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古诗词欣赏及兼论词的起源发展之寒夜怨(原创)(经典古诗词欣赏)

陶弘景寒夜怨:

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

空山霜满高烟平。铅华沉照帐孤明。

寒月微。寒风紧。愁心绝。愁泪尽。

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

古诗词欣赏及兼论词的起源发展之寒夜怨(原创)

百度提供的寒夜怨意境图

唳:鹤、雁等鸟高亢的鸣叫,如"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全诗三言、七言、五言错落参差, 这种句式可视为词体的起源之一, 在文体上有重要意义。

《寒夜怨》是一首表现情思的感伤诗,语言通俗,风格朴实,灵活自由的体系,颇有乐府民歌的特征。

六朝时期描写女性情思之作颇多,例如,宋人汤惠休曾作《怨诗行》、梁人刘孝绰曾作《古意》,这些诗皆是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女主人公于其间自述自抒,倾吐妻妾望夫思君之衷肠。

陶弘景《寒夜怨》以旁观者身份采用朴素白描的手法。全诗用大半篇幅描写一位女子的寒夜怨情。这怨情是通过情景交融的状态描摹而表达:一是"云、鸿与伤心夜情"交融,表现一种"凄凉"感受;二是"霜寒山空"与"身孤意冷"相交融,表现一种"孤寂"感受;三是"寒夜寒风"与"愁心愁绪"交融,表现一种愁苦感受。由表及里,愈演愈甚,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在寒夜里思念所爱男子,开始只是感觉凄切寒凉,后益发伤情,终于无法忍受思恋之苦。

诗中并未吐露女主思君的衷肠,然而她对爱情的忠贞、对所恋之人的痴念,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正所谓"语不着色相"而"情意独至"。

《寒夜怨》表现"凄凉、孤寂、愁苦"三种感情变化,看似清楚明白,却有"朦胧"色彩。"情人不胜怨"的情境是诗人所见、所闻或是所想;女主的身份是妻、是妾或是情妇无从得知;"凄、孤、愁"变化过程快,转换跨度大,若不调动想象力,则白描勾勒中潜藏着的可感性就难以体会。所以《寒夜怨》具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集"绝对明白"和"全然朦胧"于一诗,以此表现作品主题是颇为别致的一种艺术方式。

不胜情人怨的情境是明白的,却兼具某种限定性,不容随意解释,明确作品表现的主题是爱情。"朦胧成分"具备某种非限定性,暗示读者不必追究女者何女、君者何男、怨者何故、叹者何缘,这诗并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物的爱情。于是《寒夜怨》的情境,便成了富有广泛意义的情感氛围。

《寒夜怨》通过层层深入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女主的情思;到"情人不胜怨。思来谁能忍"抒情主题才完全展现出来。直抒胸臆,伤叹不已。语虽无奇,却情意深长,实为"点睛"妙笔。"难忍"之叹使全诗主题超越了"寒夜怨"的题旨:人类男女凭籍这极大的同情心,在一种爱情生活不得保障的感伤氛围中,达到了彼此之间的沟通。

陶弘景(456—536)的寒夜怨比王珉(351-388年)的白团扇晚了百余年,词,还是称长短句较好,从民歌到诗人创作的经历也很漫长。

杨慎《词品卷一》开篇说:"陶弘景寒夜怨云:'夜云生。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后世填词,梅花引格韵似之,后换头微异。"

《梅花引》又名《梅花三弄》、《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全曲共十段:溪山夜月、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二弄穿云,声入云中、青鸟啼魂、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玉箫声、凌云戛玉、铁笛声、风荡梅花、欲罢不能。分为两大部分:前六段为一部分,后四段为一部分。

