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老子「一气化三清」(为什么只有老子一气化三清)

老子「一气化三清」

蓝天白云

文章目录

一气含三混沌初,

太清立教自虚无。

谁将周礼东传孔,

谁入函关化胡夷。

八十一章明道德,

百千万亿镇玄都

太上为道之祖,体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

老子「一气化三清」

1、太上者,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

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诸界,传教度人,弘扬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变,谁能识真?

老子是老君爷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烁今的万经之王《道德经》。

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鸿蒙未分,化元光一道,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称名曰道(太上无极大道)。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第二化玉宸道君,灵宝天尊;第三化太清圣主,道德天尊。

那么对太上老君身份做注解比较详尽的还有几本道经,比如《太上老君开天经》,还有《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我们看下原文:

2、无极品第一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注:老君曰。老者乾阳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说谈也。

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来,无世不出,上三皇号万法天师,中三皇号盘古神王,后三皇号郁华子,神农时号大成子,轩辕时号广成子。千变万化,难以尽推。或化儒圣,或化释佛,或化道仙,隐显莫测。或著感应,或著道德,或著清静,功德以无边。

3、万法天师、盘古神王、郁华子、大成子、广成子……这些都是太上老君的分身或者说化身吧!老子也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因为经注的原文很明确的指出,或著道德、或著清净,著作《道德经》的就是老子嘛!

轩辕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按照《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的解释,广成子其实也是太上老君的一个分身或者说化身,那么“黄帝问道广成子”,其实不也是向太上老君问道嘛!

黄帝也有本著作《黄帝内经》,后世中医奉为圣典,所以我常说、佛道儒医武易是有关系的,我一直倡导“六以之道”:

太上老君自混沌以来无世不出,千变万化难以尽述,功德已无边。老子一气化三清,在《封神演义》里就有,在书里这哥三个都是鸿钧老祖座下,“封神故事”其实就是阐颤教和劫教的一场大战,灵宝天尊打不过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联手,一生气要重塑宇宙再造乾坤,被上级制止了……

4、这里边我们看着好玩,其实认真分析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傅奕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帛书版老子甲本)

清朝皇帝老婆的级别,就有“答应”也有“常在”,这个“常在”应该是经常在皇帝身边才对,但是皇帝不可能只和你一个人睡,所以“常在”其实也有“不在”的时候。

就不是这个语义了,没有其他三个季节了,都是春天,这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春恒在”。

比如长春真人丘处机,“长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恒春”,邱真人的精气神和身体永远是春天,“恒、定”在春天,这样理解没有错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傅奕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帛书版老子甲本)

5、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倉熱。倉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倉熱之所生也。倉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於水,行于時。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一缺一盈,以己為萬物經。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埋,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謂……(聖,是明太一也。)

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強,責於……(弱,謂上下之道也)。

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聖人之從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並立,故過其方,不思相(輔。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于東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餘於下,不足於下者,有餘於上。

6、看到了没有,我们念叨的“太一生水”在郭店楚简的原图片中,我明明看到了“大一生水”,这个“太一生水”是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共同论断,我经过辨识与思考,也认同了这个观点,按照这个逻辑“大”和“太”可以“同意义”。

《太一生水》前三句如下:

太一生水。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第一句开宗明义——太一(大一)生了“水”!(水是有引号的)

其实真正的原文是:太一生

我的理解是:太一生了一个水样的状态!

这才合上了后边的文字——有状昆成!

有的版本解释为“有物混成”,也是没错的。

因为中华文字是“书画同源”,我们的文字最早是来源于“图画”的,那么文字离开了“图画”单独成为一个“字”的时候,这个字未必能表述原图画全部的意思。你看文字最终要返到“原图画”上,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做到,所以就造成后世的很多误解和曲解。

太一生了一个水状物,我们就当它是“水”吧,但是绝不要把它当成人间的水。

这时候我们再次请出“三清”。

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上清、太清、玉清

三“清”都是“水”。

都是太一 生 水的“水”!

诸君明白了否?

“清”本身就有“三点水”,按照《封神演义》来说,如果上清灵宝天尊有“重塑宇宙再造乾坤”的能力,那么此刻他就应该生成了,“三清”必须生在天地之先,才可能有“改天换地”的法力。

因为马上世道就变了!

太一生水,这里边我理解应该这么读:太一,生,水!

水被太一“生”出来,水离开了太一单独存在!然后才可能出现——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这时候天生成了,然后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如果天先生成后才有“三清”,那就不对了,他们就不可能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了。只能“换地”了。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地生成后再“化生”三清,三清就连“换地”也做不到了才对。

所以《太一生水》是纲!

7、我再引申一下,《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这本书,“清净”不也是“水”嘛!其实也是“太一生水”的水,这才叫“经文”啊!

解释“水”的特性,不就是解释“道”嘛!

8、有了《太一生水》这个我钦定的《纲领性文件》为后盾,那么我们看“有物混成”和“有状昆成”,它里边蕴含的字义没有区别,“混”就是昆多了“三点水”,这个一点错也没有,因为太一就是生了个“水状物”,简而言之就是“太一生了水”嘛,加了“三点水”,也许后世更容易明白。

《太一生水》这个篇目在郭店楚简中埋藏了2400年,当然还有竹简版《老子》,致使我们2400多年都看不到原本原文。

太一生水

太上老君

太上者,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

两个名号是有关联的!

