娘可以在娘娘庙,农家院坝;通常在在堂屋里进行,煮熟的鸡公,刀头,米糕,一副碗筷,摆在天地君亲师神位前,燃起蜡,插好香,点燃几张纸钱。妈妈就会叫我们过去敬娘娘,无非作三个揖磕三个头,许“三婆娘娘保我......”的愿。我年纪最小,又顽皮,常常跑了不去。妈妈自是默默替我们祈求,烧完最后一张纸钱。想来那时幼稚的我,又怎能领会妈妈的心愿!只是觉得三月三,敬了娘娘,就有鸡老壳啃,很高兴。

又是一年三月三

川西坝子还有一个习俗,也跟祈求小孩健康成长有关。就是大年三十晚上摇“竹子娘”。

记得小时候,我长的比较矮(当然长大了也矮)。与村子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也矮了一截。妈妈就着急了,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悄悄地把我一个人带到屋后的自家的竹林里,选了一根高大健壮的竹子,神秘的对我说,你抱到这根竹子,边摇边唱我刚才教你的歌。要摇三遍,唱三遍。我记性好,就开始摇竹子,一口气把歌唱了三遍。

竹子娘,竹子娘

保佑我

长的和你一样高,

保佑我

长的和你一样长

当时小,不明白妈妈的意思,反正照着做就行了。

又是一年三月三

长大后,才搞明白,这是流传在川西坝子的民间习俗。很多小孩都有摇竹子,唱竹子娘歌的经历。通常,时间都选在大年三十晚上,摇竹子唱歌都是单独的,不要外人在场的。

想来遍布川西坝子的慈竹,常年郁郁葱葱,高扬挺拔。是乡人最亲密的朋友,生活工具,劳动工具,都离不开竹子。而竹子惊人的生命力也让人羡慕,让自己的孩子认根竹子作“娘”。沾一点旺盛的气息,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从远古人们万物有灵的观念来看,这也是“竹崇拜”零碎的遗存。

“三月三敬娘娘”的习俗,至今仍然在家乡农村延续,谁不愿自家的孩子健康成长呢!而摇“竹子娘”却基本没有了。

也许,有人说这是迷信,但是,一个母亲美好的心愿,又怎能简单的用“迷信”来述说呢。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又是一年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