《梅花三弄》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神态的描写,赞颂文人高洁的品格,艺术价值很高。作者桓伊系东晋"淝水之战"名将。《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之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还是前面所说,有美丽动人的物与人,就一定有动人的故事与传说:桓伊功高名显,但是非常谦逊,平易近人,或称他"桓野王"。喜好音乐,窥得奥妙,为"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美称。有日,"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正好赶到京城金陵去,"泊舟青溪侧"。桓伊没有见过徽之。桓伊正好从岸上经过,船里面有客人说:"啊,这就是桓野王啊。"王徽之就唐突地叫人去请:"听说您善于吹笛,请为我奏一曲吧。"桓伊没有将军架子,也听说过徽之的名头与音乐癖好,于是下车,盘踞于胡床,吹奏了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这首笛子曲,后来成为中国脍炙人口的《梅花三弄》。

真是服了古人,率真而直接,你音乐造诣高,请为我吹笛;我知你喜好音乐,且为你吹奏。见也见过了,笛已三弄;见也见过了,音乐也听了。我继续走我的路,你继续做你的事。就怕一开口,坏了氛围,坏了知音。

后来,梅花引就成了词牌,以写梅为本事(主题):

词牌名梅花引,又名"小梅花""将进酒""行路难""贫也乐"。《词谱》以贺铸《将进酒·城下路》为正体,双调五十七字。三种变体:变体一双调五十七字,以万俟咏《梅花引·晓风酸》为代表;变体二:双调一百一十四字,前后段各十三句,以贺铸《行路难·缚虎手》为代表;变体三双调一百一十四字,前段十四句,后段十二句,以《梅苑》无名氏《梅花引·园林静》为代表。

这里只谈句式,至于平仄,用韵等以现在的普通话很难理解,况且我的普通话不怎么样,更何况对于用韵的书我只是翻阅过李渔写的那本,还是免谈。附词如后,知者自知。

贺铸《将进酒·城下路》,非梅花本事。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梨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闭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这首词是一篇以咏史来咏怀的作品,但所咏史事,并非某一历史事件,而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所咏怀抱,也并非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契合,而是与之相对立,所以与多数的咏史即咏怀的作品的格局、命意都有所不同。这词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第66首异工同曲。格里哥(Gregor)认为:最动人心弦的,最美的一首。柯尔纳(Kellner)认为:十四行诗中的一个明珠,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字在今天不具备有丰富的含义;整首诗不仅具有普遍的意义,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将进酒·城下路》具有普遍的意义且不受时间限制。

万俟(qí或sì)咏《梅花引·晓风酸》:

晓风酸,晓霜干,一雁南飞人度关。客衣单,客衣单,千里断魂,空歌行路难。

寒梅惊破前村雪,寒鸦啼落西楼月。酒肠宽,酒肠宽,家在日边,不堪频倚阑。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非梅花本事。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翩,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这首《行路难》就抒写了作者这种度日如年的苦闷。

全词皆融化前人诗句而成,这是其形式上的最大特色。叶梦得曾说它是"掇拾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上片各句皆有所本,分别出自《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世说新语•赏誉》、《后汉书•陈蕃传》、李白《南京别儿童入京》、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曹植《名都篇》。词的下片也满缀古语,或采古人原句,或用古人句意,涵括了《离骚》、《史记》和李益、韩琮诗里的词句,化为完整形象,贴切自然地摹写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行路难》集前人诗句为词,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词意激越,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将古语运用入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杂揉历代诸家各类典籍不同文体而浑然无迹,充分显示了词人广博的学识和杰出的艺术才能。

无名氏《梅花引·园林静》:

园林静,萧索景,寒梅漏泄东君信。探春回,探春回,四时却被,伊家苦相催。江村畔,开烂漫,看看又近年光晚。绽芬芳,喷清香,寿阳宫里,爱学靓梳妆。

夭桃红杏夸颜色,争似情怀雪中折。冒严寒,冒严寒,游蜂戏蝶,莫作等闲看。故人别后知何处,春色岭头逢驿使。赠新诗,折高枝,楼上一声,羌管不须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