都是“太”字开头。

注:老君曰。老者乾阳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说谈也。(《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无极品第一)

鸿蒙未分,化元光一道,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称名曰道(太上无极大道)。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第二化玉宸道君,灵宝天尊;第三化太清圣主,道德天尊。

9、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万物。阴抱阳,生天地万物,生仙佛,生圣,生贤,倶以从道而生,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此节摘自网络)

这个炁字念qi(气)

祖炁就是祖气。

近代我们有个道家修行者出了一本书就叫《炁体源流》。

我个人以为,无、無、炁这几个字在春秋战国时代有时是通用的,有时各有各用。它们甚至可以代换!

其实在老子写书的年代,各国文字并不通用,比如郭店楚简就是用楚国文字写的,一篇文章我写给谁,也许只有收信人才能看懂,现代人是无法理解的。

马王堆帛书中就出现了现代版的“无”字和“無”字,是分开用的,我相信在写成帛书的年代,这两个字的字义是不同的,谁也不是谁的简写,各有各的意思。从此处深究进去,也许就是破译《道德经》的金钥匙。

1980年版《马王堆汉墓帛书》

马王堆帛书甲本原文是这么写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観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観其所嗷,两者同出,異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衆眇(妙)之门。

马王堆帛书乙本原文是这么写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観其眇(妙),恒又有欲也,以観其所嗷,两者同出,異名同胃(谓),玄之又玄,衆眇(妙)之门。

傅奕版(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依据《太一生水》,依据马王堆帛书版甲本,擅自修改一版我自己认为对的《道德经》诸君看看!!!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炁,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道),无欲也,以観其眇(妙),

恒(道),有欲也,以観其所嗷,

两者同出,異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衆眇(妙)之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道啊,这东西可说捏!(可道也),我说的道,只是道的表象,我无法形容他的内在,(非恒道)但俺知道它是确实存在滴!

如同给人起名字一样(可名也)

我叫他小孩,

他长大了就叫青年,

我叫他青年,

他已经变成壮年了,

我叫他壮年,

他又变成老人了(非恒名也)。

名字是我(老君)起的,这个人自己不知道!

10、一个固定的名字概括不了人的一生,这个道理和我们给“道”起名字是一样的,它既一成不变又千变万化,万事万物中都有它的参与,道的伟大语言是不足以形容的。

炁,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万物还没有形成之前,宇宙中是炁,《太一生水》的开篇中写道:太一生水。其实就是这个炁,我在原文中怕你们理解错误,我画了一副图画——

太一生

太一生了一个水样的状态!

你叫它“水”也行,叫它“炁”也罢,它没有固定的样子,就是个“形”,或者“状”而已,它是万物万物的宗祖,所以

炁,名萬物之始也。

这时候炁该是父亲的角色

它不断地变化,终于有一天它变得有形有相了(有),它的身份性别就变了,这时候它是万物的母亲(有,名萬物之母也)。

这时候它由“恒”道变成了“可道也”,因为有形有相,我就可以形容它了。

恒道因为从宇宙诞生的刹那,它就“恒定”在那里,它无欲无求,无来无往,无尽无休,就是那个样的存在(无欲也)。你想了解“恒道”,就的“妙”!

这个字用的不对,这是现代人用的,我在原文中写的是“以観其眇”!

妙,怎么来的?

你“少”用“目”才能“妙”啊!

11、如果你们现代人不懂,去庙里请教我那些出家修道的徒子徒孙道士们,他会告诉你怎么“少用目”,如何“闭目打坐”的诀窍,你只有这样做,才能了解“恒道”!进入恒道的至高境界!

在佛家这个方法叫“观自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这么说能懂了吗?

这是“道”恒不动的时候,你了解接近它的方法!

那么它有一天想动的时候呢?恒(道),有欲也,以観其所嗷。

这是个象声词嗷ao发(熬)的音即可,各个版本用字也许不同,但是这个字是表“发音的”,不是一种声音,而是各种声音。

太一生水啊!

老子一炁化三清啊!

12、你们动动脑子想想,别管是“水”还是炁,它是能量,它是生成衍化宇宙的庞大能量(恒道),恒道啊!它运动起来能没有声音吗?

你们后世总是傻傻的说,天地始于一震!

这个震没有声音吗?

所以嘛!

恒(道),有欲也,以観其所嗷。

“恒道”或者说它“水”,或者说它“炁”,或者你们现代人叫它“能量”“能量团”,我老人家都不介意。

它动的时候太壮观了,你们能看得见它的变化,比如电闪雷鸣,比如天崩地裂,这就不用我老人家说了,你们可以直接观看到它的伟大,

其实“道”本无言!(没法说),文字是为了把你带入“情境”!这个道理你们现代人要懂!

两者同出,異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衆眇(妙)之门。

道有“恒无欲”和“有欲”,两种状态,两种都是“道”的不同显现(或者说动静),它们是同根同源的,都在“道”的本体上呢(異名同胃)!这个胃就是胃,不是不知所谓的谓,此处代表道的“统一本体”。

我们现在这个宇宙啊!

现在的宇宙吧!就是道“有欲”和“无欲”两种状态互相运动下的混合产物,你们看到的九大行星都是圆的,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好玩不?

其实推广开来,银河系不是如此吗?整个宇宙不是这样“旋之(中)有旋”吗!

像有“弦”“玄”(线),牵引着它们旋转一样,(玄之有(又)玄)。

『13』、参考

1、^南怀瑾:《论语别裁》

2、^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 :中华书局,

3、^朱 熹 :《论语集注》卷二 ,《四书章句集 注》本 ,北京 :中华 书局

4^ 老子学宫《太极禅意》